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3-10 14:09:40| 人氣2,0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教聖地】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关图片

                           【佛
聖地】

起源於印度,遍佈東南亞、南亞地區,故這一大片地區的佛故地很多,部分還是佛陀住世時期,安住、宣法、巡遊時的聖地,其中著名的有八大聖地:這是佛經中提到的釋迦牟尼生活過的八個地方,佛的主要宗派都把這些地方看作聖地。

1>藍毗尼園(梵語:Lumbinī):釋迦牟尼出生地。佛聖地,又譯嵐毘尼、臘伐尼、林微尼、倫比尼,位於尼泊爾境內德賴平原魯潘德希縣村落附近,靠近印度的邊境上,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280公里。

根據佛傳統,藍毗尼是西元前563年王后摩耶夫人生下佛陀喬達摩·悉達多的地方,喬達摩·悉達多於大約西元前528年,證得正自覺,成喬達摩佛,創立了佛。藍毗尼是許多吸引朝聖者的佛陀生活地之一,更是佛四大聖地之一, 其他三個分別是拘屍那揭羅、菩提伽耶和鹿野苑。

此地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天示城(或稱天臂城)的釋迦族浴池。

藍毗尼有許多神廟,包括摩耶夫人廟,其他幾個目前仍在建設中。有許多古跡、寺廟和博物館藍毗尼國際究所也位於聖地之內。普斯卡裏尼水池(Puskarni),也叫聖池,摩耶夫人誕下喬達摩之前在此水池中沐浴淨身,喬達摩也在此第一次洗浴,對信眾來說是一座正的聖池。據說斯里蘭卡和不丹的國王每年都要來這裏取水回去祝福。其藍毗尼附近,根據佛傳統,取得了最終的證悟,放棄了塵世之煩惱。

由於藍毗尼對佛有著極神聖及重要地位,加上保存了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15世紀期間的佛精舍和窣堵波(佛塔),提供早期佛朝聖地的珍貴史料,1997年被聯合國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世界文化遺

2>菩提伽耶(Buddha-gayā):釋迦牟尼成道處。又稱佛陀伽耶,位於今印度比哈爾邦邦巴特那(Patna)城南約15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處。已成徒心中的聖地,也是佛四大聖地之一。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世界遺

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悟道之處菩提伽耶、第一次五比丘講說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屍那羅合稱四大聖地。菩提伽耶是四大聖地中最具重要意義的聖地,位於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公里處,由寺和塔組成。相傳佛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此修行獲得覺悟,故該地被佛徒尊朝拜聖地。

菩提伽耶金剛寶座塔的主塔高約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邊長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漸收縮,頂部呈圓柱形,上立一銅制螺旋形圓頂。塔底一層四角豎有4個與大塔營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東門兩旁辟有佛龕,立貼金佛像數座。其餘三面2米的石欄杆,共60根,系西元前5-西元2世紀的作品,現藏於各地博物館,只有複製品放在野外、塔西側是著名的大菩提樹,據說佛陀即在此樹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養,繁衍滋生。原樹已在1870年被大風刮倒,現在的樹據說是原樹的曾孫。現樹下立有紅砂石板金剛座,以指示佛陀成道處和表示佛的智慧。圍繞大塔還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釋迦牟尼影窟等遺址,以及各國僧侶在此修建的泰國寺、緬甸寺、斯里蘭卡寺、日本寺、中國漢式和藏式等不同風格的寺院,展現了各國建築藝術的風姿,是世界佛建築的苦學之地。

3>鹿野苑(Saraga-nāthá):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10公里處,舊稱伽屍國,近世稱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在這裏釋迦牟尼第一次授佛法,佛的僧伽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4>舍衛城(Srāvastī):釋迦牟尼降伏外道處。古印度恒河中游北岸拘薩羅國(Kosala)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謝拉瓦斯蒂縣。相距恒河南岸摩揭陀國(Magadha)的王舍城不太遠。舍衛城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交匯發源地。

5>桑伽施(Sankasia):釋迦牟尼自忉利天臨降處。桑伽施國位於中印度恒河流域的古國,又譯僧伽屍沙國、僧迦施國、僧迦奢國、僧迦舍國、僧柯奢國、桑迦屍國。《大唐西域記》稱劫比他國,從向東南行不到200裏到達曲女城。在法顯途經時,此地雜學大乘佛和小乘佛。玄奘途經時,此地只學小乘正量部並有大量印度教大自在天信徒。

6>王舍城(Rāja-gha):釋迦牟尼度化處。印度古城,位於今比哈爾邦邦那蘭達縣。是佛教八大聖地之一,為釋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王舍城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是耆那教聖地,耆那教創始人摩訶毘羅可能出生于王舍城附近的那爛陀。

7>毗舍離(Vaiśālī):釋迦牟尼宣告將舍壽處。又以義譯稱廣嚴城,為釋迦文佛住世時代著名的大城市,位於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邦首府巴特那的北邊。曾經是跋耆國首都。釋迦文佛在此城預言自己即將涅槃。佛教八大聖地之一。在佛滅後百年,耶舍比丘召集了印度西部與東部共七百名上座,在此城中進行了第二次結集(又稱七百集結、毗舍離集結),造成了日後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開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時期。在《巴厘律藏·七百犍度》記載中,毘舍離結集雖然批判了毘舍離跋闍子比丘十事非法,但對其地域族群名稱使用的依然是 vesāli(毘舍離)未至於 vasala(無種姓者、賤民)。大乘佛教中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就居住在這個地方。

8>拘屍那揭羅(Kuśi-nagara)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涅槃處。又稱拘屍那竭城,意思是茅城,位於現今印度凱西亞(Kasia)村,是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末羅國的都城。因釋迦牟尼在此間涅槃,也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釋迦牟尼在八十歲的時候,身體染了疾病,知道自己將在三個月內涅槃。釋迦牟尼認為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做了,該講的法也講夠了,於是離開毗舍離,在拘屍那揭羅的跋提河中洗浴,選擇在娑羅雙樹之間入滅。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便成為釋迦摩尼在世的最後弟子。他召集弟子,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阿難在娑羅雙樹之間打起臥床,佛側臥在上,安慰弟子道: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八大聖地可以分成兩類:

(1)四大追思地,也稱四大聖地

佛出生地 -- 藍毗尼

佛開悟地 -- 菩提伽耶

初轉法輪 -- 鹿野苑

佛涅槃處 -- 拘屍那迦

(2)四大神跡地

降伏外道 -- 舍衛國

忉利天下 -- 桑伽施

降伏醉象 -- 王舍城

群猴獻蜜 -- 毗舍離

著名的朝聖者有:阿育王、法顯、玄奘、義淨、慧超。

最重要的有四個:

藍毗尼園(梵語:Lumbinī):釋迦牟尼出生地;

菩提伽耶(Buddha-gayā):釋迦牟尼成道處;

鹿野苑(Saraga-nāthá):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

拘屍那揭羅(Kuśi-nagara)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涅槃處。

如舍衛城、摩揭陀國王舍城(Rajgir)、祗園精舍、斯里蘭卡聖足山等,也和佛陀有關。

另外,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南傳佛教地區也留有很多和佛教相關的故址,如祗陀林佛塔等、阿育王塔。

相关图片 

東亞地區流行北傳大乘佛教,聖地多與佛陀、菩薩有關。

漢地以四大菩薩道場最有名:

四大菩薩道場

1>五臺山:位於山西五台縣,為文殊菩薩道場,佛陀在經中預言了此地是文殊道場。

2>峨嵋山:位於四川峨眉山市,為普賢菩薩道場。

3>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市,為觀音菩薩道場,佛經中預言了印度的普陀洛伽山,漢地僧人附會梅岑山為普陀山,後此地就成為了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4>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為地藏菩薩道場。

藏地的聖地有:

1>布達拉宮:布達拉普陀洛(迦),其名稱和普陀山有同一源頭,同被視為觀音道場。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興建。于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中收藏了無數的珍寶,為一座藝術殿堂。1961年納入中國國務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布達拉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岡仁波齊峰:岡底斯山脈的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位於中國西藏普蘭縣境內,南臨瑪旁雍錯和拉昂錯,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藏語發音為,意義為仁波齊仁波切的另一音譯,意為珍寶,總稱雪寶。梵語稱為吉羅娑(垓拉瑟)山,耆那教稱為Aṣṭapāda(八足)。

相傳苯教發源於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也是密勒日巴戰勝苯教徒的地方。因此常年在此處轉山的各地信徒不斷。藏人之中,佛教、苯教都以此為聖地。

3>納木錯湖:位於中國西藏中部,現為西藏第二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鹹水湖。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水平均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納木錯為藏語,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裏淖爾,兩個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4>雞足山:佛經記載為大迦葉尊者安住處,原在印度;漢地僧人附會雲南賓川一山為雞足山,後此地就成為了大迦葉的應化道場,同時也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交匯地。

相关图片 

台長: 幻羽
人氣(2,032)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紅塵是道場※
此分類上一篇:【從藏傳佛教到西藏熱:沈衛榮教授談藏學】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