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7 09:06:27| 人氣62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去不會、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受到重視的包凱利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包凱利尼小檔案
 
全名:Luigi Rodolfo Boccherini
生卒:1743.2.19~1805.5.28,水瓶座
家庭狀況:兩次婚姻,三個小孩(目前後代仍居於西班牙)
出生地:北義大利Lucca
一生行腳:義大利-->奧地利-->法國-->西班牙
財力:赤貧(extreme poverty)
定位:古典時期室內樂作曲家、大提琴家,作品數量五百八十首
音樂風格:Galante style(註)
代表作:弦樂三到六重奏、大提琴室內樂作品、吉他室內樂作品。
作品代表號:G。(法國人Yves Gerard整理編纂包凱利尼作品全集,取其姓氏首字母G為作品代表號,如G大調大提琴協奏曲編號為G480)
 
 
每個人聽音樂的習慣不同,我自己習慣每聽一段時間,總要歸納整理過去這段時間的心得感想以及收穫;對我來說,這是自省自己的觀點和品味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通常就是用問自己幾個拔辣問題開始,諸如:你現在最喜歡的三個作曲家?

巴哈、貝多芬簡直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爭相恐後的出現,但是我都答不出來第三個。去年,或者更早,我隱約有了一個答案,那個答案是包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但是我很懷疑自己,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為什麼喜歡這冷門的作曲家?恐怕只是聽了一時開心吧。不過很幸運地,這個答案我確認了一年後,我想第三個喜歡的作家就是包凱利尼。
 
這幾天閒來無事,我加入了一個包凱利尼的討論團體,人數很少。討論區的問題也只有兩題,其中一題是「你認為包凱利尼的作品是否會重新受到世人重視?」答案幾乎是毫無疑問地:過去沒有,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發生。我也同意這個答案,可是這真的無法阻擋對於包凱利尼的喜愛。
 
我們當然可以引述許多的樂評、音樂史學者的看法,來為包凱利尼做一個江湖定位,這些我們google就可以了,就連他的音樂,其實我們都可以google到然後線上收聽。儘管如此,我依舊建議不要,最好聽包凱利尼的方法是,去買或借一張他的唱片,三到五重奏、鋼琴三重奏、大提琴協奏曲或奏鳴曲,放進你家的cd player,讓包凱利尼成為芳香劑,幫你滿室生香。
 
活得越久,聽得越多,我覺得很幸運的是,眼界打開、心境打開,對於音樂的界線越來越模糊,能接納的音樂比過去多上許多,心情覺得開朗起來。可是微妙的是,開展的同時,卻對於所謂的Classical產生更多的孺慕之情:規律、格式、專注、美好、旋律、節奏、均衡,以及真實。每次聽包凱利尼,都讓我忍不住思索,到底音樂是甚麼?對我是甚麼意義?
 
泛古典時期無論作曲家或演奏者對待音樂在某種程度上,都展現出某種程度的dedication,在這樣的前提下,古典時期甚至更早以前的作曲家反而有著更前衛的風格,以致存在感更強。這樣的存在感或多或少刺激我反思現實生活中,迂迴、人為、以和為貴、虛與委蛇的潛規則,導致真實的原則和樸素的欲望逐漸地萎縮,慢慢安慰自己pseudo-是好,genuine是夢。
 
我們花盡心思只為隱藏自己很簡單的想法(或許只是個yes/no的問題);我們空耗力氣維持形式上的和諧只為求取一些看法上的偽共識;我們也不免浪費時間自以為是地打造一個紙城堡,告訴自己世界和平、恐怖分子已經全部改信佛教、基督教,實際上依舊每天遭受不相干的恐怖攻擊。
 
世界默默形成一個邏輯: pseudo-->masterbate-->fake-->impotent
-->disappear with regrets;我懷疑這是真能稱之為生存,或者fight。事實上,大家還是愛喝咖啡、不愛低咖啡因的咖啡;依然偏愛cheese,總覺得low-fat cheese少了幾味;diet coke永遠不能取代coke。但是真實的路太遙遠了,遠到我們或許看不到目標,遠到計畫訂到Plan Z都沒辦法到盡頭,所以我們開始接受便宜行事,學習告訴自己低caffe跟咖啡沒兩樣,lowfat cheese跟cheese根本沒差,現在則是橘子phone比蘋果phone更紅。
 
但永遠要記得,橘子是絕對不能夠拿來跟蘋果比的。

所以為什麼是包凱利尼?因為儘管他這輩子多數時間都是一個 nice to have的作曲家,晚年為求溫飽不停地寫作王室喜愛、但他個人不偏愛的吉他室內樂曲,最終到死卻仍然貧困獨居。可是他的音樂,讓我感受到或許是他信仰、也可能是他憑藉著得已超脫的信念,訴說了某種相信世界美好的態度,他讓我back to basic。不用掙扎地、免去所謂的格調和學問,讓你的耳朵傳導到大腦,叫做「好聽」。
 
包凱利尼曾經描述自己是「誠實、有榮譽感、敏感、天性善良與熱情」的人,實際上他的音樂亦如實呈現;善於用優美的旋律、單純的合聲線條營造如歌的感受,十分和諧。
 
撇開個人偏好不論,我想大提琴協奏曲是一個適合的入門。咸認為降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多數大提琴家也都有錄音,包括杜普雷、馬友友、史塔克也有,但是挑選時建議避開Gruetzmacher編曲的版本,因為此人當年打散了包凱利尼的作曲,已非當年原作,一般唱片上都會標明。
 
我自己最偏愛的是G大調大提琴協奏曲G480,古大提琴的版本我覺得畢爾斯馬已經不錯,價位也不高;大提琴的版本,史塔克是絕無僅有且獨一無二的版本。不過我也會建議最後再聽史塔克,因為聽了他的版本,會覺得其他都怪怪的,articulation雖然沒差太多,但是速度、節奏感真的
差異極大。不過,或許這也是聽古典時期音樂的有趣之處吧:版本的差異反而比浪漫時期以降更大,反而更有個人特點。
 
五重奏,非聽不可。討論區的美國網友強烈建議Harmonica mundi公司的版本,甚至宣稱只有這個版本才是「正確」的風格,聽任何其他的版本,如Brilliant出版,都會被誤導。我有被嚇到,是有避開Brilliant,但我也沒找到Harmonica Mundi,所以折衷挑了EMI的錄音,好聽啊。我想可能版本也未必需要那麼講究吧....尤其又在沒有器材的前提下,重點是五重奏一定得聽。
 
聽起來有可能每一首都一樣,但就放鬆自己隨著如歌的包凱利尼跳舞吧....音樂不好、甚至停止的時候,我們都還是得好好跳舞、跳到讓人稱讚;那音樂好的時候,豈有理由不起舞?
 
 
註:關於Galante Style或稱Galante music,盛行於1720到1770年代的古典音樂形式。此時的作曲家有意識地簡化了巴洛克時期對位法的結構和作曲上繁複的技巧,並用透明的器樂合聲方式取代巴洛克時期獨立、明確的單一器樂或人聲,目的在於尋求更直接、新鮮的情感訴求。(參考自維基百科)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62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觀點
此分類上一篇:你療癒了嗎?

Mingus
雖忙, 還是要來重視一下這位作曲家。

我聽了Brilliant的義大利團的cello concerti (3cd), 不覺得有何不好啊。簡潔抽脂的Boccherini, 也不需灌入不必要的情感, 多有活力!

五重奏是Guitar Quintet? 有DG的Yepes/Melos Quartet可選, 我自己手上的是HM的Richard Savino/Artaria QT, 不知是否與Amazon 推薦的一樣的版, 不過現在我對樂評都先保留個三分(完全不同的經驗太多了), 直接聽amazon 或其他網站的試聽。

我還有他其他的五重奏要在blog 上聊, 再開另一張空白的raincheck...
2009-06-29 22:28:58
orangebach
我是在facebook上加入的Boccherini group,那位德國老兄推薦的是HM出的,由Ensemble 415 and Prof. Emilio Moreno的弦樂五重奏。單純String Quintet,不是吉他的,號稱此錄音worth every penny...這張台灣可以找得到,那天在站前玫瑰還是誠品有看到。

姑且不論他的看法如何,那篇文章寫得真的很不錯,等您老大若無閒事掛心頭,我可以轉寄給你看看。

那天我一時愛國心起,買了ARTS幫楊文信出的包凱利尼大提琴協奏曲,很遺憾我真的不喜歡。我覺得整個韻味都不對,很急躁,不解。

當然樂評都是見仁見智,差異很大,不過就是多看看不同人看法,但都是參考嘛。學無止境,每個人都嘛是老師。

我們常說魔鬼藏在細節裡,Boccherini的五重奏就有這種精緻的玄機在其中,就等你raincheck開出來; go and find out where Lucifer is.
2009-06-29 23:58: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