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26 01:47:05| 人氣5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門「國際青年戲劇節」紀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993日至8

地點:澳門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舊法院大樓大堂、龍環葡韻、澳門博物館大炮台花園

合辦: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旅遊局、戲劇農莊

協辦:澳門文化局、旅遊學院

 

726日晚間,收到戲劇農莊監製李俊傑透過WhatsApp傳來的訊息,邀請我出席藝文薈澳「國際青年戲劇節」,戲劇節期間頗長,從828日至98日,倘若不是因為前面我人還在新加坡,後面緊跟著學校開學,我應該可以全程參與,做一完整的觀察與紀錄。

 

但實際上,我最多只能於93日至8日赴澳,除了「形體工作坊」及「傳統特色聲樂與肢體律動工作坊」未能參與觀察之外,總計觀賞了八個演出節目,形式多元,篇幅不等,表演團隊來自烏克蘭、澳門、佛得角、馬來西亞、葡萄牙、韓國、香港(僅列出我所看到的),相較於之前幾次我受戲劇農莊之邀來澳門參與的「亞洲學生戲劇匯演」(2007)及「亞洲青年戲劇匯演」(2010),明顯感受到這個戲劇節的「國際性」與「青年感」,並走出亞洲,涵納歐洲與非洲。

 

整個戲劇節被包含於「第一屆藝文薈澳」這個長達近半年的澳門藝文盛事之中,走在澳門的街頭,可以看到許多的藝文活動、視覺藝術、展演、造型、時尚、空間、裝置、海報、掛毯、舞蹈、音樂、默劇等,統統都被涵納在內;而且看起來,「國際青年戲劇節」和「國際青年音樂節」、「國際青年舞蹈節」並駕齊驅,戲劇節由戲劇農莊執行舉辦,聲勢浩大,若干我所認識的各地新舊朋友,也都被邀請到這個戲劇節來,感受其年輕、創意、雅俗共賞的氣氛。

 

接下來,我想按照歐洲、非洲、亞洲的順序(而非觀賞的順序),扼要簡述我所觀賞到的演出,所表現的一些特點——

 

烏克蘭「仨劇團」《Vertep》:是一齣聖誕節慶演出,希律王(Herod the Great)派人捕殺伯利恆及其周遭兩歲以下的男嬰,以確保其王位將來不會被新生的君王所取代,這個為人熟知的聖經故事,用人偶共演的方式來表現,說說唱唱又跳跳,表演風格嬉鬧幽默,輕鬆活潑,帶點神經質的喜劇感,自然而然地與觀眾有些逗趣的互動;便攜式的木偶戲台,兩層結構佈景,小巧簡單,場景分明。小品演出,效果十足,觀眾經常被逗惹得哈哈大笑。

 

葡萄牙「狂熱劇團」《第一盤》:是「網球場上的一場戲劇與舞蹈的碰撞」(節目冊第14頁),把球場的對決競賽形式,改換成了兩位演員以戲劇與舞蹈來比拚,「一來一往,換邊發球」的敘事結構有點單調,裁判的角色也有點機械化與愚弄感;主要看的就是兩位男女演員,不斷地變換表演策略與肢體展現。以同樣的創作理念而言,台灣動見体的招牌戲碼《戰》,以運動劇場隱喻人生戰場,可能都要比這個《第一盤》要清楚許多,互文策略與表現形式也要豐富許多。

 

佛得角「明德盧葡萄牙文化中心劇院」《夢想‧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幾位年輕女演員野性而嘹亮的歌聲,能力充沛,中氣十足,且具有高度的聲音表情與敘事能量,將夢想、愛情、生存與女性自主意識,都唱到歌聲裡頭去,有點「歌中劇」的味道,沁透人心;表演結合燈光,節奏拿捏,光影塑造氛圍,都恰到好處,令人對其表現的內容感動不已,算是這幾天所看到挺優秀的演出。

 

韓國「H劇團」《眼睛》:是齣互動性高的單人默啞兒童劇,一個清潔工人發現清掃工具竟奇妙地出現一雙眼睛,非關驚悚,而是充滿了奇想,打掃變得有趣,憑藉肢體引導、環保道具、生動逗趣的表演,成功地吸引現場親子觀眾的目光。戲輕便好帶,也幾乎適合各種場地,在戲劇節的節目規劃中,算是讓人輕鬆喘息的小品。

 

馬來西亞「鬧劇團」《花漾夜市》:講白了,就是夜市人生百態,有富二代來擺攤賣畫想追求自主獨立夢想的年輕人,有暗中保護富二代的家僕,有時時研發不同新口味飲料的小販,有兩女販爭一男販的,但此男販卻對另一個娘惹女販有意,有經常數落員工的老闆娘,有打工貼補家用的女中學生,有敲竹槓收保護費的混混,還有賣舊貨的馬來小販。他們面對的最大危機是,因為城市發展關係,這個夜市即將被解散、搬遷,對此人人反應不一。最後,就像古希臘戲劇的「機器神」(Deus ex machina)似地,富二代年輕人的父親介入,斡旋於政府公部門之間,使得這個夜市不但被保留下來,還成為城市文史地景之一。戲有點政策宣傳之感,表演較為刻板,唯獨開場及結尾的眾人群舞,場面及動作頗有構圖與氣勢,但總體說來,仍嫌風格脫跳。

 

澳門「奇蹟創造」《白兔子‧紅兔子》:這是我第一次聽聞這個劇本,形式頗為特殊及有趣,並且引人對於劇場、表演、生命、存在、政治等課題的深思,是我這次在戲劇節期間所見最喜歡的作品。演員李芯怡在演出的一開始,才從監製陳詩琪手中正式取得劇本,在此之前,無法實際排練,只能做心理準備;演出時,只能且只需在當場照著劇本內容念讀、指令照做,很奇妙的是,所有的劇場效果,就在當下源源不絕地湧現。根據劇本的設定,每位演員一輩子只能有一次演出的機會,在歐美的知名演員當中,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曾經嘗試過這個劇本;「不知」、「不確」,與「當下」,形成這個作品很強烈的張力與魅力,明顯感受到,這是齣編劇(作者是伊朗籍的Nossim Soleimanpour)與演員傾向的作品,李芯怡在口條、表演節奏、現場氛圍、引導觀眾互動等幾個方面,都恰到好處,且經常有令人亮眼及引人入勝之處,絕對是演出成功的主要元素。(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10/content_1380450.htm

 

澳門「炫目劇團」《回憶的味道》:顧名思義,這是一齣關於回憶與懷舊的環境劇場小品,演出在氹仔龍環葡韻的前地,兩個初次見面的年輕人,尤其其中一位是離澳多年之後,再次返澳,人事景物變遷,訴說著兒時澳門的舊日景致與人情溫暖,眼前的博彩娛樂場館巍然矗立,觸景生情,今昔對照,令人感嘆唏噓不已。演出最後,演員還發給觀眾每人一張雙面印製的小卡片,那是路氹連貫公路的今昔對照黑白(照片來源:澳門正能量協進會)與彩色照片,讓我聯想到十七年前(2002)初次造訪澳門時,當時的澳門小鎮,如今已經是市區人車雜沓,博彩產業年總收入更上層樓(已經超越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發展與建設齊飛,不可同日而語,但看起來,並非每個澳門人都這麼想。令人省思的小品製作。

 

香港「香港話劇團」與澳門「戲劇農莊」《仲夏夜之夢》:雖然只是演著莎翁原劇的故事,沒有做甚麼新世紀觀點立場的重新詮釋或批判省思,但仍有一些小亮點可以稍微提一下:演出空間在澳門博物館大炮台花園,戲分幾個場景,依著順時針的方向流動演出,觀眾跟著戲遊走一圈,看看免費的戶外演出;演員的服裝,以及大型戲偶,都算是在造型、用色、搭配上,用了一些心思。熱鬧開心有餘,驚豔稍嫌不足。

 

總的來說,我雖然只觀賞了戲劇節後半階段幾天的八場演出,差不多佔快一半的節目量,而且這些演出來自四方各地,平心而論,大部分的水平都還不錯;其次,團隊成員相互之間的演出觀摩,以及工作坊的帶領,也是這個戲劇節成功的因素之一。

 

如果有甚麼建議的話,可能就是得考量到這是「國際」青年戲劇節,演出內容的字幕提供依然是必要的,否則就會出現像馬來西亞的《花漾夜市》那樣,台詞挺多,且口音各異,連我有時都聽不甚明白,也難怪在第一個暗場,前排的好幾位歐美人士就集體離席了,因為沒有字幕;但反觀葡萄牙的《第一盤》說葡萄牙語,所有的觀眾卻都沒有提早離席,應該是因為其形式簡單,且多以舞蹈與肢體展現為主有關。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