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八十萬難民潮衝擊歐洲
.聯合報黑白集.民粹如何愚弄了你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濟戰2.0開始上演
.聯晚午後熱評.政治沒有金婚
經濟/美中經濟戰2.0開始上演
2015-09-07 00:40:29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月中下旬前往美國訪問,並和美國總統歐巴馬進行「歐習會」。近年美中關係益趨複雜敏感,尤其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讓雙方關係起了化學變化,美中經濟角力愈演愈烈;過去10年,雙方交手先是北京大有斬獲,但最近情勢開始逆轉,2.0版的美中經濟戰正逐漸浮上舞台。
大陸經濟歷經30年平均逾10%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在2011年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GDP比重15%,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更逾25%。大陸經濟規模及影響力直逼美國,讓山姆大叔戒心愈來愈高,美國社會普遍認為大陸是靠對美出口及巨額出超,才能享有高速增長,而人民幣匯率低估是問題根源所在。
在美國強力施壓下,北京在2005年實施匯改,結束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自此形成人民幣對美元單向升值的長期趨勢,截至2014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升幅逾三成,一度成為全球最強勢貨幣。
人民幣升值對大陸利弊互見,有利的一面是,大陸因為熱錢的不斷湧入,累積近4兆美元、全球第一的外匯儲備,金融實力及國際影響力大增;人民幣國際化腳步亦不斷加快,北京展現強烈企圖心將人民幣推升為和美元、歐元鼎足而立的國際結算貨幣。北京挾著與日俱增的經濟及金融實力,亦處處挑戰美國全球龍頭地位。如美國在「重返亞洲」戰略思維下,大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北京隨即和東協國家聯合主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升級版「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協定」,反制美國意味濃厚。今年博鰲論壇前後,北京更強力推銷以連結亞歐非大陸、促進共榮發展為訴求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同時主導亞投行創設,充分展露出大陸的政經實力。
另一方面,人民幣大幅升值,以及金融海嘯後全球貿易增長趨緩,讓大陸依賴不斷投資並擴大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再加上熱錢湧入所形成的巨大金融泡沫亦開始反轉調整,大陸經濟面臨大幅走緩甚至「硬著陸」的巨大風險。很多專家評估,今年全年大陸經濟增長率僅5~6%,遠低於官方公布的7%。
對大陸更具潛在的威脅是,美國聯準會在金融海嘯後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挽救經濟,但錢潮湧向大陸亦壯大對手的金融實力,所以,美國在經濟穩定復甦後,改採強勢美元政策,促成資金全面回流,大陸亦深受影響,迄今年7月止的一年間,大陸外匯儲備減少3,150億美元;據財經專業機構估計,到今年底為止,估計將再減損至少1,500億至2,000億美元;龐大的資金流出壓力,對當前大陸經濟更是沈重的打擊。
今年8月11日人民幣劇貶,是10年來美中經濟戰的重大轉折點。因為人民幣貶值導致各國貨幣競貶,全球股災蔓延;「中國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的媒體標題,固然凸顯大陸經濟的全球影響力,但隨後因為美國經濟持續好轉佳音,帶動全球股市反彈及回穩,其中透露的訊息,就是山姆大叔還是老大;美中經濟的10年起伏,映照的正是雙方經濟戰的優劣勝敗。
北京以人民幣劇貶宣示大陸不再為全球經濟遮風擋雨,也顯示大陸面對經濟增長減緩、出口衰退、資本外逃的新情勢,人民幣貶值將成為北京政策的新選項,這對美中關係和全球經濟金融情勢都將造成巨大的影響。
令人擔憂的是,近來美國國內反中意識因總統大選逼近益形高漲,在共和黨遙遙領先的總統參選人川普更是狂言妄語,煽風點火,對日益緊張的美中關係及經濟角力,無疑火上加油。習近平此時訪美,象徵美中經濟戰將進入2.0版,習近平口中的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究竟會如何演變,全球都在拭目以待。
聯晚/政治沒有金婚
2015-09-06 13:27:52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參加大陸紀念抗戰活動爭議未止,連戰與夫人連方瑀舉行50年金婚宴,會場內冠蓋雲集,但透著幾分不尋常的氣氛。場外的抗議聲,以及幾位國民黨政治人物的缺席,都讓人感嘆,婚姻可以歷久彌堅,政治卻很難有永遠的朋友。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副主席郝龍斌,以及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人,都沒有參加金婚宴。向來樂於當好人,與連戰私交甚篤的王金平也選擇不出席,可見事態非比尋常。
但政治情勢不完全是外界傾向認為的那樣,事前對大陸紀念抗日多所保留的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全程緊坐在連戰身旁,可見兩人對兩岸問題的歧見不如外界所言。郝龍斌的太太高閬仙、朱立倫岳父高育仁也在場慶賀。這都顯示出國民黨內部勢力的妥協與人情味。
連戰參加大陸紀念抗戰活動,可能沒想到在台灣內部紛亂的反中政治情勢下,會帶來什麼衝擊,對台灣輿情回應的不夠充分。返台後,連戰如果能更直接面對外界質疑,也許更能展示連戰的歷史高度與氣度,有別於一般選舉算計的膚淺。
金婚可貴,證明連戰維繫夫妻感情、經營家庭有一套本領。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可以是一個政治人物成功的不同階段,但這也是兩種不同層級的事情。連戰個人家庭的成功,卻未必表示他對政治事務的判斷必然精準,有時仍可能未必符合台灣民間一時的看法。
某些台灣人在反中的氛圍下,對連戰或許觀感不佳,但連戰功過是要交由歷史書寫。兩岸交流領域在台灣統獨氣氛的環繞下,以民意當後盾是一種政治正確,可以保護政治人物不受傷害,但這種必然,放在長遠的歷史長河中,又未必是正確,兩岸紛紛擾擾,人事糾結幾十載,連戰這次不計謗譽、無論政治後果參加大陸紀念抗戰活動,雖然出發點良善,但在台灣的特殊政治氣氛下,可能只有留待後世評價。
聯合/民粹如何愚弄了你
2015-09-07 01:33: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一批產官學者參加理律的五十周年研討會,會中討論最多的有兩件事:一是台灣已失去開放的雄心;二是民粹治國殺了台灣。
這兩件事,其實是互相關聯的。由於民粹氣氛高漲,所以對內保護的論調盛行,也因此鎖國思維便盤據人們心頭。在這種情況,許多民眾反對各種開放政策,認為台灣應採取「自給自足」的模式。這也是許多人琅琅上口的「小確幸」主義。
從個人層次看,「小確幸」和「自給自足」似乎很美好;但放到國家的層次,就出現撞牆作用。這就如張忠謀所說的:台灣沒有選擇,一定要加入TPP;但是台灣沒有做好自由化的準備,所以加入的機會很小。台灣想加入TPP,這是主觀意願;但能不能加入,要看自由化的條件。而台灣的情況卻是,加入TPP的渴望很強烈,但開放市場的意願很低。如此,眼睛望著遠方,腳下卻不移動,如何到達目標?
民粹的觀點會告訴你:開放會引進競爭者,對本土產業構成威脅;由於沒有人喜歡競爭,因此會覺得維持現狀最好。然而,「維持現狀」是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削弱我們的反應能力;當外面的世界發生變化,台灣就會措手不及。
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議時,許多反中政客和學者都主張,政府應以保護本土產業為先。但他們沒告訴你的是,即連台灣超商裡頭一根十八元的香蕉,如今都已操之在美商都樂公司之手。自己不進步,就會被吃掉,外商或陸資都一樣。
許多人不知道民粹如何愚弄了我們。看看台灣的電視,每天的新聞都是各種八卦、車禍或消費糾紛,沒有國家大事,沒有全球視野,連進步的公民觀點都沒有。這就是民粹沒告訴你的祕密:不會有永遠舒服的平均主義。
聯合/八十萬難民潮衝擊歐洲
2015-09-07 01:33: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任何國家若突然要面對八千名外來難民,都是一件棘手的工作;而目前湧入歐洲的難民高達八十萬人,這更是一個艱鉅的人道考驗。難得的是,由於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積極敦促,一些歐盟國家提高了接納難民的意願;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二戰結束七十周年,可謂深具意義。
歐盟態度轉趨積極,與三歲小男孩亞藍倒臥海灘的照片引發全球的同情有關。事實上,近半年來,歐洲的難民潮一波接著一波,從未間斷。
第一波難民危機,始於今年三四月間,來自北非與中東的難民聚集在處於無政府狀態中的利比亞,搭上破舊的漁船渡過地中海,目標是前往塞浦路斯、希臘或義大利。然而,超載的漁船遇到海上風浪,常常造成翻覆導致難民大量死亡的悲劇,迫使歐盟加強海上的偵蒐,以阻止偷渡。
為此,人蛇偷渡集團另闢蹊徑,轉由土耳其運載難民乘小艇到希臘上岸,再北上巴爾幹,由陸路經馬其頓、塞爾維亞,抵達西歐大門匈牙利;再伺機前進德國,或西進英國。這就形成了第二波的難民危機。敘利亞內戰不止,加上伊斯蘭國肆虐,目前敘利亞已有一半人口出逃,他們的第一站是土耳其、黎巴嫩與約旦,緊接著就想前進歐洲。由於歐盟國家邊境已不設防,難民人潮更是長驅直入。
歐洲歷史上有過各種難民流離顛沛的悲劇,也因為歷史教訓,養成歐盟比其他地區更高的人道標準。歐盟甚至將此載入法律,規定各國有義務接受難民,尤其是像敘利亞、阿富汗的難民,只要申請,通常都會獲准。對於經濟移民,則採取較嚴格的態度。問題在,難民與移民的區別不易,過去人數不多時,可以統統接受;但現在人數太多,已經遠超乎歐盟的處理能力。
今年七月底,歐洲難民數已達卅萬人,預計今年全年將有高達八十萬難民申請居留,這是個難以想像的數字。而且,難民多半傾向選擇定居經濟條件較佳的德國、北歐與英國等地,這越發使危機難解。為此,德國向歐盟呼籲,「難民是歐洲的問題」,希望大家共同解決。
德國與西歐國家目前希望的是,難民上岸的第一線國家,如義大利、希臘與匈牙利,能先做初步的處理工作,包括鑑別身分、集中安置等,但這需要大量經費與人力,一線國家並不願配合。更重要的是,難民並不願在這些「中轉」國家停留,就像許多人從匈牙利搭不上火車,就沿著公路往西方走,匈牙利也無可奈可,畢竟不可能強行留置他們。
也有人提出積極的觀點,認為接受難民不只是實踐人道精神,也有助於補充收容國家的勞動力之不足,透過語言及技職訓練,可以為人口老化的歐洲國家引入青壯的勞動者。這絕對是件好事,前提是,收容國要提供適當的安排和教育,讓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歐洲目前經濟欠佳,對於經濟遲緩的國家或地區而言,新移民若搶走新的工作機會,不僅可能導致失業問題愈發惡化,更可能因新移民的文化與宗教的磨合困難,而出現嚴重社會衝突。斯洛伐克總理即公開強調,「我們沒有清真寺」,言下之意,該國只接受基督徒移民,這是相當現實的問題。甚至有人認為,如果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假藉難民身分潛入歐洲,後果不堪想像。
歐盟目前的計畫,是根據各國的GDP、經濟情況及過去接受移民的紀錄,本周將先處理十六萬難民的配額。儘管梅克爾與法國總統歐蘭德強力呼籲,但一些國家不為所動,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均聲明拒絕任何難民配額計畫。即使在表示歡迎難民的國家,內部也有民族主義政黨的掣肘,德國已有新納粹向難民中心投擲燃燒彈,瑞典則是反移民政黨成為最大黨。若歐盟不能團結起來應付難民危機,有些國家揚言要退出「申根協定」,重新建立邊境,管制人民進出;如此一來,這將是比歐元區瓦解更大的災難,歐盟的基本理念將受到威脅。
但相對的,我們也看到各國公民團體基於民胞物與的情懷,主動提供協助並捐贈物資。人口僅卅萬的冰島,政府宣稱在未來兩年僅願接收五十名難民,民間卻有上萬人表示願意讓難民住在自己家中。歐洲相對於亞洲或其他地區具有著更高的人道精神,正表現在這種地方。
.聯合報社論..八十萬難民潮衝擊歐洲
.聯合報黑白集.民粹如何愚弄了你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濟戰2.0開始上演
.聯晚午後熱評.政治沒有金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