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五戒──不殺生/ 悟因法師
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等級差別,一般人一聽到五戒,一定會說那是一種束縛或約束,而想「敬而遠之」,但其實佛教所講的五戒是一種幫助人活得更加清淨,不被煩惱所困的生活指導原則,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五戒,社會上的許多亂象就會減少了。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們先來談談不飲酒戒。
不飲酒
這不飲酒戒是五戒中的最後一條,它不是根本戒,我把它排在最前面來說,是因一犯酒戒,即會連帶破壞其他各條戒。
大家都以為不飲酒是最容易受持的,其實大部分男士們會說不容易持,女士們則會說容易。從這點上來看,男性與女性持戒的角度的確不太一樣。
我們的社會裡充斥著喝酒文化,大家都以為不喝酒難以說話,做不了生意。很多居士對我說:「去宴客、應酬,若是帶一瓶麥茶去,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喝酒才會助興,也才成敬意,結果酒是喝了,各種窘態一一出籠,說是談生意,在酒精的威力中,有時被設計了還不自知。
喝酒會使窘態畢露
為什麼不能飲酒?戒律有一條戒飲酒的典故,主角是沙伽陀比丘。
有天,一個外道婆羅門拿了一個稀世珍寶的缽放在樹梢上,宣稱誰能空手取缽,就將缽送給他。要在那麼高的樹上取缽,若不是藉助梯子或爬樹,不然就得要顯神通,否則無法辦到,結果有很多人拿不到。沙伽陀比丘剛好經過那兒,用手一伸就拿到了。於是,沙伽陀有神通的消息,很快地在當地造成轟動。
這時,某地有條會吃人的惡火龍,大家請沙伽陀去降伏,沙伽陀只費三兩下功夫就把牠降伏了,沙伽陀因有神通而聲名大噪,就連國王也聽聞到了。
沙伽陀比丘遠近馳名,大家都爭相供養。有位居士說要供養一定選他最喜歡的,沙伽陀說在家時最愛喝酒,千杯不醉。居士就請他喝酒,他喝得酩酊大醉。
有天,沙伽陀又喝醉了。剛好阿難隨侍佛陀出行經過,看到有人躺臥在路邊,吐了一地;很多鳥吃著他吐出來的東西,一邊吃還一邊拉屎。阿難問說:「這位比丘是誰?」佛陀說:「他是沙伽陀」。「他不是會顯神通嗎?」阿難覺得很奇怪。「他現在連趕走一隻鳥兒的力量都沒有了!還談什麼顯神通,所有的功夫都消失殆盡了!」佛陀說。
喝酒就是如此。酩酊大醉時,平時的功力都會消失殆盡。領帶歪一邊,服裝不整,還會對人胡言亂語、大聲吼叫,甚至無法明辨是非,那時的你就如同喝醉倒地的沙伽陀,不但窘態畢露,還會破壞自己平日訓練出來的判斷能力。
有位居士告訴我,如果喝酒還划拳助興,那個輸的一定會一直輸下去。為什麼?他說:「划拳輸,就要多喝酒。划拳時,如果他的嘴巴與腦袋想的手勢不一致就輸,愈輸愈被罰酒,就愈不清醒,愈不清醒只有一路輸下去了。」
喝酒非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人把喝酒當成生活習慣。各位每天下班,電視看完後都在做什麼?家庭婦女下班回家,忙為小孩洗澡、陪做功課,等小孩去睡覺了,再忙洗衣、整理家務。先生吃完飯就開始看電視新聞,再來與朋友聊天,喝酒助興,常常喝到半夜才回家,這樣的家庭生活能夠和諧嗎?
學佛的人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外,也需要調適,調適可以有各種的方式,例如做功課、拜佛、打坐,或讀一些有益身心的好書,或聽演講,或是看一場好電影,或出外踏青。請千萬不要喝酒。
持不飲酒戒,除了不要喝酒之外,香煙、檳榔等,也要儘量戒除。最重要的是嗎啡、安非他命、速賜康等毒品千萬不要碰,如果因為重病非用麻醉劑、嗎啡治療不可,在醫生處方下,那是允許的,這是戒律的開緣。
酒、煙、麻醉劑在生活中不是必需品,沒有它們,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很快樂,持戒會讓我們好好地活下去。小時候我們只要吃飯、吃奶,可以不抽煙、不喝酒,就能長大,身體也很健康。現在卻喝酒喝到出問題,既傷身體又無任何好處,為什麼要抓著不放呢?
喝酒破壞家庭生活
喝酒喝到家庭破裂是常見的事。有位女居士跟我說她先生喜歡喝酒,酒品非常不好,醉酒後就回家打人,把孩子的頭抓來撞牆,全家都抗議,結果把他驅逐出境,只好在外租屋而住。
後來,先生在外面和另一個女人同居了六、七年,最近同居人去世,想要搬回家住,太太說無論如何要提出離婚。因為他仍好喝酒,喝酒就會打人。但這是離婚的理由嗎?她說兩人曾經談判,先生說不喝酒就活不下去,身體會不住地發抖,顯然已經酒精中毒了。我想如果是這樣,反倒是先勸他戒酒比較重要,可是她說無論如何要離婚。我覺得夫妻在一起彼此要相互珍惜,這是很深的學問。我勸那位女居士先讓孩子和他談看看,不行再離婚。她一聽就哭得很委屈說:「師父!您都縱容男生,反而不疼惜我。」我問她夫妻可以離婚,兒女可不可以說離就離?這臍帶是斷不了的。他在外面喝酒出事,兒女怎麼看待?夫妻是離婚,而子女在兩人離婚之後仍得收拾善後,心情會更矛盾的。
後來,她的子女就跪著請求他不要再喝洒,他哭了,答應悔改,後來也真的戒掉了喝酒的惡習。要救一個人不容易,我們要很真誠地珍惜周遭的每一個人。
所以,要持不飲酒戒,不但自己不要喝酒,也要為珍惜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而不喝酒,縱使已經喝酒成習,也能慢慢地戒除,這樣生活才會健康、圓滿。
------ 摘自香光書鄉《掬水集》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sakuang/water/w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