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17 22:55:32| 人氣1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墮落中的中國時報-政治新聞報導的蘋果日報化

黨外運動到民進黨的非法成立,受管制的台灣報業生態有些奇特。當時日報型式的兩大報為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當然還有黨營的中央日報和聯合報系的民生報,及讀者較少但卻很有名氣的晚報-自立晚報。這兩大報的經營階層與國民黨關係密切(不然當時怎能存活),但又不像中央日報那樣屬於官方論點。求學過程中的我,喜歡看文章,閱讀這兩種報紙成為我的休閒之一,卻可感受到聯合報所持的特殊立場,雖然當時並不明瞭那是甚麼,或有何重要。直到心智初開,民進黨爭取政治上的民主改革日炙,「拒看聯合報」運動,讓我瞭解到媒體的重要性,以及媒體的報導立場將如何影響民眾對時事的觀感。

當時聯合報的言論簡直是國民黨喉舌,對黨外或民進黨的報導頗多謬誤,未經查證的資料,或是捕風捉影,或是憑空捏造,只要是不好的,一定先報導了再說。相對的,當時中國時報的立場就公正得多,常可看到爭取政治民主的新聞,雖沒有自立晚報那麼極端,但身為大報所應發揮為民喉舌、監督政府的角色,中國時報不惶多讓。當時,中國時報的公正性是有目共睹。

雖然近幾年工作忙碌,閱報機會減少,但閱報習慣仍持續至今,尤其報禁解除,電腦網路發達,各大報系都有內容豐富的電子報網站。只是曾幾何時,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兩大報立場的微妙變化。聯合報在「拒看聯合報」運動後,慢慢地修正了立場,至少向平衡的一端移動;最糟糕的是中國時報,可以說從支持民主的立論基調,轉變成明顯偏向藍營一中立場的言論態度。
台灣政壇分為藍綠兩大陣營後,中國時報這種偏藍的報導心態下,時事報導不再具有公正性。讀者可以很容易感受到,在政治時事方面,對綠營人士未加求證即予以認定的報導方式,對台獨運動相關新聞事件故意略過不提,揚藍隱綠的企圖明顯。可笑的是,在中時電子報網站中的報導,每當有這種偏頗的新聞出現,一定不忘補上「本篇不代表本報立場」,企圖推卸責任避免批評,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政治新聞報導的蘋果日報化,是中國時報最大的悲哀。近年來我一直覺得很納悶,為何曾是公正大報的中時報系,會自甘墮落,委身為迎合某些利益團體的一般平面媒體。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期間中國時報的負責人已由創辦人余紀忠交給余建新,風向有所變化。

台灣的報業市場原已不大,報禁的解除,加上對於報業而言網路這種雖不願但不得不配合的科技媒體發展,讓原本已小的紙類新聞市場更為狹小。對岸中國同為中文使用國,報業的未來似乎在中國大陸廣大的華文閱讀市場,因此莫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是中國政府以意識型態之限加諸台商的企業經營,想到對岸開發市場的台商不得不低頭表忠誠,這種以商圍政的策略將台灣置於危險境地,但目前仍苦無對策。「在商言商」「商人無祖國」,都是商人不顧國家安危的最佳註腳。中國時報怎可能不想分一杯羹,即以朝統派傾斜的立場向中國輸誠;同樣的情況亦將發生在聯合報系、東森新聞等作全球華人生意的媒體身上。待主客觀環境成熟,誰能立即佔有中國廣大的新聞市場,將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競賽中勝出。

這是我想到的可能解釋之一,已經很客氣地故意略過余建新個人立場之影響。若不幸是負責人或經營團隊的個別喜惡,破壞了中時報系傳統的公正性,那就不僅是經營層面,而是報紙從業人員道德操守的問題。不過,個人認為任何媒體都可以有立場選擇的自由,只是第一、身為台灣大報,是否該具備基本的媒體從業道德,是否該注重新聞資訊的來源並小心求證,否則淪為八卦媒體指日可待;第二、若是立場偏頗請明示,不要假裝公正,否則有故意欺騙讀者大眾之嫌,意圖可憎。中國時報應自律,不然自發性的拒看運動將隨時可能上演。


總台: http://www.zulu.idv.tw/viewpoint/

台長: 祖魯
人氣(1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