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2 15:10:54| 人氣3,85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論文】人類主體地位的躍升─以中國上古神話為觀察文本2_東方人文學誌

﹝二﹞人類誕生方式的轉變─由感生至兄妹婚

前述女神造人的神話雖反映了初民於人的起源與女性息息相關此點上有所意識,然「人為女神所造」的臆測畢竟與「人為女人所生」的事實間有著極大的認知差距;「究竟人類誕生的方式為何?」,初民依舊不斷地發揮想像力猜測著這個大哉問,並在神話中留下他們的答案。此階段的神話中,人類誕生方式由女性的感生轉為由兄妹婚配而生,可見初民已全然察覺人類由女人所生,並終於明白「兩性結合並繁衍後代」的事實。

․感生

《呂氏春秋‧恃君覽》云:「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而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由記載中可知先民經歷過一段群居雜婚的人類童年時代;而由於「知母而不知父」的子子孫孫追問其父下落,感生神話遂應運而生 :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玄鳥》﹞
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嗌嗌。
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
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呂氏春秋‧初音篇》﹞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
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記‧殷本記》﹞

傳說殷人始祖契,其生母為簡狄,受孕於一隻春燕,於是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呂氏春秋‧音初篇》並指燕子乃負天帝之命而來。
而周人始祖后稷的誕生,亦屬感生神話: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妃。
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
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避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
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
初欲棄之,因名曰棄。……﹝《史記‧周本紀》﹞

上述之女始祖皆因接觸某種神物而受孕,故謂為感生神話;感生神話乃我國氏族始祖及先帝誕生之典型,此處僅舉二例為代表。從中可見人將自身誕生方式神化,由女性感於天神後懷孕產出,視氏族始祖為神與人之共同後裔,並賦予天降的神聖使命;對於人類誕生方式的理解,已完全符合人經由母體懷孕產出的生理事實。

․兄妹婚

既是兄妹又為夫妻的神話人物,首推伏羲嶼女媧;從早期的文字記載中雖無法確知兄妹成婚的故事全貌,但已可隱約推知伏羲和女媧的兄妹婚關係。

女媧,伏希﹝羲﹞之妹。﹝《路史‧後紀二》注引《風俗通義》﹞
女媧本是伏羲婦。﹝盧仝《與馬異結交》詩﹝一﹞﹞

到了唐末李冗的《獨異志》,以伏羲、女媧為主角的兄妹婚神話才有了確切的記載,反映出原始社會早期血親婚配的婚姻制度:

昔宇宙初開之時,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
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而煙
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
面。今時取婦執扇,象其事也。﹝李冗《獨異志》卷下﹞﹞

上述神話證明人類婚姻史上的確存在兄妹婚的過渡階段,並通過兄妹拒婚的心理狀態加以譴責與抵制,反映先民潛意識中對血緣近親婚配制的否定 。至於在西南苗、瑤等民族的傳說中,伏羲、女媧兄妹則因洪水毀滅萬物,爲繁衍後代方才成婚,其中普遍描繪了兄妹婚配後生下磨刀石或肉瘤的怪胎 ;此荒誕情節背後所寓意的,實是人類對近親婚配的含蓄指責及自然原則的教訓與懲罰,顯示人類意識由野蠻邁向文明,富含科學上的價值 。
綜言之,兄妹婚神話透露了社會及婚姻制度逐漸演變的訊息,說明人基本上已認識人類男女結合、生育後代的事實,從而擺脫愚昧的生殖意識,走向成熟的科學生育觀,為人類生殖意識發展中的一個質的飛躍 。至此人不僅知自身之有父母,一改過去將自然、女神或天神視為生命來源的錯誤觀念,更隱約明白近親婚配之違反自然法則。在此一對自身誕生方式的認知轉變過程中,人的主體地位相對於自然萬物,再度獲得了提升。

﹝三﹞人類生產技能的進步─以取火、種榖為例

隨著人類自我意識 的初步形成,而將自己與他物區別開來,人類的生活也逐漸透過生產技能進步獲得改善;神話中與此相關的記載,乃初民以原始思維來詮釋祖先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之起源的神話,稱為文化起源神話。舉凡從火的發現到人工取火、植物栽培、製陶、馴養家畜、捕魚、造房等,遠古人類的偉大發明幾乎都出現在此類神話中 ;其中又以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文化要素「火」和「穀物」最為重要:

․取火

遂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遊日月之
外,至於其國,息此樹下。有鳥類鶚,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
枝鑽火,號燧人。﹝《路史》發揮一注引《拾遺記》﹞

在眾多文化要素中,火對於生產力低下的初民實不可或缺;當火一旦被人所用,便成為人類物質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中產生巨大作用;不僅如此,火的使用更具有「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與動物分開」 的重大意義。顯而易見地,人類相對於自然及其他生物的主體地位之提升,至此不証自明。

․種榖

穀物作為原始人的主要作物,在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至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開始被栽培 ,成為初民維生的穩定食物來源,使其得以安居。在漢文古籍中,神農為農業神的代表,教導先民種植穀物;所謂稷亦指神農,夏以後則稱為后稷:

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蠃蠬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
農乃使教民播種五榖。﹝《淮南子‧修務篇》﹞
是故歷山氏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植百榖,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
為稷。﹝《禮記‧祭法》﹞
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榖,令百姓家給人足。
﹝《淮南子‧人間訓》﹞

事實上,無論何種創造,皆有賴初民經過長期共同探索與經驗積累方得以發明,故而神話中的文化英雄,實為初民集體力量的標誌。在眾多文化創造中,農業的發明無疑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與關鍵地位,因此穀種起源神話實體現了人類主體能力的成長。
透過上述神話,我們看見人類已學會利用自然來維護生存,正是所謂的「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天有寒來暑往,地有動、植物等物資,而人則具有因天時地利之宜而善用的能力。生產技能的進步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使人體悟到自身在與外部世界互動時所具有的主導性,而將人在自然間的位置提升至主宰者的地位;精神上則由過去的盲目崇拜自然轉變為明白天道與人道之異,認識了人為萬物之靈所獨具的役使萬物以促進生存之能力;人類只要勤於「治」,發揮人的創造性,把握人之所能為,便能夠戰勝自然。
至此,人的主體意識全然覺醒;人類主體地位亦隨著人類原始文化的創造,攀上了第一座高峰。

﹝四﹞征服自然─英雄崇拜的謳歌

當生產力逐漸提高,人與自然的關係隨之改變,人不再甘於作自然的奴僕而要當自然的主人;這樣的心聲反映在神話中,便出現以「具有超人能力同時具有人性的英雄神」為主角的神話,透露了人想「了解自然進而征服自然」的願望。

․夸父追日

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北大荒中,有一位名為“夸父”的巨人突發奇想,決定要作一件驚動天地的事─追趕太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
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
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山海經‧大荒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
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

最後夸父雖趕上太陽,卻也因過度口乾舌燥,飲盡黃河、渭水仍不足解渴而倒地不起,徒留臨死前支撐他蹣跚步伐的一隻手杖,化為大地上蔓延千里的桃林。

台長: 晴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