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03 09:09:22 | 人氣1,387|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近聽馬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在聽音樂的表列裡加進了馬勒交響曲。

這原本就在今年既定功課之列,早就應該要開始,但今年第一季異常忙亂,而且需要極高注意力,完全無法容納龐大的馬勒--有時甚至連舒伯特都變得有點煩,耳朵的空間被擠壓只放得下莫札特、Keith Jarrett和容易聽的輕音樂。這也沒甚麼不好,是自己怎樣都期待自己在聽音樂上三不五時能有些許長進,曲目也好、版本也罷、音樂會也OK,閱讀,甚至思考或者只是很單純的更熟悉某個曲子而已,某種對自己的要求。不是非常嚴苛的,可是總是希望達到,因為畢竟這是出自自願的要求,而不是在職場上或在其他領域裡多數非自願的被要求;每個人總是該為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自動付出甚麼。

其實我今年暫時訂出的功課並不多,不過是舒伯特二十二首鋼琴協奏曲和馬勒九首半交響曲而已,把這三十一首曲子聽到像對貝多芬的四十一首同等熟悉,今年我也就功德圓滿了。由此不難發現今年對奧地利的興趣頗高--其實一直都對奧地利人很感好奇,所以在此之上,若能到奧地利一遊,坐在那金爍爍的百年音樂廳裡聽幾場音樂會,到維也納甚麼美術館看看Gustav Klimt的一百五十年紀念展,今年也就算畫上美好的句點,period.

馬勒當然是奧地利音樂史、甚至古典音樂史上非提不可的人物。我記得前陣子99.7在賣馬勒套裝CD的時候,有句廣告詞說,大概是不聽馬勒你等於沒有聽過古典音樂這番說法,至今我仍然覺得誇張,不過換句話說我就同意:聽古典音樂的確非要聽馬勒的交響曲不可。因為馬勒交響曲直接創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可能是全古典音樂裡最大的購物中心,你可以找到八成以上你想要切入的角度,你想不到的這裡更多,所有的情緒、各種配器(包括人聲)、節奏的混搭、層層疊疊的音樂性、音樂的動態與凝滯,這些全部都被集合在一首交響曲裡。我那天以我非常淺薄的馬勒經驗說了一句非常淺薄的話:馬勒比貝多芬厲害兩倍(我還比了一個V,強調兩倍這個數字),也就是馬勒是比貝多芬好兩倍的作曲家。

我的馬勒不全,而且是一支雜牌軍:Boulez的一號,Abbado的一號,Klemperer的二號,Berntein的五號,外加演奏會實況的八九十,以上。

目前而言,Klemperer的馬勒二號實在是最吸引我的一個曲子(馬勒一號現在不怎麼有魅力,儘管到現在仍記得當初聽一號的感受)。

首先是這個曲子已經非常馬勒。一號好聽,貝多芬傳統的交響曲色彩濃厚,四個樂章錯落有致、情緒分明,可是似乎有點簡單了。所以一方面,二號交響曲開始便逐漸擺脫貝多芬傳統,非常馬勒,那種超大型購物中心的琳瑯滿目與繁花似錦的感受非常明顯;二方面,情緒上,馬勒二號尚未出現中後段交響曲那股耽溺的氛圍--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heavenly length,所以層次感精緻而有節制,相當漂亮而且完整。

其次是Klemperer的風格。Klemperer的音樂型態是堅硬有稜角又乾燥,暫且借個「枯藤老樹昏鴉」形象來譬喻一下,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評議他的音樂諸如「精神意志」,諸如「風骨」,但我覺得更難得的是,其實在他這麼硬的型態裡,其中充斥著大量的音樂性、大量的flow,那不是一個如型態上乾涸的樣貌,反而如江海滔滔不絕,且是有節制的。

不用期待在Klemperer的馬勒裡找到甚麼細膩微言或竊竊私語,細節似乎並不是他衡量的首選,音樂的線條、層次感、架構的完整,更重要的是一致和完整,如何將音樂從足下出發,在時間的流裡將其推演到無限廣遠的世界末日之處,甚或冷酷異境之端,走完全程後再拉回出發的足下;他首尾呼應的功力太強了!Klemperer等於帶著聽者來了一場壯遊,站在山之巔俯視著綿延的峽谷,望向無限遠的天際,就是開闊;不用登泰山便已小天下,頓生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之念。

聽馬勒這麼龐大的曲子,到目前為止我的聽法仍然傾向聽整體結構的層次,以及不同層次的對話,除了聽馬勒慣用大規模絃樂呈現出的adagios,會很用力聽絃樂的情緒和動態之外,其餘比較沒有那麼在意配器、聲部均衡這些再細下去的項目。我在意指揮的掌握力,有兩個向度:水平來看,指揮能否有效控制馬勒交響曲的各種元素,使其各種元素處在均衡而且鮮明的狀態,同時又能保持各種元素的性格;垂直而言,演奏的長時間裡除了讓交響曲的元素呈現之外,在此之上是否能有一種自己的風格將其統整起來,指揮在與作曲家天人交戰之餘,cohesion是否夠凝鍊?是否與作曲家達到某種既和平共處又有張力的恐怖和諧?

聽馬勒對我個人最大的收穫是一種超脫trenscend。這位作曲家的音樂帶領我超脫到某種高度和某個距離之外,他的音樂讓我得以遠離當下許多瑣碎黏膩擺脫不掉的狗屁倒灶(如果你在聽馬勒還能想著其餘的狗屁倒灶,以我的經驗,還是趕快按下stop,換一片別的,否則聽了也是白聽,而且只會越聽越煩)。當我進入馬勒的世界,就是一場學習的旅程;相較於時下許多貴鬆鬆的心靈成長課程,馬勒堪稱無敵經濟實惠的心靈療癒啊---當然可能有人從馬勒得不到療癒啦~~~可能被搞得秋風秋雨愁煞人也不一定。

最後,來個聽馬勒注意事項:

1. 一定要大聲聽,不管一開始多小聲以及到最後又多爆,一定要大聲聽,而且不要用耳機--既是為健康也是求美。聽古典音樂的人要有抵抗鄰居抗議的勇氣和決心;雖千萬人吾往矣!當然也是不用半夜兩三點來狂放聽馬勒,那就叫挑釁以及惡意破壞人際關係。

2. 沒時間沒心情就別聽,聽馬勒沒有耐心不如不聽,因為聽了也是浪費時間同時糟蹋馬勒。

3. 盡量別做其他的事情;因為你會既沒辦法做好手上的事情,也沒辦法聽好馬勒。可能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邊聽馬勒邊寫馬勒相關文章諸如此類,或者做點筆記。

4. 聽完找人討論一下,各種形式不拘。聽過馬勒的人都會有感覺和意見(有人對馬勒無感嗎?討厭也算是感喔....),而且永不褪潮流,真是好話題,絕不會冷場--貝多芬有時候還會有點冷場。

最後同場加映一件小事。

不曉得其他人是否有同樣傾向,我每次提起馬勒,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布魯克納,或許因為都是奧地利人,也或許因為兩個人的曲子都龐大如世界--但世界不一樣。但是---重點來了,我不喜歡布魯克納,吼,真是不喜歡。那種感覺是到餐廳,屁股沒坐熱,桌上就送上來一大塊放在鐵板上的後切牛排,沒有side dish,沒有前菜,甚麼都沒有,就一大塊牛排。要吃不吃呢?吃,吃不下;不吃,錯過百年美食、錯過上好的肉。

我在倫敦每天到音樂廳報到,就算是快睡著還是乖乖去報到,唯獨我在清醒意識下翹過兩堂課:一是布魯克納第四還是第七,等上半場Jenine Jensen拉完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之後,我馬上翹課回家,因為不想吃厚切牛排;第二是Emerson String Quartet的莫札特絃樂四重奏(是不是Emerson啊?超有名的弦樂四重奏),吼,太過和諧美妙了,我聽完上半場已經快受不了,下半場繼續和諧美妙我一定會睡著。下次還是不要貿然挑戰室內樂。

那天跟朋友聊天,他覺得呃,我不喜歡布魯克納是受性別影響,先生們會比小姐們更能接受布魯克納;對此我持保留態度,真是如此嗎?在執行樂器上,我的確認為先生們比小姐們更適合演奏樂器,但是布魯克納也有性別之分嗎?或者不同作曲家也有不同的性別愛好傾向嗎?

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1,387)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我中了顧爾德的毒
此分類上一篇:三月十日NSO音樂會

weber
舒伯特二十二首鋼琴協奏曲...

不知是否為作者筆誤?
2012-04-05 16:14:11
weber
馬勒確實是非常好的作曲家,但是說到比貝多芬好兩倍..

我想應該很少很少人會同意這句話。
2012-04-05 16:16:36
orangebach
對對對,我寫錯了,謝謝你提醒,是二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不是協奏曲。



是。我承認其中有部分是我個人喜好的溢價啦,但是扣除掉這個可能也有個1.5到

1.8倍。而且我覺得應該不少人會同意我,哈哈。



如果你有時間心情也不錯,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不覺得馬勒比貝多芬好兩倍嗎?
2012-04-05 17:46:21
Mingus
如果你在馬勒要的是big heart, 又不喜DG 後期的heart on the sleeve, 你或許可試試 Bernstein 這完整的這

一套。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59834



喜歡馬勒的人,可來個全餐,觀察理路葉脈的邏輯。
2012-04-05 22:18:11
orangebach
我完全同意,我要快點去弄一整套來聽聽。



Lenny的馬勒是很好的benchmark。我覺得他的貝多芬也頗不賴。
2012-04-05 23:08:25
Val
比較新的錄音裏頭,Gielen的全集很不壞,Chailly的也不錯聽。錄音相

當好,他們的演奏也都投入但不過火。Gielen的可能整體來說速度偏快,

我有一陣子沒聽了,印象裏很喜歡他的一三六七。



Bernstein的DG系列很個人化,也許是巧合,我非常喜歡他指揮NYPO的二

三七,尤其二號。除了技術因素之外,我聽二號最在意的是能不能讓我相

信,而Klemperer的二號我覺得終樂章無法說服我。



Kondrashin的馬勒大概不被大多數人視為標準演奏。他的馬勒是我聽過速

度最快的(我沒聽過Mitropoulos的),但除了九號之外我並不覺得過快

或有何不妥。指揮NDR的一號是我覺得最青春無敵的熱血演奏,指揮

Baden-Baden SWR或Moscow PO的六號痛快乾脆不拖泥帶水,指揮Royal

Concertgebouw的七號透明澄澈像是精確度量過聲部平衡。



Abbado的馬勒錄音多得有點浮濫,但可以說是愈來愈好。我在紐約聽過兩

次他的九號,他和BPO的九號錄音讓我回到當時的感動。



Horenstein應該是很冷門的指揮,他的馬勒CD大概早已絕版。1969年指揮

新愛樂的七號是很不理想的單聲道現場錄音,卻是我聽過最能容易了解並

接受七號的演奏。



另一個巧合是我喜歡的馬勒唱片幾乎全是現場錄音,童叟無欺。
2012-04-07 03:49:25
orangebach
NO1, 夏伊不賴的馬勒是指新的吧?不是跟Concertgeboew的舊版的吧?



NO2, 那你覺得Klemperer二號最終樂章哪裡不能說服你?那請問哪個可以說服你?我還真的很喜歡他最終

樂章的收法。



NO3, 我覺得你對Kndrashin的意見,應該要去掉偏好溢價(preference spread)的部分。不然你講一個

你覺得他表現差強人意、極欠說服力的錄音?



NO4, Abaddo的馬勒我也覺得很好。但是如你所說,版本太多,有甚麼建議的嗎?還是跟他現在的團呢?

他現在的團就是以馬勒命名。



NO5, 據說Celibedache沒有錄過馬勒?
2012-04-08 08:33:55
Val
1.我只聽過Concertgebouw的CD,新的是和Gewandhaus嗎?好像還沒CD。

2.我聽的是他和愛樂樂團的那個EMI 1963錄音。以下純屬主觀論點,告罪

在先。

技術上來說,我覺得這個錄音的組合很不理想。我相當不滿意次女高音,

因此覺得第四樂章失敗。樂團的合奏能力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在很多地

方可以聽到不同樂器以及樂器與合唱該同時出來的地方零零落落。最後銅

管非常非常難聽,那種勉強吹出的強音聽了很難受。



其實整體速度偏慢並不構成問題,問題是區段或彈性速度的控制。該像進

行曲的地方聽起來很疲憊,該凝緩地方卻又不夠深沉。固然彈性速度是見

仁見智的選擇,但是照節拍打拍子難免有點呆板。當然如果要善意解釋,

也可以説這是莊嚴不譁眾取寵的演奏。另一個我不知是指揮選擇還是錄音

技術的問題是動態不足,具體來說,我認為有些地方的音量應該要更小。

3.比如他的馬勒九,貝四,西貝流士二,白遼士幻想,英雄生涯,指揮

NHK的Brahms四號。有些的問題在演奏,有些可能是錄音太糟聽不出所以然。

4.我覺得他和BPO那一系列大部分很出色。最新的我沒在聽,大概只聽過

他前幾年和王羽佳那場普三音樂會下半場的馬勒一,那首我很不喜歡,太拖。

5.他應該沒指揮過馬勒交響曲。
2012-04-08 22:49:28
orangebach
1. 我知道Chailly今年,在貝多芬演完之後,2012排出的曲目是有馬勒,在Concertgeboew。我以為他

以前有錄音。



2. 何告罪之有啊,雖然沒有舞雩,還是可以盡情盍各言爾志。



我得說我沒有像你聽那麼仔細,可能是因為我還不夠熟,不過另個原因是Klemperer的音樂型態很引人注

目,還有馬勒太龐大,也就沒有那麼去比較細節,而且我還滿喜歡那個mezzo的,你說的銅管太爛,我還覺

得那聲音乾澀得有特色,好好笑。改日我來仔細聽聽看。



3和4. 我去借了幾片Kondrashin/ Moscow PO和Abaddo/BPO,聽聽看再說囉。



5. Celi真的沒有指揮過馬勒!?真是太酷了!雖然不是馬勒非指不可,不過也算是必備曲目之一,竟然有

指揮沒指過馬勒,太酷了。真是好奇為什麼。很討厭馬勒?覺得自己指揮馬勒指揮的不好?
2012-04-09 08:13: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