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18 16:54:59| 人氣7,4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烏甸尼遠東電影節】《KANO》(2014 )純粹的熱血棒球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觀看魏德聖的電影,總是感受到一種腳著踩土地的真實感覺。《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就是拍出一種堅毅不屈的氣魄,今回改當監製與首次執導的馬志翔合作,《KANO》訴說另一段台灣歷史,同時拍出一部熱血的純粹棒球電影。

KANŌ是「嘉農」的日語讀音。故事背景為1931年受日本帝國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在嘉義農林(嘉農)有一隊由原住民、漢人和日本人組成的棒球隊。在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飾)的魔鬼訓練下,嘉農隊在短短一年間由從未嚐過勝利滋味的球隊而打出名堂,在不被看好下贏得全島冠軍,再繼續過關斬將,這群被低估的球員最後更代表台灣去日本征戰,進軍甲子園。嘉農隊亦成為台灣史上首支有漢人和原住民球員參加甲子園棒球大賽、首支(以及唯一)打進決賽且獲得最高成績(亞軍)的球隊。

比起其他球隊,嘉農隊似乎自成一格,球員們都有缺陷,卻瘋狂愛棒球。曾經球員陣容七零八落,每戰必敗,球員們到沙塵滾滾的空地,用石頭當壘包,石頭當棒球玩了一整個下午;直至跟近藤教練的加入,進行球隊再造,從另類思維掌握球員心理素質與潛在能力。儘管只有幾個粗糙的壘包、網子,還有一張畫著九宮格的投球練習板這些簡陋易的器材,球員個個都不敢怠惰,每天就喊著口號「甲子園、甲子園、甲子園」繞著嘉義市區來跑,還有負重、打滾、柔軟度等各式刻苦的體能訓練,以及速球、控球、腕力、餵球、跨步的基本操練,近藤教練從斯巴達式的嚴格訓
練最終把他們黑馬的實力慢慢浮出表面。

看《KANO》的演員陣容,不免令人好奇資深演員永瀨正敏如何詮釋這位被視為台灣棒球界救世主的人物。在這段真實奮鬥史中,編導也特意挑上了嘉農隊教練個這角色著墨。待台期間,他在家庭中努力扮演疼愛妻兒的父親;在事業上,雖失落於日本執教,他最後還是在合乎自己信念中找尋出勝利之道。近藤教練從斯巴達式的嚴格訓練,反推到台灣棒球界的黃金時代,同時在日本掀動的棒球新舊文化撞擊。其他演員,不管是投手、打擊、防守,在能識人的伯樂的帶領下,將球員從歷史的包袱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真正的價值。棒球選手曹佑寧等素人或新演員亦成為銀幕上潛力尚待開發的千里馬,憑對棒球的熱血和青春的演出,在日本專業演員中突圍而出,也能打出亮眼表現。

關於球場「之外」的事,背後埋藏了太多豐富又說不清的插曲。在種族鮮明的年代,會說日語、受日式敎育的嘉農漢人和原民,與當地的日人組隊並挑戰日本引以為傲的棒球聖地。影片嘗試用人性的角度出發,初段透過投手阿基拉與阿美族、卑南族、日本(與教練)和漢人自身的故事,只為打好球而發憤圖強,為實現夢想需要吞下許多痛苦、屈辱和遺憾。直至取得了代表台灣征戰甲子園
的代表權,才加強與日人爭取榮譽激起族群之間的矛盾,最後希望從一場公平公正的比賽來比拚球投。魏德聖與馬志翔嘗試呈現一隊不分族群、階級的嘉農隊,但其中「三族共和」、「抵抗外侮」這些大道理,易說難辦;筆者認為片中並非一開始就宣傳榮辱的奴性,只是故事本身洗掉不走這段真真正正發生過的歷史背景。電影以倒敘手法敘述1944年,當年球場上敗北的投手變成為戰場上的日軍大尉,錠者博美特意走到嘉農隊的訓練場地看看,這些弦外之音就是屬於離開球場「之外」的景致。

《KANO》不管在素人演員、重現當年環境等細節,表現均恰到好處,比賽情節更令人意想不到而充滿驚喜。影片用著淺顯易懂的口吻介紹球賽,場景和動作轉換很快,變速球與滑球等能看到細節的變化,球速又充滿亮度,同時讓多變的比賽情節更流暢。在棒球界根深柢固的傳統偏見之下,當步進台北和甲子園球場被瞧不起的嘉農隊,投手阿基拉(吳明捷)的手已經滿是血跡,明知道會輸,可他還要堅持的時候,就算如筆者對棒球一竅不通的觀眾,從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和相信隊友的力量(片中以木瓜樹被打上鐵釘為比喻),也能看出故事裡人性的溫度,對棒球運動產生了純真的共鳴。

 

伸延閱讀:

台長: 嘉頓 Garden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