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30 13:39:58| 人氣2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2)/證嚴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2)

 

 

◎證嚴上人

 

 


佛為眾生導師慈父


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

佛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經時,在場法音有多少人呢?有出家眾二千五百人,
在家菩薩三萬八千人,這段經文也就是在描述聽經人的數目。

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

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講經並不是固定在某個地方,而是帶領弟子到處弘
法,有些在家眾也會隨著佛的去處而去聽經。

由於印度地方非常遼闊,從這個村莊到那個聚落,都要走很遠的路,而且
所經過的地方,幾乎荒無人煙。當時佛陀率領弟子一直向南方走。

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印度的風俗習慣和中國不一樣,中國人去世,都講究地理風水,而且要棺
木墓穴厚葬。但是印度的習俗,有的是用天葬,他們不管地位高低,也不
分尊卑貴賤,凡是人去世後,甚或一息尚存時,就把他抬到荒郊的塚場,
放在露天之下,任憑風吹日曬雨淋,或蟲食鳥吃,直到變成一堆白骨。

當佛陀看到這堆白骨時,就很恭敬五體投地禮拜,這種舉動令阿難覺得很
不尋常。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
,禮拜枯骨。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現在在何界呢?我們今所居
處,是在「欲界」中,五趣雜居的地方,亦云「凡聖同居土」。眾生不但
是在欲界,而且依欲而生活。

何謂五趣呢?趣就是趣向,有五條路是我們所造業的引力去處,那五條呢
?天,人,畜生,餓鬼,地獄。若要往生善趣,那就必須行十善業、斷十
惡業──能遵守五常,捨了這個軀體後,由於十善業引力,還會再來人間
,或上生天堂。如不守人倫業因,沒有慈心愛念,反而在人群中為非作歹
,就會為惡業所引,往生畜生,餓鬼,地獄三惡趣。

欲界是非常容易墮落的地方,但你們莫要以為上天堂就可得解脫──其實
升天不如做人,因為在天道中,就再也沒修行的機會了!天上的每個人都
是享福的人,沒有機會再行善修福,一旦福報享盡,還是要再墮落。

所以做人最有意義,最有發揮生命功能的價值,做人才有機會成為菩薩。
因為人間苦樂參半,有苦難的人生,也有幸福的人生,苦難的人需要有福
,有愛的人去幫助,這就是要在人間才有種福,修福的機會啊!

其實我們要修行,不要只修人天福,而是要修到超越三界—惟有菩薩才能
脫離三界,並為救度苦難的眾生,而倒駕慈航來人間。所以要超越三界就
必須修菩薩道。有句話說:「菩薩遊戲人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世間有苦難的眾生,菩薩才會倒駕慈航來人間。就如觀世音菩薩,以慈
眼視眾生。並用其耳根尋聲救苦,隨處現形。

比如「慈濟」團體,只要有一個人發現有苦有難的眾生時,即會很快速地
將這個案送回本會,當地的委員,接到本會通知,就會去探訪。若是需要
幫助的人,就用大家的心,大家的雙手,同時去扶助他們,此即是「一眼
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最好的引證。

所以說,諸位「慈濟人」都是人間的菩薩,你們把愛獻給社會,這是超越
了人天愛的形態,這分清淨的愛心,從何而來呢?就是我們依照佛陀教法
去實行所獲得的。唯有佛陀能指引眾生,遠離污穢,染著,撇開私我慾愛
,融會佛我,心念合一,不離三界而超越三界,所以佛稱「三界導師」。

再說「四生慈父」──四生即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在三界的眾生,
出生的形態都不離開這四種:濕生就是在水中靠潮濕來維持生命;胎生是
靠母體懷胎以維生;化生就是在人間行十大善或十大惡,捨此投彼時,化
在地獄受極苦報,或化升天堂享極樂;卵生就是像雞,鴨,鳥……之類。


眾生皆我父母親屬


佛陀不只顯跡在人間,甚至連畜生道,地獄道,也都去了。眾生剛強,釋
迦牟尼佛為度化剛強的眾生,所以隨眾生上天堂,也隨眾生下地獄,佛無
非是現出慈父的形態來教導眾生啊!

以上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阿難等佛禮拜之後,就很恭敬地合掌問佛說
:「世尊啊!您稱為如來,如來是人天的導師,人格崇高,怎會向這堆白
骨禮拜呢?」

佛告阿難,汝等雖是我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

佛對阿難說:「阿難,你雖然跟隨我出家,也是人人所敬重──認為是我
最親近的弟子,怎麼不明白這道理呢?你雖然出家很久了,所知道的事,
還不夠廣。」

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佛陀告訴阿難:「人人每一世都有一對父母,我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的
父母,他們的骨頭累積起來,就如同這堆白骨山啊!」

由這段文,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們的生命並不因此
身老死,就什麼都完了,而是有無量未來的延續生命。如佛陀所說,這堆
白骨也許是他的過去,無量的過去生中,所有的父母。

每個人一世只有一對父母,而成堆的白骨,是多少人呢?可見佛來來回回
人間有多久啊!有幾生幾世呢?佛既然是這樣,我們當然也是一樣啊!

所以佛常常告訴我們,應該要時時敬重一切的眾生如己之父母,他們縱然
不是我們今生的父母,也可能是我們前世的父母,甚至是未來的父母。

有時我們見到某些人會覺得很投緣,這是因為在過去生中,你關心他,所
以他關心你,彼此敬重,自然一見就會起歡喜心,覺得投緣。但也有人是
帶著過去生中仇恨的業而來,在今世結為眷屬,或夫妻,或父母,子女,
天天吵吵鬧鬧,彼此不合,這是因為過去生中所結下的惡緣啊!

要知道,生命並不是只有今生此世,而是從過去生,過去世,就不斷的延
續下來的,說不定站在我們面前的人,就是過去生與我們互為父母兄弟姊
妹啊!

所以,佛陀一再教育我們,要好好看待一切眾生,年老的要視他如同父母
;年輕的要視同自己的兄弟姊妹;而幼小的,應視為自己的子女般的愛顧
。如能用這份心,時時感恩,我們就會無仇也無恨。



母親用心血哺育子女


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
骨,色黑且輕。


佛陀向阿難說:「你把這些骨頭分為二堆:男的骨頭較重,顏色較白;女
的骨頭較輕,顏色較黑。」

阿難白言:世尊,男子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
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
,白骨一堆,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阿難聽不懂佛的分析,所以又再問:「世尊啊!男人在世時,看到穿衣裝
束,舉止形態,就知道他是男人;而女人在世時,擦胭脂香水,穿紅著綠
,一看裝扮,也知道是女人。但一旦死了之後,肉脫落,骨頭乾枯,同是
白骨一堆,我又怎能分辨男或女呢?」

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
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


佛於是再為阿難詳說:「男人較為樂觀豁達,天性外向,不易被家事所羈
縳,尤其在印度,男人每天都很清閒,不像女人要生養孩子,又要操做家
事,所以男人比較能夠去聽佛講經;聽經之後,自然就懂得道理,知道道
理就會持戒律,也會禮拜三寶,持佛聖號。由於有修行,所以骨頭較白也
較重。

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
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
量亦輕。


諸位,看看從前的女人,多悲哀啊!當然,現代的女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但是三千多年前封建時代,那時的女人是沒有地位的,他們認為女人的
本份就是結婚,而後生孩子,如沒生孩子,就被認為是對不起夫家。

由於當時女人無才學便是德,每天又有做不完的家事,操不完的心,而因
為見聞不多,所以知識較低;且女人愛著心重,煩惱多,用情癡迷,佔有
心強,容易嫉妒,小心眼,所以佛說女人「易溺於情」。

佛說:女人把生兒育女視為本分,天性,生孩子後,又必須哺乳,而乳是
由血變的。過去的婦女用乳哺孩,如把乳擠出,凍了一夜的露水之後,乳
就會變成紅色,所以說,吸乳好像是在吸食母親的血一般。一個小孩從出
生到斷乳,這期間總共要吃多少母奶呢?需要八斛四斗。十斗為一斛,總
共要八十四斗的白乳啊!

諸位!人人都是母親養大的,你們過去如果是吃母奶的話,看了這段話,
就知道母親的恩有多重了!因為女人要哺乳,而乳是由血變成的,每個孩
子從出生到長大,需要吃母親的乳汁,有八斛四斗之多!她是用心血餵小
孩,毫無保留的付出,因而無法好好修行,也無法清淨自心,所以容易憔
悴,空了骨髓;也因此她的骨頭較輕,顏色也較黑。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

阿難聽了心如刀割,想到母親生他時候的痛苦,不覺悲痛的淚流滿面,請
問佛陀:「母親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心,要如何才能報答這分恩德?」


生日原是母難日


諸位,阿難聽了佛的話都心如刀割的痛哭流淚,不知你們是否也會心痛呢
?既然我們要學佛,就要知道父母養育子女,是多麼的辛苦,我們應該知
恩報恩。

有些人一到生日,就大宴親友,說實在的,生日有什麼好舖張慶祝的呢?
我們在人間,如不會為人群付出,我們的「人生」,又與「眾生」有何差
別?我們一輩子不知吃了多少人家辛苦耕種的米,穿破了多少別人辛苦織
成的衣服;對人生若無貢獻,只是一個消費者,還慶祝什麼生日呢?

老實說,生日這天就是母難日,母親為了生育我們,受了多少苦呢?陣痛
時的呼天叫地,生死就在一線邊緣。母親受難,受折磨的日子,我們不思
報答感恩,還要宴客慶祝,這算是孝嗎?

曾經有位老太太告訴我:「我早知兒子會這樣,過去就不需要這麼辛苦的
養育他了。佛教說:生日是母難日,但又有幾個人知道這些呢?今天是我
兒子生日,但我卻到這裏來。」我說:「既然是兒子生日,那你就該留在
家,讓兒子好好的報答親恩啊!」她說:「那有什麼親恩好報答的,我兒
子為了自己生日,說要殺豬公宴客,我勸他不要殺生,生日應該素食。沒
想到兒子卻回答:『你懂什麼?你看不過去,要吃素就到寺院去吧!』」

諸位!生日正是母親生產痛苦掙扎的時候,而這個兒子為了慶祝自己的生
日,卻這樣頂撞母親,你們應好好的警惕自己啊!

諸位大多已為人父母,相信也會為子女操心,既然我們知道為子女擔憂操
心的煩惱,就該體會得出當初父母為我們操心的煩惱吧!

你們為子女付出的辛苦,正如同當初我們的父母親為我們付出的辛苦一樣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恩報恩。要多為父母種福,多為父母行善;如果能以
此身軀力行善事,就是在報父母恩。因為人的身體是父精母血所構成的,
做一件好事,這分功德就是父母的;上能報父母恩,下能為子女種福田。

轉貼慈濟月刊313期

 

台長: 自如
人氣(2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甘露清涼 |
此分類下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3) /證嚴上人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證嚴上人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