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6 15:58:05 | 人氣6,25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短記李斯特:La Campanella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兩周前曾老師跟我在火鍋店為李斯特有番小爭執。

她認為李斯特是個沒深度的作曲家,她暫停一下,補充說:「這是從彈鋼琴者的角度來說的,李斯特就是讓人越彈越無聊。蕭邦就不會,好像balade,反而會讓你越彈越想探索。」
「b小調哪會沒深度?」
「你說哪一首?」

我心裡想,哼,不知道b小調還敢批評李斯特!技巧,那是你沒辦法駕馭吧?!而且balade聽多也很煩~~~~但我哪能這麼說,於是經過聲帶轉換後就變成:「李斯特的鋼琴技巧很全面,要先能夠掌握技巧就是很困難的事情。」我也補充一點:「但是我同意李斯特的曲子沒有蕭邦好聽」。

曾老師說,當然蕭邦也有寫得不怎樣的曲子。「57首Marzuka就不是每一首都好,Valses也是相對比較沒深度的曲子」。
我說,李斯特的曲子雖然沒有那麼好聽,可是他的「鐘」( La Campanella)就很好聽。
「李斯特當然有好聽的曲子,不過蕭邦最難聽的也比李斯特最好聽的好聽!」曾老師竟然這樣說。

心裡一把小怒火燒上來,讓火鍋吃起來熱翻了,我在心裡大嘆一口氣,也沒再說甚麼。好笑的還在後面。

「其實從寬來說,我也可算是李斯特的嫡系學生。」曾老師說。
「嗄?蝦咪?」
「我以前上過一個國外老師的大師班啊,他說他是李斯特嫡系下來的學生,所以我們也可以算是李斯特的學生」。她還頗為理直氣壯。
「這樣也算李斯特的學生?」我真是不得不大聲了。
「很遠~~很遠的學生」,曾老師笑著說,「不過感謝你提醒我還有李斯特。最近有個學生天分很高、技巧很好,個性愛現,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曲子給他練,現在可以讓他練李斯特。只要練完讓他可以在女生面前秀一下,他都可以練起來」。
「那你得先讓他有付很剛的手指才行」,我說,「基本功很重要」。
「不用那樣也練得起來,練起來讓他秀的。」
「李斯特就是給你們這些人敗壞的!!!」我真是忍不住大叫起來。
「你放心~~~反正我們自己練,絕對不會找你來聽哦~~~~」

我已經沒力。這種爭辯只有愚蠢的開頭,時間拖得再長也不會有智慧的結尾。

並非我喜歡甚麼,別人也都要跟著喜歡,絕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偏偏經常遇到的狀況是,在沒有經驗值或相關參考值的前提下,就直接下判斷,而且是很感覺式的。每次遭遇這種狀況,我都很想說:「有人問你感覺怎樣嗎?是在討論當前當下這件事情!!誰管你感覺怎樣!自己感覺請留給自己」。當然這麼說絕對傷感情,所以多數時間我都沉默,要不然就「嗯嗯,很好啊~~」混過去。

我喜歡李斯特的曲子,理由很簡單,因為他的曲子是工匠技藝的極致境界;就像一個手繪瓷盤,繪製圖案是否境界高妙是一種說法,但是繪製手法的難度和技巧本身已是成就。我體現這份喜歡的方式,並非是晨昏定省、日日親近,連特定時刻的特定音樂可能都少了些,反而接近想到拿出來聽一聽。而這一想到,經常隔上一兩年也是有的,畢竟每天聽李斯特,壓力頗大。

李斯特的曲子沒有虛招,而是確確實實地要求演奏者,從指尖到上臂、甚至到上半身,直接正面衝突鋼琴這項樂器;行就是行,勉強就是勉強,不行就是不行。許多人對李斯特的評語或許是,嗯,缺乏藝術性吧,我猜;但是老實說,李斯特之美的核心,是種對於理性、執行層面的講究和投入,其次才是訴諸於感性與動人。蕭邦的曲子難度也很高,但是他的曲風容許感性先行,也就是暫且忽略在技巧上能否完整執行出蕭邦的要求,演奏者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輸出一堆「浪漫的感覺」,先撐起曲子的面貌,然後再藉由「彈性速度」、延音踏瓣,外加搖頭晃腦來唬攏聽眾,全場聽得一頭霧水之後,還會爆出「挖~好浪漫!」,讚嘆不絕於耳。

套句古龍《邊城浪子》男主角傅紅雪的口頭禪:「劍是拿來殺人的,不是拿來看的」,同理可證,李斯特的曲子是練來挑戰自己的能耐,不是練來好聽的。就算你用再多的情感、延音來遮掩手指的軟弱,來敷衍聽眾的耳朵,李斯特的曲子是不會放你過關的。任何在基本技巧上偷雞、手指鋼性不足的演奏者彈出來的李斯特,對於演奏者本身和聽者而言,聽起來就是從頭卡到尾,聽起來是毫無轉圜空間的難,然後越難就越忙,大家都會心想「怎麼這麼難?」,有時甚至會聽起來難到讓大家覺得不忍,難到讓演奏者又忙又累,又沒那麼好聽;那那那~~~~~他怎麼不選蕭邦呢?或者貝多芬?

昨天在市立圖書館借了張Jorge Bolet的李斯特錄音,因為自從與曾老師在火鍋店爭執完之後,我就好想聽「鐘」(La Campanella)。Bolet在1980年代,在Decca錄製一系列李斯特作品,我借的其中有鐘、匈牙利狂想曲op.12、三號愛之夢、魔鬼華爾滋等曲子。

Campanella的旋律簡單,是李斯特一系列改編自帕格尼尼的曲子中其中一首,主旋律按照「A-B-A」重複三次,三次不同調性,三次不同曲風,有點變奏曲的樣貌,妙處在於在無論三次主旋律的性格如何轉換,全曲瀰漫穿插著輕靈的斷奏,聽起來猶如掛鐘滴答聲;因長度約五分多鐘而已,這首曲子較少出現在正式曲目中,較常成為演奏者的encore piece。雖是小品類屬,但是Campanelle需要演奏者的全副技巧:從一開始的輕靈,便需要手指前端的靈巧和堅強,否則音色不足以剔透同時還要靈巧,到中後段加入大量和絃、顫音、音階、裝飾奏、交叉彈法,兩手幾乎全部都是八度、十度音程的升降,如果手指剛性不足,連一分鐘都撐不下來。

Bolet同時兼顧了手指的穩定和靈巧,而且音色非常清澈晶亮,夏天聽來頗為透心涼(他的音色真的是讚!)---一般來說,李斯特的曲子很難令人有涼爽感。主旋律第一回合中,他的音色相當令人驚喜,因為實在太晶瑩剔透了,而且錄音錄得也好,到後面幾個回合,頗令我感覺意外的是,Bolet對於技巧複雜度高的變奏,情緒上延續了前半段的晶瑩剔透的小品氣息,並未因為技巧的開展而恣意揮灑情緒,整體聽來是技巧拿捏自如、但又未任性過頭的成熟詮釋,我很喜歡。

Youtube上的紀辛現場演奏版:http://www.youtube.com/watch?v=QpnM1ahqzdw&NR=1

紀辛的整首曲長比Bolet快了近一分鐘,因為他的斷奏更快,聽覺上更調皮、更嬉鬧的感受。除了更迅捷,到第三次重複,紀辛擴大了詮釋的規模,曲子如同鳳凰展翅般飛翔起來;與Bolet的收斂和節制截然不同。紀辛這招「鳳舞九天」加溫全場氣氛,觀眾熱烈回應,紀辛也彈得非常爽快。

2011-2012樂季,紀辛全球巡演的曲目以李斯特為主,希望有機會聽到他在最後的安可時段彈奏Campanella。

李雲迪的現場演奏版:http://www.youtube.com/watch?v=D1hC_TCTTIU&feature=related

這個影片的好處是,鏡頭完全聚焦在李雲迪的雙手,得以完整看見La Campanella如何被彈奏,也可略窺李斯特曲目技巧的難度。李雲迪的觸鍵明顯比前面兩者沉滯了些---恩,是座古鐘,到最後也如同紀新的詮釋,讓曲子開展,不過情緒上比紀辛更激動些。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6,25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Loving Lisztby Jeremy Nicholas(上)
此分類上一篇:扭傷期間看交響情人夢

Val
我現在聽「鐘」的方法有點變態:我完全不管音色速度以及右手鐘聲的旋律線

條,但專注於左手通常在最低音的那條線的形狀。以這種方法來聽YouTube上的

一些短片,Kissin的技巧很嚇人,那條線不但清晰乾淨,還能做出觸鍵和音色的

變化。李雲迪的音色很漂亮,但那條線不夠穩也沒那麼乾淨。Alice Sara Ott

又更糟,他似乎只能做到很浮面的主旋律強弱變化。



鐘大概可以算李斯特某種面貌的代表。如果把它當變奏曲的形式來看,很明顯李

斯特變奏或主題發展的技術遠不及貝多芬布拉姆斯:它的主旋律部分重複性太

高,如果演奏者只照顧主聲部,聽起來自然會相當單調冗長。也許李斯特根本就

不把它們當變奏曲,甚至故意重複主題,也許有些被藏起來的東西該被找出來。
2011-08-06 04:07:20
orangebach
早上試著用你的方法聽了四次,我無法確定是否聽到你所說左手最低的那條聲線。

我覺得是這整首曲子一直往高音部移調,左右手也經常聲部互換,所以抓不準,但

同時也挺好奇為什麼你會這麼聽。我記得好像之前你也提過聽甚麼曲目也特別注意

左手聲部的表現,好像是種慣性,莫非你偷練左手劍?



我自己是普通聽法,因為這首曲子仍在諧擬Paganini的原曲,staccato斷奏(新學

的字要用一下!)是重點,可是又加上許多聲部互換、顫音等等,所以我聽觸鍵、音

色和左右手的均衡。



李雲迪的手指明顯剛性不如紀辛,而且看影像不難發現他手指出現多餘動作,我覺

得這都讓他較難展現更大的靈巧和自由。至於Alica Sara Ott,哈哈哈,看吧,

鋼琴比較適合男性彈吧(又要說我性別歧視?),尤其李斯特,目前幾乎沒有女性鋼

琴家能夠成功駕馭李斯特;光看她體型就知道會力有未逮,她雙手臂太細瘦了。我

記得王宇佳有彈過鐘,還是我記錯呢?我想她可以期待一下。最近Sony幫一個叫做

Khatia 甚麼啦啦的女性鋼琴家灌錄一張李斯特,全部是李斯特A級難度的曲目--b

小調、魔鬼華爾滋、愛之夢等,評價不錯,而這位Khtia在今年倫敦逍遙音樂節獨

奏會的曲目上半場B小調、下半場普羅高菲夫第七,真是勇氣可嘉!



至於紀辛,他在2011-2012樂季的巡演都是全場李斯特,希望他的encore piece

也會是鐘,以他現在四十歲如此成熟洗練的經驗和技巧,我真是非常期待呢。希望

我們都聽得到。



關於變奏曲的部分,我同意你說法。要把這首曲子稱為變奏曲是有點勉強,坦白說

根本沒變到哪裡去,李斯特只是重複三次而已。我沒思考過是否有甚麼hidden

meaning在其中,單純欣賞他在五分鐘曲子裡塞進一狗票指技。
2011-08-06 08:06:02
Val
Bolet那套九張CD非常棒,我特別喜歡改編舒伯特歌曲那張和巡禮之年。



如果你有興趣下載的話,去找Philips百大鋼琴家系列,Nikita Magaloff。

其中收了他彈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全部六首,這人的指功也是有如神鬼。聽他的

鐘最低的聲部並且把那些音它串連起來,你大概會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我也聽過

Hamelin彈的六首全曲,簡直像是機器彈出的。YouTube上還有Hamelin自己加

料改編的鐘,他自己所做十二首練習曲的第三號,你也許會有興趣聽聽。



如果下載Philips百大鋼琴家系列,順便去下Bolet。應該是他的第一輯,有他

70年代Carnegie Hall一場獨奏會的現場錄音,聽了不會失望的。
2011-08-08 09:09:23
orangebach
關於Bolet,他那九張一套買得到啊~~~

可是我應該會先去圖書館借來做「資料備份」,飛利浦百大鋼琴家一樣,先資料備

份。



Hamelin,對,我覺得他很有趣,這幾天很累,等我累完再來聽聽。今年到倫敦應

該會聽一場BBC PROM他的演奏。我覺得他有李斯特的況味,現在科技感又再強一

些,如果他琴音再有點人性,應該會再李斯特些吧。



扯些題外話。我最近聽一張雙鋼琴,莫札特K448(另兩首是Ravel: Ma mere

l'Oye和Brahms: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ndel),就野田惠跟千秋真一

彈的那首雙鋼琴,演奏者是Dezso Ranki和Zoltan Kocsis,Hungaroton出的。

錄音我也很喜歡。



讚!若要我形容,給他K448「颯爽」二字!

聽完便知野田和千秋那個版本多普通。



原本想寫些甚麼紀錄一下這張錄音,後來想想不知放哪裡就算了。簡單來說,這組

雙鋼琴氣韻一致又很俐落,但俐落得不討厭、沒有殺氣,反而像兩個開心的小孩在

草地上賽跑。我也喜歡這首拉威爾雙鋼琴,未必靈氣瀰漫,卻是陣陣海浪襲來,還

滿清爽的。



這張我也會做一下「資料備份」。
2011-08-08 23:21: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