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1 05:55:47| 人氣1,4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融時報》亞洲經濟 心臟病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9.02.11

亞洲地區經濟衰退的速度之快且力道之兇猛,連悲觀主義者也為之震撼。倚重貿易曾經是此區最引以為傲的長處,現在卻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隨便挑個數字吧,亞洲的數據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可能都淒慘無比。人稱「發叔」的香港官員劉皇發在農曆新年期間為香港求靈籤,抽出27號下籤,預告今年香港經濟不妙。

但人們不見得需要這樣的占卜師,因為並非只有金融中心香港,整個亞洲都遭遇麻煩,尤其是仰賴製造業的東南亞和東北亞。亞洲政府的統計學家一再彙整出不祥的數據。

最淒慘的數據之一來自日本。日本保守的銀行收購有毒資產的動作遲緩,使得該國經濟起先看來受衰退的威脅較輕。這個假象在統計資料出爐後被戳破,由於全球對汽車、電子產品及精密機械的需求瓦解,去年12月出口意外比一年前銳減35%。接著還有一連串差勁數據,包括工業產值的月減率直逼10%、失業率飆高至4.4%,及整體通膨率下滑,顯示通貨緊縮即將重出江湖。經濟急遽惡化,以致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日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萎縮2.6%,意味著日本的表現甚至可能比信貸危機的起點美國還差。

新加坡、南韓、台灣等國經濟下墜的速度和日本有得拚。身為開放經濟體的新加坡,是全球貿易的危險警告信號。星國今年的萎縮幅度上看5%,是1965年獨立以來最差。IMF預估南韓會萎縮4%,但首爾政府的期待樂觀許多。

就連今年經濟成長率上看8%的中國,也出現令人心臟病爆發的數字。北京政府上周預估,逾2,000萬人失去工作,主要因為外銷導向的工廠關門大吉。香港天空變湛藍就是珠江三角洲烏賊工廠倒閉的證據。

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說:「亞洲不是危機的震央,卻遭到重創。」IMF預期此區成長僅2.7%,與2007年9%相比有如九牛一毛,甚至比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低1個百分點。那次的危機主要是自己捅出來的漏子,是過度仰賴國外資金的產物。這回亞洲的資產負債表較穩健,不再是危機的起源地,令人納悶這回為何摔得更加鼻青臉腫。

簡單的說,答案在貿易。據史特勞斯康的說法,此區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程度比十年前更深。亞洲經濟一向靠出口大放異彩,但「銅板的另一面」是亞洲現在更容易受傷。摩根史丹利的經濟學家指出,十年前,出口占開發中亞洲產值的37%,現在升至47%,結果是亞洲從依賴外資轉成仰賴外貿。

直到幾個月前,全世界都以為,痛擊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會放過亞洲一馬。這個錯誤的假設是建立在中國、日本和印度能取代歐、美急速萎縮的需求,負擔全球經濟重擔。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忽略一個事實,就是除了日本,沒有其他亞洲經濟體扛得起這個重責大任。更重要的是忽略亞洲出口導向模式根深蒂固,而且要求亞洲經濟體改成擴大內需難上加難。印度國會議員辛哈說:「這不是說變就變。」

瑞士信貸分析師卡拉加達估計,出口占香港與新加坡GDP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一、占馬來西亞和泰國產值的一半、占南韓和台灣的三分之一。要是出口減少一成會使南韓和台灣的成長少掉2個百分點、也會使香港和新加坡各少掉7個百分點。


■ FT精選》壽司戰爭 當心吃垮海洋
*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2009.02.05

壽司戰爭不再那麼好笑了,各國爭奪海鮮之戰激烈程度不亞於水源和石油戰爭,如不採取因應之道,海裡早晚會抓不到魚。

日本人健康長壽的小秘密已經洩露了,全亞洲的人,不對,全世界的人,現在都知道日本人千百年來已經發現的秘密--吃魚有益健康。

世界各國富裕起來後,這件事似乎不是什麼大發現,不過一談到海鮮,就像探討供應有限的資源一樣,麻煩就大了。漁獲怎麼分配、大家不能妥協時怎麼辦?

海鮮一直是日本人的重要食物、主要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其他國家也珍視海鮮大餐,有些中式料理模仿魚類的味道和口感,現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富有後,想吃真魚大餐了。

中國每人魚肉消費量已經飛躍上升,從1970年的3.6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27公斤,仍然遠低於日本的67公斤,但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會趕上,可是世界上有這麼多魚應付這麼大的胃口嗎?

全球化起初對愛吃魚的日本人有利,日本派出先進漁船隊,到全世界的海洋捕魚,日航靠著從美國東岸直飛東京的鮮鮪貨運航線,賺到大錢。當時鮪魚只是美國的寵物食品,因此日本人一年到頭,都有各種魚類的大量供應。

隨後各國了解可以對日本人在自己海域中捕魚收費。更糟的是,各國開始愛上日本料理,從休士頓到新德里,壽司成了流行美食,鮮魚消費量直線上升。

從某些標準來看,日本仍然是世界最大的魚類進口國,1964年時,日本還是魚類淨出口國,今天超過40%的魚類需求要靠進口。但現在日本買家在鮮魚拍賣會上經常吃鱉,上月兩家壽司餐館──其中一家是香港餐館──老闆用10.4萬美元的高價,搶標下一條282磅重的黑鮪魚,創下多年來最高的魚價紀錄(如果當代藝術家赫斯特能夠把魚切成兩半,或許價值更高。)

根據《科學》雜誌最近刊出的研究,人類每年大約從20億噸的海洋生物中,捕撈5%、也就是捕撈大約1億噸的魚。很多保育人士主張「漁獲顛峰」理論,表示捕撈已經到達極限,甚至已經超越極限。

或許不是所有魚類都這樣,但對某些魚類而言,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去年11月,大西洋鮪魚保育國際委員會把2009年黑鮪的捕撈配額減少五分之一,也是會員的日本吃下配額的90%。有些科學家說,配額必須減半,才能讓黑鮪復育。

日本漁業正面臨危機,漁民人口從顛峰時的100萬人,降到20萬人,和挪威的1萬人相比,仍然太多。太多船捕漁已經耗竭了魚類資源。根據日本經濟社會研究所的報告,2006年時,超過一半的日本漁場魚群數量已經降低到危險的程度。國家政策研究所的小松教授說,日本需要以科學為基礎的配額制度,也需要以魚類是日本人共同財產、不是先撈先贏無主物觀念為基礎的永續漁業計畫。今天的政策起源於保護就業的期望、以及漁民比科學家更清楚的觀念。

過度捕撈根本不是日本獨有的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裴素德說,華人愛吃的石斑魚是屬於最上層掠食者的礁岩魚類,華人的口味為礁岩和生態系統帶來浩劫。中國仍然只是世界第六大的魚類進口國,魚類需求大都在養殖場自行養殖。養殖可能是解決之道,卻不是萬靈丹,魚類養殖需要飼料,不是水產品就是替代性的食物。總之,隨著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消費者胃口國際化,漁群碰到的壓力會愈來愈大。

魚類資源極難進行國際管理,很多魚類在不同領海間任意洄游。印尼人在經濟上有誘因,喜歡在自己的海域捕撈幼鮪,在幼鮪來不及游到大洋、長成成鮪、捕撈比較合理前,就殘害幼苗。捕魚之戰現在和石油之戰或水源之爭一樣,已經不是好笑的事情了。

可悲的是,人類以無可挽回的方式,殘害、甚至摧毀魚類這種再生資源的可能性,也不好笑。進化生物學家戴蒙德在大作《崩潰》一書裡,問過一個問題:復活節島居民砍倒島上最後一棵樹、註定自己的文化滅絕命運時,心裡在想什麼?戴蒙德猜想,他們想的可能是:「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你建議禁止伐木太輕率,是危言聳聽。」如果我們接近針對地球魚類、問同樣問題的地步,那就太悲慘了。


■ FT精選》保護主義 全球張牙舞爪
* 經濟日報/廖玉玲編譯 2009.02.04

貿易保護主義似有捲土重來之勢,讓人聯想起1930年代築起高關稅壁壘、保護美國產業的史慕特-哈萊法案(Smoot-Hawley)此一前車之鑑。但今日局勢更複雜、微妙,看似嚴密的國際貿易條約,其實漏洞百出,恐難抵擋保護主義再起。

近幾個月來,多國政府確實祭出一些提高關稅的手段,保護本國產業,例如印度決定提高進口黃豆和鋼鐵的限制,但這些舉動微不足道,且還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容許的範圍內。

● 國際貿易網 漏洞百出

比較值得提高警覺的,反而是一些規模較小、但急速增加的「反傾銷」措施,也就是提高部分被視為低價傾銷進口貨的關稅。比利時魯汶大學范登柏序教授(Hylke Vandenbussche)研究顯示,反傾銷實際上就是傳統保護主義借屍還魂。標準的關稅遭削減,各國政府就改採本該是非常時期才用的緊急措施。最常受傾銷指控的中國和印度,也最常使用這種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范登柏序教授指出,報復正是反傾銷案件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

其他嘉惠本國產業的方式,也只有部分措施受現有規定限制。例如美國刺激經濟方案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受WTO協定架構下之複邊協定的政府採購協定(GPA)約束,但中國等製造大國並非GPA會員國,因此不適用此協定,無法據此控告美國。

● 各國反傾銷 急速增加

GPA也有一些豁免條件。精通國貿事務的律師表示,日前美國眾院通過的刺激經濟方案版本,其中所有接受政府援助的企業進行公共工程時,須使用美國產製鋼鐵的規定,就很有可能是合法的。

同樣地,金融紓困法案大多也對本國銀行較有利,但國際服務業貿易協定並不禁止這種做法。

就算法律管得到的地方,也沒有幾個國家願意據此提起訴訟,畢竟沒幾個國家不怕引起對方報復或被批評為偽善。歐盟可以約束會員國,不得無限上綱運用各種規定,指控他國的振興經濟手段違法,但全球貿易法規通常要求一國直接與另一國對簿公堂。

華盛頓Squire Sanders & Dempsey法律事務所律師辛漢說,愈來愈多國家會發現自己在同一個議題上有兩個立場。

● 美紓困銀行 自打嘴巴

例如美國目前正和中國就反補貼稅問題在WTO正面交鋒。

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進口貨課以「反補貼稅」,因為美國認為中國貨是中國企業向國營銀行以低利貸款生產而來的,但如今這個論點看來就顯得可笑:美國現在也大手筆金援自家的金融機構,干預銀行體系。

華盛頓律師、也是前美國商務部特別助理豪力克(Gary Horlick)表示,大約再過半年,部分美國貿易代表律師就會起而指責中國不公平補貼出口商,因北京政府持有銀行股票,且讓利率維持在低點;但這個主張恐怕比一年前更難成立。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歐洲車商對美國政府援助底特律三大車廠的指控。寶馬(BMW)等歐洲汽車業者抱怨華盛頓當局對通用(GM)等美國汽車公司紓困,可能違反反補貼規定。

但歐盟也有多國政府開始介入,協助本國汽車產業。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主任艾力克森表示,如果只有一個國家違規,WTO的規定還有效。如果所有大國的保護主義力量取得平衡,這些規定將形同虛設。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