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7-26 02:57:20| 人氣3,3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望青春,重新出發——評我城劇場《我記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6年7月22日,週五19: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演出:我城劇場創團作《我記得……》

編導:陳培廣

 

每當用「我記得……」作為發語詞時,時間總是回望過去,而且經常是回望青春少年十五二十時,「我」的記憶總是過分耽溺,以為整個世界就是自己所了解與想像的那個樣子;然而記憶也可能模糊與失真,甚至是錯置、虛構與遺漏,此時倘若有另外的記憶拼圖座標系,如親友、照片、日記、影音、物件、味道等,交互參照,也許真能趨近於彼時真實,除非被迫遺忘、竄改或集體失憶。

 

總之,在回憶的旅程與記憶的場景之中,不確定、多義、曖昧、虛實相間等,都是記憶的本質。不論是什麼時代,或哪個世代,想要重溫青春的歲月與感覺,懷舊是最簡便的途徑,通常也是對當下現實不滿、希望尋求慰藉的心靈修補術,只不過,那裏頭也可能有幼稚、苦澀或不堪的回憶就是了。所以,面對青春與回憶,許多人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在我城劇場的《我記得……》裡,青春是一群參與康輔社的高中生,在社團指導老師的帶領之下,接受了中正紀念堂野百合學運的民主洗禮與政治啟蒙,致使他們對於教育體制與教官權威充滿批判與不滿,一起在社辦製作、書寫大字報,並趁夜將大字報貼於校園之中。這樣的青春樣態與敘事模式,並不陌生,在近幾年的電影,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等,都有若干類似觸及「體制vs.自由」的橋段。

 

這群創作者多屬五、六年級生(1960年代至1970年代出生者),紛紛來到人生的中場,有的正值旺盛的創作階段,有的沉潛多年再次復出,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回望青春,想想當年,再看看自己如何一路走到現在,把錯過、遺憾、迷亂、惶惑、茫然、頓挫、憤恨等,五味雜陳的心思與情緒,梳理調息,整裝待發,重新開始,面向人生的下半場。

 

《我記得……》裡的五位高中生,為了慶祝熱血行動「貼大字報」的完成,聽取隆家寶(隆宸翰飾)的建議,寫信給二十年後的自己,將信一起埋在校園的某處,就像時間膠囊一般,等到二十年後,大家再回來挖信、讀信,看看屆時的自己有什麼改變,或什麼不變。只不過,二十年後的他們,似乎都同時忘了返校重逢,更遑論挖信讀信;反倒是二十五年後的現在,就在進雄集團即將拆毀學校的前夕,五個人竟然默契十足,不期而遇,且都各自面臨到人生的瓶頸:熱中社運卻身患腦癌、自身難保的黃救國(黃健瑋飾);將辦離婚手續的電視新聞主播謝彤雪(謝盈萱飾);雖嫁入豪門卻頻遭家暴的兩性專家朱佳佳(朱芷瑩飾);因為打假球而毀了職棒生涯的現任運將莊振飛(莊凱勛飾);因同性傾向而遭受社會歧視的休學博士候選人隆家寶。然而,比較令人好奇的是,五年前的他們各自在哪裡,為什麼都沒有遵守諾言?感覺好像少了一場戲。

 

在信裡,他們各自寫下真心話,以及對二十年後的自己的期許,希望不要讓自己失望,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但是,社團生活所引發的錯綜情誼與誤會,畢業之後各自面對的生活現實與殘酷,有的漸漸走進了婚姻的墳墓,有的掙扎於新聞真相與道德良心之間,有的則欲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社會的歧視與不公義;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都是生命或理想的受挫者,身心靈都傷痕累累,但經過此番不期而重逢,且彼此坦露心跡,在黃救國死後,隆家寶找到信,讓每個人把信的內容讀出來,愛恨情仇就過去了,化解彼此的心結,甚至進而為彼此鼓勵打氣,形成共同的支持系統,給自己的人生第二次機會。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3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