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連戰出席閱兵 並沒有個人身分可用
.聯合報黑白集.真的是最後一次嗎?
.經濟日報社論.Google新架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聯晚午後熱評.海外旅遊別失格
.聯晚午後熱評.李、連的鄉愁與矛盾
.聯合報社論..連戰出席閱兵 並沒有個人身分可用
.聯合報黑白集.真的是最後一次嗎?
.經濟日報社論.Google新架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聯晚午後熱評.海外旅遊別失格
.聯晚午後熱評.李、連的鄉愁與矛盾
聯合/真的是最後一次嗎?
2015-08-29 01:47: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兩岸兩會第十一次高層會談」閉幕,這可能是馬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兩會高層會談,但會不會也是未來數年的最後一次?
這次會談,原本的議程應是兩岸貨貿協議、互設辦事處,及兩岸中轉等重頭戲,可為八年來的兩岸關係作一風風光光的收割。但最後只簽下租稅協議及飛安協議,留下虎頭蛇尾的遺憾。
不但虎頭蛇尾,甚至有一種「到此為止/無以為繼」的懸念。記者問:明年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後,「還有第十二次兩會高層會談嗎?」得到的答案是,那要看還有沒有「九二共識」。
會中,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說,未來兩岸兩會商談進程,最關鍵的還是要維護「九二共識」此一政治基礎,「固本強基」,兩岸關係始能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他說,若無「九二共識」,兩岸政治互信及相關商談機制與既有成果,可能就要「坍塌」。
同日,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會中致詞,也三次提到「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基礎。張志軍及陳德銘對在「馬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兩會高層會談」的談話,皆在指出「無九二共識/即無兩會商談機制」。
兩會商談機制若告「坍塌」,即是兩岸和平交流關係的「坍塌」。而在柯文哲上海行後,各方猜測北京在「九二共識」已經動搖的說法,現已被張志軍的「坍塌論」推翻。對於明年可能勝選的蔡英文,這儼然是最後通牒。
如今,蔡英文連促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的承諾都做不到。倘若再加上明年出現「無九二共識/兩會商談機制關閉」的情勢,那麼這次兩會高層會談就真的成為「最後一次」了。屆時,蔡英文如果重返執政,她若面對地動山搖的「坍塌」廢墟,也就不必為第十二次兩會商談傷腦筋了。
聯合/連戰出席閱兵 並沒有個人身分可用
2015-08-29 01:47: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郝柏村、許歷農等退休將領表明不出席中共的九三閱兵之後,連戰仍決定於周日前往北京,總統府勸阻無效。連戰幕僚說明,連戰是以「個人身分」受邀前往;對於爭取我抗戰歷史詮釋權的問題,他也將在「連習會」中對兩岸「共用史料、共寫史書」作出積極回應。在此敏感時機,連戰必須絕對謹慎,否則除損及台灣尊嚴,更使自己涉入噬臍莫及的險境。
這次中共九三閱兵之所以敏感,主要原因是:當年領導八年抗日的是中華民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誕生,而今中共卻反客為主,以主角之姿攫取了紀念抗戰勝利的舞台,並將解放軍形容為抗日「中流砥柱」,某些影藝宣傳甚至將毛澤東捧成其實明明是蔣介石參加的「開羅會議」要角。正因無法接受對岸對史實的扭曲,多位具有抗日經驗的退役將領均拒絕出席九三閱兵典禮;郝柏村甚至說出,如果退將出席閱兵典禮,「終身俸就不要領」的重話。原因無他,這涉及的不只是個人信念,更是國家的尊嚴。
如果退休將領皆認為「不該去」,那麼,連戰又有什麼非去不可的理由?就此,有三個可以討論的重點。
首先,連戰能不能以「個人身分」應邀出席閱兵?答案是否定的,在這等國家大事上,他沒有所謂的個人身分。理由很清楚:李登輝先前對日本「祖國」效忠的歌頌,受到外界的圍剿,就因為他是卸任國家元首,具有極高的政治象徵意義,不能像平民百姓一樣任意發表事關國家主權或尊嚴的言論。連戰是仍在領取禮遇的卸任副總統,當然也不能動輒躲在「個人身分」的名義下進行兩岸政治活動,卻不顧自己的地位象徵。
再說,此次閱兵前將舉行的「連習會」,是承續前兩次連戰以國民黨「前主席」身分往訪的高階會晤,這當然絕對不止是他「個人身分」上的意義可以涵蓋。更進一步說,在北京眾多國賓的閱兵舞台上,連戰必然被視為最高「台灣代表」,只要一露臉,他恐怕不像其他企業家一樣有什麼「個人身分」可以稀釋其政治意味。
其次,如果連戰在此事上不可能有「個人角色」,那麼他是否應該立刻放棄此行,或有其他可行之計?答案是,他至少應放棄出席閱兵儀式,而保留「連習會」的對話機會。中共這次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為名,舉行大規模閱兵,除了僭越「中華民國領導抗日」的歷史外,從國際社會的眼光看,閱兵也不是紀念反侵略戰爭勝利的合宜方式。理由很明顯:用展示軍容來紀念勝利,失去了對犧牲者悼念的肅穆,也缺乏對戰爭殘酷的深刻反省,卻有炫耀武力、展示國威的黷武姿態,反而讓周邊國家感受到戰爭的不安。試想,中共展示武力,台灣人民當然會感受到其威脅;在這種情況下,連戰要用什麼心情參加閱兵?
第三,如果連戰堅持出席閱兵和連習會,他有沒有可能正當化自己的作為?答案是有,這就要看他在北京如何提出具有台灣觀點的論述,為中華民國抗日的歷史正名;不過,若僅是被動回應習近平所提談兩岸學界「共用史料、共寫史書」,當然是遠遠不夠的。連戰必須清楚表明,抗日戰爭是國民政府領導的,這是不容抹殺的歷史事實;同時,要求北京當局採取寬容、公正及人道的態度,善待滯留大陸的國民黨抗日老兵,承認他們的貢獻,並洗去他們身上背負了數十年的「反革命」戳記。如此,一方面還原歷史真相,二方面幫抗日老兵討一個公道,連戰的北京行才站得住立場。這點,得靠雙方事先的溝通取得更多默契。
政治人物的行止,總在關鍵時刻受到嚴格的檢驗;連戰要以什麼姿態出現在北京,此刻即備受考驗。不可諱言,兩岸歷經最近的關係變化與抗日詮釋權的齟齬,連戰若能在其間扮演一個維持對話空間的角色,未嘗不是好事。問題在,面對這個並不輕鬆的議題,連戰有沒有意識到目前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台灣社會的反中情緒如何發酵,以及他自己的因應能不能掌握得恰到好處。無論如何,連戰的北京行跟前兩次的「連習會」大不相同,此次荊棘處處,要能安然往返,他得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頭,忘掉自己的「個人身分」或「個人利益」。李登輝的殷鑑不遠,慎勿重蹈。
經濟/Google新架構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2015-08-29 01:47: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Google日前宣布將旗下各公司獨立出來,並劃歸新公司Alphabet(意為字母)之下,而Google則成為 Alphabet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繼續專注原本的搜尋業務。Google過去靠搜尋本業取得快速成長,在站穩基礎後,如今已投入許多創新研究計畫,例如推動Google眼鏡及無人駕駛車的實驗室、投入延緩老化研究的Calico、收購而來的智能家居廠Nest,以及做不同投資的Google Ventures等。
Google這個作法,對現階段陷入困境的台灣企業,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性。過去,台灣企業也常出現類似情況,有些新創事業在內部逐漸形成,但往往因為需要長時間培養,CEO擔心新事業會影響到本業,很可能兩、三年不賺錢就收掉,導致企業無法持續創造新的成長動能。
Google的作法是將這些事業部門獨立成公司,可以任命新CEO來經營並負成敗之責,透過新公司的控股架構,讓每個事業都有專業CEO獨立管理運作,也讓新接Google CEO的皮采(Sundar Pichai)可以放膽衝刺業務,不必顧慮轉投資會波及Google的績效。未來這些獨立公司若做得好,可以單獨股票掛牌,若做不好,也可以賣掉或出售,管理模式既簡單又透明。
此外,這些新創公司都放在Alphabet控股之下,仍屬集團成員,例如無人車的研發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出效益,以集團力量協助支持,可以長期支持這種需要燒錢的投資案,對於投資Google的股東來說,未來股票換成Alphabet,也把這些新事業股權通通納入,投資人的股東權益不受影響,也難怪這個決定受到許多法人機構的高度評價。
Google這個作法有另一層意義。過去,台灣企業內部若有某些部門做得好,在「寧為雞首、勿為牛後」的心理下,經理人常有自立門戶的想法,並且從母公司切割出去獨立運作,但這樣的切割往往無法兼顧原股東的權益,而且在上市櫃企業中頻繁的切割動作後,也導致企業力量逐步分散且愈切愈小,最後讓台灣企業長期停留在中小型規模,難以產生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中大型企業。
Google這個管理架構的設計,也有助於創辦人進行傳承與交棒。兩位創辦人佩吉和布林,如今將子公司Google的執行長位置,交棒給績效表現佳的專業經理人皮采,兩人則可擺脫日常營運的重任,並分別升任Alphabet集團執行長及董事長,如此可以空出時間思考更多策略性的問題,同時也要肩負開拓下階段更多新事業的成敗。
更重要的是,由於改組後多出許多執行長位子,可以向外物色優秀人才,也讓有表現且企圖心強的人才,更願意留在集團內服務。佩吉與布林兩人也可以專注於把最適合的執行長放在最佳位置,並進行預算分配,確認整個集團有最優異的表現。
過去,台灣企業在傳承與交棒上一直不順利,如今仍有很多企業由第一代創辦人掌控,或是交由家族成員接班,專業經理人接班的情況並不常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但台灣企業缺乏與專業經理人的契約合作關係,更缺乏良好公司治理架構的設計,Google的作法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考切入點。
更進一步講,以Google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不論是大眾、媒體與股東,都對Alphabet的未來有更高期望。Alphabet的設計,若能讓Google以搜尋引擎賺來的龐大財富,繼續延伸至自動駕駛車、生命科技等更遠大的目標,也將是全社會及人類的福祉。對於正在努力轉型的台灣企業來說,Google的創舉帶來一個重要議題,過去企業家將全副心力放在商務經營上,但很少有企業在公司管治、架構設計等方面進行創新,未來有賴台灣企業家繼續努力,找出一個最適合台灣企業發展的新模式。
從2000年創立至今,Google15年來已發展出驚人的成就,在佩吉的公開信裡提到,「Google不是、也不想成為一家常規的公司。」
企業要做大做強,不只是商業模式要創新,如何管治更是一門大學問,對於還在苦思突圍之道的台灣企業CEO來說,這顯然是一門還要再進修的新功課。
聯晚/李、連的鄉愁與矛盾
2015-08-30 02:31:08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李登輝、連戰曾是中華民國正、副總統,日本是李鄉愁記憶的祖國,此時重提皇民記憶。出身半山背景的連戰,參加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是另一種鄉愁。這也是台灣戰後本土勢力矛盾的重現。戰後幾十年來,本土政治勢力內部複雜派別的糾葛,再加上來自大陸的國民政府,台灣的政治看似多元,實則矛盾重重。
李登輝認日本祖國,連戰前往大陸,自是表達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連戰或許自認顧慮兩岸關係發展,不計國民黨選舉成敗。唱過義勇兵進行曲的郝柏村看似毅然決然,實則顧慮其子郝龍斌的立委選情,與兩岸外部因素無甚大關係。
李登輝將其歷史評價,認同昔日日本法西斯,連結現代美國亞太再平衡,試圖在美日聯盟下,為台灣找尋中國以外的出路;民進黨與台聯黨除了訴諸情感,替李登輝這位昔日日本皇民的鄉愁擦脂抹粉,仍不敢認同法西斯作為。
馬英九政府不能形成中華民國的有效論述,以致於兩岸只談經貿都受人扭曲為黑箱。中華民國只連結台灣,不能跨越海峽,只剩民國,而無中華,中華民國在辯證上,就會流失原先意義。李登輝端出日本祖國論之後,台灣有日本,沒有中華民國,這是馬英九政府和國民黨無力論辯的悲哀。
當某方往日本一面倒,就會有另股勢力表態,雙方都無後路。但台灣政治現實中,李連兩人的歷史漩渦,不能決定選舉成敗,選舉只是利益算計,不是歷史審判,親民黨不正如此。
李、連兩人拋出了個人歷史糾結,沒有人知道終局會是什麼?戰敗國日本,戰後對美國亦步亦趨,此次仍追隨美國,不參加中共紀念抗戰活動。韓國安全生存仰賴美國,參加中方紀念活動,韓中交好,是尋求另一層安全保障,也是對日本戰爭責任的表態。東北亞台、中、日、韓四方曾混雜在戰爭當中,如今對戰爭的回憶,也投射出地緣政治合縱連橫的現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