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經常什麼也不做,菜不好吃也不說,
媽一面還嫌他囉唆,一面在廚房裡繼續幹活。
吃飯有人伺候,那真是一種享受。
我寫歌的時候,你正撈去湯裡的油。
將來可要找個好老公,要懂得做菜懂得生活懂得我;
將來可要找個好老公,要懂得做菜懂得生活懂得我。』
陳珊妮 《女人肚子餓的時候》
浪漫愛的理想對女人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紀登斯說那是歷史上女人開始有力量、有意願積極介入自己未來的徵象與開端;然而這個描述裡沒有處理的是一個普遍而廣泛的「女性意識」在這種間所介入、造成的細緻作用與整個羅曼史文化的反彈回盪。
我們也許可以輕易理解過去浪漫愛敘事在維繫父權型態性別分工上的重大貢獻──藉由將女人的腦子塞滿玫瑰色幻想來阻止她進入更重要的公共領地與男人爭權──會是一樁多麼有效又致命的陰謀。但在這種詮釋之下,我們卻很少能注意到「愛情理想」被創造出來最受歌頌也最有社會感染力的那些經典情節,與那「父權陰謀」的擬想正好相反的,幾乎都是與自由、進步、慘烈的革命、悲壯的抗爭行動之類的概念連結在一起的意象與畫面。──比如說,我們也許不用談到莎士比亞,在台灣整個浸潤在戒嚴氛圍之中/後的瓊瑤現象,那些「三廳」劇本、慘烈的灑狗血劇情,給女人們打造的不正是那樣蕩氣迴腸的高貴情操嗎?──「愛情理想」不只是給予女人看向自身生涯未來的窗口,也在那高貴愛情「可以」變造世界的祈願當中,激勵女人去懷抱、實踐一切可以成就大事、可以自我實現的夢想之重要動能。
這樣一想,我們便稍可理解「浪漫愛理想」除了在癱瘓女性意識的功能之外的進步性──愛情理想的概念之被創發,當然不是以頌揚舊秩序的柔軟溫暖色調為其主軸,反而最經常要迫使我們看到愛情路上的荊棘與險阻、揭露從保守秩序而來的可怕壓迫種種。正牌的女性主義者們也許難以想像、也許不能同意:曾經,在嚴肅的婦女解放運動史之外,那些在民間社會中,往往由最「欠缺正確意識」的女人們所消費與傳散的愛情理想,在「實際地」改變我們社會當中的性別秩序上,其實也發揮了一樣──甚至可能是更為深刻的文化力道,扮演了更為關鍵的角色。
「愛情理想」對女人們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可能不是那標準的父權陰謀,更貼近事實的詮釋也許會是:「愛情理想」的演譯與操練,才是女人真實生活/生涯裡最直接(甚至比所有政治經濟領域的搶奪參與更直接)的「女性意識」培養皿。換言之,歷史中多數的女人們不會是先從嚴肅的公共領域參與場(政治經濟空間)中習得關於「女性意識」種種,反而是在對愛情理想的反覆學習/陳說/操練中間去主張、模塑出一個理想的生涯、一個「我要」的人格形貌,與生活樣態。
原本,在什麼地方失去的疆土便往什麼地方收復,也是十分可以理解的事;歷史中的女人所首先習得的迫害,從來不是直接來自政治權力、經濟階級的迫害(因為女人所身處的政治經濟位置,在很多時候都是被婚姻關係──而那經常相當程度的依賴著運氣與天命──所決定的),女人所最直接感受到的剝奪、使她喪失夢想的外力,所有讓她「不幸」的可能,都是由婚姻連帶的親密關係中所產生的。──而這可能也一大部分的解釋了男人對親密關係的淡漠,相較於女人而言為什麼總是顯得如此「不合作」與格格不入。
也因此,相對於男人的革命總發生在街頭的暴力場、政治的角力場、爭戰的沙場與爾虞我詐的經濟場;相對於男人的故事所構築的歷史(his-story)這麼波瀾壯闊,女人的故事則總是媽媽的故事、女人的掙扎總要是對「媽媽的故事」的省思與拒絕──我不要重演那樣的故事!我「可以」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女人總能/只能在這樣的故事當中去摸索、模塑;咀嚼、反芻,開創出一個「我要」的故事。
「將來可要找個好老公」的夢想究竟有什麼重要、有什麼更嚴肅之處?「要懂得做菜懂得生活懂得我」的冀望,總要與那娓娓道來「媽媽的故事」做對照,才能見其生動。「女性意識」創造的並不是一套真空的理念教條,重要的是它賦予女人一個更廣遠的「不只是我媽媽」的歷史與記憶,記憶變成印記,變成男人無能分享與體會的所有婉轉情愫。每一個個別愛情理想的打造事實上都在回應那個「歷史中眾多媽媽們的故事」所構築的廣遠記憶/深刻印記,而那「懂得做菜懂得生活懂得我」的冀望,則不如說它是一個邀請:一個由女性意識、女性記憶所打造的愛情理想,對那些淡漠男人所提出來的甜蜜邀請──這是我們夢想所在,你也一起來嗎?
原載台灣立報性別版
2003/8/1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