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07 15:16:36| 人氣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咀嚼肌痠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醫認為,咀嚼肌痠痛多與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或肌肉緊張有關,透過刺激相應穴位可幫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進而緩解肌肉疲勞與痠痛。

以下是幾個常用的保養穴位,供您參考:
1. 頰車穴 (ST6)
位置:
位於下頜部,當您咬緊牙關時,能明顯感受到咀嚼肌的隆起處。通常在下頜角前方稍上方的肌肉區域。
作用:
有助於放鬆咀嚼肌,舒緩因長時間用力或緊張所引起的痠痛與僵硬。
2. 下關穴 (ST7)
位置:
位於面部側面,在下頜與面部的交界處,靠近耳前的凹陷處。
作用:
常用於改善顳顎關節功能,緩解因頜部壓力或關節運動不協調引起的肌肉緊張與痠痛。
3. 合谷穴 (LI4)
位置:
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當拇指與食指輕輕攏起時,感覺到的最高點即是合谷穴。
作用:
可調節全身氣血,具有舒經活絡、止痛的功效,對面部及頜部的痠痛也有輔助調理的效果。
按摩與自我調理建議
按摩方法:
使用指腹輕柔按壓每個穴位,每次約1-2分鐘。可採用小範圍的圓周運動,力度以感覺舒適、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宜。
配合調息:
按摩時可深呼吸,促進全身放鬆,有助於氣血運行。
注意事項:
若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辨證施治,以獲得更精準的調理方案。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情況請根據個人狀況及專業醫師的診斷進行調整。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您舒緩咀嚼肌的痠痛,恢復舒適狀態。

台長: 鄭老師(修理人)
人氣(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中醫養生 |
此分類下一篇:脾臟為淋巴系統的重要核心
此分類上一篇:髖關節滑囊炎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