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2 02:36:00|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書呆子壞去的頭殼談起(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要對平庸與卑下有所抱怨;因為不管人們怎麼辯解,
平庸與卑下依舊握據要津。--歌德

在網路上寫下一堆文,也罵過一些人;讀過我評論的朋友開玩笑說我挾怨報復,我大感冤枉。朋友們也認為他們在閱讀時,常興起不悅感輕蔑感,對於不少創作者的那種不負責任、不夠專業文章,還有掛羊頭賣狗肉猥瑣的樣貌,背後大吐口水。事實上,詩壇文壇確實充斥著一群人很混、敷衍、不認真,像一堆金光黨、騙子、乞丐與流氓。「可是,士賢,我們不會寫文章批評,那太浪費時間。」我的朋友們如是說。

難道我們就這麼放任嗎?任憑肉中的刺隱隱作痛,以致潰爛嗎?錯誤瑕疵被光芒粉飾,就表示錯誤與瑕疵已消逝不存在嗎?我的懷疑主義一再地推翻那些「鴕鳥」論調。

台灣整個文化更充斥了一群悲情的懦夫、娘娘腔,每天哭爹喊娘從未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見解,一篇篇祭文似的評論,顯出這些人硬讀死書,使其思維僵化,把書中作者的生活啊,擱置在美麗的死胡同裡;唉呀,別人多幸福!自身是何其的悲哀。我不禁要問,真的那麼悲哀嗎?大部分自稱「觀察家」的人忽略了創作者與時代的密切性,他們一直徒生感慨:現代價值觀的混淆,卻依舊束手無策。

時空的錯亂是這些娘娘腔、書呆子犯得毛病。他們認為:過去,是天才並起的年代,是偉大思想新生的年代;自身存在的意義與使命感,書呆子從沒有深思熟慮過,一直活在千百年之前。他們藐視當代,莫名其妙的自命不凡;我視之為一種「水土不服」的症狀。我作個比方:儘管希臘哲學之父‧泰利斯、原子學之父‧德膜克利圖斯的思想超越當時千年以上,他們未曾坐過汽車與飛機,汽車與飛機永遠不可能成為影響他們思考的因素。過去的人不可能確切「看見」未來,只能藉由觀察自身週遭環境的變化,去推理歸納未來的趨勢。書呆子常不加思索且原封不動的將百年千年那些大師級的思想搬出來,長年意淫其中渾然忘我,現實世界變化飛快,書呆子去還在別的時空裡,從別的時空將視線投射現在。難怪當代現象他們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悲情。

所以他們的邏輯思考從過去往現在便止住;我特別強調現在環境變化是快速的,書呆子們視覺找不到焦點立場站不住腳,而「未來一直來」,對於未來又茫然無措,然後全被大師的光環迷了眼,更說一堆傻話。但這些還只是我對書呆子們壞去的頭殼做初步的分析而已

唉,我突然想到一個諷刺的問題:如果泰利斯坐上飛機,他偉大的思想將會飛到多麼遠的地方呢?

●龍應台式的悲情
在不久的將來,安定將比過去少。我必須承認,不安定達到一定程度便會與文明相斥。
但整體而言,偉大的世紀都是不安定的世紀。---懷德海

所謂「水土不服」,是指這些愛抱怨的文人腦袋運轉得太慢,以為過去的真理千古不變,可以完完全全套用在新世代身上。換衣服似的,卻不管身材合不合適。從前有從前時代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古希臘有古希臘地域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反觀現在的台灣,亦有時代的地域的問題需要解決,怎能混為一談?好了,時空錯亂後,書呆子開始哭喊,明顯的例證在六月至七月分,人間副刊刊登龍應台女士〈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人間副刊」)等數篇文章,與其他回應者之文裡頭。簡而言之,龍女士提及台灣面臨國際化的問題,然後進一步反省台灣族群、政治與文化的糾纏。龍女士把文化的問題全然丟給政治敗壞肇因,忽視台灣文人其實自身的責任感根本不足。其文章我讀起來悲觀、消極、推諉,然後她又開始回憶台灣五十年的發展,這更加沒建設性。

德國哲學家‧尼采是如此解讀樂觀與悲觀的:「樂觀主義的人是淺薄的人,但經由悲觀主義產生的樂觀主義者,則是體驗過人生憂患以後重新體驗人生的人。有深度的人,當他們最初接觸人生世界時,必然發覺這個世界是痛苦的世界;必然對人生產生悲觀的看法,如果他沉淪在悲觀主義裡面,他就會灰色頹廢。若能從中跳脫出來,就會重心新肯定人生世界,對人世充滿樂觀的希望,這時,樂觀主義不再淺薄,而是富於創造力的樂觀主義。」我再強調尼采的話:趕緊從灰色之中跳脫出來!重新肯定現在的人生世界!

在龍女士的文章之中,有幾點她說得很正確:「幾乎完全看不見憤怒,多的是沈痛和無奈,無奈到近乎自暴自棄。」、「一種黯淡的沈重、一種無助的茫然」。因為模糊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我們是「尷尬的世代」;然而,這樣很可悲嗎?如果是一個積極的建議,就應該要讀者承認這種茫然、這種無奈、這種尷尬,然後舉出解決之道。

唉呀怎麼會可悲呢這「龍應台式的悲情」呀顯然是頹廢的消極的(或是佯裝積極的消極)龍應台式的悲猶如孟姜女哭倒長城之氣勢但欠缺始皇帝興長城的遠見她哭得很大聲仍是懦弱的表現也印證台灣文人的軟弱與短視龍應台等人還活在她們過去的時空裡看不見未來我重述懷德海的話「偉大的世紀都是不安定的世紀」然後反問那頭殼壞去的書呆你們覺得不安嗎覺得茫然嗎噢恭喜你們的苦臉能擠出一絲微笑了因為你們待在一個偉大的世紀當中

新世代早已忘記憂國憂民等那些所謂的「大愛」國家民族對我們而言太模糊新世代渴望的是更清楚的事物好像各各患了近視眼只關心自身與自身週遭的人事物我突然想到好玩的情景在10月4日公館的某間餐廳一群新世代詩人聚會中由於近來我為情所困久聞李姊姊康莉素有「鐵口直斷」的名號便向她請示那是姓名占卜從姓名中蘊含的五行來推演人的個性如果拿兩個姓名來算便能算出兩人個性是否相合頓時我們的對話成為眾人的焦點大家都爭先恐後拿著他們事先寫在紙上的名字詢問「李仙姑」現場可沒有一位請教國家未來的前途呀當然我們都把它當作占卜遊戲只是在那一刻我們不禁意流露自身的關懷怎樣才能獲的短暫的歡愉怎樣擁有更親密的關係新世代是「小愛的」是「唯物的」整體的概念消逝了由生活趣事中可窺見其貌

●古希臘式的悲情
偉大的征服者從亞歷山大至凱薩,從凱薩至拿破崙,對後世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但是,從泰利斯到現代一系列的思想家能夠移風易俗、改革思想原則。前者比起後者,又顯得微不足道了──懷德海

不安定的世紀是偉人天才並起的時代這些偉人與天才是「問題的解答者」他們將解決當代的所有問題或者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我也稱他們做「先知」是一個時代的前鋒派這「先知」的「先」有超前超越之意而「知」做智慧或知識解他們敏捷的將自己所觀察或接觸的週遭事物「先知」代表聰明人、智者先知亦藏有「特立獨行」的孤獨意含任何時代都有先知的尤其是現代資訊媒體發達的時代我們的資訊吸收容易智慧容易生長然而我們的先知都跑哪去了呢

古希臘時代的悲情從何而來西方從古希臘開始漸漸突破了以往的氏族與家族制度而人倫關係與社會結構也跟著改變這與中國不同原因來自希臘商業發展迅速的緣故商業市場產生的人倫關係是一種透過物(貨幣商品)的價值交換每人都為自己不講情感只為利益計較承認對方再交換中自願的意志承認平等交換的法則原來城邦的貴族制因此改變為公民間自由民主制度這種自由的個人思想風氣造成獨特性魅力影響文化藝術與思想學術然而負面的問題是不但城邦本身內部鬥爭頻仍城邦與城邦之間的對立更嚴重各階層又存在矛盾複雜之關係加上異族的入侵鬥爭與戰爭幾乎伴隨著希臘全部的生活

可是希臘人怎麼面對他們的悲呢Edith Hamilton在《悲劇的理念》一文寫到「希臘人放膽思考人生思想得越深入越發覺人生原來擺脫不了罪不公平乃是不可避免的現象終於有一天當這種認識──世間存在著某些無可挽救的錯誤──浮現在一個發現人生的真相還能中感受到美的詩人身上第一齣悲劇就產生了」那時候的名人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文學家如艾斯奇勒斯蘇弗克里斯等人是不會去回憶什麼「雅典城邦五十年發展」的他們沒空搭理致力於創造與思想的建築這些偉人這些天才大師先知他們身處悲哀當中卻視而不見不更應該說他們承受時代的悲已之為己任解決它推翻它消化它絕非膚淺的抱怨

●新世代的真面目
我始終不明白「作思想的先知」應該要當仁不讓才是;哪管什麼輩分?什麼倫理呢?藉此呼籲新世代,趕緊反叛。必須顛覆「排隊買票」般的「習慣」。首要的行動是批評批判的風氣,要在新世代中養成,否則老是那些老學究在評分,他們批了幾十年,思維都僵化了。今日與昨日怎能同等語,他們毫無知覺這怎麼得了。

新世代的真面目是什麼呢?我認為是純粹的熱情。這股熱會融化那冰冷的,燃燒那僵硬的教條與傳統。熱情啊激起好奇!好奇啊興起懷疑!懷疑那些舊的壞的,引發飢渴的慾望來創「新」。

我舉一次大戰時期歐洲興起的達達主義運動為例。達達主義運動起迄時間為1914~1918。我們先要注意,發起人是一群來自歐洲各地的年輕人。再來要注意,他們都有共同的不滿。痛恨戰爭、痛恨自相殘殺。他們歸咎:是歐洲政治、科技、藝術、文學造成如此慘痛局面,所以他們將興起一場運動,意圖推翻現況。

達達(Dada)音似嬰兒發出無意義的聲音。查拉(Tristan Tzara)以達達為名,發起運動,表示要把一切重新開始。在一次大戰期間,達達是歐洲學術界最激烈的反抗運動。查拉等人,在歐洲各國的首都相繼舉辦文學與藝術晚會,決心推翻任何文學、藝術的傳統。布赫東(Andre Breton)談到達達精神:「其實達達只是一種心態,沒有達達的真理,只要你說一句話,那句話反面的意義就是達達。達達就是與推理不斷鬥爭。」查拉在達達專刊的宣言中強調:「達達就是自由。要超越成規。要藝術工作者能獨立。要打破各學科觀念上的門戶主義。」、「在任何行動上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大家閉上雙眼,只有懷疑。達達對一切只抱持懷疑的態度。」

達達主義運動有二點值得我們深思:一、達達主義者的眼中認為,文學藝術都太高高在上,要顛覆這既有觀念必須強調世上一切種種,都可以是藝術,都可以有美感。二、達達主義運動充分顯現青年人的叛逆、懷疑精神,敢於推翻舊傳統,實踐心中的理念,為文化死水導入活泉。

達達主義運動短短興起四年便沒落,原因也有二:一、宗旨目標擺盪不明;起初,除了「反戰」,此項運動的宗旨與目標模糊,而兩個領導人查拉與布赫東的思想又分歧。二、一味反叛嘲諷羞辱文學最後得不到共鳴與支持;比方,畫家‧杜象畫一幅長八字鬍的蒙娜莉莎的畫,嘲諷達文西。觀眾要看的是創新,未必是一味的破壞。

不過,達達主義運動確實興起浪潮,給歐洲文化帶來一個反省的機會。
●窺沈浩波下半身勃起反觀台灣文化陽萎
「時代、個人與作品」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是身為文人需要不斷思索的課題我在文章前半部分呼籲文人要有時代的自覺然而有了自覺以後我們更該思索如何去做換句話說我們該如何扮演好在這時代文人的角色呢

刻意地把「沈浩波下半身勃起」幾個字縮小「台灣文化陽萎」幾字放大看看會不會有壯陽的效果我絕非去矮化自己的文化兩相對照之下才知道我們需要努力些什麼我們先不去分析究竟選擇下半身與上半身的「結果」孰優孰劣至少「下半身詩人」各各像一位騎士富於冒險氾難之精神挑戰舊權威唉騎士在台灣文壇詩壇當中已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沈浩波等人做到了幾點值得我們深省首先他們願意拋開詩的外在型式從反省詩本身的內涵做起「最初『下半身』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極端的姿態將詩歌置於適當的位置……只是一種進入和感知世界的最原初的方式一但這種方式變成一種寫作常識下半身也就沒有強調的必要了」「現在考慮的只是我們自身寫作的問題而且必將越走越遠各自走在不同的向度上形成自己最終的寫作」第二是大膽對舊傳統舊世代提出懷疑然後激進否定「我們根本就別去搭理那些已經變成殭屍的所謂大師經典」「承擔和使命這是兩個更土更傻的詞我都懶得說它們了」否定經典連承擔與使命也否定藉由否定排除之手段看看能剩下些什麼「我們將義無反顧地在文化的背面待著永遠當一個反面的腳色」這句話帶著驕傲語氣是啊我們寧可當個善意的敵人也不願成虛假的朋友呀誰說在檯面上的才是文化的全部呢我們不服氣要挑戰去平衡這座文化天秤「語言的時代結束了身體覺醒的時代開始了」下半身詩人們找到了一絲曙光

藉文學本身的力量推動文化應該是一個文學家的責任以文學家自居的人何其多一個負責任的文學家又少的可憐文學家像神話裡的英雄故事中的騎士果敢堅忍擁有強大的意志力他們是夢的製造者亦是築夢踏實的實踐家可是每當我向人宣揚我那呼之欲出的渴望時卻被以「幼稚」兩字做回應然而我們真需要這些「幼稚」啊倘若每個人都怯於訕笑每個人都精打細算欠缺傻勁造成檯面上偽善者充斥真傻瓜瑟縮一旁唉這才是天大的悲情呢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