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2 08:51:09| 人氣1,6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品牌綁架 消費者當家?(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威普弗思 Alex Wipperferth(作者是舊金山B計畫行銷顧問公司合夥人)


敬告麥迪遜大道上的翻雲覆雨高手:「壓低你們無止無盡的鬼叫聲,你們吵得我們沒辦法聽了。」

──《紐約時報》讀者來函


美國主流商界糊塗了,要不,怎麼解釋財星500大企業某些相當詭異的行徑:雀巢入侵部落格網站,Sony編造不實影評宣傳毫無票房價值的影片。過去十年來最成功的品牌上市行動──大多捨棄傳統行銷樣板;讓一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在糊裡糊塗之間挨了幾記頗為尷尬的悶棍。

專業行銷人在追索答案時,總因為可以依靠永遠不變的行銷鐵律,而覺得有恃無恐:要在商場致勝,品牌是最關鍵元素;我們必須在商品成效與目標客群之間,找到一個切身且有說服力的連結;創造以令人渴慕的品牌形象為中心的廣告。這些原理和其他根本法則,總能幫助我們維持正常運作。

■ 不行銷的行銷方式

但是最近一連串成功故事,讓我們不得不反省:那些法則是否過時無效了?

星巴克和eBay如何不靠典型的廣告活動領軍,創造出數十億美元的價值?

Palm和紅牛(Red Bull)如何不理會消費者明講的需求,逕行開創新市場?

藍帶啤酒如何在味道活似洗背水,又不具備什麼夢寐以求的利益下,成為2002年成長最快的美國啤酒?

這些範例是統計上的奇異值──純粹運氣使然?還是昭示新行銷大法的來臨?

《紐約時報》把這些品牌的成功稱之為「無行銷的行銷」(The Marketing of No Marketing)。不過,你可別相信這個標題;每一則成功故事的背後,都有一套精心擘劃、但表面上看來似乎無關緊要的行動大計。

■ 消費者是同夥人

星巴克和紅牛這類無行銷思維派系的領袖,每年斥資數億美元從事非廣告,讓熱情的顧客群誤以為他們的成功純屬僥倖。紅牛公關經理在極為罕見的一時脆弱中,向記者招供:「以為這些行動不必花大錢的看法,對我們很有利;我們不希望被當作口袋麥克麥克的闊佬。不過,可不像人們所想的那麼簡單、那麼便宜。 」

這個現象最諷刺的一點是,消費者是整樁玩笑的同夥人。這段期間,美國主流商界拚死命地模仿新行銷樣本,而在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就是沒搞懂。

為什麼可口可樂、百事和Anheuser-Busch完全無法動搖紅牛的生意,儘管他們的經銷網路無所不在而且財力雄厚?為什麼好萊塢製片廠屢次重金嘗試,卻沒有一家能複製《厄夜叢林》的「進入市場」模式,造就驚人的票房成就?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要說到21世紀行銷,消費者比專業人士更進入狀況。

如何向排斥行銷的對象行銷?別笑,這個問題也許聽來前後矛盾,但這樣的時代已然降臨。

越來越多消費者漠視美國主流商界的公然示好。他們抵制亞特蘭大奧運會中隨處可見的可口可樂,斥之為「紅疹」;李維牛仔褲的「占領皇后街」活動,以密密麻麻的SIL-VERTAB牛仔褲廣告覆蓋一整條大馬路,在民風浪漫不羈的多倫多市引發強烈反彈。

當然,這算不上什麼新趨勢。多年以來,都市次文化一直把敵視企業的表現,視為榮譽勳章。諷刺的是,在當前風氣中,這些頂著反品牌大旗的團體,反倒是最忠於名牌的消費群之一。例如反企業的單車騎士韓森大力推薦Timbuk2的單車置物袋;參與火人祭(譯註:每年8月在美國內華達州黑石沙漠舉行的藝術活動,標榜自由解放)的自由靈魂,如「金桔」,認為福斯金龜車是唯一的代步工具。韓森和金桔也許會讓象牙塔中的企業人士浮現一抹自負的微笑,因為他們如同及時雨般,讓人相信品牌仍保有強大的力量。

■ 贏得疏離者的忠誠

然而,贏得反對者或疏離者的忠誠,並不是行銷業界最迫切的議題。我們面臨的真正挑戰,在於就連主流的品牌擁護者,如今也開始排斥顯眼且招搖的動作了。如今,行銷人應付的是,一群對他們的殷勤示好似乎無動於衷的群眾。

以《花花公子》雜誌「星巴克女人」專題的封面女郎席妮.諾蒂禮為例:她也許每天少不了一大杯雙份脫脂杏仁拿鐵,但會買超級市場中隨便哪一個最便宜的洗衣粉品牌。或是迷Prada的時尚專家馬克.安東尼,眾所皆知,他連墨鏡都會和女朋友的襯衫顏色搭配;可是,他擦便宜的Kiehl牌刮鬍水,不用設計師的名牌古龍水。或者在蘋果電腦聲名狼藉的「轉換篇」廣告中露臉、顯然嗑了藥的少女艾倫.費絲,一身打扮彷彿是在廉價的二手店添購的。

這位又乾又癟的少女嚇壞了專業行銷人。誰有辦法說服她丟掉二手牛仔褲,換上Seven for All Mankind的精品低腰褲?她為什麼認為蘋果電腦配得上她?我向你打包票,事情並非偶然。

行銷經理不再主掌大局,如今消費者當家。全球數百萬有灼見、熱情和創意的消費者,幫忙讓突破性商品與服務臻於完美,並且為品牌背書──有時不花企業一文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姑且稱之為「品牌綁架」。

■ 傳統行銷模式視商品運用

傳統「大爆炸式」(big bang)的行銷模式,對某些──甚至許多商品及服務仍然有效,例如針對既有商品及服務進行升級。但一個品牌若要屹立不搖,對文化產生實質影響,就應該和使用者攜手合作。

這是由眾多性質各異的品牌樹立的模式,例如Palm手持裝置、馬汀大夫鞋(Dr. Martens),以及叫做威而剛的實驗性藥品──這項藥品原本是為了治療心絞痛而研發的。

他們主張一個簡單而巨大的概念,一個將會廣為流傳且發展進化的概念。這些新品牌運用市場投入的訊息,發展屬於自己的生命和意義。星巴克不光是在美國推出新的咖啡連鎖店,更說服美國人相信一個簡單的觀念:不需要忍受平淡無味的咖啡。

所謂品牌綁架,是指允許消費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塑造品牌意義,同時幫忙把品牌推薦給其他人。這種方式可以建立發自內心的忠誠,而不是純粹抓住顧客而已。我們談的不是製造宣傳花招,而是一種新的進入市場模式,一整套精心規劃的複雜行動。最重要的是,和一群不習慣合作的消費者攜手合作。

乍看之下,品牌綁架似乎為企業帶來一個未經開墾的絕大商機:把消費者當成熱心的商品研發人和低成本媒體。倘若抱持這種觀點,消費者會被視為一個廉價、創新且豐富的資源。

但是請小心,別把消費者當成一群草包。他們之所以為品牌獻身,不是因為他們樂於替企業免費推銷,而是因為這些特殊品牌提出了令人衷心認同的願景,一個讓消費者願意更深入參與的願景。

市場的參與,最後將帶來更優質、更豐富、更經得起考驗的商品經驗,贏得消費者由衷的忠誠──消費者主動投入,持續追求更穩固的品牌關係。若能發揮到極致,市場的參與將創造文化利益,為原本紊亂的現代世界注入內涵與意義。


【2006/06/01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6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科技行銷Management |
此分類下一篇:品牌綁架 消費者當家?(下)
此分類上一篇:產經動態》台印通訊市場分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