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產品最終還是賣美國
在產業大舉西進中國投資下,台灣對中國出口貿易逐年激增,比重已經超過美國。經濟學者表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再密切,最終端產品還是銷往美國;換言之,美國經濟走勢變化,才是牽動台灣景氣表現的關鍵因素。
美國經濟成長近來面臨重大挑戰,造成全球股市重挫,有人認為,所幸中國才是台灣最大的外貿出口地區,未來經濟成長可以仰賴中國市場,而與美國經濟脫鉤、並使得衝擊力道減低。
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從貿易結構來看,台灣出口到中國主要是以零組件與中間材為主,而非最終端消費品;也就是說,台灣不是把最終端產品賣給中國民眾來消費,而是透過中國的生產基地再加工,然後再銷往美國,因此,美國對台灣經濟扮演著重要影響關鍵。
美國經濟 比兩岸經貿關鍵
「美國經濟變化走勢,遠高於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帶來的影響。」淡江大學產經所教授許松根表示,由於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龍頭,也是主要消費市場,雖然亞洲區域內貿易不斷擴張成長,但如果美國經濟衰退、消費需求出現緊縮,無論是中國或是亞洲四小龍,外貿出口表現將直接受到打擊。
美股重挫 中國也難逃一劫
許松根指出,股市變化表現,可以充分反映經濟關係的連結度,他舉例,日前立委大選後,市場上所謂的「兩岸開放題材」,並不敵美股重挫所帶來的影響,中國股市也難逃一劫,跟著重挫。
他強調,「就連亞洲整體經濟都無法與美國脫鉤,更何況是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呢?」龔明鑫也表示,台股是以電子股為主力,而電子產業與國際景氣有高度連動性,美國更是最重要的電子消費品市場,對台股整體走向才具有關鍵性地位。至於兩岸開放題材,主要是針對金融、營建或中概股,而這些類股所佔的權重小於電子股,對台股拉抬效果有限。 「與十年前相比,現在的中國,更容易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外資機構雷曼兄弟證券指出,一九九七年中國出口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為二十二%,去年已經大幅成長至四十四%,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加上金融市場全球化,中國並無法置身事外,亞洲經濟也難與美國脫鉤。
雷曼兄弟舉例,上個月的全球股災,中國股市與美股同步下跌,這已經表明中國的資本市場,並非不受外部影響的資金避風港。
吳釗燮籲兩岸就經貿展開正式談判
* 紐約六日專電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吳釗燮今天回答紐約「外國記者協會」(FPA)提問時,公開呼籲中國應與台灣當局就兩岸經貿關係架構,展開正式對話或談判,台灣要生存與發展,兩岸應避免戰事,他相信台、美關係未來一定會更加鞏固。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晚舉行中華民國國情簡介,邀請吳釗燮演講,暢談台美雙邊現況、台灣政局以及兩岸關係等,並回答外國記者提問,處長廖港民擔任引言人,新聞組組長邵平雲與外國記者協會執行長亞當斯共同主持。這也是吳釗燮去年就任後,第一次與紐約的外國媒體會晤,近百名記者與會。
吳釗燮表示,台美之間雖然有些波折,但彼此在經貿、安全、文化、民主、軍事交流方面十分穩固,雙邊關係未來將會更加密切。美國國防部也一再向他保證,美對台灣的立場沒有改變。
他指出,中國不斷擴張政治、軍事影響力,美國也需要中國協助,台灣面臨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國際處境,兩千三百萬台灣民眾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卻沒有人幫助台灣,這是很不公平的事。
吳釗燮接著說,中國甚至連台灣參與非政府組織都要打壓,包括國際消防協會、國際醫院聯盟(International Hospital Federation)、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等,都要求台灣改名為「中國台灣」,甚至要求南韓將台灣留學生註冊在中國名下。
他指出,中國所作所為都是企圖強迫國際社會接受台灣隸屬中國一部分,但台灣的簽證並非由中國政府發出,而是中華民國政府。
談到美國反對中華民國以「台灣」名義舉行入聯公投,吳釗燮也覺得很委曲,「是很不公平的事」。他說,台、美之間有「台灣關係法」,美國務院內部文件很多也多使用台灣名稱,以台灣入聯是一種全國性的激勵或動力,展現台灣民意。
對於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提問台灣如何與中國競逐非洲國家關係時,吳釗燮說,台灣民眾不可能允許政府提出做不到的承諾,台灣與別的國家發展關係或建立正式邦交,都是採取人道援助或經貿互惠為基礎,不管是非洲,甚至拉丁美洲、南太國家皆如此。
另有記者問到兩岸官方接觸及雙邊經貿關係時,吳釗燮表示,兩岸經貿發展究竟採取開放態度或繼續有效管理,台灣朝野目前仍存在爭論。
他說,兩岸在春節包機直航或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等方面,有些進展,但中國在過去一段很長時間刻意避免兩岸正式接觸,他呼籲中國應該放棄政治前提,與台灣當局就雙邊經貿展開正式談判或溝通。
面對兩岸僵局無法打破,外國記者協會英國籍會長凱帕以紐約巨人隊在最後一分鐘翻盤,贏得超級盃美式足球冠軍為例,要吳釗燮不要氣餒,只要堅持到底,「anything is possible」。
【2008/02/07 中央社】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