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10 17:12:53| 人氣1,5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何處惹塵埃?----論「合併列式」的重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對學生的作業批閱方式,向來與「同仁」「和而不同」。我不顧一切,違逆打從實習時期,就被勸告的「不要對學生作業的批閱太認真,他們根本不會看,也不會感激你。你把他們的作業批得滿江紅,學生信心被打擊,家長還會怪你給孩子壓力太大,同事也有壓力,因為大家都沒這麼認真」,但我至今不悔。
    這個不悔,不單單打翻了八年前一位明星老師潑我的冷水------「這麼疲勞的工作,不出三年,你的教學熱忱就被磨耗光了」,還可能有得罪人的威脅。據「極機密的情報」透露,最近我光是關起門來改作業,就可能快要得罪某位「偷看我作業怎麼改」的教育前輩了。我完全不想得罪誰,尤其是同業前輩,但我猜,大概如十三年前的朋友所說,我的認真,終於是映襯了別人的缺失。那些容易中槍的老面子,對於任何晚輩的風吹草動,都是極其敏感的。

我的確問過自己:何處惹塵埃?
但我又問自己:塵埃是誰惹的?
我的答案是:課程本身就有問題,只是大家不去想,遑論改革或解決。

    對於要動用兩個以上運算符號的數學問題,除了可以依序用兩道式子、兩個步驟得出所求外,還可以將兩個以上的算式,合併成一道式子,稱為「合併列式」。這是現行國小課程,在四年級的安排。
    其實「合併列式」這個名詞所透露的教學立場,顯示的是一種有問題的課程架構。設想如果式子從來就沒有被拆開過,又何必要「合併」呢?如果打從一開始,學生在處理兩個運算符號的列式時,就直接帶他們不要寫兩道式子(而且要持續的以身作則),把式子列完再算(也就是不要遇到一個運算符號,就急著算出一個數字),這樣的話,我認為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呈現式子不拆解的習慣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現行的課程架構是:先讓學生用兩道式子解決問題,把他們教笨了以後(而且還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再叫他們「合併」列式。所以我說,「塵埃」是課程本身惹出來的。
    由於學生已經被教笨了,國內的師資培育體系,對教師數理專業的訓練又不重視,雖然在四年級的課程中,「合併列式」曾經出現過一個「章節」,但是下從學生,上至老師,以及五、六年級的教科書編輯者、習作解答的作者們,在這個章節的月考結束後,就把這件事情拋在腦後了,完全又回到原點,好像從來沒教過,而且「不學也不會怎麼樣」。一個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學了之後,就要用,並繼續熟練所學,內化、直至終身。如果一件事沒有用,那為什麼要學?合併列式不應該是一個「章節」,它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約定俗成的「習慣」才對。
    合併列式有用嗎?不學沒關係嗎?我在此告訴各位:
1.不但有用,而且很重要。
2.不但很重要,而且不得不學。
3.不但不得不學,而且如果高年級再不加強,就晚了!

    因此,四年級以上的數學教師,應該無時無刻的要求學生對兩步驟以上的數學問題,一律不准拆式,維持他們的習慣,讓他們不斷驗證、練習「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等等算式處理技巧,進而與代數多項式的學習接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茲將合併列式不訓練的近憂到遠慮,分析於下:

    第一,如果沒有合併列式,學生將每個部件分開算出,再互相引用,列出新的式子,這個過程是既繁瑣又危險的。我在帶合併列式的時候,學生、家長、甚至同事,常常以為,我的教學「比較適合程度好的學生」,其實合併列式對於程度差的學生才是重要!程度差的學生,面臨兩步驟以上的數學問題時,不是自動放棄,就是在試圖解決一面列式、一面計算、一面引用的「艱鉅任務」中,一心三用,自亂陣腳,不了了之的。許多學生在處理三步驟以上的問題時,列了一堆式子與運算過程,還弄得版面亂糟糟(因為他們各項程度都很差,運筆寫字和版面配置都亂無章法),算到後來,根本就忘了他們算到哪了!遑論去找前一個步驟的結果會找對!式子合併之後,這些弱勢的障礙,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如果沒有合併列式,就沒有辦法進行「式子的處理」;換句話說,這些學生連「式子是需要處理的」都渾然不知。一個題目到手,至解出答案之間,其實應該細分成三個階段----而對應了三種能力:列式的能力、處理式子的能力、運算的能力。在沒有合併列式的情況下,學生只有訓練到第三個能力,第二個能力根本就不存在,而第一個能力,更可笑的是呈現了一種「各憑本事、自求多福」的逃避心態,師生都在逃避!當學生不知道這個題目要加還是要減,要乘還是要除時,基於「不求甚解、應付考試就好」的態度,經常是用猜的,根本就不懂也不想去弄懂運算符號的真正意義!猜錯了,就「自認倒楣」,還假腥腥的說他下次會努力(作弊嗎)。至於老師,則束手無策,說學生「只是缺乏練習」,來結束他和家長的對話。其實列式是需要訓練,也可以訓練的。合併列式正是一個不管數字的樣式為何,針對數學的學理,「處理數,也處理式」的教學手段,藉此,可以基本的摒除學生以為「大的數字就是被減數或被除數」的迷思。
    我還沒說完,所謂「式子的處理」,意思是,在多個運算符號出現的式子裡,其實有很多計算,因為項目相消,或是約分,或是提出,或是展開,等等處理技術,是可以減少運算次數、降低運算難度,甚至免除不必要的「贅算」的!如果沒有合併列式,這些優惠與便捷,都將不存在,對於計算較弱的學生來說,是很吃虧的,他們常常會發生「考卷寫不完」的狀況,而老師面對這種問題,又是一句「練習不夠」帶過。
    第三,如果沒有合併列式,第三項所稱的三個階段,將會混淆在一起,大大的分散了學生的腦力。合併列式直接的作用,是讓學生將「列式」、「處理式子」、「計算」,三個階段,完全割開。列式的時候不要去想怎麼計算,計算的時候不要又去懷疑這式子是怎麼列出來的,讓三個階段都是全神貫注的。這樣,學生才可以把題目解好,尤其對於程度差的學生,這是最直接的幫助。
    第四,高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代數的世界。代數只有列式和處理的階段,根本就沒有計算的階段!如果學生在小學,只知道計算,卻對於列式和處理式子的訓練不足,甚至像現在,一點訓練都沒有,那他們到了國中,數學怎麼可能不垮呢?更糟的是,這個訓練再不趕快做,垮的不只是數學,還有自然科!也就是現在仍俗稱的「理化」----他們要如何面對一開始就用代數式來溝通的理化定理呢?現在的國中學生普遍覺得代數式「莫名其妙」,國中理化當然是一開始就不及格啊!臺灣(有史以來)大部分的學生,一上國中,理化就沒及格過,這也造成我國民眾的數理素質一直拉不起來(更別說人才缺乏了),其實是合併列式沒有教好的深遠影響啊。
    回顧我自己的學習經歷,數學其實從五年級就不好(我現在的教學主張,有部分是自己從失敗中走過來的經驗),自然科更是諷刺----從小對自然科一直呈現頂尖的我居然在國中落得物理也吃癟,這些其實都是當時的教育沒有重視合併列式和代數教育造成的。我很不好意思的說,我自己真正習慣運用合併列式來處理問題,其實是推遲到「高中」的「物理課」才受到啟蒙。當年恩師告訴我們合併列式的好處後,我才知道自己過去多少年的數理學習,都是虛度的!


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五日下午的華山(陝西省華陰縣)登山口。正準備整建一個廣場。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長江
人氣(1,5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談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論「比」與「正比」課程的結構修正
此分類上一篇:「一點五倍的縮圖」對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