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3-24 13:04:37| 人氣3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農本草經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神農本草經讀 /(.陳修園著)-上品

01◆人參

02◆黃耆

03◆白朮

04◆甘草

05◆薯蕷(山藥)

06◆肉蓯蓉

07◆地黃(附熟地黃)

08◆天門冬

09◆麥門冬

10◆細辛

11◆柴胡

12◆黃連

13◆防風

14◆續斷

15◆牛膝

16◆巴戟天

17◆石斛

18◆澤瀉

19◆五味子

20◆薏苡仁

21◆菟絲子

22◆葳蕤

23◆沙參

24◆遠志

25◆菖蒲

26◆赤箭(附天麻)

27◆車前子

28◆羌活(附獨活)

29◆升麻

30◆茵陳蒿

31◆甘菊花

32◆龍膽草

33◆紫蘇(附子、梗、旁小枝)

34◆藕實莖

35◆雞頭實(芡實)

36◆黑脂麻

37◆益母草子

38◆茜草

39◆茯苓

40◆豬苓

41◆牡桂

42◆菌桂

43◆橘皮(附陳皮醬)

44◆枸杞

45◆木香

46◆杜仲

47◆桑根白皮

48◆桑上寄生

49◆槐實

50◆柏實

51◆大棗

52◆朴硝(附硝石)

53◆丹砂

54◆滑石

55◆紫石英(附白石英)

56◆赤石脂(附五色)

57◆禹餘糧

58◆髮髲(音“闢”)

59◆龍骨

60◆阿膠

61◆白膠

62◆牛黃

63◆麝香

64◆石蜜

65◆龜板

66◆牡蠣

67◆桑螵蛸



1◆人參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陳修園曰:本經止此三十七字。其提綱云:『主補五藏,以五藏屬陰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驚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陰虛為亢陽所擾也。今五藏得甘寒之助,則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開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氣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陰虛而壯火食氣,火即邪氣也,今五藏得甘寒之助,則邪氣除矣』。

余細味經文,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故仲景於汗吐下陰傷之症,用之以救津液。

而一切回陽方中,絕不加此陰柔之品,反緩薑附之功,故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為回陽第一方,皆不用人參。

而四逆加人參湯,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湯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後也。

今人輒云以人參回陽,此說倡自宋元以後,而大盛於薛立齋、張景岳、李土材輩。

而李時珍本草綱目尤為雜沓,學者必於此等書焚去,方可與言醫道。

仲景一百一十二方中,用人參者,只有一十七方。

新加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半夏瀉心湯、黃連湯、生薑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桂枝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吳茱萸湯、理中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炙甘草湯,皆是因汗吐下之後,亡其陰津,取其救陰。

如理中吳茱萸湯,以剛燥劑中,陽藥太過,取人參甘寒之性,養陰配陽,以臻於中和之妙也。

又曰,自時珍之綱目盛行,而神農之本草經遂廢。即如人參,本經明說微寒,時珍說生則寒,熟則溫,附會之甚。

蓋藥有一定之性,除是生搗取汁冷服,與蒸哂八九次,色味俱變者,頗有生熟之辨。

若入煎劑,則生者亦熟矣。況寒熱本屬冰炭,豈一物蒸熟不蒸熟間,遂如許分別乎。

嘗考古聖用參之旨,原為扶生氣、安五藏起見,而為五藏之長,百脈之宗。

司清濁之運化,為一身之橐籥者,肺也。

人參惟微寒清肺,肺清則氣旺,氣旺則陰長而五藏安。古人所謂補陽者,即指其甘寒之用,不助壯火以食氣而言,非謂其性溫補火也。

陶宏景謂『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溫補瀉之劑,皆可共濟成功。

然甘草功兼陰陽,故本經云:『主五藏六府。』人參功專補陰,故本經云:『主五藏。』

仲景於咳嗽病去之者,亦以形寒飲冷之傷,非此陰寒之品所宜也。

 

 

2◆黃耆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廔。補虛,小兒百病。生用鹽水炒、酒炒、醋炒、蜜炙、白水炒。

 

陳修園曰,黃耆氣微溫,稟少陽之氣,入膽與三焦。

味甘無毒,稟太陰之味,入肺與脾。

其主癰疽者,甘能解毒也。

久敗之瘡,肌肉皮毛潰爛,必膿多而痛甚。

黃耆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也。

大風者,殺人之邢風也。

黃耆入膽而助中正之氣,俾神明不為風所亂:

入三焦而助決瀆之用,俾竅道不為風所壅。

入脾而救受剋之傷,入肺而制風木之動,所以主之。

癩疾,又名大麻風,即風毒之甚也。

五痔者,五種之痔瘡,乃以陽與太陰之火陷于下,而此能舉其陷。

鼠瘺者,瘰歷之別名,乃膽經與三焦之火鬱于上,而此能散其鬱也。

其曰補虛者,是總結上文諸症,久而致虛,此能補之,非泛言補益之品也。

葉天士云:小兒,稚陽也。稚陽為少陽,少陽生氣條達則不病,所以概主小兒百疾也。余細味經文,俱主表症而言。

如六黃湯之寒以除熱,熱除則汗止。耆附湯之溫以回陽,陽回則汗止。玉屏風散之散以驅風,風平則汗止。諸方皆藉黃耆走表之力,領諸藥而速達于表而止汗,非黃耆自能止汗也。諸家固表及生用發汗炒用止汗等說,貽誤千古玆特正之。

 

 

3◆白朮

氣味甘溫,無毒。

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疽,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仲景有赤朮即蒼朮也,功用略同,偏長於消導,汗多者大忌之。)

 

陳修園曰:此為脾之正藥,其曰風寒濕痺者,以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痺也。三氣雜至,以濕為主。

死肌者,濕侵肌肉也。痙者,濕流關節也。疽者,濕鬱而為熱,熱則發黃也。濕與熱交蒸,則自汗而發熱也。

脾受濕,則失其健運之常,斯食不能消也,白朮功在除濕,所以主之。

作煎餌,三字另提,先聖大費苦心,以白朮之功用在燥,而所以妙處,在于多脂,(張隱菴云土有濕氣,始能溉灌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發生萬物。)今以生朮削去皮,急火炙令熟,則味甘溫而質滋潤,久服有延年不飢之效,可見今人炒燥、炒黑、土蒸、水漂等製,大失經旨。

 

 

4◆甘草

氣味甘、平,無毒。

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補中。)

 

陳修園曰:物之味甘者,至甘草為極,甘主脾,脾為後天之本,五臟六腑皆受氣焉。臟腑之本氣,則為正氣;外來寒熱之氣,則為邪氣,正氣旺則邪氣自退也。

筋者,肝所主也。骨者,腎所主也。

肌肉者,脾所主也。

氣者,肺所主也。

力者,心所主也。

但使脾氣一盛,則五臟皆循環受益,而得其堅之、長之、倍之之效矣。

金瘡者,為刀斧所傷而成瘡,瘡甚而腫,脾得補而肉自滿也。

能解毒者,如毒物入土,則毒化也。土為萬物之母,土健則輕身延年也。

 

 

5◆薯蕷(山藥)

氣味甘、平,無毒。

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陳修園曰:此藥因唐代宗名蕷,避諱改為山藥。

山藥氣平入肺,味甘無毒入脾,脾為中州而統血,血者陰也,中之守也,惟能益血,故主傷中。

傷中愈,則肌肉豐,故補虛鸁。

肺主氣,氣虛則寒邪生。

脾統血,血虛則熱邪生。

血氣充,而寒熱邪氣除矣。

脾主四肢,脾血足,則四肢健。

肺主氣,肺氣充,則氣力倍也。

且此物生搗,最多津液,而稠粘又能補腎而填精。

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

不飢,是脾血之旺;輕身是肺氣之充,延年是誇其補益之效也。

凡上品,俱是尋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故神農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見。

今人每取上品之藥,如此物及人參、熟地、葳蕤、阿膠、菟絲子、沙苑、蒺藜之類,合為一方,以治大病,誤人無算。蓋病不速去,元氣日傷,傷極則死。

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榖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

若大病而需用此藥,如五榖為養脾第一品。脾虛之人,強令食榖,即可畢補脾之能事,有是理乎?然操此技者,未有不得盛名。薛立齋、張景岳、馮楚瞻輩倡之于前,而近日之東延西請日診百人者,無非是術,誠可慨也。

 

 

6◆肉蓯蓉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病,養五藏,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洗去甲用。)

 

陳修園曰:肉蓯蓉是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虛者,同氣相求之義也。凡五勞七傷,久而不愈,未有不傷其陰者,蓯蓉補五臟之精,精足則陰足矣。莖中者,精之道路,精虛則寒熱而痛,精足則痛已矣。(又滑以去著)

精生于五臟,而藏之于腎,精足則陽舉,精堅令人多子矣。

婦人癥瘕,皆由血瘀,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瘀行矣。

葉天士註:癥瘕之治,謂其『鹹以耎堅,滑以去著,溫以散結』,猶淺之乎測蓯蓉也。

張隱菴曰:馬為火畜,精屬水陰,蓯蓉感馬精而生,其形似肉,氣味甘溫,蓋稟少陰水火之氣,而歸于太陰坤土之藥也。

土性柔和,故有『從容』之名。

 

 

7◆地黃(附熟地黃)

氣味甘寒,無毒。

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

 

參葉天士:地黃氣寒,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重濁,陰也;陰者,中之守也;傷中者,守中真陰傷也。地黃甘寒,補中焦之精汁,所以主之。血痺者,血虛閉而不運也,地黃味甘以滋脾血,氣寒以益腎氣,氣血行而閉者開矣。腎主骨,益腎,則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潤脾,則土滋而肌肉豐也。作湯除寒熱積聚者,湯者盪也,或寒或熱之積聚,湯能盪之也,蓋味甘可以緩急,性滑可以去著也。又曰:除痺者,言不但逐血痺,更除皮肉筋骨之痺也,除皮肉筋骨之痺,則折跌絕筋,亦可療矣。久服輕身不老,以先後二天交接,元氣與榖氣供納也。生者尤良,謂其本性俱在也。

陳修園曰:地黃,《本經》名地髓,《爾雅》名“芐”(音“下”),又名“芑”(音“起”)。唐以後九蒸九曬為熟地黃,苦味盡除,入于溫補腎經丸劑,頗為相宜,若入湯劑,及養血、涼血等方,甚屬不合,蓋地黃專取其性涼而滑利流通,熟則膩滯不涼,全失其本性矣。徐靈胎辨之甚詳,何若輩竟執迷不悟也。

又曰:百病之極,窮必及腎,及腎危症也,有大承氣湯之急下法,有桃花湯之溫固法,有四逆湯、白通湯之回陽法,有豬苓湯、黃連雞子黃湯之救陰法,有真武湯之行水法,有附子湯之溫補法,皆所以救其危也。張景岳自創邪說,以百病之生,俱從腎始,誤以《神農本經》上品服食之地黃,認為治病之藥。(《內經》云: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毒藥攻邪。神農所列上品,多服食之品,即五榖、五果、五菜之類也,玩久服二字可見。聖人藥到病瘳(音“抽”),何以云久乎?凡攻邪以去病,多取毒藥。)

滋潤膠粘,反引邪氣,斂藏于少陰,而無出路,以後雖服薑附不熱,服芩連不寒,服參杞不補,服硝黃不下。其故何哉?

蓋以熟地黃之膠粘善著,女人有孕,服四物湯為主,隨症加入攻破之藥而不傷,以四物湯中之熟地黃能護胎也,知其護胎之功,便可悟其護邪之害。膠粘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麵,一著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誤用此藥者,百藥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黃之害,反以為曾用熟地黃而猶不效者,定為敗症,豈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8◆天門冬

氣味苦、平,無毒。

主諸暴風濕偏痺,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飢。

 

參:天門冬,稟寒水之氣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諸暴風濕偏痺者,言風濕之邪,暴中於人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痺;天冬稟水天之氣,環轉運行,故可治也。強骨髓者,得寒水之精也。三蟲伏尸,皆濕熱所化,天冬味苦可以袪濕,氣平可以清熱,濕熱下逐,三尸伏蟲皆去也。太陽為諸陽主氣,故久服輕身益氣。天氣通貫于地中,故延年不飢。

張隱菴曰:天、麥門冬,皆稟少陰水精之氣。麥門冬,稟水精而上通于陽明;天門冬,稟水精而上通于太陽。夫『冬』主閉藏,『門』主開轉,咸名『門冬』者,咸能開轉閉藏而上達也。後人有『天門冬』補中有瀉,『麥門冬』瀉中有補之說,不知何處引來,良可嘆也。

 

 

9◆麥門冬

氣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張隱菴曰:麥冬,一本橫生,根顆連絡,有十二枚者,有十四枚者,有十五、六枚者,蓋合于人身之十二絡,如任之屏翳,督之長強,為十四絡;又加脾之大絡,名大包,共十五絡;又加胃之大絡,名虛里,共十六絡。惟聖人能體察之,用之以通脈絡,並無『去心』二字,後人不詳經義,不窮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特表正之。

『經』云: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者。以麥冬根顆連絡不斷,能通達上下四旁,令結者解,傷者復,絕者續,皆藉中心之貫通也。又主羸瘦短氣者,補胃自能生肌,補腎自能納氣也。久服輕身不老不飢者,先天與後天俱足,斯體健而飢矣。(崇原曰:麥冬,氣味甘平,質性柔潤,凌冬青翠,蓋稟少陰冬水之精,與陽明胃土相合)

又曰:凡物之涼者,其心必熱,熱者陰中之陽也,人但知去熱,而不知用陽,得其陽而後能通陰中之氣。

 

 

10◆細辛

氣味辛、溫,無毒。

主欬逆上氣,頭病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痺病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張隱菴曰:細辛氣味辛溫,一莖直上,其色赤黑,稟少陰泉下之水陰,而上交于太陽之藥也。

少陰為水臟,太陽為水腑,水氣相通行于皮毛,內合于肺,若循行失職,則病欬逆上氣,而細辛能治之。

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從巔絡腦,若循行失職,則病頭痛腦動,而細辛亦能治之。

太陽之氣主皮毛,少陰之氣主骨髓,少陰之氣,不合太陽,則風濕相侵,痺于筋骨則為百節拘攣,痺于腠理則為死肌,而細辛皆能治之。

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氣勝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竅者,水精之氣濡于空竅也,九竅利,則輕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祐陳承,謂『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不通而死』,近醫多以此語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可多用,方書之言,類此者不少,學者不善詳察而遵信之,伊黃之門,終身不能入矣。

 

 

11◆柴胡

氣味苦、平,無毒。

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按:經文不言發汗,仲聖用至八兩之多,可知性純,不妨多服,功緩必須重用也。)

 

葉天士曰:柴胡氣平,稟天中正之氣,味苦無毒。得地炎上之火。味澹(音“淡”)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獨入足少陽膽經。氣味輕升,陰中之陽,乃少陽也。

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者,心腹腸胃,五臟六腑也,臟腑共十二經,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

柴胡輕清,升達膽氣,膽氣條達,則十一臟從之宣化,故心腹、腸胃中,凡有結氣,皆能散之也。

其主飲食樍聚者,蓋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藉少陽膽為生發之主也。柴胡升達膽氣,則肝能散精,而飲食積聚自下矣。

少陽經行半表半裏,少陽受邪,邪併于陰則寒,邪併于陽則熱,柴胡和解少陽,故主寒熱之邪氣也。

春氣一至,萬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陽以生氣血,故主推陳致新也。久服清氣上行,則陽氣下降,所以身輕。

五臟六腑之精華上奉,所以奉輸,清氣上行,則陰氣下降,所以益精,精液乃氣之英華也。

 

 

12◆黃連

氣味苦、寒,無毒。

主熱氣目痛,眥傷,淚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陳修園曰:黃連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氣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火相亂而為濕熱之病。

其云主熱氣者,除一切氣分之熱也。目痛、眥傷、淚出、不明,皆濕熱在上之病。

腸澼、腹痛、下痢,皆濕熱在中之病。

婦人陰中腫痛,為濕熱在下之病。黃連除濕熱,所以主之。

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能補心也。然苦為火之本味,以其味之苦而補之,而寒能勝火,即以其氣之寒而瀉之。

千古惟仲景得《本經》之秘。《金匱》治心氣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補心,傷寒寒熱,互結心下而痞滿者,取之以瀉心厥陰之熱氣。撞心者,合以烏梅,下痢後重者,合以白頭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聖人也。

 

 

13◆防風

氣味甘、溫,無毒。

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久服輕身。

 

陳修園曰:防風氣溫,稟天春木之氣而入肝:味甘無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

『主大風』三字,提綱詳于『巴戟天』註,不贅。

風傷陽位,則頭痛而眩;風傷皮毛,則為惡風之風邪;風害空竅,則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者,經絡之風也。骨節疼痛者,關節之風也。身重者,病風而不能蹻捷也。防風之甘溫發散,可以統主之。

然溫屬春和之氣,入肝而治風。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木氣,其用獨神。此理證之易象,于剝復二卦而可悟焉。兩土同崩則剝,故大病必顧脾胃,土木無忤則復,故病轉必和肝脾。防風驅風之中,大有回生之力,李東垣竟目為卒伍卑賤之品,真門外漢也。

 

 

14◆續斷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趺,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

 

參:此以形為治,續斷有肉有筋,如人筋在肉中之象。而色帶紫、帶黑,為肝腎之象。氣味苦溫,為少陰陽明火土之氣化,故寒傷于經絡而能散之,癰瘍結于經絡而能療之,折跌筋骨有傷而能補不足,續其斷絕,以及婦人乳難而能通其滯而為乳。久服益氣力者,亦強筋壯骨之功也。

 

 

15◆牛膝

氣味苦酸、平,無毒。

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

 

陳修園曰:牛膝氣平,稟金氣而入肺,味苦得火味而入心包,味酸得木味而入肝。

惟其入肺,則能通調水道而寒濕行;胃熱清而痿愈矣。

惟其入肝,肝臟血而養筋,則拘攣可愈,膝亦不痛而能屈伸矣。

惟其入心包,苦能泄實,則血因氣凝之病可逐也。

苦能瀉火,則熱湯之傷與火傷之爛可完也。

苦味本伐生生之氣,而又合以酸味,而遂大申其涌泄之權,則胎無不墮矣。久服輕身耐老者,又統言其流通血脈之功也。

 

 

16◆巴戟天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酒焙。)

 

陳修園曰:巴戟天,氣微溫,稟天春升之木氣,而入足厥陰肝。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陽明燥金胃。雖氣味有木土之分,而其用則統歸于溫肝之內。

佛經以風輪主持大地,即是此義。

本經以『主大風』三字提綱兩見,一見于巴戟天,一見于防風,陰陽造化之機,一言逗出。《金匱》云風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防風主除風之害,巴戟天主得風之生,不得滑口讀去。

蓋人居大塊之中,乘氣以行,鼻息呼吸,不能頃刻去風,風即是氣。

風氣通於肝,和風生人,疾風殺人,其主大風者,謂其能化疾風為和風也。

邪氣者,五行正氣不得風而失其和,木無風則無以遂其條達之情,火無風則無以遂其炎上之性,金無風則無以成其堅勁之體,水無風則潮不上,土無風則植不蕃,一得巴戟天之用,則到處皆春,而邪氣去矣。邪氣去而五臟安,自不待言也。

況肝之為言敢也,肝陽之氣行于宗筋,而陰痿起;行于腎臟,腎藏志而志增,腎主骨而骨強;行于脾臟,則震坤合德,土木不害而中可補。

『益氣』二字,又總結通章之義。氣即風也,逐而散之;風散即為氣散,生而亦死,益而和之;氣和即為風和,死可回生。非明于生殺消長之道者,不可以語此。

葉天士云:淫羊蒮,治陰虛陰痿;巴戟天,治陽虛陰痿。

 

 

17◆石斛

氣味甘、平,無毒。

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

 

葉天士曰:石斛,氣平入肺,味甘無毒,入脾。甘平為金土之氣味,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傷中,甘平益陰,故主傷中。痺者,脾病也;風寒濕三氣而脾先受也。石斛甘能補脾,故能除痺。上氣,肺病也;火氣上逆,則為氣喘。石斛甘平清肺,故能下氣。五臟皆屬于陰,而脾名至陰,為五臟之主。石斛補脾而蔭及五臟,則五臟之虛勞自復,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陰者,宗筋也;精足,則陰自強。精者,陰氣之精華也,納榖多而精自儲。腸者,手陽明大腸也;胃者,足陽明胃也。陽明屬燥金,久服甘平清潤,則陽明不燥而腸厚矣。

張隱菴曰: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長生,是稟水石之專精而補腎,味甘色黃,不假土力,是奪中土之氣化而補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能運行中土之氣而愈諸病也。

 

 

18◆澤瀉

氣味甘、寒,無毒。

主風寒濕痺,乳難,養五臟,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飢,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陳修園曰:澤瀉氣寒,水之氣也;味甘無毒,土之味也;生于水而上升,能啟水陰之氣,上滋中土也。其主風寒濕痺者,三氣以濕為主,此能啟水氣上行而復下,其痺即從水氣而化矣。其主乳難者,能滋水精于中土而為汁也。其主養五臟、益氣力、肥健等句,以五臟主藏陰,而脾為五臟之原。一得水精之氣,則能灌溉四旁,俾五臟循環而受益,不特肥健消水不飢,見本臟之功。而肺得水精之氣而氣益,心得水精之氣而力益,肝得水精之氣而目明,腎得水精之氣而耳聰,且形得水精之氣而全體輕,色得水精之氣而面生光澤,一生得水精之氣而延年,所以然者,久服之功。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也,此物形圓,一莖直上,無下行之性,故其主證如此。今人以鹽水拌炒,則反掣其肘矣。

 

 

19◆五味子

氣味酸、溫,無毒。

主益氣欬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陳修園曰:五味子氣溫味酸,得東方生長之氣而主風。人在風中而不見風,猶魚在水而不見水,人之鼻息出入,頃刻離風則死,可知人之所以生者,風也。風氣通于肝,即人身之木氣。莊子云:『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息以相吹也』。息字有二義,一曰生息,一曰休息。

五味子,溫以遂木氣之發榮,酸以歛木氣之歸根,生息,休息,皆所以益其生生不窮之氣。倘其氣不治,(治:安也。)欬逆上氣者,風木挾火氣而乘金也。為勞傷,為羸瘦,為陰痿,為精虛者,即『金匱』所謂虛勞諸不足。

風氣,百疾是也。風氣通于肝,先聖提出虛勞大眼目,惜後人不能申明其義。五味子益氣中,大具開闔升降之妙,所以概主之也。唐宋以下諸家,有謂其具五味而兼治五臟者,有謂其酸以歛肺;色黑入腎,核似腎而補腎者,想當然之說,究非定論也。然肝治五臟得其生氣而安,為《本經》言外之正旨。仲景佐以乾薑助其溫氣,俾氣與味相得而益彰,是補天手段。

 

 

20◆薏苡仁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痺,下氣。久服輕身益氣。

 

陳修園曰:薏苡仁夏長秋成,味甘色白,稟陽明金土之精,金能制風,土能勝濕,故治以上諸症。久服輕身益氣者,以濕行則脾健而身輕,金清則肺治而氣益也。

 

 

21◆菟絲子

氣味辛、平,無毒。

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汁去面[黑干]。久服明日,輕身延年。

 

陳修園曰:菟絲氣平,稟金氣;味辛,得金味,肺藥也。然其用在腎而不在肺。

子中脂膏最足,絕類人精,金生水也。主續絕傷者,子中脂膏,如絲不斷,善于補續也。補不足者,取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補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則氣力自長,肥健自增矣。汁去面[黑干]者,言不獨內服得其填補之功,即外用亦得其滑澤之效也。久服腎水足,則目明,腎氣壯,則身輕,華元化云:腎者,性命之根也。腎得補則延年。

 

 

22◆葳蕤

氣味甘、平,無毒。

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趺筋,結肉,諸不足乾。久服去面黑[黑干],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

 

張隱菴曰:葳蕤氣味甘平,質多津液,稟太陰濕土之精,以資中焦之汁。主中風暴熱,不能搖動者,以津液為邪熱所爍也。跌筋者,筋不柔和也。結肉者,肉無膏澤也。諸不足者,申明以上諸證,皆屬津液不足也。久服則津液充滿,故去面上之黑[黑干],好顏色,而肌膚潤澤,且輕身不老也。

又曰:陰柔之藥,豈堪重用?古人除治風熱以外,絕不收用,自李時珍有不寒不燥,用代參耆之說,時醫信為補劑,虛症仗此,百無一生,咎其誰職耶?

 

 

23◆沙參

氣味苦、微寒,無毒。

主血結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參葉天士:沙參氣微寒,稟水氣而入腎。味苦無毒,得火味而入心。謂其得水氣,以瀉心火之有餘也。心火亢,則所主之血不行而為結,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則所藏之神不甯而生驚,而氣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稟炎上之性,火鬱則寒,火發則熱,而苦寒能清心火,故能除寒熱也。陰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陰,所以補中;補中,則金得土生,又無火剋,所以益肺氣也。

 

 

24◆遠志

氣味苦、溫,無毒。

主欬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

 

按:遠志氣溫,稟厥陰風木之氣,入手厥陰心包。味苦,得少陰君火之味,入手少陰心。然心包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火不刑金,則欬逆之病癒。火歸土中,則傷中之病癒。主明則下安,安則不外興利除弊兩大事,即補不足,除邪氣之說也。

心為一身之主宰,凡九竅耳目之類,無一不待其使令,今得遠志以補之,則九竅利,智慧益,耳聰目明,善記不忘,志強力壯,所謂天君泰百體從令者此也。

又云:久服輕身不老者,即《內經》所謂: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之說也。夫曰養生,曰久服,言其為服食之品,不可以之治病,故經方中絕無此味。

今人喜服藥丸為補養,久則增氣而成病,惟以補心之藥為主,又以四臟之藥為佐。如四方諸侯,皆出所有以貢天子,即乾綱克振,天下皆寧之道也。諸藥皆偏,惟專于補心,則不偏。抱朴子謂:『陵陽子仲,服遠志二十七年,有子三十七人,開書所視,記而不忘』,著其久服之效也。若以之治病則大失經旨矣。

 

 

25◆菖蒲

氣味辛、溫,無毒。

主風寒濕痺,欬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年不老。

 

陳修園曰:菖蒲性用,略同遠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得太陽寒水之氣,其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氣溫合于心包絡之經,通于君火而主神。其主風寒濕痺,欬逆上氣者,從肺驅邪以解表也。開心竅至末句,皆言補心之效,其功同于遠志。聲音不出,此能入心而轉舌,入肺以開竅也。瘡癰為心火,而此能寧之。心火下濟而光明,故能溫腸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稟水精之氣,外通九竅,內濡五臟,其性自下以行于上,與遠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別。

 

 

26◆赤箭(附天麻)

氣味溫,無毒。

主殺鬼精物,蠱毒惡風。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張隱菴曰:赤箭氣味辛溫,其根名天麻,氣味甘平。赤箭辛溫屬金,金能制風,而有弧矢之威,故主殺鬼精物。天麻甘平屬土,土能勝濕,而居五運之中,故能治蠱毒惡風。天麻形如芋魁,有遊子十二枚周環之,以倣十二辰。十二子在外,應六氣之司天,天麻如皇極之居,中得氣運之全,故功同五芝,力倍五參,為仙家服食上品,是以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李時珍曰:補益上藥,天麻第一,世人止用之治風,良可惜也。

 

 

27◆車前子

氣味甘、寒,無毒。

主氣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痺。久服輕身耐老。

 

張隱菴曰:車前草,《本經》名當道,《毛詩》名[艸不]苡(按:[艸不]為上一『草』字,下面一『不』字,音“服”,指花木茂盛貌)。乾坤有動靜,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車前好生道旁,雖牛馬踐踏不死,蓋得土氣之用,動而不靜者也。氣癃,膀胱之氣閉也;閉則痛,痛則水道不利,車前得土氣之用,土氣行,則水道亦行而不癃,不癃則服痛,而小便長矣。土氣行則濕邪散,濕邪散,則濕痺自除矣。久服,土氣升而水氣布,故能輕身耐老。

《神仙服食經》『車前,雷之精也,震為雷,為長男』詩言:采采[艸不]苡,亦欲妊娠而生男也。

 

 

28◆羌活(附獨活)

味苦甘辛,無毒。

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獨活。)

 

陳修園曰:羌活氣平,稟金氣而入肺,味苦甘無毒,得火味而入心,得土味而入脾。其主風寒所擊者,入肺以禦皮毛之風寒,入脾以禦肌肉之風寒,入心助太陽之氣,以禦營衛之風寒也。

其主金瘡止痛者,亦和營衛,長肌肉,完皮毛之功也。奔豚,乃水氣上凌心火,此能入肺以降其逆,補土以制其水,入心以扶心火之衰,所以主之。癇痙者,木動則生風,風動則挾木勢而害土,土病則聚液而成痰,痰迸于心,則為痙、為癇。

此物稟金氣以制風,得土味而補脾,得火味以寧心,所以主之。女子疝瘕,多經行後血假風濕而成,此能入肝以平風,入脾以勝濕,入心而主宰血脈之流行,所以主之。久服輕身耐老者,著其扶陽之效也。

張隱菴曰:此物生苗,一莖直上,有風不動,無風自動,故名獨活。後人以獨活而出于西羌者,名羌活;出于中國,處處有者,名獨活,今觀肆中所市,竟是二種,有云羌活主上,獨活主下,是不可解也。

 

 

29◆升麻

氣味甘、平、苦,微寒,無毒。

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不夭,輕身延年。

 

張隱菴曰:升麻氣味甘苦平。甘者,土也,苦者,火也。主從中土而達太陽之氣,太陽標陽本寒,故微寒。蓋太陽稟寒水之氣,而行于膚表,如天氣之下連于水也。太陽在上,則天日當空,光明清湛,清湛故主解百毒,光明故殺百精老物殃鬼。太陽之氣行于膚表,故辟瘟疫瘴氣邪氣。太陽之氣行于地中,故蠱毒入口皆吐出。治蠱毒,則中惡腹痛自除,辟瘟疫瘴氣邪氣,則時氣毒癘、頭痛寒熱自散。寒水之氣滋于外,而濟于上,故治風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則陰精上滋,故不夭。陽氣盛,故輕身。陰陽充足,則長年矣。

嘗考凡物,紋如車輻者,皆有升轉循環之用,防風、秦艽、烏藥、防己、木通、升麻,皆紋如車輻,而升麻更覺空通,所以升轉甚捷也。

 

 

30◆茵陳蒿

氣味苦、平,微寒,無毒。

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白兔食之成仙。

 

張隱菴曰:經云『春三月,此為發陳』。茵陳因舊苗而春生,蓋因冬令水寒之氣,而具陽春生發之機。主治風濕寒熱邪氣,得生陽之氣,則外邪自散也。結熱黃疸,得水寒之氣,則內熱自除也。久服則生陽上升,故輕身益氣耐老。因陳而生新,故面白悅長年。兔乃純陰之物,喜食陽春之氣,故白免食之成仙。

 

 

31◆甘菊花

氣味苦、平,無毒。

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痺。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徐靈胎曰:凡芳香之物,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但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得天地秋金清肅之氣,而不甚燥烈,故于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

 

 

32◆龍膽草

氣味苦、濇,大寒,無毒。

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張隱菴曰:龍乃東方之神,膽主少陽甲木。苦走骨,故主骨間寒熱。濇類酸,故除驚癇邪氣。膽主骨,肝主筋,故續絕傷。五臟六腑,皆取決于膽,故定五臟。山下有風曰蠱,風氣升而蠱毒自殺矣。

 

 

33◆紫蘇(附子、梗、旁小枝)

氣味辛、微溫,無毒。

主下氣,殺穀除飲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

 

述:紫蘇氣微溫,稟天之春氣而入肝;味辛,得地之金味而入肺。主下氣者,肺行其治節之令也。殺穀除飲食者,氣溫達肝,肝疏暢而脾亦健運也。辟口臭,去邪毒,辟惡氣者,辛中帶香,香為天地之正氣,香能勝臭,即能解毒,即能勝邪也。久服則氣爽神清,故通神明,輕身耐老。其子下氣尤速,其梗下氣寬脹,治噎膈反胃,止心痛。旁小枝,通十二經關竅脈絡。

 

 

34◆藕實莖

氣味甘、平。

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

 

 

35◆雞頭實(芡實)

氣味甘、平。

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

 

 

36◆黑脂麻

氣味甘、平,無毒。

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生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色黑者良。

 

 

37◆益母草子

氣味辛、甘,微溫,無毒。

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今人奉為女科專藥,往往誤事,且其獨具之長反掩。)

 

 

38◆茜草

氣味苦、寒,無毒。

主寒濕風痺,黃疸,補中。

 

陳修園曰:氣味苦寒者,得少陰之氣化也。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痺,而此能入手足少陰,俾上下交通而旋轉,則痺自愈矣。上下交通則中土自和,斯有補中之效矣。中土和,則濕熱之氣自化,而黃疸愈矣。

又《素問》以蘆茹一兩,烏賊魚骨四兩,丸以雀卵,飲以鮑魚汁,治氣竭、肝傷、脫血、血枯,婦人血枯經閉,丈夫陰痿精傷,名曰四烏賊骨一蘆茹丸。蘆茹即茜草也,亦取其入少陰以生血,補中宮以統血,汁可染絳,似血而能行血歟。(後人以此三味,入烏骨白絲毛雞腹內,以陳酒童便煮爛,焙乾為丸,以百勞水下五十七丸,治婦人倒經血溢于上,男子咳嗽吐血,左手關脈弦,背上畏寒,有瘀血者。)

 

 

39◆茯苓

氣味甘、平,無毒。

主胸脅逆氣,憂志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欬逆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陳修園曰:茯苓,氣平入肺,味甘入脾,肺能通調,脾能轉輸,其功皆在于利小便一語。胸為肺之部位,脅為肝之部位,其氣上逆,則憂恚(音“會”)驚邪恐悸,七情之用,因而弗調。心下為太陽之部位,水邪停留則結痛,水氣不化則煩滿,凌于太陰則欬逆,客于營衛則發熱惡寒。內有宿飲,則津液不升,為口焦舌乾。惟得小便一利,則水行而氣化,諸疾俱愈矣。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者,以肺金為天,脾土為地,位一身之天地,而明其上下交和之效也。

 

 

40◆豬苓

氣味甘、平,無毒。

主痎瘧,解毒,蠱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

 

陳修園曰:豬苓氣平,稟金氣而入肺;味甘無毒,得土味而入脾。肺主治節,脾主轉輸,所以能利水道。又攷此物,出土時帶甘,久則淡然無味,無味則歸于膀胱。

膀胱為太陽,其說有二:一日經絡之太陽,一曰六氣之太陽。何謂經絡之太陽?其腑在下而主水,得上焦肺氣之化,中焦脾氣之運,則下焦愈治,所謂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俾決瀆之用行於州都,則州都中自有雲行雨施之景象,利水如神,有由來也,且不獨利水道也。

六氣之太陽,名曰巨陽,應天道居高而衛外,乃心君之藩籬也。

凡風寒初感,無非先入太陽之界,治不得法,則留于膜原而為瘧,久則為痎,即傷寒雜病,似瘧非瘧者,皆在此例,但得豬苓之通利水道,水行氣化,水精四布,溱溱汗出,則營衛和而諸邪俱解。

仲景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非于此得其悟機乎?若陽明之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少陰之咳嘔而渴,心煩不眠,熱瘧多兼此症,總于利水道中,布達太陽之氣,使天水循環,滋其枯燥,即仲景豬苓湯之義也。且太陽為天,光明清湛,清湛則諸毒可解,光明則蠱注不祥自除。又云:久服輕身耐老者,溺得陽氣之化而始長,溺出不能遠射,陽氣衰于下也,溺出及溺已時頭搖者,頭為諸陽之會,從下以驗其上之衰也,此皆老態,得豬苓助太陽之氣,而可耐之,然此特聖人開太陽之治法,非謂豬苓之平淡可賴也。

 

 

41◆牡桂

氣味辛、溫,無毒。

主上氣欬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牡,陽也。牡桂者,即今之桂枝、桂皮也。菌,根也。菌桂,即今之肉桂、厚桂也。然發生之機在枝幹,故仲景方中所用俱是桂枝,即牡桂也。時醫以桂枝發表,禁不敢用,而所用肉桂,又必刻意求備,皆是為施治不愈,卸罪巧法。

張隱菴曰:桂木凌冬不影,氣味辛溫,其色紫赤,水中所生之木火也。肺腎下交,則為上氣欬逆之證,桂啟水中之生陽,上交于肺,則上氣平,而欬逆除矣。結氣喉痺者,三焦之氣不行于肌腠,則結氣而為喉痺。桂稟少陽之木氣,通利三焦,則結氣通而喉痺可治矣。吐吸者,吸不歸根,即吐出也。桂能引下氣與上氣相接,則吸入之氣,直至丹田而後出,故治吐吸也。關節者,兩肘、兩腋、兩髀、兩膕,皆機關之室,周身三百六十五節,皆神氣之周行,桂助君火之氣,使心主之神氣出入于機關,遊行于骨節,故利關節也。補中益氣者,補中焦而益上下之氣也。久服則陽氣盛而光明,故通神明。三焦通會元真于肌腠,故輕身不老。

徐忠可曰:近來腎氣丸、十全大補湯,俱用肉桂,蓋雜溫煖于滋陰藥中,故無礙。至桂枝湯,因作傷寒首方,又因有春夏禁用桂枝之說,後人除有汗發熱惡寒一證,他證即不用,甚至春夏則更守禁藥不敢用矣。不知古人用桂枝,取其宣通血氣,為諸藥嚮導,即腎氣丸古亦用枝,其意不止于溫下也。他如《金匱》論虛損十方,而七方用桂枝;孕妊用桂枝湯安胎;又桂苓丸去癥;產後中風面赤,桂枝、附子、竹葉並用;產後乳子煩亂、嘔逆,用竹皮大丸,內加桂枝,治熱煩;又附方于建中加當歸為內補。然則桂枝豈非通用之藥?若肉桂則性熱下達,非下焦虛寒者不可用,而人反以為通用,宜其用之而多誤矣。余自究心《金匱》以後,其用桂枝取效,變幻出奇,不可方物,聊一拈出,以破時人之惑。

陳修園曰:《金匱》謂氣短有微飲,宜從小便去之,桂苓甘朮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喻嘉言注:呼氣短,宜用桂苓甘朮湯,以化太陽之氣;吸氣短,宜用腎氣丸,以納少陰之氣。二方俱藉桂枝之力,市醫不曉也,第桂枝為上品之藥,此時卻蹇于遇,而善用桂枝之人,亦與之同病。

癸亥歲,司馬公之媳,孀居數載,性好靜,長日閉戶獨坐,得咳嗽病,服生地、麥冬、百合之類,一年餘不效。延余診之,脈細小而弦緊,純是陰霾四布,水氣滔天之象,斷為水飲咳嗽,此時若不急治,半月後水腫一作,盧扁莫何!言之未免過激,診一次後,即不復與商。嗣腫病大作,醫者用檳榔、牽牛、葶藶子、厚朴、大腹皮、蘿葡子為主,如焦白朮、熟地、灰肉桂、附子、茯苓、車前子、牛膝、當歸、芍藥、海金砂、澤瀉、木通、赤豆、商陸、豬苓、枳殼之類,出入加減,計服二個月,其腫全消,人瘦如柴,下午氣陷腳腫,次早亦消,見食則嘔,冷汗時出,子午二時,煩躁不寧,咳嗽輒暈,醫家以腫退為效,而病人時覺氣散不能自支。又數日,大汗嘔逆,氣喘欲絕,又延余診之,脈如吹毛,指甲黯,四肢厥冷,余驚間其少君曰:『前此直言獲咎,以致今日病不可為,余實不能辭其責也,但尊大人于庚申夏間,將入都,沾恙一月,余進藥三劑全愈,迄今三載,尚守服舊方,精神逾健,豈遂忘耶?玆兩次遵命而來,未准一見,此證已束手無策,未知有何面諭。』渠少君云:『但求氣喘略平』。所以然者,非人力也。余不得已,以《金匱》桂苓甘朮湯小劑應之。茯(苓二錢、白朮、桂枝、炙甘草各一錢)次日又延,余知術拙不能為力,固辭之,別延醫治,後一日歿。旋聞醫輩私議,桂苓甘朮湯,為發表之劑,于前證不宜,夫桂苓甘朮湯,豈發表劑哉!只緣湯中之桂枝一味,由來被謗。余用桂枝,宜其招謗也,噫!桂枝之屈于不知已,將何時得以大申其用哉!

桂枝性用,自唐宋以後,罕有明其旨。叔父引張隱菴之注,字字精確;又引徐忠可之論,透發無遺,附錄近日治按,幾于痛哭垂涕而道之,其活人無已之心,溢于筆墨之外,吾知桂枝之功用,從此大彰矣,又按仲景書,桂枝條下有去皮二字,葉天士《醫林指難》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覺可笑,蓋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內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諸書多末言及,特補之。

 

 

42◆菌桂

氣味辛、溫,無毒。

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

 

陳修園曰:性用同牡桂,養精神者,內能通達臟腑也。和顏色者,外能通利血脈也。為諸藥先聘通使者,辛香能分達于經絡,故主百病也。與牡桂有輕重之分,上下之別,凡陰邪盛,與藥相拒者,非此不能入。

 

 

43◆橘皮(附陳皮醬)

氣味苦、辛,溫,無毒。

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陳修園曰:橘皮氣溫,稟春氣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胸中為肺之部位,惟其入肺,所以主胸中之瘕熱,逆氣竦泄,為肺之專長。惟其入肝,所以能利水榖。心為君主之官,惟其入心,則君火明而濁陰之臭氣自去。又推其所以得效之神者,皆其下氣之功也,總結上三句,古人多誤解。

又曰:橘皮筋膜似脈絡,皮形似肌府,宗眼似毛孔。人之傷風咳嗽,不外肺經,肺主皮毛,風之傷人,先入皮毛,次入經絡而漸深,治以橘皮之苦以降濇,辛以發散,俾從脾胃之大絡,而外轉於肌肉毛孔之外,微微從汗而解也。若削去筋膜,祇留空皮,名曰橘皮。意欲解肌止嗽,不知汗本由內而外,豈能離肌肉經絡而直走於外乎?乃去自留白之分,東垣因之,何不通之甚也。至於以橘皮製造為醬,更屬無知妄作。

查其製法:橘皮用水煮三次極爛,嚼之無辛苦味,哂乾外用甘草、麥冬、青鹽、烏梅、元明粉、硼砂,熬濃汁浸晒多次,以汁乾為度;又以人參、貝母研末拌勻,收貯數月後用之,據云能化痰療嗽,順氣止渴生津,而不知全失橘皮之功。用橘皮治嗽,妙在辛以散之,今以烏梅之酸收亂之。橘皮順氣,妙在苦以降之,今以麥冬、人參、甘草之甘壅亂之;橘皮妙在溫燥,故能去痰寬脹,今以貝母、麥冬、元明、硼砂、青鹽之鹹寒亂之,試問橘皮之本色何在乎?余嘗究俗人喜服之由,總由入口之時,得甘酸之味,則滿口生津,得鹹寒之性,則堅痰暫化,一時有驗,彼此相傳,而陰被其害者不少也。法製半夏,亦用此藥浸造,罨(音“眼”)發黃衣收貯,貽害則一。

 

 

44◆枸杞

氣味苦、寒,無毒。

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陳修園曰:枸杞氣寒,稟水氣而入腎,味苦無毒,得火味而入心。五內,即五藏,五藏為藏陰之地,熱氣傷陰即為邪氣。邪氣伏於中則為熱中,熱中則津液不足,內不能滋潤臟腑,而為消渴。外不能灌溉經絡,而為周痺。熱甚則生風,熱鬱則成濕。種種相因,惟枸杞之苦寒清熱可以統主之。

『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三句,則又申言其心腎交補之功,以腎字從堅,補之即所以堅之也,堅則身健而輕,自忘老態,且腎水足可所耐暑,心火甯可以耐寒,洵(音“尋”)為服食之上劑。然苦寒二字,《本經》概根、花、苗、子而言,若單論其子,嚴冬霜雪之中,紅潤可愛,是稟少陰水精之氣,兼少陰君火之化,為補養心腎之良藥,但性緩不可以治大病、急病耳。

 

 

45◆木香

氣味辛、溫,無毒。

主邪氣,辟毒疫瘟鬼,強志,主淋露。久服不夢寤魘寐。

 

張隱菴曰:木香其數五,氣味辛溫,上徹九天,稟手足太陰天地之氣化,主交感天地之氣,上下相通。治邪氣者,地氣四散也。辟毒疫溫鬼者,天氣光明也。強志者,天生水,水生則腎志強。主淋露者,地氣上騰,氣騰則淋露降。天地交感則陰陽和,開闔利,故久服不夢寤魘寐。夢寤者,寤中之夢。魘寐者,寐中之魘也。

 

 

46◆杜仲

氣味辛平,無毒。

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

 

參張隱菴:杜仲,氣味辛平,得金之氣味,而其皮黑色而屬水,是稟陽明、少陰金水之精氣而為用也。腰為腎腑,少陰主之;膝屬大筋,陽明主之;杜仲稟少陰、陽明之氣,故腰膝之痛可治也。補中者,補陽明之中土也。益精者,益少陰之精氣也。堅筋骨者,堅陽明所屬之筋,少陰所主之骨也。強志者,腎藏志,腎氣得補而壯,氣壯而志自強也。陽明燥氣下行,故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也。久服則金水相生,精氣充足,故輕身耐老也。

 

 

47◆桑根白皮

氣味甘、寒,無毒。

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絕脈,補虛益氣。

 

葉天士曰:桑皮氣寒,稟水氣而入腎;味甘無毒,得土味而入脾。中者,中州脾也。脾為陰氣之原,熱則中傷,桑皮甘寒,故主傷中。五勞者,五藏勞傷真氣也。六極者,六腑之氣虛極也。臟腑俱虛,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桑皮甘以固脾氣而補不足,寒以清內熱而退火邪,邪氣退而脾陰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豐,而勞極愈矣。崩中者,血脫也。脈者血之腑,血脫故脈絕不來也,脾絕血而為陰氣之原,甘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絕脈也。火與元氣,勢不兩立,氣寒清火,味甘益氣,氣充火退,虛得補而氣受益矣。

陳修園曰:今人以補養之藥,誤認為清肺利水之品,故用多不效,且謂生用大瀉肺氣宜塗蜜炙之,然此藥忌火,不可不知。

張隱菴曰:桑刈(音“義”)而復茂,生長之氣最盛,故補續之功如此。

 

 

48◆桑上寄生

氣味苦、平,無毒。

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充肌膚,堅髮齒,長鬚眉,安胎。

 

張隱菴曰:寄生感桑氣而寄生枝節間,生長無時,不假土力,奪天地造化之神功,故能資養血脈于空虛之地,而取效倍於他藥也。主治腰痛者,腰乃腎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寄生得桑精之氣,虛繫而生,故治腰痛。小兒腎形末足,似無腰痛之證,應有背強癰腫之疾,寄生治腰痛,則小兒背強癰腫,亦能治之。充飢膚,精氣外達也。堅髮齒,精氣內足也。精氣外達而充肌膚,則鬚眉亦長;精氣內足而堅髮齒,則胎亦安;蓋肌膚者,皮肉之餘;齒者,骨之餘,髮與鬚眉者,血之餘;胎者,身之餘;以餘氣寄生之物,而治餘氣之病,同類相感如此。

 

 

49◆槐實

氣味苦、寒。

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藏急病。

 

 

50◆柏實

氣味甘、平。

主驚悸(清心經之遊火),安五臟(滋潤之功),益氣(壯火食氣,火寧則氣益也),除風濕痺(得秋金之令,能燥濕平肝也)。久服今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滋潤皮膚及諸竅),不飢不老,輕身延年(柏之性,不假灌溉而能壽也)。

 

徐靈胎曰:柏得天地堅剛之性以生,不與物變遷,經冬彌翠,故能甯心神,斂心氣,而不為邪風游火所侵剋也。人之生理,謂之仁,仁歲於心;物之生機,在於實;故實亦謂之仁,凡草木之仁,皆能養心氣,以類相應也。

 

 

51◆大棗

氣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陳修園曰:大棗,氣平入肺,味甘入脾,肺主一身之氣,脾主一身之血,氣血調和,故有以上諸效。

 

 

52◆朴硝(附硝石)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五藏六腑積聚,固結留瘕,能化七十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

 

張隱菴曰:雪花六出,元精石六稜,六數為陰,乃水之成數也。朴硝、硝石,面上生牙如圭角,作六稜,乃感地水之氣結成,而稟寒水之氣化,是以形類相同,但硝石遇火能焰,兼得水中之天氣,朴硝止稟地水之精,不得天氣,故遇火不焰也,所以不同者如此。

 

 

 

53◆丹砂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身體五藏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

 

陳修園曰:丹砂,氣微寒,入腎;味甘無毒,入脾;色赤,入心。主身體五臟百病者,言和平之藥,凡身體五臟百病,皆可用而無顧忌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居也。腎者,氣之源,精之處也。心腎交,則精神交養,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精神交養則魂魄自安。氣者,得之先天,全賴後天之穀氣而昌。丹砂,味甘補脾,所以益氣明目者,以石藥凝金之氣,金能鑒物,赤色得火之象,火能燭物也。殺精魅邪惡鬼者,具天地純陽之正色,陽能勝陰,正能勝邪也。久服通神明不老者,明其水升火降之效也。

 

 

 

54滑石

氣味甘、寒,無毒。

主身熱,洩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耐飢長年。

 

按:滑石氣寒,得寒水之氣入手足太陽,味甘入足太陰,且其色白,兼入手太陰,所主諸病,皆清熱利水之功也。益精延年,言其性之正,不比他種石藥偏之為害也,讀者勿泥。

 

 

55◆紫石英(附白石英)

氣味甘、溫,無毒。

主心腹欬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

 

陳修園曰:紫石英氣溫,稟木氣而入肝;味甘無毒,得土味而入脾。欬逆邪氣者,以心腹為脾之部位,人之呼吸,出心肺而入肝腎,脾居中而轉運,何欬逆之有?惟脾虛受肝邪之侮,不能下轉而上衝,故為是病。其主之者,溫能散邪,甘能和中,而其質又重而能降。補不足者,氣溫味甘,補脾肝之不足也。風寒入於子宮,則肝血不藏,脾血亦不統,往往不能生育,脾土之成數十,所以十年無子也。紫石英氣溫,可以散子宮之風寒,味甘可以益肝脾之血也。久服溫中輕身延年者,誇其補血納氣之功也。

按:白石英,治略同,但紫色屬陰,主治衝脈血海,功多在下;白為金色,主治消渴,兼理上焦之燥。

 

 

56◆赤石脂(附五色)

氣味甘、平,無毒。

主黃疸,洩痢,脹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飢,輕身延年。五色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藏。

 

陳修園曰:赤石脂氣平稟金氣,味甘得土味,手足太陰藥也。太陰濕勝,在皮膚則為黃疸。在腸胃則為洩利,甚則為腸澼膿血。下注于前陰,則為陰蝕,並見赤白濁帶下。注于後陰則為下血,皆濕邪之氣為害也。石脂具濕土之質,而有燥金之用,所以主之。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等症,皆濕氣鬱而為熱,熱盛生毒之患,石脂能燥濕化熱,所以主之。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飢延年者,濕去則津生,自能補髓益氣。補髓,助精也。益氣,助神也。精神交會于中土,故有肥健不飢,輕身延年之效也。

 

 

57◆禹餘糧

氣味甘、寒,無毒。

主欬逆(補中降氣,不使上逆),寒熱(除脾胃濕滯之寒熱,非謂可以通治寒熱),煩滿(性寒除熱,即可以止煩,質重除逆,即可以泄滿)。下利赤白(除濕熱之功),血閉癥瘕(消濕熱所滯之瘀積),大熱(熱在陽明者,熱必甚,此能除之),鍊餌,服之不飢(其實類穀粉而補脾土,所以謂之糧而能充飢也),輕身延年。補養後天之效。

 

按李時珍曰:生池澤者,為禹餘糧,生山谷者,為太一餘糧。《本經》雖分兩種,而治體則同。

 

 

58◆髮髲(音“闢”)

氣味苦、溫,無毒。

主五癃,關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療小兒驚,大人庢,仍自還神化(以皂莢水洗淨,復用甘草水洗,鹽水洗,晒乾入瓶內,以鹽土固臍,煆存性,謂之血餘灰,研極細用。)

 

陳修園曰:心主血,髮者血之餘也,屬手少陰心。經云『腎之合,骨也,其榮髮也。屬足少陰腎』。又云:『皮毛者,肺之合也,髮亦毛類,屬手太陰肺』。肺為水源,小腸為心府,故主五癃關格不通,水道不利等證。調肺氣,甯心神,除心肺之痰,故主小兒癇,大人等庢等症。其曰:仍自還神化者,謂髮為血餘,乃水精奉心化血所生,今取以煉服,仍能入至陰之藏,助水精而上,奉心藏之神以化其血也,後人惑于以人補人之說,每用紫河車增熱為害,十服十死,不如用此藥之驗。

 

 

59◆龍骨

氣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鬼庢,精物,老魅,欬逆,洩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痛。

 

陳修園曰:龍得天地純陽之氣,凡心腹鬼庢精物,皆屬陰氣作祟,陽能制陰也。肝屬木而得東方之氣,肝火乘于上,則為欬逆;奔于下,則為洩痢膿血;女子漏下,龍骨能歛戢(音“吉”)肝火,故皆治之。且其用變化莫測,雖癥瘕堅結難療,亦能穿入而攻破之。至于驚癇癲痙,皆肝氣上逆,挾痰而歸迸入心,龍骨能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為驚癇癲痙之聖藥。仲景風引湯,必是熟讀《本經》,從此一味悟出全方,而神妙變化,亦如龍之莫測。余今詳註此品,復為之點睛欲飛矣。

痰,水也,隨火而升,龍屬陽而潛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而歸其宅,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性濇以止脫,何其淺也。

 

 

60◆阿膠

氣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陳修園曰:阿膠,以阿井之水,入黑驢皮煎煉成膠也。內經云:『手少陰,外合于濟水,內合于心,故能入心』。又云:『皮毛者,肺之合也。』以皮煎膠,故能入肺,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上氣,故能入脾。凡心包之血,不能散行經脈,下入于腹則為崩墮,阿膠入心補血,故能治之。勞極氣虛,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阿膠入肺補氣,故能治之。

脾為後天生血之本,脾虛則陰血內枯,腰腹空痛,四肢酸疼,阿膠補養脾陰,故能治之。且血得脾以統,所以有治女子下血之效。胎以血為養,所以有安胎之效。血足氣亦充,所以有輕身益氣之效也。

東阿井,在山東兗州府陽榖縣,東北六十里,即古之東阿縣也。此清濟之水,伏行地中,歷千里而發于此井,其水較其旁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人之血脈,宜伏而不宜見,宜沉而不宜浮,以之製膠,正與血脈相宜也。必用黑皮者,以濟水合于心,黑色屬于腎,取水火相濟之義也。所以妙者,驢亦馬類,屬火而動風,肝為風臟而藏血,今借驢皮動風之藥,引入肝經,又取阿水沉靜之性,靜以制動,俾風火熄,而陰血生,逆痰降,此《本經》性與天道之言,得聞文章之後,猶難語此,況其下乎?

 

 

61◆白膠

氣味甘、平,無毒。

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

 

陳修園曰:白膠,即鹿角煎熬成膠。《本經》何以白膠列為上品、鹿茸列為中品乎?蓋鹿葺溫補過峻,不如白膠之甘平足貴也,功用略同,不必再釋。其主婦人血閉,止痛安胎者,皆補衝脈血海之功也。輕身延年者,精足血滿之效也。

 

 

62◆牛黃

氣味苦、平。

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除邪逐鬼。

 

 

63◆麝香

氣味辛、溫,無毒。

主辟惡氣,殺鬼精物,去三蟲,蠱毒,溫瘧,驚癇。久服除邪,不夢寐魘寐。

參:麝喜食柏葉、香草及蛇蟲,其香在臍,為諸香之冠,香者,天地之正也,故能辟惡而殺毒。香能通達經絡,故能逐心竅凝痰而治駑癇,驅募原邪氣,以治溫瘧。而魘寐之證,當熟寐之頃,心氣閉塞而成。麝香之香氣最盛,令閉者不閉,塞者不塞,則無此患矣。惟孕婦忌之。

 

 

64◆石蜜

氣味甘、平,無毒。

主心腹邪氣,諸驚癇庢,安五藏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

 

陳修園曰:石蜜氣平,稟金氣而入肺,味甘無毒,得土味而入脾。心腹者,自心下以及大小腹與脅肋而言也。邪氣者,六淫之氣自外來,七情之氣自內起,非固有之氣,即為邪氣也,其主之者,甘平之用也。諸驚癇庢者,厥陰夙木之為病也,其主之者,養胃和中,所謂厥陰不治,取之陽明是也。脾為五臟之本,脾得補而安,則五藏俱安,而無不足之患矣。真氣者,得于天而充于榖,甘味益脾,即所以益氣而補中也。止痛者,味甘能緩諸急也。解毒者,氣平能勝諸邪也。諸花之精華,採取不遺,所以能除眾病。諸花之氣味,醞釀合一,所以能和百藥也。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者,皆調和氣血,補養精神之驗也。

 

 

65◆龜板

氣味甘、平,無毒。

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五痔陰蝕,濕痺,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飢。

 

陳修園曰:龜甲,諸家俱說大補真水,為滋陰第一神品,而自余視之,亦不盡然,大抵介蟲屬陰,皆能除熱,生于水中,皆能利濕,其甲屬金,皆能攻堅,此外亦無他長。本經云,主治漏下赤白者,以濕熱為病,熱勝于濕,則漏下赤色,濕勝于熱,則漏下白色,龜甲專除濕熱,故能治之也。破癥瘕者,其甲屬金,金能攻堅也。痎瘧,老瘧也。瘧久不愈,濕熱之邪,痼結陰分,惟龜甲能入陰分而攻之也。火結大腸,則生五痔。濕濁下注,則患陰蝕。肺合大腸,腎主陰戶,龜甲性寒足以除其熱,氣平足以消其濕也。脾主四肢,因濕成痺,以致重弱,龜居水中,性能勝濕,甲屬甲冑,質主堅強,故能健其四肢也。小兒囟骨不合,腎虛之病,龜甲主骨,故能合之也。久服身輕不飢者,言陰積充足之效也。

 

 

66◆牡蠣

氣味鹹、平,微寒,無毒。

主傷寒寒熱,溫瘧洒洒,驚恚怒氣,除拘緩鼠。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殺邪鬼延年。(按:補陰則生搗用,若煆過則成灰,不能補陰矣。方書注云:煆用者皆取粉,外治之法,荒經者誤收,遂相沿不改矣。)

 

陳修園曰:牡蠣氣平者,金氣也,入手太陰肺經:微寒者,寒水之氣也,入膀胱經:味鹹者,真水之味也,入足少陰腎經:此物得金水之性。凡病起于太陽,皆名曰傷寒,傳入少陽之經,則為寒熱往來,其主之者,藉其得秋金之氣,以平木火之遊行也。溫瘧者,但熱不寒之瘧疾,為陽明經之熱病。洒洒者,即陽明白虎證中,背微寒惡寒之義。火欲發而不能徑達也,主以牡蠣者,取其得金之氣,以解炎暑之苛,白虎湯命名,亦同此意也。驚恚怒氣,其主在心,其發在肝。牡蠣氣平,得金之用以制木。味鹹,得水之用以濟火也。拘者筋急,緩者筋緩,為肝之病鼠廔即瘰歷之別名,為三焦膽經火鬱之病:牡蠣之平以制風,寒以勝火,鹹以軟堅,所以咸主之。止帶下赤白與強骨節二句,其義互見于龜板註中,不贅。殺鬼邪者,補肺而申其清肅之威。能延年者,補腎而得其益精之效也。

 

 

67◆桑螵蛸

氣味鹹、平。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陳修園曰:螵蛸,螳螂之子也,氣平屬金,味鹹屬水。螳螂於諸蟲中,其性最剛,以其具金性,能使肺之治節申其權,故主疝瘕,女子血閉,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也。又具水性,能使腎之作強得其用,故主陰痿,益精生子,腰痛也。其主傷中者,以其生於桑上,得桑氣而能續傷也。今人專取其縮小便,雖曰能開而亦能闔,然要其本性,在此而不在彼。

 

台長: 月光哈小貓
人氣(3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