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6 01:45:36| 人氣6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灣自行車道的建設剖析-86年作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臺灣自行車道的建設剖析

近幾年來,由於環保意識與休閒意識的逐漸明顯,臺灣終於在各地方政府的努力下,開闢了一條條的「自行車道」,使得愛好單車的民眾不再抱怨「臺灣連一條單車專用道都沒有」。然而,身為國內單車環境的改造動力來源,我們卻開始擔心,這些東邊一條、西邊一條的單車專用道,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真的能夠連結、造就整體的效益嗎?真的能夠改善我們的環境品質嗎?以下筆者先由自行車道的概略介紹,逐漸導入國內自行車道開發所顯示的議題。

首先,自行車道的種類,大致說明如下:
一、以功能區分可分為兩類:
1.遊憩性自行車道
提供民眾在工作之餘的休閒空間而開闢。在風景好的郊區如河湖邊、田野間、山林中等,可使民眾一面欣賞風景,一面騎單車運動。
2.運輸性自行車道
提供民眾以單車交通的使用,當然也包括通勤、通學、購物等等。
二、以形式區分也可分為兩類:
1.自行車專用道
—條大路上劃分出的「車道」,好比汽車專用道、公車專用道。這種型態較常應用在運輸性自行車道。
2.自行車專用道路
—整條路只有自行車能夠進入,這種型態較常應用在遊憩性自行車道。
三、以路權的完整性還可分為兩種:
1.完全專用
只有單車可以行駛,其他車輛不行。在國外甚至有少數單車專用道路是禁止行人通行的。
2.不完全專用
除了像國內一般遊憩性自行車道,兼容步行、輪鞋等等非動力遊憩外,國外有少數單車專用道路也容許汽車進入,但是速度限制在時速二十公里以下。

誠如以上幾點,自行車道的建設,其實是多元性的,也可以說是因地制宜的。但是,如何讓行車道的建設發揮效益,才是我們所要關心的。以下再介紹硬體規畫上可利用的方法:
一、 就來源而言
1. 在現有的道路上,劃出部份寬度提供自行車使用,或挑選某些道路做為單車專用道路。例如台東縣關山鎮的環鎮自行車道正如此類。這種方法的花費較低,但是建設上容易招致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2. 以廢棄的空間作為單車道,例如利用堤防頂端、廢棄的鐵道等。
3. 原來沒有路,專門開闢一條單車專用道路。這種方法的花費最高,而且必要性最低。
二、 就排他的方法而言
1. 僅以標線或有色塗佈區劃。這種規畫較適用於人民普遍守法的地區,或單車使用風氣成熟的國家。
2. 安全島。雖然無法真正排除闖入的機動車輛,但是已比前項具有警示作用,且因為有距離區隔,單車騎乘的空氣品質較佳。為此種規畫需要較寬的道路面積。
3. 分隔磚或反光座。如國內已採用的快慢車道區隔法、公車專用道區隔法
4. 高低差。例如將自行車道設在人行道上,或讓自行車道的高度介於人行道與汽車道之間。
5.柵欄。可能設在汽車與單車間,也可能設在單車與行人間。
6.入口路障。國內許多遊憩性自行車道有所採用,路障的障蔽度各異;如關山環鎮自行車道的部份路段僅抵擋汽車,宜蘭雙園自行車道羅東段完全阻擋,必須扛車進入。還有一些如高雄愛河自行車道是將路障設計成小狹縫,讓機車較難進入。

國內的單車環境建設目前還在萌芽的階段。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最辛苦的,因為政府不但要面對反對者的壓力,還必須謹慎行之,因為如果一條專用道規畫成功,推動之路才可以繼續走下去;反之,若一條專用道的「設施」出了問題,或「措施」上的配合不周延,導致績效不良,則徒然浪費公帑,使政府和人民雙雙對自行車道的建設失望,往後的推展也就益加困難。
如何讓這項公共建設廣為利用、如何讓機動車輛的駕駛望路興嘆,才是專用道的成敗關鍵。要達到這個目的,道路鋪面等工程的錦上添花,其實並沒有軟體措施的配合來得重要。單車騎士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安全無污染的空間,當然,也希望這樣的一條空間是「實用的」、「可以和生活結合的」。然而,民眾生活上迫切需要的運輸性單車專用道遲遲沒有出現,即使是國內現存的數條遊憩性自行車道,也有諸多不利遊賞的因素。這也就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國民在非單車專用道騎乘單車的機會,當然比在單車專用道上的機會要多得多——尤其是對於平常真正有在騎車的單車族。
運輸性單車專用道缺如,造成單車道無法生活化,已不證自明;那麼國內的遊憩性專用道有哪些共同的隱憂呢?
一、鋪面的錯誤
某些自行車道雖然花了相當費用在特殊的鋪面上,但是卻反而使得路面不是龜裂,就是打滑,還不如原本的柏油或水泥。其實自行車道的鋪面並不重要,如前所述,還不如花些精神在管理上。
二、排他性甚低,排他性高者又造成不便
在臺灣人民的公德心尚未成熟前,公權力的加強是任何公共政策都十分迫切的。由於路障的存在對於使用上有所矛盾,故建議政府能頒定嚴格明確的法規,使機動車輛排除於自行車道外。
三、宣導與標示的不足
事實上,只要是在安全悠閒的道路或區域,就是適合自行車活動的,並不一定要有「名目上的」「自行車道」存在。徒有「自行車道」,卻大家都「不知道」,便不具任何意義。與其鋪一堆沒什麼人知道的「自行車道」,甚至任憑汽機車視若無睹的碾壓「自行車道」字樣,還不如先直接挑選一些風景優美車輛少的地方,立一些告示牌,並將規畫路線的新聞炒熱,這樣一來大家自然一窩蜂的跑去騎單車,眾目睽睽之下也沒有人好意思開車或騎機車上去了。
四、路線選取的謬誤
公共政策如果只是「柿子挑軟的吃」,就不叫做公共政策。自行車道的規畫,應該設在民眾容易親近的地方,或大家都會去的名勝地區,如此,才具有宣導、吸引參與者的效果;而不應該設置在一些偏僻不易達,或單車取得不便的地方,甚至偏偏該「單車道」卻只有短短一兩公里,顯然不切實際本末倒置。

除了以上幾項是國內遊憩性自行車專用道所需加強改善的地方外,還有一點是我們必須深思的:究竟什麼樣的專用道,才是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
個人認為,自行車在臺灣人民心目中的印象,近年來終於漸漸成為高級的休閒運動器材,提供了一個民眾工作學習之餘的身心抒解管道。但是,「單車旅遊」畢竟是個人樂趣罷了,人們從事良好的休閒運動,還有很多項目可以從事,不一定要騎自行車;但是,將自行車用來作為短程或接駁的交通用途,卻是解決多重環境問題,唯一的出路!所以,在我國終於開始建設遊憩性自行車專用道的同時,我們更期待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交通壅塞、能源危機、廢熱……等等環境問題,能藉著運輸性自行車道的建設,加以改善!
運輸性自行車道在國內的規畫,目前還有很多基礎上的問題須事先克服。首先是國內道路使用的路權問題,必須革命性的重新分配,例如將停車空間的外部成本反映到使用者身上,階段性的全面取消路邊停車,由自由市場產生自費性的停車位等等。就目前的預期,單車專用的的建設可能比照以實施成功的公車專用道,一條一條的興建,從實驗性質慢慢連接成自行車路網,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單車專用道的規畫絕不是為了滿足「少數單車族」的需要,而是切切實實的改善整個國家的環境品質。有了好的環境,才有健康的國民,才有舒適的生活。單車專用道的推動,真的需要關心我們生活環境的每一份子發出聲音、共盡心力。

台長: 長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