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28 15:26:52| 人氣1,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鍾熙Vision》以智慧科技為公共建設加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李鍾熙(工研院院長)

上周舉行的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以「智慧台灣」(Intelligent Taiwan)為主題,探討如何運用科技來打造更智慧化的生活環境。這些構想若能與日前政府提出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相結合,將可為國家帶來更長遠的效益。

往年科技顧問會議多著力於資訊網路基礎建設,但今年則特別強調如何在既有基礎上,發展車載資訊、遠距照護、智慧居家、文化創意等科技應用,一方面希望讓台灣有更方便、更舒適、高效率、高素質的生活環境,一方面也希望藉此帶動應用創新,發展出更多足以行銷國際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產業。

例如會中所討論的車載資訊科技(Telematics)及智慧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就是將車輛、道路、交通號誌、車流動態、以及活動和景觀資訊,透過無線通訊網路的連結,使交通更順暢、更安全,旅遊更方便、更貼心,進一步也希望由於行車速度的提升,使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要實現這個願景,需要系統規劃和科技整合,更重要的是要有實際測試的機會和環境,而在擴大公共建設方案中,有不少公路、橋樑及大眾運輸等項目,若能優先選擇適當機會,進行智慧化佈建及測試,未來就能更廣泛地應用。

另一個主題則是智慧化建築及居家空間,包括運用環保建材、節能照明、自然空調、智慧家電、數位影音、防護保全等新科技,建構下一波都會及社區的優質生活環境。同樣的,這些構想若能與推動中的「都市更新」計畫相結合,不但能引領未來台灣城市新風貌,也可以創造出許多商機。

至於遠距健康照護的推動,不但可從「預防勝於治療」的角度來促進國民健康,更可以降低全民醫療健保的成本,這可從衛生署試辦計畫能顯著降低住院率及感染率的效果看出來。而結合網路及數位科技,推動數位藝術園區及文化創意產業,不但可以帶動高價值的新經濟,更對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極為重要。

推動上列各項智慧台灣計畫,除了前瞻科技的研發之外,主要的困難與挑戰有三:(1)政府各部會間的合作;(2)不合時宜法規之修訂;(3)系統整合能力及經驗。

以智慧交通為例,就涉及中央層級的交通部、內政部、經濟部、傳播委員會及地方政府,也涉及廣播電視等法規的修訂及頻寬和公共資訊開放等議題。再以遠距照護為例,不但需要衛生、經濟、交通等跨部會分工合作,也關係到醫療和照護法規的分野,以及保險和責任歸屬等問題。因此如何整合部會間不同的功能與資源,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合作,並推動法規的修改,正是實現智慧台灣最大的挑戰。

過去我國的經濟成長多靠外銷,如今面臨全球不景氣,外銷的引擎熄火,政府積極轉向帶動內需,擴大公共建設。但別忘了,這也是運用新科技來改造台灣生活環境的大好機會。有了友善的生活環境,才能吸引一流人才及產業投資,希望政府能將科技顧問的建議納入公共建設規劃中,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以科技來為公共建設加值,打造出下一個智慧新台灣。


■ IT產業貿易規範 今討論
* 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面板、電腦等產業出口面臨困境,經濟部昨(24)日表示,研發創新是增強競爭力的不二法門,而利用資訊科技協定(ITA)的免關稅利基,更能保障市場進入的機會。

在我國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有他國阻撓的情況下,經濟部希望讓國內業者進一步了解ITA等國際協定的商機與規範,因此將於今日舉行「全球化下的IT產業發展趨勢及貿易規範」,邀請全球個人電腦第一品牌的HP全球研發中心副總裁哈利斯‧艾克(Harris Ike)等知名大廠高階經理人,針對IT產品如何強化研發以及未來發展趨勢,舉行專題演說與分組討論。

經濟部政務次長鄧振中將出席這場難得的科技盛會,與友達光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炫彬共同主持開幕式,整場研討會分別有「IT產業與IT產品應用的發展趨勢」及「國際IT產品貿易與規範研討」兩場討論,包括奇美電子行銷業務總處副總處長黃文弘、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主任詹文男以及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超群等專家參與討論。

經濟部表示,資訊產品應用日新月異,台灣超過九成七的資訊產品外銷,其中筆記型電腦、液晶顯示器等出貨量更是占全球的八成以上,資訊業者有必要了解主要資訊貿易國的產業政策以及ITA等國際協定,尤其在台灣無法順利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 的情況下,利用ITA給予資訊產品零關稅的利基,更值得國內廠商重視。

ITA協定提供包括電腦、電信產品、半導體等五大類高科技產品零關稅,最近歐盟對機上盒等電子產品課稅,引發台灣、美國與日本聯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歐盟違反ITA協定,顯示國際協定對國內資訊業者拓銷全球市場的重要性。


■ 亞洲衝刺會展 台海兩國攜手拚三贏
* 記者徐谷楨/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活動從歐美向亞洲傾斜,展覽重鎮歐洲呈現停滯,亞洲卻成長,兩岸三地展覽產業發展白熱化下,台灣與中國的合作互補將增強,與香港則有良性競爭。

展覽業者指出,硬體成長最快的中國、國際化的香港,以及具生產基地優勢的台灣,若能彼此競合,廠商是最大贏家。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協會秘書長趙永全、中國展覽館協會理事長李鍇、香港貿發局助理副總裁葉澤恩日前在「亞洲會展產業論壇」的「兩岸會展對談」中碰面,介紹各自軟、硬體和經驗想法。

李鍇表示,中國的展覽面積快速增加,目前至少有3萬米方公尺。但老展館的利率用僅四、五成,新展館只有一成,以每年2,000多個展覽估算,九成以上展館每年只辦一、兩個展。

我國貿協趙永全秘書長指出,南港展覽館加入後,展覽面積仍供不應求。例如台北國際工具機展2009年需要4,850個攤位、年增率72%;而需要5,000個以上攤位的展覽就有七個。

葉澤恩表示,香港30多年前就舉辦國際展,國際化程度很高。香港的展覽數目和總面積在亞洲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和日本,每個展平均面積排第二,平均收入更是亞洲第一。

香港貿發局一年舉辦30項展覽,共吸引2.5萬多家參展商,中國和台灣是前二大參展地區。其中鐘表展和禮品展更是全球規模最大,但攤位還是嚴重不足,明年春季將釋出更多空間,吸引台灣廠商參展,但也為台灣業者帶來壓力。

近年香港舉辦不少新展,看準中產階級人數不斷擴大的中國、印度,增加時尚生活產品等相關採購展,如今年新辦酒展、明年辦茶葉展;而台灣也舉辦茶和咖啡展,香港將成為新的競爭對手。

當前中國在金融風暴後,經濟體系也面臨重大挑戰,進口需求日減,出口更是不利,必須轉投資至外國等待復甦,因此勢必與台灣會展產業有更多接觸。


■ 中國發改委:11月經濟指標 加速下滑
* 外國新聞中心/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27)日指出,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見底,該國11月份一些經濟指標確實加速下滑,部分企業停產或半停產,而某些地方出現農民工被迫返鄉的現象。

張平昨日在中國「國務院」記者會說明擴大內需措施。他表示,中共日前決定在今年第四季新增人民幣1,000億中央投資,拉動經濟成長。目前這1,000億投資已經大體落實,已下達的計劃超過40%。至於將在明後兩年執行的人民幣4兆元擴大內需方案,未來每年將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也指出,彼國經濟成長率今年第三季已經降至9%。這波經濟下滑,原本預估中國要調整四年或五年。但如果4兆元投資能夠落實,將可以大大減輕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降低中國經濟下滑幅度,並讓中國的調整在三年內結束。

對於中國人民銀行26日突然大幅降息,張平說,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見底,從全球趨勢來看,現在衝擊還在不斷擴大和蔓延,對中國的影響也不斷加深,11月一些經濟指標就出現明顯加速下滑跡象。

張平說,為抑制經濟成長過速下滑的局面,中共會採取五項措施刺激經濟成長,擴大消費。包括,從今年起提高低收入群眾的保障水平,明年還會繼續提高;其次是提高農民收入,今年已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價位,而且增加農產品儲備的措施;第三是努力增加就業,對於就業困難的民眾,特別是下崗職工,協助他們再就業。

第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解決民眾在消費上的後顧之憂;第五,採取鼓勵措施支援農村市場的開發,比如採取補助辦法,支援彩電、冰箱這類家電用品到農村銷售。

【2008/11/28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