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3-10 06:46:08| 人氣1,4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之道※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之道※
 

“佛”把不同的生命狀態(八識的種性所決定),因相對的智慧、業力不同、感召的果報不同,對應的境界和狀態等的不同,假名劃分六種形態以及對應的空間屬性(數位只是表法):即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六道眾生生存於欲,色,無色三界之中。善慧業大的眾生自然福報大或升天,相反則墮落受苦。六道眾生因未修證出徹底圓滿的智慧和覺悟,無力脫業力或滅掉業因,只能身不由己地輪回受報。一句話,對於眾生一直都只能處於一種輪回狀態之中的客觀現象,佛門就將稱之六道輪回。

“佛”的出發點是心,闡述了世間萬物的變化無常,是空,從而悟道,回歸到人的本心,導不同根器的眾生,出離煩惱,了脫生死痛苦。“道”的出發點是自然,正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聖先賢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因此總結出人應順從于自然。一切的法則都源于自然。自然的就是對的,自然的就是最好的。以此來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

“佛”導眾生一切修行都是要我們舍小我(放下自私和自我執著)放棄自私,須利他,自己創造最徹底圓滿的智慧與人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把宇宙間一切眾生看成人我一體,休戚與共、骨肉相連。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深心,更是同體大悲的極致。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角。』就是說明修行要在人間,覺悟也要在人間,每一個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厭棄這個世界,逃避這世界上的人類,而獨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一個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備聰明智慧之外,還要有廣大的誓願悲心去普渡眾生。要以這兩種交互運用,相輔相成,做到徹底、圓滿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是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從修行一直到成佛,沒有入世,也沒有出世,因一直是在這個世間進行的。

天,地,高山,流水,四大就是:地,火,水,風這樣是樣來的來。佛家認這樣物質都是這那個功能也就是覺明生出來的。是妄相。不是正的存在,這個世界只有那個覺明才是永恆的,就是佛家說的如如不動,不增不減,遍滿十方,脫生離死。

佛家說這個世界物質的一切都可以分下去,用科學觀,就是分子原子誇克佛家說這是鄰虛塵就是小到無限度的接近虛空,就是數學上的無限小。也就是說物質都是由無限小的微粒構成的這個科學現象就出了一個哲學難題就是用無數個虛空一樣的無限小的微粒組合成了物質世界。佛家說問:那要多少個虛空才能組合出一個蘋果,人的是吃了無數個虛空就飽。物質世界的本質是虛空的。是人的本性生的認識功能就是佛家說的,眼看,聞聽,味覺,觸感,意想,法生,是六識。但是人有第七種還有最高境界的第八種就是般若佛有了般若就脫離生死了。進入了生命,宇宙,思想的本。也就是佛語的如如”“佛家非常詳細的說明了,物質,思想,等等是只是受語言束縛,無法直通。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無,無無亦無;無無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不生,即是靜。常應物,常應常靜,常靜矣。如此靜,漸入道;道,名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化眾生,名得道得道就是覺明實際上那有什得到。

佛,是覺悟者的意思。覺悟了的人,就是佛。佛陀導不同根器的眾生,有種種方便說法。有了後來的經律論三藏。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叫人出離煩惱,了脫生死痛苦。而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兩個因素:慈悲心和大智慧。佛陀沒有我們無欲無求。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示現種種因緣,種種方便,化眾生了脫煩惱和痛苦。

入世修行的根本,乃是了要出世,是了徹底脫離三界六道乃至成佛。但是,當我們正修證到後來,證得人我,物我、法我實是一體不二時,這就已差不多到達佛境了。我們會發現,連出世入世的分別仍舊在於心識,而們原本也是一體不二的。心淨土淨,兒都一樣。所謂當下解脫即是此意。

中國以佛道主信仰,從一些武俠小說和電影裏可知佛道對民眾的影響。中國佛盛行, 各個大寺院的很興盛, 佛以釋迦牟尼(佛陀)為教主,依次有菩薩、羅漢。像電影裏的少林寺在武林的民眾的影響可知佛在中國影響十分的大。主有嵩山少林寺或泉州少林,洛陽白馬寺,松原龍華寺等。還有各個以佛廟而出名的地點,如五臺山、樂山等。

相傳由達摩祖師傳入中國,民間有許多他的傳說。中國佛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稱。 中國佛聖地;分別供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名山隨著佛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末.......。


台長: 幻羽
人氣(1,452)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春禪 |
此分類下一篇:《歲月枯榮、時間之力》
此分類上一篇:*幻羽*再題~春禪~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