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昭惠「潛入夢境的迷咒」一文有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adyo68/3/1299503452/20071201050444/#centerFlag自己當真可以深刻體會文中作者離開荒原,重回城裏時的那份煩躁不安,有如受困在一個盒子裏的感覺。因為現代高科技所帶來的文明與大自然蘊藏的心靈文明,向來都是具有明顯的對比色差。人類若無法正視此現象,繼續裝聾作啞,而不去尋求磨合之道,就算醫院蓋得再多,監獄的牆築得再高,也是枉然。
真羨慕昭惠能夠結識這樣的知性朋友,相信他不但豐富她的創作靈感,也豐富了她的生命。活著,不就是因為愛。生命短暫而渺小,能夠懷著希望而來,懷著希望而終,人生值此境界,死亡又有何懼?真的很感謝昭惠為文對周小平先生「澳洲寫真集」一書的介紹,與她個人的心得分享。個人一點都不敢小覷這樣的文字力量,這樣的思維,往往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比起紛擾的政治或國際間的隆隆大砲,更能正確指出一條適合人類生存的大道。
今天一早和先生去土城郊區爬山,十一點多才汗流浹背的回到家。沖完澡上床補完美容的回籠覺,起床吃點養生餐後,上網進修了這篇精神食糧。或許,晴天不適合說雨天的故事。但是,自從窗的位置改變了高度,都市叢林住久了的我們,總不能老隔著電腦視窗,相互踩著彼此影子的影子,玩起猜心的遊戲。事實上,這遊戲一點都不好玩,一點都不有趣。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人們對周遭的生存環境,所累積的憤懣已經到達了極限。或者是潛在的焦慮與不安,都必須仰賴一篇詩文或一幅畫作,甚至將其寄情於一齣充滿矛盾或爭議性的戲劇當中,我們是否該去重新檢視,甚至是正視「科技進步」與「邁向死亡」之間的關聯性。當科技進步到了極限,生命所代表的意義為何?會否與「死亡」趨於等值?
真是羨慕周小平先生和簡昭惠女士,一方面可以藉由心靈的開放,釐清自己在探索生命存在價值時的意義,一方面卻又不會陷入世俗的魔障裡。哪像我一再質疑自己為文的目的,以及自己對愛的示現能力。我甚至曾經把文字書寫,視為自我療傷的途徑而已。最近,自己不斷以極為嚴苛的標準省視自己,我想探索自己潛在的慾望與文字之間,到底還存在著多少差距?而這差距,尚需多少對生命熱情的澆灌,與明辨是非的睿智去支撐?才能在跨越精神高度時,看不見任何性別上的雜質。
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毫無畏懼的擎起心中那把不熄的火炬,即使於風雨中踽踽前行,也能維持一定的優雅與風韻,並耐心等待天晴的那一瞬,好繼續對著天光說夢、話故事。
寧兒2007.12.01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