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5 10:01:58| 人氣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律藏中提及愛惜僧物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律藏中提及愛惜僧物的故事──釋見翰

 

律藏中有一個故事:佛世時,舍衛城有一位長者發心要供養僧眾。這時十七群比丘,因為應供的時間未到,就取出大眾師所使用的坐墊,鋪在林中打坐、經行,當供養的時間到了,比丘們即前往長者家接受供養。等到受供養結束後,回到僧伽藍中,大家發現大眾師的坐墊竟曝露在林中,沾滿了塵土,飛鳥啄破了墊子,很多蟲蟻在上面爬來爬去。原來是十七群比丘去應供時,忘記把坐墊收起來。於是佛陀告誡十七群比丘,並制了一條戒:「若比丘,取僧繩床、木床,若臥具、坐褥,露地自敷若教人敷,捨去,不自舉、不教人舉,波逸提。」這條戒律的用意,主要是佛陀教導比丘應愛惜僧物,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如果大家一起使用,那麼收拾僧物的責任在誰身上呢?

律藏裡是這麼說的:若有兩位比丘在露地共坐一副繩床或木床,使用畢,下座應為長者服務,主動收拾。但可能會有以下的問題:下座心想,上座應當會收吧!然而上座沒有收。這樣下座有兩個過失,一是自己已意識到應收拾而未動手收者,以致損壞僧物,犯波逸提;一是兩人共用,小小者理當學習敬長老、護僧物的行儀,而未學,則犯突吉羅。另一種情況,剛好相反:上座心想,下座應當會收,但下座卻沒收。那麼沒有收拾僧物的過失,則在上座身上,故上座犯波逸提。

 

從以上律藏中的記載,可了解佛陀對弟子的教導是:「凡事先從要求自己動手做起。」誰發現了或是先想到了,就主動將不圓滿、疏漏的地方彌補起來,而不是期待或要求別人。自己在當下的幾個動作,可能只是舉手之勞,即可避免物質上不必要的損失,亦化解了心理上相互要求的不愉快。

------ 摘自香光書鄉《湧泉之歌》第二集 pp.126-128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sakuang/wisdom2.htm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賴裕升 YS Lai

 

台長: 香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