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04 17:51:03| 人氣3,5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香港亞洲電影節】為了孫中山,你可以去到幾盡?易智言作品《行動代號:孫中山》(Meeting Dr. Sun)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憑劇情長片《行動代號:孫中山》獲金馬獎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的易智言,筆者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12年前他執導的青春校園片《藍色大門》。從片單(《寂寞芳心俱樂部》、《藍色大門》、劇集《危險心靈》)來看,易智言拍攝青少年題材的作品,的確讓大家印象深刻。今次《行動代號:孫中山》仍是寫一個校園所發生的故事,青春的劇情增添了許多喜劇成分,講述一群台北窮學生爭奪國父孫中山銅像。

片中高中生阿左(詹懷雲飾)為了弄班費新台幣1,500元,動腦筋到學校儲藏室中廢棄的孫中山銅像上,想出與三位同樣急需錢的同學把銅像偷走變賣錢,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因為同校的小天(魏漢鼎飾)也想出這個法子去繳畢業旅行費,於是二幫人展開一場銅像爭奪戰。

上半段是阿左和小天爭著「自認是全台北最窮的高中生」。因為『窮』,阿左做不成陽光男,小天被父打,二人絕不因窮而自卑生怯,為錢不惜把主意打在搞不清楚是誰的『國父』身上。劇情發展下去,無錢、無食物、無家容身、無家人、無親情,揭示的就是M型社會和貧窮世襲化的生態。窮,將偷竊這一種負面行為合理化,從國父到窮學生,形塑成一場對社會不平的行動,以世代交替標籤為一次傳承性的革命,不得不佩服,創作劇本的易智言把壞事漸漸變得情有可原,過程中甚至有人被利用,也變得可以接受。


  


下半段是偷銅像,實際地提出了一個有可能的解決方法,給阿左和小天一個既純粹又浪漫且理想的行動。故事中阿左用重重複複的對白來說服同學,跟隨同學的模糊意向,也營造了荒謬感。當行動開始,他們戴上了同一個面孔的面具,手把小型電筒於黑暗的禮堂和校園遊走,他們肢體語言表現充滿實驗性的趣味性,其敵我分界變得模糊,冷冷的幽默感貫穿了整場戲,很有一種劇場的質感。原來現實比想象更荒誕,行動最終還是對無法突破社會成見與制度(新聞傳媒、家長、悔過書、兼職),但在使人哭笑不分的過程中,易智言只想暫時給觀眾一服忘憂劑。

全片走單純青少年故事的拍攝手法,畫面中那白得發亮的校園,鏡頭下小天光潔如新的校服,以及阿左常有燦爛的笑容,與兩位主角寫實悲觀的苦況大相逕庭。兩位素人演出看似內斂的怪學生,詹懷雲(阿左)樂天以對,有種傻傻的善良感,好像滿是感覺自我良好的樣子;沉不出聲的魏漢鼎(小天),他的偏執面由始至終很強烈,也有超乎他年紀的穩重。有不少評論指易智言選新人的眼光奇準,筆者認為詹懷雲和魏漢鼎在此作的表演還是言之尚早。

片中鏡頭不時見到手持「三民主義」書籍的國父,導演易智言曾表示:「我沒有要惡搞他(孫中山)」,「他們對社會不平而鳴,而展開行動,像是一場世代交替,也像是傳承了革命家的基礎。」摘取新聞〕然而,孫中山先生背負起行動背後的推手。劇中沒有任何交代國父的文字,人物設定上看來阿左與小天真的不認識孫中山先生。筆者也聽說在台灣很多學生也不清楚他是誰,以往很多豎立國父銅像地方,它們比片中描述的下場更不堪,不是已拆掉就是被棄置或回收,甚至因種種政治因素遭人惡意破壞。

與筆者同場觀看的海外友人,他更直言此片有著兩岸隱喻性的思考:『銅像』的象徵意味濃烈,其政治的重量更令有你無我,海峽兩黨曾打生打死,上一代老死不相來,新世代為經濟翻身必須取長補短,兩岸只好推動合作才能帶領炎黃子孫在國際上另一個格局,也是『阿左』與『小天』脫貧的唯一方法。

一直屹立的孫中山銅像,在台北街頭不怕風吹雨打,片終卻要觀眾冷眼地呈現經不起被歷史遺忘的唏噓。如果脫貧可以是一場革命,他們日後能否起義成功,同樣地,還得要看更遠大的世界。

 

延伸閱讀︰迷離境界-《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台長: 嘉頓 Garden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