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當局對介入香港事務愈來愈有興趣,且介入程度日益加深
* 中央社╱台北3日電 2011.07.03
香港記者協會今天警告,「一國」凌駕「兩制」的情況日趨嚴重,記協批評香港特區政府遷就北京,不讓中國及海外異議人士入境,香港言論自由持續受壓制。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香港記者協會今天發表的「言論自由年報」中,以題為「一國進、兩制退:香港表達自由岌岌可危」,批評香港特區政府日益遷就北京,拒絕中國與海外異議人士入境。
報告指出,北京當局對介入香港事務愈來愈有興趣,且介入程度日益加深。
香港記者協會網站上新聞稿也批評港府,警方對示威者變得不耐煩,特別當示威活動在北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門外舉行;BBC指出,去年有示威者只因開香檳時濺到中聯辦保安員被捕。
香港記協也語帶嘲諷批評港府。新聞稿指出,「寥寥無幾的一項好消息」是港府宣布,本屆任期結束前,都不會就「基本法」23條立法。但記協憂慮,這不代表明年3月選出的下任香港行政長官,不會訂立這條嚴重威脅表達(言論)自由的法律。
香港記協還點名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新聞稿提到,記協對曾蔭權在剩下任期內,真正落實新聞及表達自由不再抱有期望;只寄望下任行政長官,無論誰當選,都希望他(她)落實捍衛港人的表達自由。
香港記協也批評港府拒絕中國異議人士入境。
記協指出,今年1月香港拒絕讓王丹等流亡異議人士入境出席支聯會原主席司徒華的葬禮,批評這是「一國」凌駕了「兩制」。
香港記協也呼籲,希望儘快讓香港電台脫離政府架構,讓香港電台真正獨立。
港記協:香港新聞自由 岌岌可危
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 2011.07.03
香港記者協會發表「言論自由年報」,指香港言論自由已達到岌岌可危地步,在香港「一國」已凌駕「兩制」。
香港記者協會發表年度言論自由報告,指在過去一年,香港在表達自由方面正面對不同挑戰,言論自由達岌岌可危地步。而對於有記者在採訪七一遊行期間被警方當作示威者拘捕,記協不接受有關做法,批評警方處理示威的手法愈見粗暴。
記協表示,七一遊行當日,有記者被當作示威者般拘捕,又有無佩帶記者證的電視台攝影師,即使手持攝影機也遭驅趕。記協表明不接受有關做法,因根據警務通則,警方有責任協助傳媒採訪。
記協同時批評香港政府發布消息的手法愈來愈不公開,如推出替補機制這些重大政策,都僅以閉門吹風會交代,並無召開正式記者會,認為做法不合理。
另外,記協在報告指出,目前香港「一國」明顯有凌駕「兩制」的跡象,且港府愈來愈遷就北京意願。記協舉例指,特區政府拒絕讓中國不同政見人士來港;警方對示威者特別是中聯辦門外的示威也愈不耐煩。
被動狂潮 席捲中國社會
* 中央社╱台北3日電 2011.07.03
你「被和諧」了嗎?「被上樓」、「被精神病」了嗎?「被」字是目前中國流行的時髦用語,也時常出現在媒體標題,它代表中國人被剝奪權利、自由或願望的感覺。
法國世界報日前報導,把「被」字加在各種動詞之前是很奇怪的語法,如「被和諧」、「被上樓」等,雖然在華文語法上是錯的,但卻在中國社會流行。
這種「被…」的用法,開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時北京當局發起「和諧社會」口號,對社會及媒體掌控密切,因此就有網民和記者以「被和諧」來形容他們文字、新聞被檢查、被查封、被刪除的現象。
此後,這個好用又能精準道破社會現象的形容詞,廣泛出現在中國社會。尤其前陣子茉莉花革命事件發生時期,一些網路部落格作家、律師、藝術家、紛紛表示嚐到「被失蹤」(被強迫消失)的滋味。
而「被精神病」不比「被失蹤」讓人放心。這個詞有被抓進精神病院,強迫治療的意思。最有名的案例,武漢鋼鐵廠消防員徐武,因向法院告發工資分配不公,結果被押進精神病院。經過4年治療,他逃出來並向廣東一家電視台描述他這4年如地獄般的生活,但當他步出電視台大門,他再度被送進精神病院。
而最近最熱門的「被動詞」莫過於「被上樓」、「被紅歌」。一名中國社會學家表示,因為大陸城市擴建,一些農民住房、土地被迫徵收、拆遷,並搬進大樓居住,他們轉為城市人口,卻得不到任何福利,也無人關照。
「被唱紅歌」,是中共為了慶祝建黨90週年,強迫民眾參加唱紅歌運動,不管願不願意,所有公家機關、單位,都要參加。
報導說,雖然「被…」語法錯誤,但這種諷刺的說法,顯示自己無法控制、被人強加的被動狀態,蔓延在中國社會,已代表中國人被剝奪了權利、自由或願望。
中國3女狀元 棄北大選港大
*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2011.07.03
今年中國大學聯考(高考),北京三名女生以六百七十六分的相同成績(不含加分),並列文科第一名。昨天,來自香港大學消息,三名女生全部選擇去港大就讀,放棄北大,並且全部獲得每年十六萬港幣(約台幣六十萬)全額獎學金。學生認為,去港大的原因是想嘗試不同教育體制。
新華網報導,今年北京三名女生並列文科狀元,分別是:人大附中伊思昭、師大二附中朱竹、北京四中梁倩,三名女生有諸多相同之處,除了統一報考了香港大學外,在填報志願時都選擇了北大小語種專業。其中梁倩報考了北大德語專業和北大本科一批文科實驗班。
六月下旬,香港大學在北京舉行面試,伊思昭和朱竹到場參加面試。昨天,梁倩表示,她沒有參加六月下旬的面試,不過之前已經作為校長推薦生參加了港大的自主招生面試。
前天,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工作人員證實,目前港大已收到三名文科狀元發回的「錄取通知書回執」,三名學生已繳納預留費。據介紹,被港校錄取並經本人確認的考生,不能再參加中國大學錄取。港校錄取截止日期為七月七日,而北京高校錄取工作將在七月七日啟動。
伊思昭選擇就讀港大新聞學學士課程,梁倩選擇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朱竹選擇工商管理學和法學雙學位課程。港大人員表示,至今還未收到理科狀元梁思齊的回執。
北京新京報訪問了梁倩。被問到為什麼會選擇去港大?梁倩說,之前一直對香港瞭解不多,希望能多瞭解香港;另外也想嘗試一下跟中國不一樣的教育體制。她強調,做這個決定跟家裡人商量過,但主要還是自己的意思。
被問到,選擇港大是因為有全額獎學金嗎?梁倩說,對獎學金不是很在乎。
這個消息出來之後,中國網路上探討北大輸給了港大。社會也有一部分輿論將板子打給了學生。媒體人曹景行認為,這讓中國學子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應以更開放的胸懷看待,同時也要反思,為何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願意去港大,而不是北大、清華,中國的大學院校到底虧欠學生什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