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10 05:16:00| 人氣1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刮痧療法·痺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刮痧療法·痺證

[概述]
痺證泛指機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邪氣乘虛而入,致使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引起相關係統疾病的總稱。痺證《內經》所言內痺和外痺,如五臟痺、六腑痺、奇恆之府痺、五體肢節痺等,刮痧主要適合於肢節痺證,所謂肢節痺證以肢體經絡為風寒濕熱之邪所閉塞,導致氣血不同,經絡痹阻,引起肌肉、關節、筋骨發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西醫學的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等病以中醫肢節痺病為臨床特徵者,可參照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痺”是閉阻不通之意。歷代醫家對痺證的論述頗豐,但概括起來主要是素體虛弱,衛陽不固,感受風寒濕邪,流注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而為痺證。患者受病有淺深輕重的不同,大抵皮膚,肌肉受病者,其病淺而輕;筋脈、骨節受病者,其病深而重。
1、正虛邪入素體陽虛,衛外不固,勞累之後,汗出當風;或冒雨涉水,久臥濕地,以致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經絡痹阻,發為風寒濕痺;由於感受風、寒、濕三氣各有偏勝,故以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盛者為著痺。
2、邪從熱化素有蘊熱,或陰虛陽亢之體,复感風寒濕邪,寒從熱化,則為風濕熱痺。
3、邪實正虛痺證遷延日久,正氣虛憊,風寒濕熱之邪,亦可內轉於臟腑,則產生相應臟腑病變。
[證候特徵]
氣血不通,經絡痹阻,所致肢體關節疼痛,是肢節痺證共有特徵。不同分證,有各自症狀特點。行痺者,其痛遊走不定,惡風寒;痛痺者,痛劇,遇寒則甚,得熱則緩;著痺者,重著而痛,手足笨重,活動不靈,肌膚麻木不仁;熱痺者,肢體關節灼痛,痛處欣紅,腫脹劇烈,筋脈拘急。
[治療]
1、行痺
取穴:風池、膈俞、血海、大椎、合谷、外關
肩部 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 曲池、天井、尺澤
腕部 陽池、陽溪、腕骨
脊背 身柱、腰陽關、後溪
髀部 環跳、居髎、懸鍾
股部 秩邊、水扶、陰陵泉
膝部 犢鼻、梁丘、陽陵泉、
踝部 申脈、照海、崑崙、解溪
刮拭順序:先刮主穴即先刮拭後頭部風池,然後刮頸部大椎、背部膈俞,最後刮前臂外關、合谷。再刮局部穴位,順序以第一章總論刮痧順序為參考。
方義:風池屬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陽維主一身之表,大椎屬督脈為諸陽交會穴,兩穴相配可祛風散寒;膈俞、血海可活血散瘀以祛風;合谷祛風止痛;外關疏散風邪。
2、痛痺
取穴:腎俞、關元、大椎、合谷、風門
刮拭順序:先刮頸部大椎,然後刮背部風門、腎俞、再刮腹部關元,最後刮手部合谷。
刮拭方法:補法
方義:腎俞、關元補腎壯陽的要穴,兩穴配伍可溫陽散寒,理氣止痛;大椎可振奮陽氣而祛寒;風門專攻散風;合谷止痛。
3、著痺
取穴: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陰陵泉
刮拭順序:先刮頸部大椎,再刮膈俞至脾俞,重刮膈俞、脾俞,然後刮下肢內側陰陵泉,最後刮足三里。
刮拭方法:平補平瀉。
方義:大椎祛風散寒;膈俞活血通絡;陰陵泉、足三里、脾俞健脾利濕,通絡止痛。
4、熱痺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
刮拭順序:先放痧頸部大椎、然後刮前臂曲池,最後重刮合谷。
刮拭方法:瀉法,大椎放痧。
方義:大椎清熱散風;曲池、合谷可清熱解表。

http://www.yangshengzhu.com/health/622/69833-1.htm

凡轉摘本站整理或原創文章須註明“來源於養生主”等類似字樣以說明其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版權申明:除部分特別聲明不要轉載,或者授權本站獨家播發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轉載本站的原創文章,但原作者和來自本站的鏈接必須保留(非本站原創的,按照原來自一節,自行鏈接)。文章版權歸本站和作者共有。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處方僅供臨床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台長: 鄭老師(修理人)
人氣(1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中醫理論、推拿、按摩、刮痧、經絡、穴道、溫灸 |
此分類下一篇:刮痧療法·月經後期
此分類上一篇:刮痧療法·腰痛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