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8 09:10:44| 人氣1,2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眾說紛紜之何謂"孝" - I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書書:

最新消息

阿姨昨天住院去了,所以表弟跟公司請假,星期五回台灣去了。雖然只能回去一星期,不過因為有些事是需要他跟他媽媽兩人一起處理的,所以在我媽媽的堅持下,他終於回去了。

所以其實所有的事都還是有其解決的方法的,看來講到這種傳統的事,每個人還是有其傳統的堅持的。

這讓我想到一部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Tradition”其實還是真的很重要的!


★ 浮士德:

To Stella

不好意思,我想再問你一個問題,你就會知道我為何對你的想法頗有意見。

我父親重病”癌症”,跟書書的阿姨一樣。父母都知道我是gay,父親前一陣子跟我說,如果我不去結婚生子,他的憂鬱症大概不會好。(因為種種因素,當然包括我的身份。)

我應該去結婚生子嗎?這不是做不到歐!一堆gay迫於社會家庭壓力,結婚生子的多的是,書書的一篇文章(今天談八卦)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犧牲我的人生 去安慰一個剩下沒多少日子的父親,就跟書書的表弟要放棄美國的人生回台灣過另一種人生,是一樣的道理。

書書的表弟只要買個機票就可以回台灣啦,我只要點個頭,連挑都不用挑,老爸去越南新娘仲介挑一個,他連錢都要幫我出歐,還要幫我帶小孩歐。我要不要感恩?我要不要惜福?

我老爸提供了我一個符合社會大眾倫理的生活,他的願望很普通啊,就是跟其他人一樣抱個孫子而已啊!(這讓我想到書書的另一篇文章--錯身的Good Match )

我該不該犧牲小小的個人幸福,去成全孝道?如果我不去順從父親的意思,是不是就是不孝,不知感恩的禽獸?

不是什麼八點檔連續劇 ,也不是什麼假設的問題,更不是單一個案。而是每個gay都會面臨的問題,只是我還外加了父親重病在床。這若是個是非題,你該如何回答?

這中間你還不需要考慮到我跟我父母親的親子關係。我愛我父母,但我不會做這樣的選擇,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一個是非題來考量的話,那你就不應該因書書表弟不回來 就以”不懂感恩回饋的人,我不知道我還能為他說什麼好話?”一句話來評斷他。

再者,你拿921善心人士的義舉來凸顯表弟的不孝,更是沒有邏輯的想法,因為這兩件事完全沒有關連,何從比較?捐款和做人生的決定,也差太多了吧!

我相信書書的表弟也想過要如何解決這個dilemmas,但光憑最後的結果來對一個人的人格下評論,抱歉,我不是個”結果論者”,我只認同你的一句話,” 人要感恩”,但回饋的形式,不是由施恩者單方決定。因為,恩惠並不是建立在契約上,這也是我不會因為表弟回不回來,來斷定他是不是一個”不懂感恩回饋的人”的原因。


★ Spark:

我很贊同浮士德的講法,我自己是過來人。但絕對不是因為浮士德的講法讓我有退路我才贊同的。我病重的父親在我決定留放棄在日本就職時,流著淚跟我說他很高興,但他還是堅持要我不要因為他放棄自己一切的努力。因為希望我將來過的好是他最大的心願。如果我守在他身邊,也許在最後的幾個月他會很幸福,可是當他走後的幾十年,我可能會過得不好,那不是他所希望的結果。

當兒子的聽到這樣子的話,沒有不心酸的。當時也是盡可能的有空就回台灣(還好日本沒有美國那麼遠),但我還是沒能見到我父親的最後一面。當然現在想起來也有些悔恨,但再想我過得好等於是了我父親的心願。想到這裡就不敢再鑽牛角尖了 ,因為我笑我父親在天之靈也會跟著笑,如果我苦他可能永遠也不能瞑目。

當然我其他的兄弟和親戚根本不知有這麼一段,所以見我總是冷落,久了我也不在意了。說這些只是要映證浮士德所說的,對於書書的表弟,我們應給的是了解,而不是judgment 。還有親子關係不是建立在形式或有來有往的契約,而是相互的體諒了解與信賴。我們總會用zero-sum game來探討這類問題,總認為為了對方的好就得犧牲自己(反之亦然)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自己對自己負責而了卻對方的責任,不僅沒有所謂誰的犧牲,而且雙方都有可能很好。

事物的看法並不是絕對唯一,唯有用柔軟的心才能看出有智慧的那一面,這不僅是為為人子女所說的,為人父母的、在周圍旁觀的,何嘗不也是這樣嗎?


★ Anita:

個人非常同意浮士德的意見。我贊成最不會後悔或後悔最少的選擇這種決定。因為我家也有因為孝道而放棄幸福的例子。

我想,書書的表弟只是選擇自己的人生,無關對錯。如果他娘真的愛他也懂他,就不會強迫他做令自己後悔一輩子的選擇。

我也在拿身份,這種壓力跟無奈和委屈,沒經歷過的人真的不該也沒資格評論。說我前衛也好,狼心狗肺也罷,生是選擇,養是義務,至於孝道,只是你情我願。

如果父母養育是為了將來兒女會盡孝,那請個傭人大概比較划算,不必養,不滿意還可以換。或許我比較偏激,可能是看到自家的例子吧…

我阿姨的公婆在我姨丈有身份後堅持來投靠,為了盡孝只好犧牲我的表妹們和我阿姨,在祖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兩姐妹有一大堆從祖父母身上學來的壞毛病,所謂言教不如身教,由此可證,真是諷刺。

現在兩人都大到有自己的想法,恨死祖父母了,成天跟祖父母唱反調,家裡吵吵鬧鬧。大表妹告訴我,她離家上大學以後,再也不會回來。而且她很不諒解父母
,為了所謂的孝道,要她忍耐祖父母無理取鬧。

看著好好的小孩情緒無法發洩,真的很不忍,現在補救,為時已晚。老人家住在這超過十年,當初沒有勇氣做的決定,現在如何開的了口?

我自己呢?也是為了作自己選擇留下,回台灣,為了父母的面子( 孝道的另一表現 ),定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大概還會嫁自己不喜歡的人。

我人生的精華 25 年,用來完成我爹的願望 (那是另一個故事 ),剩下的,一定要留給自己。管他說我不孝,我的人生還得過下去呀!

畢竟,人生的盡頭,還是自己,任何人都無法對你負責。


★ 飛天:

我這幾年看到我弟弟和我爸爸之間的關係,常常讓我在我寫給爸爸的生日卡片上或父女談心的時候長篇大論了起來。

我爸是那種典型的工作狂,花很少的時間與家人相處卻,也只知道用”蔣中正”灌溉子女的未來。 他最大的欣慰就是我們每一小步的成功和不由自主的幻想我們的未來, 卻沒想到他在無形間給我們的親子關係扣了很大的帽子。

我經常勸我爸, 他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自我成就應該只限於他自己就好。 這樣說, 也只是希望他可以多花一點精神在他自己未來的老年退休生活, 而不是去惡化親子關係。 一個有能力談愛人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愛自己的人!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效 做多少算多少囉)

就像我很難接受gay去結那勞十子的婚只為了讓他爸媽爽,那個逼gay結婚的爸媽有沒有人想到那個可憐的新娘一生的幸/性福呢? 所謂的孝與不孝拿到人權的前面去檢查是不是變得比較清楚一點? 或是變模糊?(下次gay朋友被逼可以用這招看看吧。你爸媽不願考慮葬送你的幸福,那試問願意葬送自己女兒的嗎?)


★ Anary:

我非常同意浮士德所言,(但我也理解Stella的說法);基本上,傳統孝道在我們跟我們父母的眼裡,是有很大差距的。每個人因自身情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認知與詮釋,跟對錯無關,跟幸福快樂有關。

希望書書的表弟回台後,能夠跟母親好好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我相信所有看到這事件的人,都衷心希望這個人生兩難有最不令人遺憾後悔的解決辦法。


★ 風過:

關於新文,我想別人的家務事別人總是無權置嘴,因為說別人的事都容易,一旦切膚設身,往往也是兩難的難以灑脫。

在每個人生的當下,我們也都是選擇當時覺得對自己重要的,心裡的天秤自有定見,沒有對與錯,只要知道很多事情沒有再重來一次的機會,自己的事如是,父母的事如是。


★ Dordo:

我讚成書書和浮士德說的,孝順這種事還真的得先要”子有欲養”的心態。另外當小孩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親情時,又該如何感恩?

像我大姐就說過,如果將來要照顧爸媽時,對爸爸她會主動且願意。媽媽她也願意,不過要我二姐先負責才對。我不覺得我大姐對自己爸媽這樣的分法是不孝或不對,因為我媽對我大姐在各方面的確比不上對我們2個小的好,是有著很明顯的差別,二姐 > 我 > 大姐。

想想當我媽媽只關心著重,願意花錢支持栽培其中一個,卻又想著[至少留一個孩子(我)在身邊,將來老了可以照顧他們]-->(這是之前他們親口和借住我家表姐說過的話),並不是說我媽就對我不好,但對於3個孩子的支持關心及學業投資上的確有所差別。以前我也都想著將來要孝順父母,但現在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會有和大姐一樣的想法,因為我實在是不能接受父母這樣子的做法。這樣也算不孝,不是嗎?

★ Stella:

我以下說的話,也許太過矯情,不過,我儘量把它放在心裡:

國父說過:

當我們有能力幫助千萬人,那麼就幫助千萬人;
我們有能力幫助百萬人,那麼就幫助百萬人;
如果我們沒辦法幫助別人,那麼就把自己照顧好,不成為別人的負擔。

當然要求”人”做到這樣境界有些難,我們有愛恨嗔痴、有嫉妒心、比較心…沒辦法愛我們的敵人,寬恕對我們不好的人…

我只想說,其實我也沒有那麼好,只是儘量做一些我能力所及的事,如果我的親人有困難,而我可以幫上忙,哪怕只有一點點,我願意提供我的協助。

我一直強調的孝道並非是指”愚孝”,也非指”孝順”~~非事事順從父母,怎麼樣對父母好,怎麼樣讓父母了解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是不切實際的(以相互溝通達成,無法以溝通的方式,則插開話題不去談它,免得造成口角。),讓他們感受我們愛他們的心即可,但,我知道這件事實行起來非常困難,這件事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當然不對,父母也會有做錯的時候,因為他們並非聖人,他們只是平凡人,他們可能有大小心,重男輕女,他們忙於工作,疏忽小孩,要求孩子達成他們的心願…
我知道這些小孩也不是聖人,可以對父母以上的行為無條件釋懷,.只是,如果大家能認同助人為快樂之本,那麼在能力所及之處就盡一點心力吧…即使只是一通問候電話。


★ Vincent D:

Stella

可能也要這樣回頭想一下,如果你為了照顧別人,結果卻照顧不好自己呢?需要我們照料的,不只是父母,還有伴侶還有小孩,還有自己,不是嗎?

要怎麼分配呢?要怎麼取捨呢?這不是”大愛”兩個字就可以說的完全的,不是嗎 ?

這兩天我媽也在開刀,雖然是小刀,但也心裡會怪怪惦記著,等一下還要打電話回台灣。我覺得只有在類似相同處境的人,才能有所共鳴與感觸吧!

我倒是有一個反過來的例子,是去年有一個學長出車禍昏迷不醒,他的父母從臺灣飛過來,但是他的傷勢還沒復原,父母親就因為水土不服回台灣去了,當然我們應該體諒他們的不適應,但是將心比心,小輩若不留下來是不孝,長輩不留下豈不是不愛自己的親生兒 ??

但他們明明就很愛他們兒子呀!所以感情是不能這樣衡量的。


★ 夏日灼身:

我常跟朋友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的經有家家不同的念法,也一向認為,在回不回台灣、回去待多久這樣的兩難問題上,對於作兩種完全不同選擇的人,旁觀者都應體諒,因為不論作哪一種選擇,都必然犧牲另一部分。應該哀矜勿喜。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在父母生病時,對於其他的家庭問題也一樣適用。我們不應用自己的情境、標準和觀念要求別人、批判別人。


★ 太陽:

我媽是癌症過世的,從發現到過世,中間是長達六年的過程。

說「長達」是因為,這種病帶給病人本身和家人的折磨,實在太深,感覺六年的時間像把人生幾十年的痛苦指數都集中在一起了。媽住安寧病房的那段時間,我還得吃安眠藥才能睡著呢!

她過世到現在已經三年,家人的生活也恢復正常。我爸一直持續他在化工公司的協理工作,沒有中斷,我本想休學照顧我媽被她拒絕了。

我想維持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才是對的吧,如果我爸那時辭職照顧我媽,他以四十多歲的年紀想回到職場是很難的,如果我休學照顧我媽,兩個人在醫院裡整日憂鬱相對24小時,其實會更不健康。

而且若放棄自己的生活,這段時間裡會一直擔心「未來怎麼辦?」,家人心理承受雙重的壓力,這種壓力也會影響到病人吧!



PS
以上是截至目前為止的留言,如果有再繼續的發展,我在為大家做整理吧。
非常感謝大家這樣認真的發言,經由這樣的腦力激蕩,真的讓我重新想了很多的問題。再一次的謝大家。

台長: 書書
人氣(1,2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讀者回應 |
此分類下一篇:你說、我說、大家說 - I
此分類上一篇:眾說紛紜之何謂"孝" - I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