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2年10月1日
莊子以無用之用來逃避黑暗統冶,莊子以櫟樹的寓言,說因櫟樹冇用,便不會有人砍它,故人有用自會招禍《人間世》(註1),但亦有謂能鳴的雁會招人養之,不鳴者則殺之,可知不可完全無用,故要「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山木》(註2)這就是「無用之用」。──
http://hk.geocities.com/dragon32768/bests.html
---------
傾讀莊子之作,我突然在想──我們目前所處的世代是否也是『亂世』?
在企業與企業間,似乎要打敗對手才得以生存;在同一企業裡,員工和員工間,似乎要戰勝對手才得以高升;然而,整個大環境改變,企業風光不再,擔心的不再是爬不爬得上去,而是這棵大樹會不會倒!
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在幾年前都蠻賺錢的(賺錢就像賺水一樣),曾幾何時,今年預計要虧掉二百多億台幣──虧掉一個資本額,那明年呢?未知。股票價格也從今年七月的每股二十幾元,跌到現在的七、八元,如果今年七月你持有三百萬的新光股票,現在的價值就只剩一百萬,短短不到三個月,可能虧掉你五、六年的薪水!
如果你讀聖經,你會發現,因為「罪」的存在,使得這個世界常處在亂世之中:
★聖經傳道書4:1-4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傳道書7:16-18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 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行義也會過分嗎?我們應怎樣理解?
7:16-18 人怎能行義過分或過於自逞智慧呢?這是對驕傲的律法主義者或偽善者的警告。所羅門是說有些人因自己的宗教行為而自以為義、自以為聰明。他們的觀點極其僵化狹隘,以致覺察不到為善的真正原因是要榮耀神。不偏不倚是重要的。神創造人是要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去追求祂的公義和良善。所以,我們應避免走向律法主義和縱慾主義這兩個極端。──
http://www.ibs.org.hk/LAB/】
★羅馬書 1:16-32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原來 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 神已經給他們顯明。
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 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 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將不能朽壞之 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所以 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他們將 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
因此 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
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 神、 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作陰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
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 神的、〔或作 神所憎被惡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
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他們雖知道 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這也難怪保羅會對於處在這個世界會有以下的感嘆與描述: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 神的眾子顯出來。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 神兒女自由的榮耀。〔享原文作入〕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有古卷作人所看見的何必再盼望呢〕
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 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因為他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豫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
誰能控告 神所揀選的人呢.有 神稱他們為義了。〔或作是稱他們為義的 神麼〕
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 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有基督云云或作是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 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的基督耶穌麼〕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是饑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麼、是刀劍麼。
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
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羅馬書 8:18-39)
-------------
你知道處「亂世」之道嗎?
莊子說要「處乎材與不材之間」,聖經說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註3),孔子說「中庸之道。」孫子兵法更指出不懂得「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的領導者所帶來的危害──覆軍殺將。(註3:孫子兵法《九變篇》)
**********
註1:《人間世》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於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匠石覺而診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與眾異,而以義喻之,不亦遠乎!」
【 有一個名叫匠石的木匠,要到齊國去,路過曲轅這個地方時,見到一棵櫟樹,植於村社之中,被村民們當作社樹。社樹高大無比,其蔭可遮蔽數千頭牛。樹幹有百圍之粗,高達十仞之上,才有小枝。這棵樹的樹幹若用來作舟,可以夠十多個舟的木料。樹旁邊圍觀的人就象集市上的人那麼多。
匠石掃了一眼,繼續趕路。他的弟子卻貪婪地欣賞著這棵高大的樹,駐足其下,贊歎不已。飽看之後,弟子追上匠石,問道:
「師傅,自從我拿起斧斤跟隨您以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材的樹。而您卻不正眼看它,為何?」
匠石回答說:「不要再提它了。不過是紋理散亂的無用之樹。以其造舟則沉於水下,以其為棺則很快就腐爛,沒有一點用處,所以才一直長在那兒,沒人願意砍伐它。」
當天晚上,匠石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櫟社樹對他說:
「匠石啊,你只知道我無用,卻不知道無用正是我長壽的原因。你看那些有用的木材,有些還沒長成就被人砍伐了,正因為它有用,才被世俗利用,被利用,就是它生命的結束。我若有用,早就喪命了,還能活著嗎?」
匠石醒來之後,覺得夢中所聞,十分在理,就對弟子說了。弟子反問道:
「它既然追求無用,又為何要當社樹呢?」
匠石說:「這正是它的高明之處。它只不過寄身村社之中,免得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去砍伐它。如果不是社樹,恐怕早就被那些不識貨的人砍掉了。」
也許,有人看了這些故事之後會說:莊周畢竟塵心難脫啊!竟然教起人們怎麼做官來了。但是,我的一片苦心,能有多少人理解啊!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首先必須面對眼前的現實。一味地鼓動人們放棄仕途,是不可能的,只要那些身在仕途的人能夠保住自己的血肉之軀,我莊周受到不白之冤也心甘情願!
在本篇的結尾,莊周不厭其煩地警告世人: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山木自招殘害,膏脂自受煎熬。桂樹可食,故被砍伐;漆樹有用,故被切割。世人只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http://www.angelibrary.com/real/zzz/】
------------
註2:《山木》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
【 他們翻過幾座山頭,來到一片伐木場。有很多木匠聚集在這兒,砍伐木材。但是,奇怪的是,有一些十分高大粗壯的樹木卻稀稀落落地矗立在成片的已被砍倒的樹木之間。莊周與兩位弟子走近前去一看,這種大樹雖然枝葉繁茂,根粗身高,樹蔭之下可容納數十人,但是,仰而視之,其小枝彎曲而不能成為棟樑之材;俯而察之,其大根文理散亂而不能成為棺槨之材。
藺且向旁邊一位木匠問道:
「這麼大的樹,你們為什麼棄而不顧呢?」
木匠說:「此乃不材之木,毫無用處。」
莊周聽了木匠的話,十分感慨。世上之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希望自己有用,但是,成材、有用,正是自我毀滅的契機。一個才能超群的人,往往成為眾矢之的,而無才無用的人,卻能保持自然的年份。象這種無用的大樹,正是憑借著它的無用,才能直立生存,而那些有用的木材卻被砍伐喪生。莊周又聯想到當漆園吏時經常見到的一種情形:工匠們用刀子割開漆樹的皮,讓漆汁流出來。如果漆樹裡面沒有漆汁,人們就不會去割它了。漆樹之被割,正因為它有用啊!
於是,莊周對藺且與蘇玉說:
「這種樹木以不材無用而終其自然的年份,其它樹木以成材有用而被砍伐夭折。為人亦是如此。不材者得福而有用者先亡。」
天色將晚,莊周與兩位弟子下得山來。由於貪戀山中景色,行路遲遲,已無法趕回家了。莊周突然想起,梓慶的家就住在山腳下,於是師徒三人便直奔梓慶家而來。
他們來到梓慶家中時,已是掌燈時分。梓慶一看是故人莊周來訪,喜出望外,將莊周師徒三人讓進茅屋,便對兒子說:「趕快去殺鵝,準備招待貴賓。」
莊周忙說:「不必,不必。隨便填填肚子就行了,何必如此破費。」
梓慶笑道:「我雖貧窮,但是莊先生光臨寒舍,怎能如此草率。」回頭對兒子說:「趕快去吧!」
梓慶的兒子出去一會兒又回來了,向父親請示道:「我們家的那兩只鵝,一只能打鳴,一只不能打鳴。殺哪一只?」
梓慶說:「就殺不能打鳴的那一只吧,留著能打鳴的看家用。」
兒子又出去了。不一會工夫,一只肥大的鵝就煮好了。莊周師徒三人吃得十分入胃。
當夜,師徒三人便留宿於梓慶家中。翌日上午,莊周告辭了梓慶,帶著藺且與蘇玉回家。
回家的路上,藺且問道:
「先生,昨日山中之大木,以其木材無用而保持它自然的年份,而梓慶家的鵝則因不材而被宰殺。請問先生,您究竟是希望成材呢,還是希望不成材?」
莊周笑道:「藺且,你現在提問題可越來越刁了。我告訴你,我將游於成材與不材之間。」
稍頃,莊周又說:「成材與不材之間,雖然有些相似,但是,還不能擺脫危險。如果憑借道德而游於世間,就不會有被殺的危險。達道之人,沒有人誇獎他,也沒有人詆毀他,像龍那樣善變,像蛇那樣機靈。他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從來不會固守於某種模式。有時候在上,有時候在下,但是,他的內心卻永遠保持和諧的境界。他的精神遊於萬物之初,因此,他能夠主宰外物而不被外物奴役。象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有被殺的危險呢?」
蘇玉問道:「如果不達於道,那會怎樣呢?」
莊周答道:「世間萬物,有合必有離,有成必有毀。合為離之始,成為毀之機。有角則被挫,位尊則被譏。角乃挫之因,尊乃譏之初。有為則吃虧,有能則被讒。因此,世間之事,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根本不足為憑。如果不明於大道,而埋頭於世事,則死亡就在眼前而不自知。你們可要記住,任何處世之法都不保險,唯有進入道德之境,方可立足於險惡的人世之間。」──
http://www.angelibrary.com/real/zzz/】
----------
註3:孫子兵法《九變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軍,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高陵勿向、背丘勿迎、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絕地勿留。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于九變之利,知用兵矣;將不通于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擄也;忿速,可悔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註3: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