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中山大學
* 蔡翼擎
10月21日在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的一場研討會中,來自兩岸三邊的學者tea time的話題,都繞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一年一度的MBA及EMBA排行上,因為22日金融時報要在網頁上正式公布2007年全球90大EMBA及MBA排行;大家都關心這個排行上的新現象及意義。
此項排名中,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及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首度進入前50名,加上香港的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以及中國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等與歐美名校合作的EMBA,兩岸三邊商管學院的EMBA,已形成鼎足而立的嶄新形勢。
這個新局面若進一步分析,還有許多現象值得關切,一是EMBA不同營運模式的利弊得失。我國中山大學EMBA排名第43,超越第一學府台大的排名(第50),成為兩岸三邊商管高階教育市場的黑馬。在排名正式公布後,中山管院立即欣喜發出新聞稿:「中山EMBA榮獲世界排名43、亞洲笫五、台灣第一」;其中,「亞洲第五」指的更是亞洲區「獨辦」EMBA學程的第五!
FT金融時報排名 中山43、台大50
目前亞洲地區進入金融時報排名的EMBA學程,絕大多數是亞洲國家與歐美名校合作的學程,包括兩岸三邊的EMBA學程,或是也納入新加坡的大中華區EMBA學程,大多數都是「混血模式」。
其中最有名的是去年排名全球第三,今年再躍升為全球第一的香港科大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Kellogg)商學院合作的EMBA學程,以及近年廣受華人注目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EMBA學程。
與中國及香港科大等EMBA學程比較,台灣進入前50名的兩個EMBA學程最大的特色,是「獨立經營」。台大最早引進哈佛EMBA學程,並回應社會需求加以調適,建立本國EMBA的經營模式;中山管院推出與香港中文大學及長庚大學三校合作的雙學位APEMBA學程,算是跨國際學程,一般認為對中山管院國際化的形象加分不少。但嚴格說來,中山管院參加金融時報排名的EMBA學程,實是1998年成立後一直獨立經營的本國學程。
亞洲進榜者 「混血」居多
中山管院院長梁定澎指出,依靠歐美名校快速竄起的許多亞洲EMBA學程,在金融時報的排名都不錯,固然證明此種混血模式是世界排名躍升的「成功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能否為亞洲商管學院創造預期的價值?
一位國內商管學院院長坦言,排名居冠的香港科大EMBA,「只能算是西北大學凱洛商學院在亞洲的學程」。他質疑,用天價聘來歐美名校名師,再用歐美的價值觀、理念、管理教育模式來培育亞洲經理人,到底能為目前正為實現亞洲世紀、努力建立學術特色的亞洲大學帶來什麼價值?再從經濟的現實觀點來看,這些與歐美名校合作的商管學院,也出現「這種混血模式好像在為別人打工,錢都被賺走了」的反思。
其次,廣為商管學界討論的另一現象是,各國經濟情況與EMBA學程排名高度相關。目前比較著名的國際排行都相當重視校友表現,尤其金融時報的排行,校友平均薪水及薪水增加幅度各占20%,這兩項就占40%,校友表現可說是決勝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天生就指出,平均薪水及薪水增幅都和地區性的經濟成長情況息息相關。就拿香港和台灣比較,香港的一般平均薪資就高於台灣,EMBA校友平均薪水自然較台灣占優勢;另外,凱洛商學院與香港科大合作的EMBA,現在排名遠優於美國母校,和這兩項經濟因素的比重也有關。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授蔡舒恆也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歐國際工商的EMBA學程,前幾年排名也竄得很快,但這兩三年高階經理人薪資已達一定水準,以致成長趨緩,中歐的排名連續三年後退,由第17名掉到第23名。
倒是中歐的全職MBA學程,畢業生進入社會的層級較EMBA低,薪水成長空間較大,排名明顯進步,今年提升到第11。金融時報排名計算校友薪水增幅,是以進入EMBA或MBA學程第一年薪水和畢業後三年的薪水比較,中歐全職MBA的薪水增幅高達150%。
這次成為兩岸三邊EMBA學程黑馬的國立中山大學,校友薪資成長高達100%,在全球EMBA畢業生排名第三。中山大學企所長兼EMBA執行長葉匡時高興的表示,「可見我們EMBA學程的附加價值很高,EMBA學生畢業後在職位、薪資都可以更有競爭力!」
全球化競爭 嶄露頭角
梁定澎也分析,中山EMBA學生結構與台大、政大不同,台政多數是大企業老闆或高階經理人,這些族群薪資較難成長;中山多是中小企業老闆或經理人,尤其南部是傳統產業重鎮,近幾年傳統產業轉型表現頗佳,經理人薪資成長也相當可觀。
在全球化競爭壓力及政府重點支持下,台灣高階教育領域各商管學院進步顯著,今年喜事頻傳,除政大商學院繼中山及輔大之後獲得AACSB認證,最近交大管院也通過認證,再加上台大與中山EMBA躋身金融時報排名前50名,台灣商管學界未來在各個舞台上嶄露頭角指日可待。
【2007/10/28 經濟日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