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08 12:56:26| 人氣1,1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產經動態》中小企業發展 中工會請專家把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國民黨的十二項政見,除了「一中市場」,幾乎全盤抄襲執政黨的施政計劃,其中也包括了林信義在工研院所推動的產業升級計劃
* 陳宗逸 2008/03/05 第624期

中小企業是台灣產業的特色,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究竟能夠採取甚麼樣的戰略,提升產業競爭力,迎接自由貿易時代的挑戰?中國工程師學會在二月二十七日舉辦「台灣中小企業的願景」研討會與高峰論壇,中工會理事長江耀宗指出,台灣的經濟在現階段面臨了來自國際的挑戰,能否在未來迎頭趕上,有賴於企業界因應挑戰的能力,台灣中小企業應該要繼續保持以往「對環境高度的應變力」,才能確保持續成長,這是大家一起奮鬥的目標。


中小企業未來 得到政府重視

中工會去年舉辦「台灣基礎建設的願景」研討會,廣受各界好評,所以今年再下一城,推出「台灣中小企業的願景」研討會,更引起熱烈回響,高達六百多位中小企業業主熱烈參與。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應邀致詞的時候強調,中小企業產業人口占台灣產業人口的四分之三,有七六‧六六%的產業人口是中小企業,所以目前政府強調要照顧台灣社會的「三中」階層,所謂「中下階層、中南部和中小企業」,可見中小企業的發展得到政府重視。

江耀宗理事長則認為,政府目前提出的振興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方針,包括了建構優質融資環境、解決企業用地問題、協助企業提升行銷技術、發揮企業群聚效應,這些具體措施都能夠讓中小企業在政府的協助下,提升國際競爭力。他特別強調,謝長廷前院長主張的「幸福經濟」理念,不光只是重視經濟的成長,也重視經濟成長之後的分配,更重視環境的永續發展,這個理念是所有企業界朋友引頸企盼的美麗願景。

葉菊蘭指出,中小企業多年來的奮鬥,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推手,將來能夠推動幸福經濟,才能夠在兼顧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的原則之下,提供給台灣有質感的社會和幸福的生活。她提醒業界,「一中共同市場」的主張如果進一步實現,來自中國的劣質商品將會充斥台灣市場,價格惡性競爭會讓台灣傳統產業和勞工不能生存,對台灣社會的衝擊非常大。台灣最大的活力來自中小企業,幸福經濟講究分配公平,而分配公平就是照顧中小企業,她相信謝長廷有足夠執行力,能夠提出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政策。


台灣的競爭力 不能單看數據

研討會的重頭戲,是現任工研院董事長、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的「創新加值與競爭力︱新世紀‧新思維‧新台灣」專題演講。中工會推動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文源在引言時指出,林信義是真正的台灣「經營之神」,他歷任產、官、研等領域要職具備遠見力、決斷力與執行力,是極少數能夠從多角度剖析台灣中小企業經營之道的能手。

林信義指出,二十世紀最後十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七‧三%,有非常穩定的成長與安定,台灣從開發中國家變成已開發國家,但已開發國家就跟棒球一樣,也分一軍、二軍。台灣和南韓、新加坡一樣,是屬於剛剛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的二軍。台灣進入已開發國家後,經濟成長率保持在四到六左右,為什麼從一九九九年的五‧七五%成長率,驟然降至二○○一年的︱二‧一七%?值得探討。

台灣的經濟,直到二○○一年從來沒有負成長,林信義強調,負成長的關鍵在於台灣電子產業過度生產與庫存,因為台灣經濟成長一直以來靠出口,而電子產業出口占總出口的三五%,電子產業面臨庫存壓力,影響到成長。

從一九九九年到二○○○年,世界性不景氣來臨,導致二○○○年的全球性網路泡沫化,也影響台灣電子產業的出口。當初林信義觀察到這個趨勢,擔任經濟部長時提出了「人民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雖然被朝野痛罵,如今卻可看出趨勢分析的正確。

從二○○○年的世界性不景氣一直延續到二○○三年,又遇到SARS風暴襲來,直到二○○四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終於苦撐到六‧一五%。林信義特別強調,觀察台灣經濟成長,不能只單單看表面數字,還要橫向與世界各國比較,才能看出台灣的相對競爭力。


人才供需失衡 失業痛苦來源

從台灣的失業率,也可看出產業結構變化。林信義分析,台灣失業率從二○○○年的二‧九九%,突然在二○○一年變成五‧三五%,一年之內失業率增加二%,是因為製造業外移的關係,服務業雖然有成長,但所需人才和製造業空出的人才不同,台灣人失業的痛苦來源在此。他認為,台灣失業人口,有三五%是循環式失業,五十%屬結構性失業,這代表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就業人口供需失衡,未來要靠教育解決。

很多人都認為,台灣為了面對國際競爭環境,應該放棄製造業,朝研究、設計、開發、經營品牌與物流行銷發展,林信義則認為不能偏廢。台灣優勢究竟在哪裡?靈活生產是台灣的優勢,如果不繼續精進生產,怎可能進一步經營品牌和設計研發?產業一定要有充分現場製造經驗,才有辦法升級,但同時不能放棄製造。

提升製造技術的同時,還要提升商品附加價值,才是一條可行之路。林信義認為,台灣產業關廠外移的效應,不是原因,而是結果。關廠外移,是因為很多產業失去競爭力,台灣產業面臨的挑戰非常大,前有美、日等國要追趕,後又有中、印、越這些國家在進逼,這是台灣特有的挑戰。


高科技或傳產 創新思維界定

林信義強調,台灣要有特色,要生產「你沒有我卻有」的東西,不能去拚工資低、成本便宜,要強調產品、服務、人才的特色,製造出有價值的商品,消費者才會「歡喜買、甘願給你賺」。

什麼是附加價值高的商品?林信義舉星巴克咖啡為例。星巴克咖啡一杯要價一百多元,實際成本只有十五元,多出來的就是品牌的附加價值,消費者不只享受星巴克提供的咖啡,還享受店面的氣氛、品牌的感受,這是美國人「化腐朽為神奇」的商品附加價值概念,如果僅依靠廉價劣質品,就會變成「化神奇為腐朽」,這是美國與台灣廠商的差異。

林信義特別指出,商品要有附加價值,首先要分清楚,什麼是高科技產業?什麼又是傳統產業?他認為,用商品來區分甚麼是傳產、高科技業,是傳統看法。就算商品是高科技產品,廠商卻維持傳統思維和經營手法,還是屬於傳統產業;反之,如果用創新思維,針對產業投入知識成分,進行升級、轉型,即使是傳統商品,還是高科技產業。他認為先有此概念,才能進入產業轉型的討論。

台灣的經濟,正猶豫在「投資導向」和「創新導向」兩階段之間。林信義認為,轉型的成敗在於「創新」。台灣產業的未來發展,應該朝向「三高、三大、三低、三優」趨勢,也就是「高成長、高附加價值、高創新效益;產值大、產業關聯大、創造就業機會大;低耗能、低耗材、低汙染;人力相對優勢、技術相對優勢、資源運用優勢」。


台灣產業轉型 須有商業智慧

台灣產業雖然有大幅成長,但扣除中間投入成本後,卻發現附加價值不高。這顯示關鍵技術和行銷通路,依舊掌握在他國手中,雖然台灣有很多產品在世界占有率高居第一,卻僅能創造出微薄利潤。林信義強調,這代表了研發和經營品牌的重要性。

研發的重要性,可以從台灣全國研發經費,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看出來。以二○○六年的數字分析,台灣研發經費占GDP的二‧五八%,每一千名就業人口中有九‧四名研究人口。日本比率最高,研發經費占GDP的三‧三三%,南韓也不遑多讓,研發經費占GDP二‧九八%,美國則略高於台灣,占GDP二‧六二%。反觀中國,只占GDP的一‧四三%,每一千名就業人口,僅一‧六名研究人口。

在研發上,台灣還有努力空間,這也凸顯在台灣申請專利上面。專利非常重要,外國企業常因為市場競爭,用專利侵權當藉口控告台灣企業。台灣專利申請,二○○六年國內核准數為四萬八千七百七十四件,在美國的專利核准數則有六千三百六十件,台灣的排名是全球第四位。

雖然如此,還要檢討專利是否具有前瞻性?有沒有關鍵性的突破?研發是否能夠配合產業的需求?專利技術被應用的程度如何?研發成果商品化的比例有多少?研發時程是否可以切合市場的需要?

台灣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要擁有商業智慧,過去B2B(Business To BUsiness)時代的快速量產能力,未來必須要進入B2C(Business To Customer)階段,要用嶄新的產品、服務與品牌附加價值,追求轉型,從實體競爭力(Tangible Competitiveness)進化到無形競爭力(Intangible Competitiveness)。


執行與整合力 政府必須提升

未來台灣推動的重點產業,林信義認為在過程中,仍要想辦法維持既有產業。這些重點包括,在傳統產業上提高既有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價值;服務業上要促進研發、資訊服務和流通產業化;綠色產業方面,要妥善處理廢棄物或資源化;在兩兆雙星產業方面,則要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帶動全面升級。

以工具機產業為例,林信義分析,台灣的工具機產業在二○○七年位居全球第四大,非常貼近新興的產業市場,是台灣當前主要的產業優勢,但是台灣工具機的單價僅有德、瑞的二分之一,國際市場普遍認為台灣工具機為中、低品級產品,台灣要如何提升這個產業的附加價值,非常值得重視。台灣應該從目前偏重在一般零件加工和3C產業機械的領域方面,進一步向上提升為光學工業、精密製造以及航太、超精密光學等領域,才能從B-的體質,轉型為A+體質。

配合產業轉型與升級,政府的整合力與執行力,也必須同時提升,包括水資源的使用。林信義舉當年改善大高雄地區水質水量的歷程,改善有水無庫的困擾。而在充足電力方面,台灣早期偏向集中興建大型發電廠與長途輸配電線電路的傳統模式,未來供電應該朝興建小型電廠、分散供給和產業自給自足的原則,將可大幅降低台灣電力的備用容量。

林信義也肯定政府政策執行的效率,例如雪山隧道成功貫通,中科園區開發過程僅十個月又五天,土城頂埔高科技園區不到四個月完成細部計畫,都是行政效率的表現。提升國營事業經營績效,近年來普遍有盈餘,也是執行力表現。此外,金融改革成功,活絡了產業血脈,二年時間內,銀行逾放比降至五%以下,資本適足比率升到八%以上,都是亮麗成績。


做對的事情! 企業轉型原則

林信義也鼓勵台灣中小企業,在遭遇困難與壓力時,要選擇面對困境,才能獲得克服壓力與困難後的喜悅與成就感,並且能夠成長,不行動則沒有未來,要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合作,做對的事情,這是中小企業轉型的原則。

在研討會後的座談中,林信義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賴杉桂處長,以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黃維生董事長,用生動幽默的態度,與現場爆滿的中小企業業主互動,林信義更頻頻指示助理,要私下積極了解業主的問題與個案,並在會後迅速處理彙整。

林信義認為,三通是趨勢,但政府必須提出配套。有業者提出信保基金償還問題,黃維生董事長承諾細緻處理,未來也會簡化單一服務窗口,林信義則認為從審查到收件,要節省時間、隨收隨審查。

至於中小企業普遍的人才荒問題,林信義建議使用國防役,將役男派至中小企業了解市場和實際操作,可以縮短人才落差。賴杉桂處長則認為,未來農業企業化和科技化,是台灣的優勢,林信義則鼓勵政府單位,要將人民當成客戶,對人民要有信心,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管道,未來仍須努力。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1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台灣百寶箱 |
此分類下一篇:工具機展合辦 經長陳瑞隆將扮和事佬
此分類上一篇:台中捷運有譜 綠線2009年動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