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9 12:50:04| 人氣4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失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失去」的本身,往往夾帶著情緒,尤其多為沮喪與挫折。如果說:「得到」會讓人感到滿足,那「失去」理所當然會讓人感到失意。無奈的是,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失去」,不管是抽象的情思還是可觸碰的物質,前者比如失去了一段友誼,後者就像弄丟了一部心愛的腳踏車,就連好端端地走在路上,遇到不熟的巷弄,還會因此「失去」方向呢!。不管是何種性質的「失去」,皆因為曾經「擁有」,讓「失去」更加不勝欷噓。佔有的滿足刺激著今非昔比的惆悵,自古多少文人雅士,皆為此而傷春悲秋。

只是人生的路途之中,並不是每件事情都只有一種意義。同樣一件事,有人丟了面子,卻贏了裡子。有人全盤皆輸,一敗塗地。更有人「佯失為得」,或「佯得為失」。大千世界裡,紛擾傾軋,每件事無法都只用一種道理來一以貫之,更遑論是由我們主觀所認定的「失去」呢?所以如果我們只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失去」的本身和「挫折」與「失意」同義。那何異於在花開之時,悲其將謝。在秋肅之際,傷春不再呢?在明 劉伯溫〈司馬季主論卜〉一文中曾提到:「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簡單來說便是,以往不曾擁有,而今日得到不能算多餘。而以往擁有,如今失去也不算不足。它論述了「有」和「無」的概念,只要能坦然接受並看透這存在的「無常」與「執著」,其實一切都可以回歸於平靜的「無」。只是,凡庸如我輩,要做到「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菩提薩垛婆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境界,不僅要心性上的修持,還得人生閱歷上的漸漬。

如果人類沒有野心,這世界或許也不再轉動。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得失心而不知進取,被評為「難矣哉」也不足為奇。芸芸眾生沈迷於競爭的遊戲中,難免帶來的就是「得」與「失」的輪迴。心緒如轆轤轉動於欣喜與憤然,所以范希文期許讀書人要「坦然不以物傷性」,進而做到比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更高層次的民胞物與。只是既然身處阢隉紅塵,「失去」為常法,垂涎於「擁有」。沒有慧根看破這三千愁思,難道只能六道之中選個一道自處?我以為其實也沒想像中難,就算淌這渾水也有不一樣的情操。人的心是很奇妙的機器,只要我們願意在失去時,回頭看看還擁有的。在擁有時,想想可能失去的時候該如何自處。這樣,心裡總會有平靜清明的時候,這不是比任何哲學的思辯或宗教的闡述更易於理解?能夠知足與惜福,便是看破「得」與「失」的真意。不然,若只是「身後有餘忘縮手,此去無路想回頭」,別說失去,就是得到也是一種無盡的煉獄。

台長: 丹陽青碧
人氣(4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義之所在 |
此分類下一篇:煩惱退散
此分類上一篇:教學札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