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11 23:11:33 | 人氣1,538| 回應4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聽音樂的幸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跟周圍許多人談起有關幸福的話題,通常我都單刀直入地直接問對方:你覺得你自己幸不幸福?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大概問了十幾個人,只有一個七年級生回答「每個月只領22K+超不幸福」之外,其餘每個人都說自己很幸福。我心想幸福這東西不是很難尋嗎?為何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幸福?後來我猜,或許在思考自己是否幸福的時候,總會想到其餘物質、精神條件更差的人,便會很自覺又很自愛地回答「幸福!」,免得招來「人在福中不知福」的猜測,挺不好受的。不過實際上,的確,擁有真實幸福,並非易如反掌。

經過誠實地評估過後,我相信我是具備真實幸福的人--雖然呢,不可諱言,最近工作種種操之不在我,隨著台北陰冷,幸福感降低許多,即便如此,我仍幸福。仔細再想一下,自己的幸福時光是甚麼,老實說,聽音樂還是最幸福的;真不好意思,了無新意。

了無新意的答案其來有自,因為我的生活相當單調。

那天有個初見面的人,可能說客氣話,竟然說我看起來就是會活得人生精彩的人,我心想嗯?看錯了吧,坦白說周遭的人裡,我的日子該是前幾名的單調。每天早起-->上班-->下班-->回家吃飯-->休閒一下(電視、部落格、音樂)-->睡覺,這幾步驟大約在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點半左右完成,若非如此,我隔天便會感覺相當不幸福。一旦因為睡不飽而感覺不幸福,我便出現負面思考、鑽牛角尖的癥狀,比平常更嚴苛、更挑剔、更想罵人、看哪個人都不順眼。

聽音樂對我而言很幸福。用心理學上的定義來說,所謂「幸福」,也就是全神投入做一件事情,心情上產生的一種flow,中文翻譯作「神馳」;聽音樂之於我,就有極大的flow。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想想,根本不知道當時在聽甚麼。與其說在聽音樂,不如說在聽自己。

那時候我的男友熱愛古典音樂,這位仁兄呢,用幾近填鴨的方式介紹他所有喜愛的作曲家、演奏家,以及他好奇的作曲家、演奏家給我。很感謝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和很少的成本下擴大我的視野,可是同時間內,卻也忍不住反骨地想,雖然這麼龐雜,但難道我只能順著他的脈絡、他的CD來建立自己的喜好嗎?我記得很清楚,為了要跳脫這個限制,刻意地去聆聽並不在這個範圍內的演奏家,諸如pogorelich, Kempf, 以及Weissenberg;Arrau也多少有一點。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的確有走出自己一條路,但壞處是,不曉得幹嘛走這條路。現在想想真的很好笑,因為我根本不曉得自己在聽甚麼,最多就是聽個幻想出來的感覺。幻想Pogorelich彈得多冷調,觸鍵多清冷,然後自己告訴自己這樣很讚,音味很特別;幻想Weissenberg彈得多激情,那麼多的踏瓣營造出超狂野的氛圍,然後告訴自己這樣就是個性。但是其中很多東西都不懂;Kempf的蕭邦破綻其實很多,但那時會告訴自己,那叫做獨樹一格的溫和詮釋。現在想起來,充其量就是聽自己自說自話就對了。

若干年後我們無緣繼續彼此的情感,某方面聽音樂也要學習獨立,得自己去挖掘音樂、去逛唱片行,那時倒相當慶幸過去幾年一直乖乖被填鴨,才知道何去何從。然而新煩惱很快便出現:我發覺自己只能算是可以獨自處裡聽音樂的型式,但沒有觀點;換言之,還是不曉得在聽甚麼。聽來聽去都一直有種拾人牙慧之感。

此時聽音樂幸福嗎?此時聽音樂很歡愉很快樂,總是很主動地去尋找其中產生的情緒波動和色彩,然後隨之起伏,覺得很快樂。可是老有種界線,我知道我沒有真的開放到讓音樂來說,我只在其中挑我當下想要的情緒聽;找來找去,曲目變多了,但情緒也就那幾種,怎麼樣都還是跳不出之前的範圍。我一直記在心上,有點苦惱。

當時曾跟這位前男友通過幾次電話,音樂總還是佔去大概八成的話題。有幾次跟他提過我這個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惱,他非常吃驚,他說他從來沒覺得我拾他牙慧,他總覺得我有想法,我不置可否,畢竟他不是我,很難體會我內心感受,不過我的確知道沒有自己的路,中間就是隔了層甚麼東西,你也說不準。而我相信這或許也是許多聽音樂的人內心真正的感受。

又再過了好幾年,這當中歷經一位不聽音樂的男友以及一位兩千年都聽差不多音樂的男友,然後終於清靜下來。在適應沒男友生活的初期,一開始也很依賴朋友,不怎麼聽得進音樂,但很快便會發現,朋友有時很難滿足當下需求、不能百依百順,反而徒增對方很多困擾和內咎,最後最值得信任又最能滿足需求的,就是聽音樂。

有一回心情很焦慮也很空虛,很想打電話給朋友訴苦,但我忍住不打電話找任何人,開始聽顧爾德彈巴哈的平均律。一開始沒特殊感受,平均律爬上爬下已經很熟悉,只是想有個聲音而已,但大約半小時之後,我逐漸平靜下來,音樂慢慢變得大聲而清晰,從來沒覺得那麼好聽,然後「音樂才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的想法浮上心中,那一刻,音樂與我之間的那層膜終於去除了。

從那以後,我曉得我可以聽進去很多種不同音樂,而且也願意給很多時間去熟悉一首曲子;也是從那時起,大致養成目前聽音樂的習性,就是在不討厭、不勉強、不厭煩的前提下,盡量把曲子聽熟--過程中當然因此牽涉出多張不同版本,因為真正的樂趣在熟悉之後才會產生,一如交朋友,彼此了解,才懂得彼此的好。所以一首喜歡的曲子或一個作曲家可以聽非常非常久,我會不厭其煩,直到熟悉到彷彿可以眼見樂曲的層次、結構為止。至此,聽音樂堪稱幸福,而且越聽越幸福。

這樣的好處是,每次觸發都很深刻,然後一首曲子在這段時間內會引出非常多的觸發,學習很多;壞處是,曲目擴張的速度非常慢,可以說當時對新曲目完全沒有企圖心可言,廣度不足,還有就是持續寫同樣作曲家或同樣曲目的文章放在部落格上,荼毒「廣大的」粉絲,煩不勝煩。

好了,以上便是我追尋幸福的過程;看來一個微不足道得生活上的小確幸,都要花力氣追尋呢。

原來幸福是動詞,不是名詞。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1,538) | 回應(4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Ibrahim Ferrer
此分類上一篇:普羅高菲夫九號鋼琴奏鳴曲

顯示全部42則回應

Val
聽很多不同音樂是一種快樂,突然有一陣子故意什麼音樂都不聽,然後隨便放任何

一張CD來聽,也是種快樂。殫精竭慮找出一連串與當下心情契合的音樂來聽是一

種快樂,什麼都不去做但偶然聽到廣播裏一首久違的曲子,也是種意外的快樂。



今早意外聽到坐隔壁的秘書用電腦喇叭放巴哈的鍵盤協奏曲與英國組曲,精神為之

一振,比自己故意放來聽的還有效。人有時候潛意識裏會想在別人的眼睛裏尋找自

己的倒影,偶爾發現有人和自己同在,即使只是短暫的偶然,也算是種幸福。
2011-01-12 11:03:53
orangebach
我完全認同,也有同樣經驗,幾次難忘的音樂是搭小黃聽的。包括一回特別的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4,真的很好。



偶爾也會不太聽,但更常做的是換一個差別很大的聽,好比從二十世紀換去巴洛克,或者換成

rock, pop. 然後再換回來。還沒回完。先用哀鳳回到此。
2011-01-12 12:21:23
無名稱
每次看你的文章,感受文中所流露的無偽與真誠,總是不禁想著你是很棒

的一個人,讓人幸福的事情可以很微不足道,讀你的文章,有一種淡淡的

美好的感覺,謝謝你所分享的幸福。
2011-01-13 06:46:07
orangebach
先續完四樓未完之留言。



的確有時候意外發現別人眼中自己的倒影會滿驚喜的。

我不曉得你的習性如何,但我若意外發現別人眼中自己的倒影,接下去會想要去求

證,到底相似度到多少,確認一下驚喜是否會延長。哈哈。想來也是自己滿窮極無

聊。



然後後續故事可能你也知道,倒影終歸是倒影,連回首都不必,就已經也無風雨也

無晴了。但那也OK啦,剎那是永恆。



聽音樂終究還是一個人的勾當。
2011-01-13 09:02:30
orangebach
To 五樓Mr. No Name,



感謝您溢美之詞。以下所言絕非潑您冷水,而是真話。



我覺得網路上的人總是看起來一切美好,其中有部分是因為看的人自己想像把那不

足部分填空起來了,但實際上若真的認識應該並非如此。



我自己覺得我算有趣、不無聊,但可能離「棒」還有一段距離。套句朋友的話,拿

我的有用之處扣掉我的主觀、固/偏執、罵人不留餘地、過分直接、不會打屁和挑

剔,還有剩餘,這就是為何他們還是我朋友的緣故。



那天有個朋友突然問我,「你周圍有沒哪個人沒被你批判過的?」真的很遺憾,答

案是沒有。



所以真相該是如此。



不過若這些滿紙荒唐言有取悅到你片刻,我真的很高興,感恩啦。
2011-01-13 09:13:54
Val
年輕些的時候偶爾會沉迷於尋找自己的影子,有時還會想把80%的相似變成95%。

在下雪的夜晚發現朋友和自己在聽同一首曲子當然是會感動,但這也不過是鏡花水

月,像是Op 33的Mazurkas。剎那是紅玫瑰白玫瑰,永恆是蚊子血飯黏子,如果

習慣寂寞,其實也沒多大差別。
2011-01-14 09:03:26
Deadlockcp
很久沒過來光臨了。先補上個Happy New Year,祝一切都好。



謝謝分享這段故事。就和Mingus兄所說,每位愛樂者都有自己的歷程。



P.S. 之前發現您在另一篇回應Val的留言,有問到為什麼我的古樂文章要

中英都寫 :P 其實,寫中文,無疑是希望能向網路上台灣的樂友推廣古

樂。而身邊也有美國古樂朋友,所以也想同樣分享這方面的資訊。早期其

實是先將英文部份寫好,然後再寫更完整更詳細的中文版。不過近來反過來。
2011-01-14 17:01:23
orangebach
To Val,



張愛玲說得絕對,有很多是顧影傷懷,但我覺得倒也未必。

人生嘛,哪只有紅與白呢?

如果就只有紅與白,不只紅白玫瑰,也可能是中原一點紅和西門吹雪,

一個人來去,理想現實的風險也低。



看您分上,今天晚上聽了下Mazurkas。

我同意此系列曲,不只op33,其餘也聽來頗為傷懷,好比op68。

還是多嘴問一下是聽誰彈的。
2011-01-14 23:03:43
orangebach
To Deadlockcp,



也祝你新年快樂,並謝祝福。



那問題是好久以前的了,但也謝謝你釋疑。

我很佩服你這麼有耐心,兩種語言各寫一遍,

如果是我,我寧願一種語言寫兩篇文章。
2011-01-14 23:07:53
Deadlockcp
呵呵,never thought about it that way~~

我可能對於文章的內相當執著,所以當下只考慮將文章本身寫到儘可能得

最好。而且,有時候對我說英文上有些更簡單但傳神的字。不過二語言

中,因為是希望多向中文網友介紹,所以中文的部份會更詳細些~~~



BTW,我看到妳說CPO那張,應當是Geminiani由大提琴改編過來的小提琴

奏鳴曲吧。透過我們學校的online subscription,發現Steck的小提琴版

拉得還真不錯。如有興趣(not sure why though :) )聽原本的大提琴版

本,我會推薦這個版:



http://www.amazon.com/Francesco-Geminiani-Sonates-violoncello-continue/dp/B0014C5YAO/ref=sr_1_1?s=music&ie=UTF8&qid=1295027412&sr=1-1
2011-01-15 01:51:19
orangebach
OK,我會找來試試看。
2011-01-15 08:44:15
Mingus
Steck 算是我一直持續期待新作的一位古樂小提琴家。他的師父Goebel

可能不會再拉琴,Steck 有著極接近的實力,灌錄的東西也與 Goebel 有

所區隔。



他在 CPO 的 Pisendel, Biber, Benda 都值得收藏慢慢聽、比較聽,如

果還沒絕版,又遇到特價請勿錯過。



聽同樣曲子的感動,以這個階段,您是Chopin、Prokofiev,我的可能是

Biber、Telemann。

(還在聽 Boccherini嗎?這個可能會有交集....)
2011-01-15 22:15:12
orangebach
最近Chopin是剛好插花,主要還是Prokofiev。

(更何況我的Prokofiev大軍快要到了...超開心的)



巴洛克那前後(你也知道這種歷史斷代我向來很糟)的東西,其實每天都在聽,但無

特定,好比Steck拉的那張小提琴,還有玻利維亞巴洛克。我其實很推這三張巴洛

維亞巴洛克,尤其第二張,我個人最愛。PS: Channel Classics錄音真是超棒

的!



Boccherini還有在聽,但上回買的畢爾斯馬,可惜不得我心。只能當成曲目指南那

般,聽個型態而已。



巴洛克音樂對我很親近而且自然,那種心情跟聽Prokofiev不一樣。可是每天都要

聽上一段,沒有特別研究;而且老實說,要聽熟到能記得並且辨識,巴洛克對我很

困難啦。那張小提琴我聽了很久,還要每天聽,現在才比較能夠辨識誰是誰。暫時

沒有特別計畫。



但我最近有個新計畫是想要重新發掘貝多芬(聽來好像有點蠢)。有點不太能接受那

種覺得貝多芬越聽越沒甚麼的心情,所以想重尋貝多芬,找到一種對合目前心態和

觀點的貝多芬。
2011-01-15 23:58:06
Val
接回10樓。Op 33我喜歡聽Pollini,全本mazurkas我挺喜歡Jean-Marc

Luisada在DG那套,雖然很多人大概不太以為然。我也非常喜歡Ignaz

Friedman,很有個性,但不傷懷,他的蕭邦和任何人都不同。



我猜你聽的mazurkas是ABM彈的那張。我覺得他的蕭邦對彈性速度使用似乎有過

度的精神潔癖,而且把mazurkas的特徵完全抹掉,變得不像mazurkas了。
2011-01-16 03:52:08
orangebach
嘿嘿,你猜得沒錯,我也只有那張Mazurkas。

不過也因為我只有一張,無從比較起。

這套曲子夠美夠雅致,不過我覺得心情不佳、身體疲憊時少聽點為妙,

實在滿容易感傷。
2011-01-16 07:38:20
Mingus
「必失馬」與 Boccherini 氣質不大合,我推薦 Scala 劇院的首席,也

是莊嚴四重奏一員的義大利提琴家Luigi Puxeddu 的版本,雖是4cd,不

過是Brilliant 廉價版。



容我用一篇文,回應你的重尋貝多芬。
2011-01-17 00:44:37
Deadlockcp
Anner Bylsma的Baroque cello不知為什麼,聽起來有點悶悶的,而且有

點拉得心不在焉。Bylsma的Leo大提琴協奏曲,算是他最靠近古典時期音

樂的優秀錄音吧。當然,更早的Bach無伴奏(錄過兩次,風格大不同)還有

Gabrielli,更是許多巴洛克大提琴家當做measuring stick的。



說到Boccherini還有Brilliant Classics,有一套Classical Cello

Concertos (7CD),有Boccherini和上述的Leo的大提琴協奏曲集,由

Julius Berger所錄的,品質非常高。用的是現代樂器,但絲毫不受影響。



回應Mingus兄。對於音樂的感動,我好像在古樂裡最近已經沒有被侷限於

任何作曲家。有時候,反而是某些音樂曲式。早期接觸比較喜歡協奏曲

集,不過最近走更小編制的室內樂路。當然,一首好的Chaconne永遠是

unearthly~~



Val兄,最近比較少去您那兒打招呼。希望新的一年,一切都順利。當我

累積足夠的能量再去旅行時,會再到您那兒一塊分享心得的。
2011-01-17 04:31:59
orangebach
畢爾斯馬的音色欠佳,這是其一;其二我覺得拉太快,沒甚麼氣氛;其三少一點愉

悅感。若是喜歡凌厲一點的風格,可以接受,但對我不來電。
2011-01-17 07:54:51
Deadlockcp
"對我不來電"



Fair enough~~~ 這個最重要了 ^^



音色,從樂器本身到個人技法層面都能影響,而且就欣賞者的listening

(and playing)history,偏好也會差很大。只拉現代大提琴的音樂家,與

實際有拉過巴洛克大提琴的人,觀點也會不同。對於純愛樂者來說,只能

從最直接的end product來下判斷。但對音樂的欣賞,不就常常是這樣嗎 ? :)



發現後來寫了一長串有的沒的東西,所以拆開來慢慢回。
2011-01-17 15:26:58
Deadlockcp
自己本身彈大鍵琴,也對巴洛克小提琴的接觸比較多,所以對巴洛克大提

琴相對陌生,也還在摸索階段。前幾個月去聽一場古樂音樂會,也覺得那

個大提琴手的琴音色怪怪的~~~ 說不上來,但後來另一位同學跟我的感覺

類似。



不過,提琴樂器,進入十九世紀,為了要將聲音擴大,做了許多改變。

Period Instruments,相對的音量較小,沒有那麼量。換成金屬的絃,也

代表下弓的力道(bow force)可以比腸絃(gut strings)大。要說古樂器比

較tricky,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因為要正確拉出音的tolerance比較

小。(這也是樂器演進的原因之一。扯離題一下,這和網球拍從80年代到

今天的演進,sweet spot變大了,讓一般業餘的比較容易打得出好球,道

理類似。)



總之,古樂的錄音,也變成一種很tricky的東西。要嘛場地不好,要嘛麥

克風太近太遠,就效果爛掉。市面上聽到的大鍵琴錄音,幾乎mic都靠得

超近,讓人以為琴很powerful。再怎麼有力的大鍵琴,拿到現代式的音樂

廳,隔個幾排,什麼鳥也聽不到。



扯遠了~~~ :P 客觀的東西背後,還是主觀的preference。如同Mingus

兄和我現在比較偏向古樂輕快版的canon,(要挑戰極限的,來聽聽Savall

的超high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KM_fXbQsUM),許多人可能會不可思

議問:「在急什麼!」 同樣,orangebach君也是不中意Bylsma的拉法和

音色的 ~~



(BTW,希望我不要被誤會成是Bylsma的擁護者,因為他的錄音我根本沒幾

張。只是很好奇大家會喜歡或不喜歡的地方在哪兒,自己也提供有的沒的

資料。有這方面的討論,以後買他的錄音時,甚至是可讓我留意的東西,

所以先說聲感謝~~~)



To Mingus兄,這是Alfred Brendel去年底發表他不苟同Period

Performance看法的一場演說 :

http://blogs.telegraph.co.uk/culture/damianthompson/100050023/alfred-brendel-tells-us-what-he-really-thinks/



To each his own right?
2011-01-17 15:52:30
orangebach
感謝你把聲音分析的這麼透徹。



不過聲音的構成因素非常多,其實也難透徹分析,就像你所說,只能根據最終消費

品來判斷,由此來感受音樂而已。



我自己覺得好不好聽相當主觀(哪個人不主觀?),的確比較偏好寬廣且中板一點速

度的詮釋,過快的音樂除非演奏者掌握度夠好,否則我大致都覺得很難表現而無法

吸引我。畢爾斯馬即為此例。



音色我倒真覺得見仁見智,畢竟影響的因素太多,追本溯源去研究器樂的影響有本

可循,不過我個人相較仍會側重演奏者本身的技巧性格和詮釋偏愛等人相關的因

素。正如我不會去研究Federrer拿Wilson的甚麼球拍,羊腸線或whatever線是幾

號,但會很關注他這回的左手反拍是否有進步,或者底線抽球的風格如何是一樣道

理。



關於你之前問過我Prokofiev的收藏,喔,我沒有收藏的概念。一直覺得所謂「收

藏」是不可承受之重,給自己壓力,給有機會聊起天的同好也是壓力,何必?所以

通常若真要從此觀點,我會自動去占據收藏最少的那個位子。



我想你有的我沒有,你沒有的我還是沒有;諸如你說的羅&茱,都等我聽夠了才會繼

續想下一步。目前我還是以他的鍵盤樂器為主,Richer, Janis和Sandor為主,另

外加些有的沒的新生代吧;好比最近歐洲頗紅的Freddy Kempf。其他就可能隨手

買些來看看。



至於你提過你有個朋友只聽十九世紀以前的音樂,以及普羅高菲夫。這不是等於全

部都聽嗎?並沒有刪除掉甚麼啊。十九世紀以前浪漫樂派,普羅就已經是生在二十

世紀初期。不聽蕭斯塔或者史特拉或巴托克,那都可以理解,因為那再晚一點的二

十世紀,幾乎沒有甚麼主題旋律,很難好聽。



但若要順著你原本的脈絡,仔細聽普羅高菲夫的曲子,不難發現他古典風格非常明

顯,許多作曲的手法和習性是與過去巴洛克時期相當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組合方

式不同,構築起來的聲響趣味就不同;他不要求工整的和諧,同時因為器樂的進

化,以鍵盤樂器來說,他在作曲上的實驗性格非常強,但我也認為他賦予鋼琴的音

響任務,某個程度上也相當呼應李斯特的企圖心。



結論是,之於我,普羅高菲夫的作品本身融合了巴洛克的古典、浪漫時期的情緒和

二十世紀的結構思考,所以非常非常困難而且多元,每一首都不同,每個人彈也都

不同,必須情理法三者兼具,外帶演奏者本身性格要夠突出,才會既有說服力又令

人感動。這是我喜歡這位作曲家的原因,性格多變。
2011-01-19 08:32:40
Deadlockcp
嗯,只好解釋一下,不過我的朋友知道他被這樣認真討論,應該自己覺得

很神奇吧 :p 。如果更明確定義,我那朋友應該是聽從Mozart到Brahms左

右時期的音樂。稍微偏離傳統的德奧古典浪漫架構下的音樂他是不去碰

的,因為被他歸類為「可怕」 :) 在這範圍裡,Debussy和Ravel應該是

borderline可怕,Richard Strauss和Wagner應該算是可怕,更別說二十

世紀那些。而且,他平常主要聽很多歌劇,喜歡Mozart,Rossini,Verdi

風,所以會非常非常喜歡聽Prokofiev,我個人覺得落差比較大。符合他

「可怕」的Prokofiev音樂片段,他也覺得甘之如飴。總之,要澄清的,

是他聽的音樂,far from everything。他甚至連Berlioz都覺得很詭異~~



要說怪(奇特),應該提提minimalist作曲家Steve Reich。他一直覺得文

藝復興及以前的音樂,還有二十世紀之後的音樂才是有趣的。從Bach到後

浪漫時期,他覺得無聊無比,也不屑一顧。當初他來學校和學生們的非正

式對話時脫口而出的內容,讓我蠻訝異的。當然,我那時沒那麼認識他,

剩下音樂系的美國學生可能都早已知道。不過,聽到這一席話,該說什麼

呢?:)
2011-01-19 15:46:28
Deadlockcp
嗯,同意音樂家的技巧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但同樣地,有時對樂器的

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於從更多角度來形成自己的欣賞聆聽偏好。

至少,可以更堅定地說,我不喜歡X時期,Y國家的樂器,以及Z男的拉

法。反正,之前就已欣賞的東西,也不會改變。反之,不欣賞的東西,雖

然還是不來電,但能更理解背後的情況和動機,倒也不是壞事。就像是那

種老美會說出類似"Oh that's quite interesting.. but still not for

me"的話。



既然同是有在看網球的,那比譬就如,Federer和Nadal很多在底線被動狀

態時打出的穿越球,讓人直呼不可思議。但今天的拍子,允許選手這麼

做。要是他們活在70年代,80年代初,用木頭球拍,不可能做出那樣的動

作。有了這個認知,我會欣賞Bjorn Borg,McEnroe,Arthur Ashe,甚至

早一點的Rod Laver及Ken Rosewall在那時情況下的球風,但我仍然偏好

90年Sampras以及現在Federer跟Nadal的網球。

(BTW,澳網開打,看好誰呀 :) )
2011-01-19 15:47:02
Deadlockcp
在這兒道歉,有關「收藏」一詞引來的誤會。只是想知道有聽過什麼音樂

而已,就連在音樂會聽到的也算。有時候認識樂友,會很興奮地想分享音

樂。但有時候,不確定對方聽過什麼曲子時,怎麼開口提對我來說都很

awkward。「如果你沒聽過..... 」「喜歡這首的話,可以推薦

聽....」,怕是對方覺得自己將他小看了,如是而已。因此,看到

orangebach君在提Prokofiev時,就是很多個不確定而已,所以assume他

的東西已接觸不少。而且,您提到您買音樂很隨性,所以說不定大部份人

有的您還沒聽到,但比較少人聽的,您倒是聽得很熟悉 ~~



嗯,二十世紀的Neoclassicism,可以說Prokofiev是帶頭先鋒之一,也是

裡面將曲式融和最好的一位。今天公認,是Stravinsky從芭蕾Pulcinella

開始,真正帶領它的風潮。But anyhow,Prokofiev曲子的確猶如您所

說,相當多元,emotional depth很深,不同時期和類型的音樂,得到的

都不一樣。
2011-01-19 15:48:33
Mingus
中了三萬元的人...



請客,請客,請客!

CD 大方送!
2011-01-19 21:39:54
orangebach
請客有甚麼問題,放馬過來。



不過我CD送你你也不要。
2011-01-19 22:05:33
Mingus
若有人願意送,哪有不要的道理?



要不,我可開個 wish list,請你在網站買單。

再則,要更快的話,請客就請在唱片行附近。

哇哈哈~~
2011-01-20 00:16:11
Deadlockcp
我擺著電腦線上轉播Federer那一場,聽球評講解,邊聽邊睡。結果半夜

四點被聲音吵醒,因為居然打到第五盤,於是硬將身體拖起來將比賽看

完。現在處於極度失眠狀態~~~ :) good game。Gilles Simon幾年前打敗

Fed那兩場我都有注意到,這算是個sweet revenge吧~~
2011-01-20 01:19:45
orangebach
To DLCP,

這才只是開始而已,接下去才重點。



To Mingus,

虧你想得出唱片行旁請客這招,

真是畢其功於一役。

輸你。
2011-01-20 10:58:47
Deadlockcp
嗯,不過有看Federer那個draw,不覺得準決賽之前會遇到什麼麻煩。其

實我之前就在猜測,前幾輪,就Simon那場最可能有看頭。果然~~~



而且,Fed和Annacone合作後,球風變得更積極,如沒特別狀

況,Djokovic或是Berdych都應該不是對手。



現在到了美西,看Australian Open變得極不方便。多年前Fed和Safin那

場Classic,都得等第二天覺醒來才能看重播。



好了,接下來更是重點:目前我最欣賞Federer的球風,但我還更支持

Nadal贏球 :) (更早是Sampras,然後更早是Stefan Edberg) 請別打我

或加到黑名單上 :p
2011-01-20 11:16:36
Deadlockcp
Halo.....



希望您過農曆年前一切都好~~~ 想分享的東西,繼續回應在這篇文章的

留言,希望別介意。



看完了驚心動魄的澳網女單決賽,今晚上會繼續在半夜起來看男單的決

賽。賽前一直覺得Clijsters應該是贏面很大,但不得不佩服李娜前兩盤

(更正確,應該是前一盤半)的表現。



還有,昨晚去聽了另一場古樂音樂會,其中表演的一首是Vivaldi的雙大

提琴協奏曲,最早在高中時很喜歡的一首。那時尚未像今天一樣,對古樂

器有偏好,所以手邊錄音是現代樂器版。能現場聽古樂版,自然是抱著一

種期待的心。



可惜,對樂器的音色實在是不太能習慣。其中有一把巴洛克大提琴的音實

在蠻虛的,音色更接近viola da gamba。儘管聽了古樂那麼久,仍然是有

不能接受的地方。立刻想到這兒之前的討論,所以特地跑過來再留言。詳

細的音樂會細節,近期有空會在小弟的blog上好好記載。



只能說,有些東西有之前欣賞音樂的經驗,所以已經有一些偏好改不掉。

畢竟自己在接觸古樂前,也是都聽「正統」的古典樂。轉換到古樂,巴洛

克小提琴很容易被我接受,但赫然發現大提琴卻不是這麼回事~~
2011-01-30 03:20:56
orangebach
先回一下球賽。



我也覺得昨天李娜打得好,絕對有世界水準。我想輸是輸在心態上很急躁,相較於Clijsters的沈

穩,李娜氣短了些,可惜。但我實際上也希望克媽(台灣球評取的外號)贏。



等下的男單對決,我認為尖嘴猴腮的Djokovic贏面大,如果賭錢我會押他,但私心希望Murray贏。

平均來說,今年比賽滿精采的(男單啦,女單只看了決賽),每塲都好看。



至於樂器的音色,坦白說單比器樂我聽不出來,可是不同人的音色差異就可明顯分辨。所以總認

為,在同時期樂器的前提下,人對音色的影響大過器樂的差異。矮油,說穿了還不就是你喜不喜

歡。
2011-01-30 12:27:38
Deadlockcp
呵呵,是呀。有那麼多不同的音樂家和錄音可以選擇,其實是一件很幸福

的事~~ 如果世上的每首音樂,都是同樣的樂器,同樣的拉法,那叫機器

人來就好了。(日本還真的有做這種機器人~~~ 連singing robot也有~~~~)



回到球賽。前一輪看李娜將Wozniacki擊敗,很戲劇化,所以看到

Clijsters第二盤前半段的情況,還一度以為會爆冷門。不過後來真的反

而是李娜沉不住氣。Clijsters為人母之前,關鍵時刻打球常常過於急燥

(打球節奏太快,球擊太重,然後失誤也跟著多),因此很擔心會回到老樣

子。我也是希望Kim贏,呵~~~



哈,我想到Djokovic,也是同您所形容的那四個字。要賭,我也會押他。

畢竟,他很結結實實地將Fed幹掉,這次Fed沒有事後透露出他有生病或受

傷(2008澳網那次,或是2010的Wimbledon)。那場我驚訝的是Djokovic的

正手和Fed對抽,毫不遜色,而且移位更佳(他本身就是個很好的mover),

照這種氣勢,Murray需要小心。不過,我也希望Murray可以勝出,只是有

時他甘於讓對方失誤,但對於世界前幾名的球員,行不通。去年的澳網決

賽,實在有夠難看,邊看邊罵,不知道Murray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希望今

天的決賽會好看些 :)



先預測一下。Djokovic in 4 sets...
2011-01-30 14:59:36
orangebach
我反而覺得盤數很難說,畢竟球是圓的。



Djokovic的優勢是球風很多變,很聰明的球員,這點誰也比不上。Murray比較穩健也紮實,能夠一

路到此,也很不容易。



Federer的球風和氣勢不如前,加上他反手抽球的「痼疾」目前仍無藥可醫,非受迫性失誤一場在

四十上下,每場都打得辛苦,有几場甚至很勉強。今年加上Nadal負傷(他那樣打球,不傷也

難),給我一種世代交替的觀感。
2011-01-30 16:12:50
Deadlockcp
No.... !!!! 被直落三。先補眠,晚點再上來回應。
2011-01-30 19:31:13
orangebach
直落三的結果並不意外,昨天後來Murray的非受迫失誤太多。

後來他的耐性又耗盡,球路就亂了,輸球也在意料之內。

反觀Djokovic對Murray的大角度調動,竟然都可以追上並回擊,技巧跟上企圖心,贏面自然大。但

我覺得他最厲害的是失誤少,或許這才是他致勝關鍵。



我也認同下屆球王就是他,而且很快就到。



另外,真的很受不了台灣球評,話很多,然後每次都見風轉斤

舵,哪方佔優勢就就說那邊好,或者一直讚美自己喜歡的球員,搞什麼啊?

每次看得都一肚子火。
2011-01-31 09:13:20
Deadlockcp
新年快樂~~~!! 前一陣子在趕一個跟老師們的口頭報告,所以沒即時回應。



我看Murray第一盤打球的樣子,心裡也在暗想Djokovic九成會直落三~~~~

一點鬥志也沒有,而且戰術也不明確。反倒是Djokovic,從第一分開

始,game plan就很確定了,並且強力執行。



跟去年的決賽一樣,Murray要開始改變打法時已經太晚了,而且信心已受

打擊,所以失誤會更多。前兩盤Murray打法被動,而且一成不

變,Djokovic也都有應變的戰術。常看到,數十年如一日的場景是:反拍

對角抽 - 看誰先變直線 - 換成正手對角抽 - Djokovic正手換直線搶

攻。而且屢試不爽。



Murray正手九成都拉對角,所以Djokovic太好預測。和準決賽裡不同的

是,Ferrer腳程和球質不如Djokovic好,球會回短會不夠偏,能讓Murray

再採主攻。Murray和Djokovic正手對抽則佔不到便宜,是Federer前一輪

也吃到的苦頭。



在2006美網公開賽時,年輕的Djokovic和Monfils打到第五盤的時候(氣喘

還發作,叫了好長的暫停咧~~),我就注意到他的球技了,並看準他會是

未來排名前五的球員。2007,他打到美網決賽以及2008拿下澳網,也經過

幾年的磨練,將心理素質弄得更穩。未來幾年,我也覺得他一直會是top

contender,球技是沒問題,唯一擔心的只是他關鍵時刻有時判斷力還是

有點差而已。反觀Nadal,心態異常穩(2007法網對Federer第一盤可以十

幾個破發點全救下來),只怕身體會壞掉~~~
2011-02-06 07:21:24
Deadlockcp
美國這邊的球評有時候也沒有好到哪兒。起初是拍Federer馬屁拍到死,

說什麼歷史上只有他打得出那種球之類的。這些人真健忘,十幾年前

Sampras還有Agassi稱霸時,他們也講出同樣的話,而且youtube為

證。(我指的是同一種球,不是像Federer「專屬」的反拍手腕輕挑,雖然

Sampras全盛時也有一個類似的動作,只是遠沒Federer靈光。)



當然,只要有美國球員,也會壓倒性講些誇張的話。只是近幾來美國網壇

每況愈下,所以他也只能閉嘴。但話說回來,如果球評像是早期英國那種

播報Wimbledon的,也會想睡覺。我記得1995看Sampras和Becker的

Wimbledon final,球評有一次(用很標準的英國腔)講了一句「Sampras

is serving well, returning well. That's really the key to

playing good grass court tennis」雖然那時年紀還小,但心裡在想,

這不是在說廢話?而且常常changeover的時候完全是安靜的,很悶。當

然,美國(和妳說台灣的)加一堆垃圾評語也會令人受不了。
2011-02-06 07:22:10
orangebach
你說的兩種球評,相較之下,我寧可選擇英國那種解說方式。我看過那種風格的轉

播,其實還滿喜歡的,就很安靜啊,只有球場上網球來回的聲音和球迷瘋狂加油的

聲音;至於他說甚麼,對我來說沒那麼重要,很多對戰紀錄和統計,官網上就有,

倒也不必費力說甚麼。至於當下擊球好壞,看就知道啦,還要怎麼解釋呢?



我是不會打網球的,但是看多了大致也可以掌握到一些玄機,那更何況更多人,好

比我同學,自己會打網球,也就知道每一球難在哪裡了。所以球評還是話少點好。



岔題一下,已經累計三人推薦我去看《阿格西自傳》,而且此三人都不打網球的,

我今天會去買來看;順便也推薦你一下(說不定你已經看過了)。
2011-02-07 08:26:15
Deadlockcp
嗯,那個Open,我之前去Costco買東西時就有大約翻過一下,念了三四

成。最近美國房東說買回來了,有空再去好好重頭到尾念一遍。只能

說,Agassi很帶種~~ 當然,像我房東太太(她天天打網球,而且在美國

70+以上是排前十名的)說她對Agassi晚期的尊敬,一夕間就沒了。不過,

這種兩極的反應,也在預料之中。



自己上研究所有一陣子狂打網球,不過最近收斂很多。能稍稍體會一下這

些職業球員的厲害。其實最近Espn線上轉播時的一些球評(第一週的時

候,不是後面幾輪,都是電視上那常客),界於太沉默或是太多話之間,

還蠻不錯的。其實,我喜歡聽之前職業球員的講評,因為一定的專業知

識。當然,有時個人色彩也容易太濃厚。像John McEnroe有時在講戰術

上,或是一些擊球技術上,有時也是很寶貴的。有時他們分析的,和原先

預期不同的時候,也提供了讓我參考學習的機會。當然,退休的選手,也

很容易有自己的意見,所以也是需要過濾。



有時我也喜歡聽一些小故事,還有另一些更細的統計數據(例如第四盤第

幾局救了幾個破發點之類),是官網上不會有的。說穿了,我就是喜歡一

些trivia的,但再加入個人意見就遜掉了。



要到六月才有下一個大公開賽。中間的ATP大賽事會注意一下,不過不會

是重點。以前念到一位資深的球評說過,類似如下: 「in ten years,

most will not remember how XXXX won Indian Wells, but they will

most likely remember Edberg's heroic 1992 US Open title defense

(決賽前三輪打到第五盤,而且第五盤剛開始還被破發球局) and

Sampras's will to win 1996 US Open (對Corretja 的第五盤搶七,邊

打邊吐。這場我印象最深刻。)」所以,套句Sampras和Tiger Woods的

話:It's all about the majors。(最近Federer也是這樣prioritize)
2011-02-07 12:53: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