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場的科學原理 林志偉講 / 巫修禎整理
首先,腦場有幾個重要的口訣,一個是順時針旋轉,一個是逆時針旋轉,一個是吸收太陽的光。那如何實際操作,之後會再提到。現在我負責把原理告訴大家。
腦場意識健身法的科學原理,從幾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第一個,腦場,這個腦波,大腦和心臟的頻率,科學家發現大腦和心臟能發出頻率、磁場;第二是我們的意識、念頭,我們的念頭可以改變水的鹼性和酸性;第三個是音樂,音樂是怎麼回事呢?舉個例,太陽和地球有他的頻率,而太陽和地球的頻率和我們大腦有什麼關係;第四是白光,一道白光照亮我們的頭頂,光走到哪裡哪裡就健康,白光的成分和頻率,跟我們身體的健康又有什麼關係;接著是DNA去氧核醣核酸,在腦場裡面講到DNA跟著旋轉,那DNA到底跟我們大腦、陽光有什麼關係;第六個是愛,在整個腦場的音樂裡,總共講了五次進入愛與光的源頭,不斷提醒我們回到愛與光的源頭,這也就是腦場最終的目標,音樂是讓你感受到那種平靜、修復,但是到最終必須要回到愛與光的源頭;最後講到旋轉,順時鐘旋轉和逆時鐘旋轉又是與我們這個宇宙、地球什麼關係呢。
我們這些資料有標示來源,第一個是youtube的我們是振動的人類,兩個小時又二十五分鐘的影片,第二個是來自水的資訊,江本勝博士日本人寫的,去年往生了,第三是念力的秘密,美國人寫的。
接下來進入腦場的科學原理,講科學離不開愛因斯坦,他怎麼說呢?所有的宗教、藝術和科學都是同一棵樹上的枝條。人類對這三方面的追求都是為了使生命從單純的物質世界裡提升,而達到自由。就是說人類經過不斷的研究,無數次的實驗,最終的目標是從物質的享受,提升到精神的自由,很重要,當你明白的話,你從精神的層次上去解決肉身問題,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的病是肉身上的問題,那怎麼從精神上去解決,這是科學家已經拿到結論的。
好,講到大腦,還有心臟的頻率,頻率是波,X光也是波,手機也是波,X光的波比較微細,強度比較強,大腦的波更加微細,大腦的波是α(Alpha)波、β(Beta)波,這個波可以穿越牆,穿越時空,所以大腦發出的波是很強的。
講到心臟,科學家發現人的心臟能夠發出磁波,而且這個磁波在幾尺外就可以探測得到,那大腦可以是發出磁波,心臟所發出的電磁波比大腦發出的電磁波強上60倍,心臟發出的電磁波是圍繞著心臟360度散發,那表示什麼?意味著磁場,所以我看到一個人,看他的背影我就感到不舒服,他發出的電磁波和我的電磁波是不一樣,所以撞擊,所以不喜歡,直覺嘛!感覺怪怪的,或是不舒服,那李老師教大家從心門,華蓋穴念哈利路亞,或念我愛你、謝謝你,或念阿彌陀佛,因為大師們已經發現從華蓋穴念哈利路亞,直接連接宇宙的能量下來,比一般的從口念強上好多倍,那是有科學根據,所以我們勸癌症病人,或是義工們從心門念懺悔文、哈利路亞,就是這個道理。
人體的伏特數是可以衡量出來的,病患者的伏特數是5-9毫伏(mV),健康人的伏特數是30-100毫伏(mV),所以生病的時候,身上的能量是低的,那腦場是從能量上來解決問題,當能量很低的時候,腦場透過旋轉,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通過愛和光把你的能量提升,因為當一個人的能量呈弱的時候,很多時候疾病,包括外在的物質都會影響到你身體的健康狀況,然後你就生病,所以腦場是從能量解決問題。科學家發現人體是一個導體,不是一根木頭,就是說人體可以導電,怎麼做實驗呢?早期的收音機,有天線,如果有時候收不到訊息,你把手放在天線上,結果馬上收訊就比較好,表示我們是導體,可以引導電,那當我們能引導電,我們通過觀想、通過意念,把太陽的能量、宇宙的能量引導下來就修復我們身上的DNA,就這一個原理。
那我們講做實驗,科學必須通過實驗證明它的理論它的結論,才叫科學,那科學家就找了氣功師父做實驗,氣功師父坐在中間,四周圍繞著銅網,銅網可以探測出人發出的電磁波,那這時候他們檢測氣功師所發出的電磁波,他們發現氣功師這個電磁波伏特數是250毫伏,正常人是30-100毫伏,剛剛有講癌症病人是5-9毫伏,這時候氣功師如果能幫病人治病的話,他是不是迅速的把能量傳送給他,那腦場是什麼?是自救法門,我們提倡自救,病人通過腦場的旋轉,把宇宙能量引導下來,修復他身上的能量,氣功師的能量是250毫伏,那宇宙的能量更加強,所以我們勸病人通過腦場的學習,通過懺悔,通過各方面的學習,把能量提升,修復他身上的DNA,就這麼簡單,而不是說我們去治療癌症病人,那是錯誤的觀念,我們是讓病人提升他的慧命,通過自身達到自救的目的。
講意識,腦場意識健身法,那這個意識就是念力,這個意識科學家已經做了研究,發現了什麼呢?原來意識可以穿越時間、穿越牆壁,那我們講科學家,一定會講到愛因斯坦,他說當一個人認真深入探討科學,他會逐步的認識到宇宙法則中存在著一種意識精神的主宰,而此種意識精神遠遠超越人類。就是說科學家是唯物,通過實驗他必須要找到一個結論,宇宙存在的法則是什麼?存在精神意識,就是說我們精神控制、製造整個宇宙,這是愛因斯坦的結論。
文章來自!http://blog.xuite.net/fong551/twblog/351279629-%E8%85%A6%E5%A0%B4%E7%9A%84%E7%A7%91%E5%AD%B8%E5%8E%9F%E7%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