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蕭白雪/台北報導 2014.11.18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前左三)昨天前往台大社科院與青年對話,學生有備而來,不但先看完英文版,還針對貧富差距、課徵全球稅的可行性等提問。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前左一)在座(記者胡經周/攝影)
會議廳走道坐滿學生,提問不斷,「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昨天赴台大與學子對談,隨跨世代分配不均越來越顯著,從勞保破產、高房價、低所得,都成學子關切議題。不少學生有備而來,除讀完厚達七百頁的書,更早在英文版問世後,組成讀書會討論。
「皮凱提教授與青年對話」昨舉行,由聯合報、經濟日報、衛城出版共同主辦,台大社科院、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協辦。有學生問,若要弭平貧富差距,是否得像歷史一樣,「得發生戰爭或激進革命」,皮凱提說,他相信改變可在民主體制內完成。
皮凱提演說時舉美國哈佛大學為例,學生家長平均收入,大多數收入是美國前百分之二,雖存在例外,卻很少見,和以往「能力決定一切」價值觀背道而馳。他說,世界各地菁英教育都有此現象,台大或許也不例外,但程度可能較美國輕微,但他對稅捐補助學費持保留態度,最佳方式還是透過公共支出。
現場學生提問,年輕世代未來恐面對社會安全網瓦解,如勞保基金破產,皮凱提說,若要改善世代分配,「必須解決高房價」。不只台灣,歐洲國家也有類似問題,以法國為例,嬰兒潮世代(babyboomer)「有錢也有權」,不只擁有政治決策權,且早期以較低價格購入不動產,對照九O後年輕人,就算找到工作,薪資成長水準,也買不起房。現場聽眾建議,對收入底層的年輕族群,應享免稅補貼,皮凱提則不認同,「補貼不是神奇子彈或萬靈丹」,要有配套政策才能發揮效益。
皮凱提:累進稅率 逼多房者賣屋
*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4.11.18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訪台發現台灣不動產的稅賦偏低,建議政府以累進稅率對抗高房價,逼擁有許多房產者賣屋,讓青年買得起屋;他並指出,政府的勞動稅收無法增加,應提高遺產稅及不動產稅。
皮凱提昨天下午在台灣大學與青年學子座談時指出,這次訪問讓他了解台灣過去五十年來的演變。他說,這兩天很多人都說該提高遺產稅,他不知道是不是台灣已有共識,或只是一方意見,對台灣政治運作方式,他也充滿高度興趣。
皮凱提說,台灣不動產價格這麼高、年輕人薪資又停滯,政府稅收也無法成長,應從不動產稅或遺產稅著手。他說,很多國家每年都有資本利得稅,如房屋稅、遺產稅,但台灣房地產稅跟其他國家比起來偏低,台灣是不動產價值的百分之零點一、美國是百分之一,美國是台灣的十倍。
皮凱提指出,美國已經是很不理想的模式,更好方式是增加每年房產稅,且採取累進計算方式,讓擁有許多房產的人,每年要繳很高的稅。
即使有人質疑:「這等於在逼我賣不動產」。皮凱提坦承:這確實是目的,且是國家可以作的事,唯有藉此逼這些人賣屋,不動產才不會一直往上漲,年輕人才買得起。
皮凱提說,歐洲許多地方也面臨跟台灣一樣的問題,像法國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人,當年用很低的價格買到房子;但從一九八○年代後出生者,即使找到工作,同樣面臨薪資成長趕不上房價,許多年輕人只好長期跟父母住在一起。
皮凱提:世代不公平 問題在「房事」
*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蕭白雪、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4.11.18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Dr. Thomas Piketty)昨(17)日表示,現在年輕世代不公平,問題應是在房價上,嬰兒潮出生的人買了房子都已增值,但80年後出生的薪水階級卻買不起房,他建議應以累進稅率對抗高房價,而且每年課,逼擁有許多房產者賣屋,讓年輕人買得起屋。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昨天在台灣大學與青年對話。有學生問到現在貧富不均問題嚴重,尤其是不同世代的貧富差距很大,該如何處理。他認為,政府有多政策可以做,給年輕人免稅不是萬靈丹,要有配套才能協助年輕人,他強調稅收透明度非常重要,而且政府的稅收要投資在教育、公共建設上。
皮凱提說,像台灣不動產價格這麼高、年輕人薪資又停滯,政府稅收也無法成長,應從不動產稅或遺產稅著手。他說,很多國家每年都有資本利得稅,但台灣不動產稅負占不動產價值僅0.1%,與其他國家比起來偏低,美國是台灣的十倍。
皮凱提指出,美國已經是很不理想的模式,更好方式是增加每年房產稅,且採取累進課稅,讓擁有許多房產的人,每年要繳很高的稅。
即使有人會質疑:「這等於在逼我賣不動產」。皮凱提坦承:這確實是目的,且是國家可以做的事,唯藉此逼這些人賣屋,不動產才不會一直往上漲,年輕人才買得起,不會讓不動產過於集中在少數族群,台灣高房價才可能解決。
皮凱提:高稅率,也要政府高效率
*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4.11.18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提出課徵全球稅、富人稅來解決不平等問題,可行性頻遭質疑。皮凱提昨天指出,只要有人採取手段,就可能促成改變。他說,高稅率也要有高效率的政府,才對人民有利。
有台大學生提問,要課徵全球稅似乎不容易,包括南美洲等有避稅天堂等的國家不可能接受。皮凱提回答,過去歐洲都採取禮貌作法請對方改善,當然行不通。但如像美國對瑞士的避稅天堂金融體系採取強力制裁方式,如不交出銀行客戶資料就吊銷銀行執照等,就有機會改變。
皮凱提並指出,企業透過全球自由貿易賺錢、卻又不想繳稅,是無法被接受的事。他不諱言,德、法等國在對抗避稅天堂一事上也很感挫折,但也自嘲歐洲有些國家會為了吸引資金作些奇怪的事,像法國為賣武器給俄國,近來也引起許多爭議。
皮凱提強調,全球稅不是烏托邦的想法,困難不表示絕不可能,可以一步一步來。他舉例,像是從各國國內的房屋稅開始,這是不需要國際合作、不需要聯合國協助,各國政府自己就可以立法解決。
不過,高稅率是否就能為民眾帶來最大福利?皮凱提也未完全認同。他說,稅收的重點在透明,例如丹麥、瑞典是高生產力國家,稅收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成,政府投資在教育、公共建設、公共福利上;法國稅收雖然也高,但政府效率不如丹麥、瑞典。
房地產稅偏低 財長:公認事實
* 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2014.11.18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指出,台灣不動產實質稅率偏低「已是公認的事實」,財政部正推動房地合一稅改,提高不動產資本利得稅。他說,不動產持有稅則屬於地方自治,地方政府依法有權調整,但是會有租稅競爭的問題,難度很高。
針對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指出,台灣的房地產實質稅率偏低,張盛和說,關於房地產持有的實質有效稅率,各方計算結果都不同,甚至有地政學者估算,實質有效稅率連百分之零點一都不到,因為根本沒有確實的數據。他指出,沒有交易,就沒有市價,無法用稅額及價值來計算實質有效稅率是多少。
張盛和坦言,台灣不動產持有稅確實偏低,問題在於「稅基」,屬於地方自治的項目。地方政府若能對房屋及土地的評價核實,不動產持有稅就不會太低,這不必修法,也不涉及稅改,問題在於地方政府能否本於權責去調整。
張盛和舉例,日前已修法調高非自住房屋稅稅率到最高百分之三點六,但只有台北市政府調整,其他縣市仍選擇課百分之一點五的最低稅率。
張盛和說,地方政府不願調整稅基,選舉、評價委員會的組成等都是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租稅競爭的問題,擔心資金會跑到稅負更低的地方。除非全面都調整,否則有一個縣市不調,大家就都不敢調了。問題到國家層次也一樣,大家都怕提高稅負後,企業出走、外資不來了。
皮凱提建議 財部:與稅改方向一致
*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14.11.18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建議台灣不動產稅率應採累進稅制,財政部認為與我國正在研提的房產稅制改革方向一致。財政部預定年底提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制;明(2015)年5月則將首度針對多屋族開徵「囤房稅」。
皮凱提昨(17)日建議,政府應以累進稅率對抗高房價,讓擁有許多房產者受不了重稅選擇賣屋,進而讓房價下跌,並使年輕人買得起屋。
他說,政府的勞動所得稅收無法增加,應提高遺產稅及不動產稅。
財政部指出,我國的持有稅(房屋及地價稅),除了自用住宅適用單一稅率之外,擁有較多非自住房屋的「多屋族」,目前也已納入累進課稅的概念。
官員舉例,甫通過的房屋稅條例,將非自住房屋稅由1.2%提高為1.5%至3.6%之後,台北市政府已率先通過開徵「囤房稅」。依據「台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在北市持有非自住房屋二戶以內,每戶課徵2.4%,持有三戶以上每戶課徵3.6%,估計約有8萬多戶房屋稅負會增加。
財政部認為,地方政府依據現行房屋稅課徵授權,可針對多屋族群課徵不同稅率,已具有累進稅制的概念。
房產交易的資本利得稅,過去因為稅基偏低,加上房屋及土地分開課徵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的做法,財政部承認,確實導致房產交易利得稅負偏低,因此財政部正在研擬「房地合一課稅制」,以交易實價做為稅基,按房地合一後的房產利得課徵所得稅。
財政部指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制預定年底會提出,明年進入立法程序,若順利完成修法,2016年即會實施,屆時,台灣的房產交易獲利,將更能反映合理稅負。
二十一世紀的貧富不均
* 聯合報╱黑白集 2014.11.18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來訪,首場「成長與公平」座談有多位台灣企業鉅子與會。名嘴沈富雄稱是「極左與極右排排站大和解」,風趣又發人深省。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個書名,暗喻與十九世紀馬克斯所著《資本論》之對比。馬克斯是在聲討十八、十九世紀的貧富不均,皮凱提則在批評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二者有基本差異。
在馬克斯時代,對於無產階級「剩餘價值」的剝削不但在一國之內進行,對外的殖民剝削經濟更以武力為後盾,巧取豪奪。馬克斯站在人道立場對此提出理論性的批判,但最後落實在政治上,卻是列寧及毛澤東一系所發展出來的方案。但是,共黨專政否定了私有財產與自由經濟,成就了「公平」,卻失去了「成長」,更失去了自由民主。
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則是在民主意識抬頭、私有經濟蓬勃及全球化風行的大背景下出現。全球化使生產要素爭趨低稅高利之處,而自由民主則使資本家擁有「用腳投票」的流動性。在廿一世紀,無人會主張再用列寧及毛澤東的方案來解決「成長與公平」的問題。但吊詭的是,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是在自由、民主及全球化下惡化,卻無人能否定此三者的文明價值導向,因此,仍須用自由民主及全球化的方法來解決廿一世紀的貧富不均。這是一個悖論。
以稅賦為例,輕稅不利社會安全網的設置,重稅又可能趕跑了投資者。因此,面對各國競相減稅的「財政競爭」,皮凱提建議各國「財政合作」,不要削稅相爭。但若在全球化下各國仍競相減稅(FTA即是),在自由民主下又欲以低稅吸引投資者,則解決廿一世紀貧富不均的問題,恐怕尚待一場「道德大醒覺」的奇蹟出現。
皮凱提們
*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4.11.18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旋風式訪台兩天,他的著作、演講均牽涉到高度的經濟學專業,但除了財經領袖與會外,更特殊的是見到不少年輕面孔參與,想要從皮凱提身上,找到自身、社會或國家的解答。
過去台灣青年常被認定是對政治冷漠的族群,但近年從大埔案、洪仲丘案到今年的太陽花學運,青年已成為國內衝撞既有政治框架、挑戰社會不合理現狀的急先鋒。
皮凱提訪台時說,要引導社會改革,必須結合政治、社會、歷史、經濟等各方面不同的專家,因為皮氏知道要解決分配不公、弭平貧富差距等重大社會問題,必須經過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到病因後才能對症下藥。
皮凱提著作深受各界重視的關鍵,是取得美國、英國、法國等20幾個國家最有錢的富人占全國所得的資料,透過數字反映民間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事實,藉此提醒社會分配不公,已威脅民主體制的穩定運作。
今年初的太陽花學運,一定程度反映青年對兩岸資本權貴階級興起的擔憂,特別是許多企業家近年受惠兩岸經貿關係改善,企業獲利轉好,但台灣薪資水準卻不進反退。
民眾沒有感受到兩岸紅利的好處,但卻見到如頂新魏家的負面鮭魚返鄉案例,帶錢回台灣炒房炒樓,讓民間對不良財團的批判聲浪攀至高點。
這些憤怒的青年,對兩岸經貿往來、台灣對外洽簽FTA等議題多數站在反對立場,但台灣當前的經濟課題,既要「做餅」,也要完善「分餅」,獨偏一方,都會傷害台灣。
皮凱提鼓勵各界站出來監督政府,因為國家掌握最多改善社會不公的工具;台灣確實需要更多的「皮凱提們」,但更重要的是學皮凱提觀察現象、實事求是的精神,只憑一時熱血,無法幫台灣找到長治久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