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易有大恒,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馬王堆出土本)
太極圖據說是宋朝處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隱士,相傳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穆修等人;種放又有傳《河圖》、《洛書》給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則傳〈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
陳摶
陳摶(西元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夷」指視而不見,「希」指聽而不聞),知名道教人士,常被視為神仙,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人,其生平事跡和出生時地眾說紛紜,真偽難辨,一說普州崇龕縣人(今重慶市潼南縣崇龕鎮)。一說華州華陰人(今陝西華陰一帶),祖籍譙郡(今安徽亳州一帶)。一說亳州真源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
主張以睡眠,休養生息,時常一眠數日,人稱睡仙。相傳紫微斗數及無極圖說皆為陳摶之創作。
年少時,好讀經史百家之書,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有詩名。舉進士不第而遊歷名山,求仙訪道,長期隱居在武當山、華山和少華山。據《宋史•陳摶傳》載:呂洞賓祖師曾「數來摶齋中」。又與譚峭為師友。周世宗賜號白雲先生,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端拱二年(989年)卒於峨眉山蓮花峰。
--------------------------------------------------------------------------------
呂洞賓
呂洞賓(796年5月4日-1016年5月20日)原名呂嵒(嵒或作岩、巖),字洞賓,以字行,道號純陽子,綽號回道人,於唐德宗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5月4日)農曆四月十四生於蒲州河中府永樂縣招賢裏(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縣招賢村),為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其祖父呂渭生於西元534年,其父呂讓曾任海州刺史。他本名紹先,唐太宗貞觀二十年(西元646年)四月十四日巳時,出生於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自幼好讀,淹博百家,但三舉進士不第。武則天天授二年(西元691年),年已四十六歲的呂紹先又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上天仙使鍾離權。鍾離權讓他做了一個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封妻蔭子的美夢,醒後方知功名利祿均為夢幻,遂大徹大悟,拜鍾離權為師,赴終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賓。其後遍遊山水,傳道度人,五十三歲歸宗廬山,六十四歲上朝元始、玉皇,賜號純陽子。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卒年不詳。有傳說稱他在北宋大中祥符九載丙子年(1016年5月20日)農曆四月十四於黃鶴樓登天。
民間認為,呂洞賓道術高超,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被信徒尊稱為呂仙、呂祖、呂仙祖、呂祖師、純陽祖師、孚佑帝君。北方稱之為呂仙翁,閩南、臺灣民間信仰俗稱其為呂仙公,簡稱「仙公」、「仙公祖」。
扶鸞的信眾則時常稱之為呂恩主,與關聖帝君、岳鄂王、灶君、王靈官合稱為「五恩主」。
中國歷史朝廷敕封:
宋朝:宋徽宗宣和元年封「妙道真君」(一作:妙道真人)。
元朝:元世祖至元六年封「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加「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宗教
道教因各宗派不同,尊稱為:「雷霆太行大天師」、「靈寶純陽一炁華蓋掌道真君」、「廣濟正道妙通宏仁普惠帝君」、「興行妙道天尊」、「興隆大道護國濟民伭元廣法天尊」。甚至有「一陽真聖、三臺選仙、總管五雷、化育七星、高居九梵、道法玄明、仁極無上大天尊」之號。在全真道中,是五陽祖師中的純陽祖師。
普稱「玉清內相、金闕選仙、三曹主宰、興行妙道天尊、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通稱為純陽祖師、孚佑帝君。
--------------------------------------------------------------------------------
王重陽
出生於陝西咸陽大魏村,出身門閥。1125年金滅北宋,其後關中地區由傀儡政權劉齊管轄,王重陽想應試,進入鹹陽府府學,成為諸生。1137年金廢齊,1138年舉行武舉,王重陽前往應試,中甲科,改名德威,字世雄。
入道
1159年6月,王重陽46歲,任甘河鎮酒監(徵收酒稅的小吏)時,頗不得意,身心俱疲,自稱「王害風」,又傾心道教,一日醉遇二道者,或說是正陽真人鍾離權、純陽真人呂洞賓(或說廣陽真人劉海蟾)密授修真口訣。他於是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
1160年中秋過醴泉,自稱再遇道者「二人」,給他真言五篇。「二人」其實不是指兩個人,而是暗指「兩口」人,即「呂」。從此王重陽自稱其師呂洞賓。遇仙後,王重陽出家修道,拋妻棄子,隱居於終南山地區,隱居時又數次遇仙。
1161年在終南山南時村自鑿一穴,廣深丈餘,號活死人墓,獨居其內,還在內中焚香供奉自己的靈位,上寫「王害風之靈位」。後王重陽開始傳教,收納史處厚、嚴處常、趙抱淵等三數弟子。1163年,王重陽結束在活死人墓獨居,到終南山的劉蔣村與道友和玉蟾、李靈陽二人,結茅同處。
1164年又遇廣陽真人劉海蟾,得授「仙酌」,因此尊劉海蟾為師叔。
據記載最早的太極拳 : 王重陽
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貪欲之念,
復清靜無為之真。神合太虛,陰陽五行之氣,
合于天地陰陽五行之氣為一體,即天人合一之太極。
以神化之動,自然圓合連貫,千變萬化,神妙莫測,是為太極拳。
後來由張三豐更將太極拳推向最高精華.分為內丹功.外丹功
太極拳.太極劍.
玄武定傳承隱仙派內功心法
更是武當道家修煉內功至高的心法.
陳摶→傳睡功呂純陽→張三丰
呂純陽人稱劍聖 八仙
李白人稱 劍仙 詩仙 酒仙
八仙呂純陽之弟子→王重陽。
詩云:
蟄龍睡功~陳摶老祖
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
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
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濃。
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
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裡近為藥,壺中別有天。
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
【呂祖題詩云】
高枕終南萬慮空,睡仙常臥白雲中。
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經功。
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癡聾。
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眾公。
張三豐
蟄龍無聲且有聲,聲聲說與內心聽。
神默默,氣冥冥,蟄龍雖睡睡還醒。
--------------------------------------------------------------------------------
張三豐
張三豐(1247年—1458年來源請求),本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元末明初道士,遼西懿州人(或為福建省邵武人)。
據武當山道教中人相傳,張三豐於湖北均縣武當山修道,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神。另據現存武當派武術各分支派傳人及弟子相傳,亦是武當派武術的開山祖師。
按《明史•方伎傳》記載,張三豐曾在武當山結廬而居,後來在寶雞死而復活,還和明朝蜀獻王見過面。明太祖、明成祖派人到處尋找張三豐但都沒有找到。後來明英宗給他贈了個「通微顯化真人」的封號。
張三豐抱持三教合一思想,學貫儒、釋、道三教,更精研於理學。張三豐認為「道」為三教共同之源,道生天地萬物,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妙,統無極,生太極,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
張三豐認為正邪之別比三教之分重要。他說,儒、佛、道都講道,它們的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濟時」,佛家「悟道覺世」,道家「藏道渡人」,同孔子一樣,老子所傳的也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儒家修養人道,仙家修煉仙道。張三豐以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強調無論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的修正身心學說合在一起,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
依據《道藏輯要‧三豐全集》〈派考記‧道派〉記載如下︰
大道淵源,始於老子。一傳尹文始,五傳而至三豐先生。雖然,老子之所傳亦甚多矣,其間傑出者,尹文始、王少陽,支分派別,各有傳人。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傳麻衣,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或以為隱仙派者,文始隱關令,隱太白麻衣,隱石堂,隱黃山希夷,隱太華火龍,隱終南先生,隱武當,此隱派之說也。夫神仙無不能隱,而此派更為高隱。孔子曰:「老子,其猶龍乎?」言其神隱莫測也,故稱「猶龍派」。又稱隱仙派。
(隱仙派) 介紹
老子→ 文始真人(隱仙派)→麻衣→ 希夷→ 火龍真人→張三丰
火龍真人 傳飛劍之術→ 呂純陽 → 王重陽→張三丰
王重陽(創全真派) → 傳七真人 ........................
邱處機 (七真人之一 創龍門派)....................
華山睡仙陳摶:號扶搖子( 呂純陽稱陳摶為亦師亦友)
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對宋朝理學有較大影響。
陳摶傳《無極圖》,其門派中的弟子將此說傳給理學家周敦頤,
敦頤作《太極圖》,再傳邵雍,對易學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河圖洛書也是由他所研究。
《麻衣相法》全稱《麻衣相法全編》,傳說是宋初大相術家陳搏的師傅麻衣道者所作。
宋以後的相書很多,如《柳莊相法》、《相法全編》、《水鏡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計其數,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麻衣相法》。
全真教
金朝的武官王重陽醉心於鍾離權、呂洞賓的思想,1160年開始自行結庵修道,1167年在山東寧海開創了全真派。王重陽仙遊羽化後,弟子七真等人接任掌門。全真教由於地處金國當時的國境之內,所以在劉處玄、丘處機和王處一掌門時,都承認金國的政權。王處一更曾應金世宗的邀請進宮講授道學。
另一方面,蒙古可汗成吉思汗西征時,邀請丘處機前往西域與他會面,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丘處機以「敬天愛人」、減少屠殺、清心寡欲等為回應。成吉思汗稱丘處機為「神仙」。因丘處機獲得可汗的尊信,使全真教在元朝得以壯大。
到了李志常後期,由於忽必烈偏信佛教,全真教受到嚴重打擊,全真教刊行《老子化胡經》,說佛教是老子出西域,化身釋迦佛,以教化胡人而創,1257年,全真教道士與佛教僧侶在忽必烈面前辯論,道士敗北,忽必烈下令把《老子化胡經》連同刻版一起焚毀。造成了全真教的一度低落。到元成宗時才重新正常發展。
元代,金丹派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稱南宗,把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與原來的全真道不同的是,南宗人士多不提倡獨身修道。南宗從陳楠開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並撰有多種雷法著作。
明朝以後,全真南北兩宗多有相互融合。但正一道的復興,使得全真道在明代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始終代表道教正宗之一。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現在是中國道教協會的所在地。
--------------------------------------------------------------------------------
全真教的教義總體來說,繼承了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認為儒家、釋教、道教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實踐的原則是「苦己利人」、「利人利己」。而且實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歷史上如正一道者,多不出家,還世襲尊位。所謂全真教南宗也不提倡出家。)
全真教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教思想以外,更將符籙、金丹等思想以外的內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
全真教尊奉北宗五位祖師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全真五祖,為與南五祖區分,故稱「北五祖」或「五陽祖師」。
--------------------------------------------------------------------------------
「北七真」
北七真是中國道教重要派別全真道的開山祖師王重陽的七個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因其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因此獲稱真人。
--------------------------------------------------------------------------------
「南五祖」
張伯端宣稱於1069年在成都遇到廣陽真人劉海蟾,海蟾並授予張伯端「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張將此訣傳給石泰,石泰又傳給薛式、薛式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
「南五祖」再加上張伯端的弟子劉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鶴林,則被奉為「南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