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讓科學家愈來愈迷惑
月球,跟隨地球不知多少年了。也許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它就在天天看著地球。以前,大家都說月裡有一座廣寒宮,住著一位古代美女─嫦娥、一隻白兔,還有一位天天在砍伐桂樹的吳剛。然而,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美國太陽神十一號太空船登陸月球,沒有看到廣寒宮,也沒有找到嫦娥和白兔,更沒有桂樹和吳剛,於是許多人的美麗幻想成為科學的失望。
但是,時至今日,太空人登陸月球已有26年了(轉寄者註:1995的文章),人類對月球的瞭解並沒有增加,反而由於從太空人留在月球上的儀器,得到更多的不解資料,讓科學家愈來愈迷惑。每當夜晚抬頭望向月球之時,產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複雜情緒,不禁要問:「月亮呀!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妳的真相?」
未有定論的月球起源目前說法有三種,第一個假說是月球和地球一樣,是在46億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塵雲和氣體凝聚而成的;第二個假說是月球係由地球拋離出去的,拋出點後來形成太平洋;第三個假說是月球為宇宙中個別形成的星體,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重力場捕獲,而環繞地球。原本多數科學家相信第一種說法,也有少數相信第二種說法,可是自從太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經化驗分析才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同。地球是鐵多矽少,月球是鐵少矽多;地球鈦礦很少,月球卻很多,因此証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種說法站不住腳了。
同樣的原因,也使得第一個假說動搖了,因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億年前經過相同過程形成的,那麼成分應該一樣才對,為何差異會那麼大呢?所以,科學家只好也放棄第一種說法。只剩第三種說法了,可是如果是其它地方飛來的星體,飛進太陽系後,太陽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多倍,照理講月球應該受到太陽的引力而飛向太陽,不是受到地球的引力而留在地球上空的。(轉寄者註:這種說法就對引力的瞭解太外行了!引力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如果太陽的引力在地球表面還比地球大,中午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飛起來:D。相對上,月球距離太陽非常遙遠,它當然不會飛向太陽!但是因為兩星與太陽之間還存在著這份相對上微弱的引力,兩星才足以用這麼大的曲率半徑公轉)
這三種「正統科學家」提出的假說,沒有一項能解答所有疑問,也沒有一項經得起嚴格的質問。事實上,時至今日,「月球來自何處」,仍是天文學未定之論。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月球起源的看法,不管多離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小科學」的字眼來批評的。
再舉出一些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現象,讓大家用心想一想。月球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里。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5千萬公里。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里,月球直徑約為3400多公里,兩兩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告訴我們什麼信息?(轉寄者註:作者是大陸人:D)大家想想看,太陽直徑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陽郤離地球有395倍遠,那麼,由於距離抵銷了大小,使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轉寄者註:講這多!簡言就是「日月視徑相同」)這個現象是自然界產生的,或是人為的?宇宙中哪有如此巧合的天體?從地面上看過去,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睌,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
著名科學家艾西莫夫曾說過:「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那裡。」他又說:「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難道只是巧合嗎?有些科學家並不這麼認為。科學家謝頓(WillianR.Shelton)在《羸得月亮》一書中說:「要使太空船在軌道上運行,必須以每小時18,000哩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飛行才可以達成平衡;同理,月球要留在現有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確的速度、重量和高度才行。」問題是:這樣的條件不是自然天體做得到的,那麼,為何如此?
太陽系的行星擁有衛星,這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的地球卻擁有一個大得「不自然」的衛星─月球。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衛星,月球的體積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來看看下列數據:地球直徑12,756公里,衛星月球直徑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公里,有兩個衛星,大的直徑也只有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里,只有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0,000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們的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
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徑10哩的隕石,以每秒三萬哩的速度撞到地球或月球(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藥的威力),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郤有186哩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麼如此?大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
除非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使所有的隕石坑都很淺,才能解釋。那麼,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麼?
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轉寄者註:鈦和鉻都不稀有!尤其鈦很多耶,小朋友的立可白溶質就是二氧化鈦,那是一種很便宜的東西,五金行有很多工具是鍍鉻防鏽的,也不太貴),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轉寄者註:越說越外行!熔化「金屬」和熔化它的化合物,完全是兩回事),至少得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轉寄者註:外行到昏!東西有沒有熔化,甚至於有沒有燒起來,跟「元素」存不存在哪有相干!?又不是核反應!)而且,科學家分析太空人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轉寄者註:學界所謂的「自然界」通常泛指地球表面上下人類所能接觸的範圍,不含太空。地球表面的鐵礦少有純鐵出現,是因為地球表面到處都是能使鐵氧化的非金屬物質,但在太空中真空的環境,我覺得很難說,無須過於訝異。)
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麼?表示這些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在什麼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的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後,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機率應該相同,怎會有內外之分呢?
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的說法是說它以每小時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