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院長作榮先生的「壯志未酬」豈不反映在當政者無雅量納言嗎?一個不反服貿協議的郝明義,為何必須挺身道出「逆耳之言」呢?對於王院長生前的諍言,總統有雅納嗎?或僅止於尊重呢?
* 聯合報╱記者陳乃綾/即時報導 2013.07.31
郝明義反服貿 喊請辭國策顧問(陳熙文 戴君穎)
大塊文化出版董事長、國策顧問郝明義今天下午出席立法院服務貿易協議公聽會,他發言時宣布,今天兩點三十三分已經發函給總統府,辭去總統府國策顧問一職。
郝明義說說,他已發給馬總統一份辭去國策顧問的公開信,信中指出,總統不能罔顧國家安全、破壞民主秩序、錯亂政府體制,並批評馬英九總統現在不傾聽異議,反而狹總統之尊在媒體上批評個別異議學者,這樣讓人聯想到兩種可能,「不是獨裁,就是愚不可及」。
*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今天說,他認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黑箱作業,兩岸政策不應為拚經濟罔顧國家安全,下午已辭國策顧問。
立法院今天舉行服貿協議公聽會,郝明義下午列席並提出請辭國策顧問公開信,表明對服貿協議疑慮。
郝明義公開信指出,兩岸政策是生死大事,不能為了拚經濟或創造政績,罔顧國家安全,且政府簽署服貿協議黑箱作業,破壞民主程序,錯亂政府體制。
馬總統:服貿爭議 造謠和闢謠的對抗
* 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
總統信心喊話 服貿協議勢在必行(王涵秋 陳明彥)
馬英九總統昨天指出,社會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諸多辯論不夠理性,是「造謠和闢謠的對抗」。他說,外界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諸多批評,「純屬誤解」。
外界諸多批評 「純屬誤解」
外界擔心兩岸服貿協議將帶動陸資、陸勞大舉來台,馬總統強調,開放陸資來台迄今,來台大陸員工僅二百一十六人,但在台灣已創造六千七百餘個工作機會。
馬總統昨天在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舉辦的「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致詞時,對近日朝野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激烈爭辯和對抗,花了相當篇幅解釋。
陸勞、陸資小黃 台沒開放
馬總統澄清,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也未允許陸資來台經營計程車事業,他對外界傳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上路後,台灣的「小黃變成小紅」感到不解。
馬總統說,我國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後,跟隨大陸企業登台的大陸籍員工多屬投資人、經理人及少數的技術人員,開放迄今總投資金額僅約七億多美元,在三百餘件陸資來台投資案中,大陸員工來台人數僅二百一十六人,但卻創造六千七百餘個工作機會,顯見陸資來台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年底貨品貿易協議 完成ECFA
對於簽定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後可能受影響的產業、企業與勞工,馬總統說,政府已擬定「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針對不同對象採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及損害救濟等支援策略,以提升競爭力或輔導轉型。
馬總統說,兩岸簽定ECFA只是開始,目前雙方相互出口的貨品占整體貿易總額不到5%,所以稱作早收清單,在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後,年底要進一步簽署貨品貿易協議,簽完後才算是完整的ECFA。
怕衝擊台 兩岸談判很小心
馬總統說,從二○○三年開始,大陸就是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台灣要對外簽定自由貿易協定,「要先找一個大的,效果才顯著」,但也因為大陸是很大的經濟體,兩岸談判時要很小心,台灣每跨出一步,都不能跨得太大步,因為怕對台灣衝擊太大。
鄭秀玲:服貿協議暗藏魔鬼細節 台灣人才將大量流失
* 陳思豪 2013年7月30日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今(30)日表示,自己與學生研究多日,發現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暗藏許多魔鬼的細節,同時政府也隱匿了許多訊息,刻意誇大協議效益。她特別站出來,與國策顧問郝明義、台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作家九把刀等人,一起要求政府必需重啟談判、廣納基層意見、並做好各面向評估。
知識、藝文界多位重量級學者人士,上午一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朝野政黨實踐民主審議、誠實評估衝擊、重啟服貿談判。
發起的郝明義強調,自己並不是反服務協議、反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但台灣是個民主國家,希望過程能有更多討論,至少讓社會大眾清楚談判細節與決策過程,並適時表達意見。
鄭秀玲表示,協議簽署當下,就和自己的學生花了一個周末時間進行研究,卻發現當中藏有許多魔鬼的細節,當她們將這些資訊對外公開後,政府竟以「威脅台灣生存」等方式來進行打壓,讓她覺得不可思議。
鄭秀玲強調,政府過去宣稱開放64項,實際上卻是64大項上千種行業,影響人數高達500萬人,這樣清楚的資訊,政府竟沒有公開。
檢視協議內容,鄭秀玲指出,對岸給予我方許多服務模式的限制,以開放電子商務為例,只能到福建地區同時還不能做跨境服務,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台灣業者被迫去福建設點(海西計劃),如果繼續留在台灣,就沒有辦法提供服務給對岸的市場。這種模式也導致台灣人才的流失。
鄭秀玲強調,大陸12五計劃明確指出,要全面提升服務業競爭力,但他們缺乏高階專業人才,因此才有意大量的吸納(短期重金禮聘)台灣人才,但我方政府沒有把這點做為談判籌碼,卻是一昧開放,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協議向大陸開放交通運輸、電信業,將來的投資者在大陸全是國企經營,屆時我國物流、金流市場將被嚴重控制,對國家安全怎麼會沒有影響。
鄭秀玲指出,政府常說服貿條件比當年大陸加入WTO的承諾標準還好,但當時對岸還是一個落後國家、承諾開放項目較少,拿當初的標準相比,並不是非常恰當。
另外,政府又宣稱協議不能更改,但美韓在簽署FTA後,雙邊都有很大反彈,經過協商、修改、國會核准實施,前後一共花了5年時間。
最後,檢視世界各國簽署的FTA,全部是先簽貨貿協議再簽服貿協議(也有同時簽署),畢竟服貿嚴重衝擊簽署國就業問題,花費人力也比較多,唯獨兩岸特立獨行,她質問,「為什麼馬政府要這麼著急?這麼快要簽一個對中小企業影響巨大的協議?」
王作榮「不當官」時期的貢獻
* 聯合晚報╱社論 2013.08.01
儘管大部分的新聞提到剛去世的王作榮,都使用「前監察院長」的頭銜,不過事實是,王作榮當上監察院長時,也許已經過完了他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階段。這話可以從王作榮自己的回憶錄裡看出大概,他說,就是因為監察院長沒有甚麼實際的作用,所以李登輝才會給他這樣一個位子,但他還是接受了,也還是對李表示感激。
這樣的態度裡,埋藏著王作榮深刻的悲哀。他是個總體經濟思考者,也是敢言的知識份子,然而外界習於用官職證明他的成就與地位。也許他自己也未能完全超脫於此世俗評價。
王作榮對台灣的重要貢獻,在於以知識分子的角色建言國事,早年大量寫報紙社論,還有在台灣關鍵年代開啟了和蔣碩傑的大辯論。「王蔣大戰」的雙方各持仁智之見,但足以證明王作榮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擘畫者之一。當時他是在沒有任何官位的情況下,靠著一支健筆,更重要的,靠著健筆背後清晰的頭腦,以知識、以意見干國而做到的。
王作榮對時論發表的意見,立場堅定一致,在質和量上都傲視同儕,讓執政者無法輕忽,也教育了眾多閱讀者關心國家經濟。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當然也有賴於那個年代報紙在社會上扮演的特殊角色。報紙不是娛樂事業,而是社會前進改革的發動機,有責任提供社會上缺乏的資訊與看法,刺激國民思考公共問題。那個年代,每天打開報紙的讀者,包括掌握最高權力的人,也都有一種從報紙上獲取思考刺激的預期。
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環境,造就了王作榮當時握有比許多官員都更大、更直接的影響力。王作榮過世,今天的報導多集中於他後來官場上的恩怨,其實他早年從媒體發動的改造力量,更值得一書。
王作榮去世,他的時代也一去不回。現在是「公民新聞」當道的年代,但媒體對於國家前途的思考與責任不應消失。相當程度上,「學而優則仕」直到當今政壇都不算成功;而王作榮不當官時期所能發揮的影響力,還是令人懷念,那樣的典型也仍然值得今天的知識分子去追求。
王作榮:馬應找年輕輩組閣
* 2008年7月14日,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左)接受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專訪(記者王敏為攝)
王作榮認為應該找朱立倫這般年輕一輩的組閣,為國民黨培養人才,將來馬英九不做了,才有後起者可以接棒
國民黨大老、前監察院長王作榮,一向作風坦率、快人直語,他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指出,馬英九上台至今,「做的不成樣子」,由於未能「通情達理」,造成政不通、人不和。其中,內閣根本找錯人,他認為應該找朱立倫這般年輕一輩的組閣,為國民黨培養人才,將來馬英九不做了,才有後起者可以接棒。
監委不是部屬 院長只能簽名蓋章
記者問:您最近發表文章對準監察院長王建煊有許多直言不諱的批評,可否更深入的談談?
王作榮答:王建煊太熱心做事了,但他沒有進入情況,其實監察院長這個職位,是沒有太高地位的,監察院原來是民意機關,院長是委員選出來的,現在不是民意機關了,因此是「派」為監察委員並為院長,不是派為院長,連「任命」兩個字都沒有,是服務性質;至於監察院職掌,是從立法院權力分一點出來,但又分得不清楚,本身權力就很有限,所以王建煊他搞錯了。
監察院長只能管行政,監察委員辦案排班有一定的秩序,不能插隊,查案不能查了再查,但沒有期限,可以查一年、二年;還有委員會討論、通過。最後報告送到院長這裡,院長一個字都不能改,只能簽名蓋章,這才是院長的本分,監委不是你的部屬。你看王建煊講話,好像科長管科員一樣,像對小孩子訓話,說我要如何如何,這是不對的。
我看到王建煊又說他要充分利用審計權,他忘記了審計部是一個獨立行使職權的機構,名義上屬於監察院,實際上監察院不能管它的,審計長有任期制,這六年內,他像法官一樣,除非他犯法,否則你不能碰他,他自己做主,哪裡可以去指揮他?門都沒有!
至於說要查巴紐案、鐽震案,他沒有分清楚司法調查與監察調查,監察調查只能限於公務員違法失職,這兩案假使牽涉到政府官員,可以查,如果沒有,就不能查;現在檢察機關已經在查了,監察院就不太需要去查,只能告訴檢察機關快點查,不查,我就查你。所以,我說監察與司法混淆,就是這個道理。
他又說,先查綠的、再查藍的,這話不對嘛!應該是根本不提藍綠,只需說社會所關切的案子,我要查一查,讓社會耳目一新,表示監察院會做事。
王建煊也說要找學者專家研究強化監察院功能,甚至修憲、修法,他恐怕做不到,原因之一,這部憲法的設計不錯,各方面互相牽制,也有其理論基礎,不能憑自己想法就來修憲,否則隨便一碰,就碰到別的機關、別的條文;其二,他已經把立法院都得罪光了,立法院不理他,怎麼修憲?
總之,王講話太多,卻沒有進入情況,將來是會有些困難的。
監院現有機制 即有廉政公署功能
問:你曾任監察院長,你對他有何建議?
王:如果他來看我,我會告訴他,照規矩做事!你頂多是讓這個院長很清白,監委也都很清白,監委如果犯案,送司法機關處罰;監委的案子,可以打商量請他快點辦,但不能指使他如何辦。
我在監察院兩年多,做了很重要的事情,成立監察調查處,以特種考試選取了一些人,有建築、工程、法律、會計、環保、醫藥各種專家,因應各類案子專業的需要,另外我也加強財產申報處,這兩個處搭配在一起,就是廉政公署,監察院不能再成立廉政公署,監察院就是管這些事的嘛!只要好好運作現有機制,就可發揮廉政公署的功能。王建煊應該督促這些單位有所作用。
另外就是監察院的行政是否應更有效率的問題,過去效率很低,風氣也不是很好,我曾經整頓一部分,但兩年多的任期太短,王建煊應該繼續把這個問題搞好。
馬搞全民政府 找各黨派像大拼盤
問:您對馬先生的指教更犀利,出發點又是什麼?
王:我是深藍的,也是國民黨員,亦會投他的票,因此支持歸支持,批評歸批評,必須先聲明一下。
他做的不像樣子!這五十多天,完全看不出有什麼重大政績、重要改革拿出來?不是講成果,五十天要成果當然不可能,起碼要有目標,但是沒有,是空的。
還有用人,奇奇怪怪的、年紀大的、成就不堪的,還搬出來,早知道馬英九是這樣子,我就上來找位子了!哈!找這些人沒有用,徒然增加麻煩。
又如,監察與考試院提名,找些台聯、民進黨、無黨籍的,搞得亂糟糟的,這些都是違反政黨政治的,也是破壞民主政治,更是分裂國民黨。
他有個口號叫「全民政府」,把各黨各派的大雜燴找來,一拼,弄得像個大拼盤一樣。我們吃飯的時候,沒有人特別欣賞拼盤的,一定是欣賞某個特別的菜,不會說你這個拼盤拼的很好!
你把你共同奮鬥的人放棄掉了,這些人跟你,為的是什麼?當然是享權力,現在你成功了,只有自己享權力,把大家摔在一邊,我就跟你造反,跟你鬥,現在就有這種情況,所以他自己製造敵人,製造內部敵人,這會失敗的。
所以,做為一個長輩,我必須講話。我在台大法學院教書時,他是學生,沒有直接教過,我現在教他。現在才剛開始,希望他聽了有所改變,將來能有好結果,這對台灣才好。
問:您是經濟專家,馬政府現在處理得對不對?
王:台灣的經濟情況不是外界想得這麼糟,基礎還是很健全,當然有困難,就像一個人傷風了,病治好了就好了,用不著驚慌,陳水扁執政八年,並沒有垮,還在繼續進步,我們有很多錢,我們的勞力很優秀,知識很高,技術一學就會,這是外國人都欣賞的,而工資不是很高,我們還有資本家,不只大企業,也包括小企業,什麼爛的國家都可以去賺錢,我們的基本設施,交通、電力都很好,在這些條件下,經濟活力就很強,要站起來很容易。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停滯性的通貨膨脹,原因是外來的,油價與重要原物料上漲,這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但是我們可以適應它,油價漲一點,對弱勢團體負擔不起的,應該給他補貼幫助;食物漲價,影響民生,需要反映成本,但應該充分供應,使其不能囤積居奇,把制度建立起來,以渡過難關,價格的結構慢慢也會適應到新的環境。
現在資金流通太多,銀行錢太多,這也是造成物價上漲原因,前幾天彭淮南調整利率、銀行準備率,這個調整是對的,但是金融政策的效果不是很大,要是金融政策產生很大效果,會發生經濟衰退的問題。
對劉內閣失望 連問題都說不清楚
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的經濟政策應該是用財政政策,財政部應該檢討一下,把社會上多的錢,以發行公債來吸收,會增加政府利息負擔這是應該的,然後政府要想辦法把錢用出去,否則會經濟衰退,例如做公共工程建設。
台灣現在最重要的是治水,前一陣子稍微下點雨,南部就淹了一大片,做為一個現代的國家,台灣這麼小,這麼有錢,你還讓一些人住在那淹水的區域,這成了什麼樣?這是政府的責任,用這些錢把沿海一帶、南部地區的水患治理好,同時就業也增加了。此外,鄉村的道路,也可派人到全國去看一看,把窮鄉僻壤的交通做好,這就是真正為人民謀福利。再加上全國的綠化,配置旅遊設施,使假日時,鄉下人到城裡買東西,城裡人到鄉下休閒,相互交流,這就是生活樂趣。現在的經濟若照這樣做,我很樂觀,因為台灣的基礎很好。
至於股票的事,劉兆玄說要弄多少錢去股票市場,這是胡扯,台灣的幾百萬股民,合起來的資金力量你想有多大,你拿那點錢去對抗,不是開玩笑嗎?市場機制和人的身體一樣,慢慢會調整過來,你要給它時間。
個別的股票,反映公司的發行狀況,整個股票市場,反映經濟的真實情況,另外一方面,也是社會心理現象,這是沒有理由的。
當然對馬政府失望,這是其中一個,唉!這個馬政府,連說明一個問題都說不清楚,所以我才會提出內閣要改組,這完全沒有惡意,只是坦白講話。
政不通人不和 馬會害到台灣人民
問:你認為內閣選錯人了嗎?
王:確實人選不當,這是整個內閣的問題,我若是馬英九,我會找朱立倫這輩的人,原因何在?我要為國民黨訓練後起的人,必須給他們歷練的機會,起碼要找十個五十歲左右或以下的,有點政治經歷、很有才幹、品行好的,讓他們來當部長,給他們磨練、養望,這樣馬英九不做了,才會有後起的人。這樣做,一方面士氣大振,黨內大家覺得有前途,一方面培養一批人出來,將來要什麼人有什麼人,應該這樣做才對。
但馬英九卻沒這樣做,搞了這些人來,連話都講不清楚,死氣沉沉的。
問:這是不是掌握權力者的人性,不喜見後面有人上來?
王:所以我才講馬英九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三千寵愛在一身,家裡過分寵他、讓他,自然讓他有一種心理狀態,人人為我,我為自己,事事有我,我不會錯。這樣的人,沒有權力還好,有了權力,就是獨裁。你仔細想,馬英九現在的作風,就是獨生子的個性。有人說我講得過分了,我是看太多了,才發出這個感慨。
他是個哈佛博士,但書念得不好,念書要通,如果通了,就會反省,會學以致用,致用到社會、國家,首先就要通情達理,才能政通人和,尤其掌大位的人,不通情達理,即政不通、人不和,就失敗了,這會害到老百姓,馬英九現在就是這個樣子。
為了台灣著想,為了二三○○萬台灣人,馬英九應該深自檢討,過去那些不通情達理、奇奇怪怪的措施、用人,必須要改過來,這些肺腑之言,希望「馬迷」們不要罵我,儘管逆耳,卻是個九十歲人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