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雞羅及鐵圍 金剛等諸山
無量寶莊嚴 仙闥婆充滿
無上世間解 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 諸佛心第一
(此心如樹木堅實心非念慮心也)
善哉善哉問
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 生及與不生
涅槃空剎那 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 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
洲渚剎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 滅及如意足
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第三十一段)
雞羅及鐵圍 金剛等諸山
無量寶莊嚴 仙闥婆充滿
無上世間解 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 諸佛心第一
********************
*雞羅及鐵圍
不能夠理解的地方稱為雞羅及鐵圍,也是指不同世界的東西
雞羅:古印度南方的一個國度,意指化(變化)外(外面)
之地
鐵圍山:泛指地獄,屠殺之地
*金剛等諸山
金剛:意指自己本國的教條,統一可以教化人民的地方
等諸山:等等諸國度
*無量寶莊嚴
用這些佛法去告訴他人,傳正確的佛法不管是哪個地方,廣
建寺廟,讓人感覺磁場不一樣,絕對會莊嚴,成為佛的淨土
*仙闥婆充滿
仙闥婆:乾闥婆(幻影、虛無飄渺)的更升一級,代表摸不
到,碰不到,可是感覺得到香氣不一樣、磁場不一樣,如:
到廟裡去,會感覺到氣氛不一樣
這裡是指正面磁場充滿的意思,用六識抓不到,但是心裡會
覺得很充實,因為擁有信仰了
*無上世間解
無上:最高無上,第一,宇宙的真理,對世間解開這個謎團
*聞彼所說偈
既然要替他人說法、解開謎團,那就要解釋你所說的偈語
(五個字代表一切)的意思
*大乘諸度門
大乘:將所知道正確的道理,教化他人,把悟到的智慧、正
確的想法、作法,智慧跟無私的精神傳達到大眾的達到內心
的想法、內心的覺醒之中
任何種種能夠度你的法門
*諸佛心第一
心是很堅持,但不是懷疑的心,而是虔誠的心,非常相信宇
宙的真理
心:佛心、向佛之心,而且虔誠不變為第一也
例如:有人懷疑地球是平的,而有盡頭,而哥倫布卻證明地
球是圓的,沒有盡頭,因為再怎麼繞,也是回到原點
*圖:乾闥婆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第三十二段)
善哉善哉問
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 生及與不生
涅槃空剎那 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
********************
*善哉善哉問
持正心、受教之心在發問,這個發問是持著善心、良心,來
反問自己的內心,就會得到一個結果
善哉:好
*大慧善諦聽
大慧菩薩:有智慧、而通達無私的人
善:善良、好
諦聽:通達,上達天廳,真理即聽
*我今當次第
我現下把我剛剛所想的反省之心,當成次第(人生的目標)
人生是第一,目標就是第二,除了人以外,接下來就要以心
為目的,心既然向善了,就要以這個為目標
*如汝所問說
當自己在問自己的那一剎那,所問自己而得到的答案
*生及與不生
反問自己,對生死的觀念又是如何,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涅槃空剎那
等到悟的時候,一瞬間什麼都放下了,包括涅槃
涅槃:不昧生死輪迴,圓滿此生的功德,從生命的痛苦中離
開,從此不再進入六道輪迴
*趣至無自性
超脫六道,就超脫到佛的境界了,當圓滿涅槃的這一剎那,
已經不在六道輪迴了,永生不滅
趣:六趣,也就是六道輪迴
*佛諸波羅蜜
波羅:彼岸
蜜:到
「六度」為六種法門,其法門分別針對特定的業障。在行六
度時,不能另有目的(即必須三輪體空、三事之空),作成
的功德方能稱為波羅蜜。
【布施】(檀波羅蜜、檀那波羅蜜):
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 (財
布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布施) 和信心的給予 (
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三毒中的「貪」。
【持戒】(屍波羅蜜、屍羅波羅蜜):
指恪守戒律(如五戒、十戒)和施行善法,持戒能除去身口
意的三業。忍辱(羼提波羅蜜):包括生忍和法忍:其為菩
薩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以及外界的寒熱饑渴等。以此斷絕
三毒中的「嗔」。
【精進】(毗梨耶波羅蜜):
其中包括身精進與心精進,意指身體力行善法、勤斷惡根,
對治懶惰鬆懈(五毒中的「慢」)禪定(禪度波羅蜜、禪那
波羅蜜):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五毒中的「疑」)。
【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
修行般若以破除無明和愚痴(三毒中的「痴」)此上六度修
行完滿之相,稱為六度滿相。
例如:一個好的狙擊手,絕對要能夠控制自己的心跳,在很
冷的時候,人的心跳可能一分鐘降到五、六十下,所以要把
它維持在八十幾下,來保護心臟,這就需要入定、禪那
例如:瑜珈,不管痛或不痛,舒服或不舒服,只要認為適合
你,而讓你心神能夠為之定,這樣就好了,天人合一才叫做
瑜珈,讓你了解到是自律神經的感覺,不是自己本身在痛
*佛子與聲聞
佛的信徒,站在佛的身邊,站在佛的理念,信佛教的這些僧
眾,信仰這種說話,而身心去歡喜接受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第三十三段)
緣覺諸外道 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
********************
*緣覺諸外道
有緣去了解、覺悟、學習諸種外道,而去體諒他們的立場,
了解任何一種想法的立場,今天有一個緣分去了解萬般諸種
想法,跟自己的想法,所學的道理不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
道理,也不限於人,每一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的方法
外道:所了解的宇宙真理完全不一樣(要以人類的生命形態
,來對照其他種生物,如:極地冰蟲等生命形態,不要以人
類生活的形態為標準,這沒有什麼標準的)
*及與無色行
對照無法想像的境界,無法理解大眾世界的時候,以什麼當
作行為的標準呢?
色界:所懂的境界
行:以什麼當作行為的標準
例如:海底看透了嗎?宇宙景觀也全部透徹了嗎?光射還沒
到的時候,也看不到某一顆星球,這就需要緣,加上時間
*如是種種事
如上述所說的種種比喻
*須彌巨海山
山有多高,海有多深,是完全無法測量到的國度境界,山與
巨海都還有很多未知之物,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不要認為
自己已懂得一切,其實不懂得還很多
須彌:山(喜馬拉雅山)
巨海:廣闊的海
山:國度
*圖:須彌山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第三十四段)
洲渚剎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 滅及如意足
********************
*洲渚剎土地
水中小塊陸地,退潮的時候是沙洲,漲潮的時候就淹在水裡
,並不是很穩定,也是有它的漲潮退潮的時間
洲渚:水中小塊陸地
*星宿及日月
對照星宿,也是一明一滅,春天的星空、夏天的星空、秋天
的星空、冬天的星空都是完全不同的,每年的春夏秋冬所看
見的星空完全不一樣,就好像沙州一樣,每個時空、每個季
節,對照的完全不相同
*外道天修羅
外道:所了解的宇宙真理完全不一樣(要以人類的生命形態
,來對照其他種生物,如:極地冰蟲等生命形態,不要以人
類生活的形態為標準,這沒有什麼標準的)
修羅:不適合你所了解的生態圈,高溫、高酸、高鹼、高濕
、低溫、低氧,沒辦法用在現在生活圈,現有的知識,來判
斷另外一個生活圈,每一個環境還是都有生物生存,怎麼能
用現有的知識去了解
*解脫自在通
只要去探討、去理解,就會明白原來是這麼簡單
例如:火箭發現到火星,去研究、去理解、去分析而發現到
有生物,或是海底更深處,解脫原有的知識,只要去了解,
就可以解開這個謎團了
自在通:理解貫通,三無漏學
三漏無學:戒(持戒)、定(禪定)、慧(智慧)
*力禪三摩提
為什麼說全力去主張禪(體會)三摩提
三摩提:三昧、禪那,不足以為外人道
未到地定:上座部認為禪那可以達到三種三昧:
「剎那定」、「近行定」和「安止定」。之後可以循序進入
四禪與四無色定。其中「近行定(upacrasamdhi)」相當於
有部的「近分定」,也有翻譯為未到地定。修行九住心,進
入禪定狀況時,會在頭頂先發生重觸的覺受,但是身心都會
非常舒適,此時就是進入輕安的狀態。到輕安發起時,才能
稱為止成就,進入未到地定,這是最初階的禪定狀態。未到
地定,正確的意義是「未到之境界」,也就是體驗一般人無
法理解的境界。不為外人說,因為是自身之體悟,所以無法
對外人言明,例如環境、時間、空間的不同等等外在的因素
,而產生不同的領悟,所以不足為外人道。而產生自生的禪
定,也端看個人的修為層次,進而對三昧與禪那所得的結果
*為何不讓人轉貼的原因就是出在這裡,看不下去,而有胡
思亂想,請終止,以免走火入魔*
*滅及如意足
如你所意(想法),去對照這些法相,而滅掉原本的觀念,
而去俱足這些法相、印證這些法相,滅掉原有的觀念,成就
這個法相,要先捨棄一切既有的觀念以及知識,人類知識還
未到的地方,就別妄下定論,必須要研究,才會了解到原本
的思想是錯誤的,而貫通宇宙的真理
滅:滅掉
及:對照
如意:如你所意(想法),去對照這些法相
足:俱足(什麼想法都有、都理通、融會貫通)
例如:原本認為火星上沒有生物,事實證明卻有,原本認為
海底沒有生物,事實證明卻有,這就是研究真理,而推翻(
滅掉)原本的觀念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第三十五段)
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
********************
*覺支及道品
1.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
2.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惡法
3.精進覺支,精進勤奮學習正法而不懈怠。
4.喜覺支,得正法而產生的喜悅。
5.輕安覺支,又作猗覺支,指身心感到輕快安穩
6.定覺支,進入禪定而心不散亂
7.舍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保持平衡
道品:
三十七品助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分成七類
四念住:
身念住,觀身不凈;
受念住,觀受是苦;
心念住,觀心無常;
法念住,觀法無我。
*主要對治執身為凈、執受為樂、執心為常、執法為我的「
四顛倒見」。
【四正勤】
未生惡法令不生;已生惡法恆令滅;
未生善法令出生;已生善法令增長。
精進的重點在於行善去惡。
【四神足】意為產生神通的基礎
欲神足:欲得神通
勤神足:精勤習禪
心神足:心神專一
觀神足:正確觀想。
【五根】修習佛法的根本所在
信根,深信三寶
精進根,修行不懈,指「四正勤」
念根,憶念正法,指「四念處」
定根,修習禪定
慧根,開發智慧
【五力】由五根產生的五種力量
信力,堅信真理
精進力,修四正勤的力量
念力,破邪、念正的力量
定力,治心一處的能力
慧力,產生智慧的能力
【七覺支】修習止觀的注意事項和感受
擇法覺支,選擇正確、適宜的修法
精進覺支,任何階段都不能懈怠
喜覺支,修禪定得到的喜悅
輕安覺支,得到的輕鬆安適感覺
念覺支,憶念集中而念念分明
定覺支,攝心不散深入禪定
捨覺支,捨一切念,不即不離
【八正道】
正見解
正思惟
正語言
正行為
正職業(正命)
正精進
正意念
正禪定
*結
最真誠的佛法就從環保做起,保護自己的環境算過分嗎?
*文字魔故事
仰山是?山的學生
六祖:「孩子,要快點開悟喔,不要執著於文字和概念。」
仰山:「我連信仰都不要呢。」
六祖:「你是信了才不要呢?還是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我除了我自己之外,還能信個什麼?」
六祖:「這樣的話,你只能算是個小乘佛法之徒罷了。」
仰山:「我連佛也不要見。」
六祖:「經書中有多少是佛說的?多少是魔說的?」
仰山:「統統都是魔說的!」
六祖:「好、好、好,此後,沒有什麼可以潤擾你了。」
後來仰山承續?山的衣缽,繼續開創?仰宗的禪風
仰山:「基本的觀念本來都是最簡單清楚的,但用以表達的
文字,卻是一個欺人的惡魔,所以讀書讀經時,別讓文字所
束縛了。」
*諸禪定無量
既然說到文字魔,諸禪沒有一定的規格,不受限文字、概念
、範圍之類的,沒有框,宇宙有多大呢?有框嗎?並沒有,
所以何苦受困於文字之內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