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11 09:40:57

為什麼要叫做「觀世音」?


為什麼要叫做「觀世音」?/ 宋滌姬 編輯組 .整理撰述〈普門品〉一開始,無盡意菩薩問佛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陀回答:「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

2011-08-10 21:54:11

《法句經》故事──大目犍連尊者的死

《法句經》〈第十品 刀杖品〉人若用武器傷害無害且不應被傷害的人,將會很快受到以下十惡苦:1.極端痛苦 2.災害 3.身體傷害 4.病痛 5.失心狂亂 ⋯⋯6.國王懲罰 7.重大刑罰 8.眷屬離散 9.財產破滅 10.火燒家...

2011-08-09 22:25:23

世間所見法,但以心為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


世間所見法,但以心為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T10n0279_p0066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photo by 李昌周

2011-08-09 21:04:12

《法句經》故事──聞偈證果的年輕比丘

《法句經》〈第十三品 世品〉莫從卑劣法,莫住於放逸,莫隨於邪見,莫增長世俗。(偈167) ──了參法師譯(註1)卑劣法:五種欲的法。 五種欲︰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 的欲望。(註2)世俗︰指生死輪迴。...

2011-08-08 21:55:59

雖然人生如戲,善思、善言、善行,依舊功不唐捐。


雖然人生如戲,善思、善言、善行,依舊功不唐捐。----------------------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photo by 李昌周

2011-08-08 16:09:41

《法句經》故事──飲食要節制

《法句經》〈第十五品 樂品〉健康是最高的福報,知足是最好的財富,最可信賴的人就是最好的親友,涅槃是最究竟的喜悅。(偈204)‎204. Health is the precious gain and contentment the greatest wealth. A trust...

2011-08-08 10:58:07

父親的身教


父親的身教──李玲   沒上課的午后,回哥哥家探望雙親。照例與健談的母親閒話一番後,起身告辭,父親一如往常地微笑著,揮手與我「說」再見。這熟悉的笑容將我拉回到年少時代....   家裡兄弟姊妹六人,常有人不...

2011-08-05 20:36:27

面對世間至情,願彼此信守淨戒、珍愛自他,共成菩提。


面對世間至情,願彼此信守淨戒、珍愛自他,共成菩提。------------------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photo by 李昌周

2011-08-05 09:36:52

普門品的「普門」是什麼門?


普門品的「普門」是什麼門?/ 宋滌姬 編輯組 .整理撰述普門的意義  智者大師《妙法蓮華經文句.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提出十普門:「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斷惑普、入法門普、神通普、方便普、說法普、成就眾生...

2011-08-04 21:47:30

此岸是彼岸


此岸是彼岸--------------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photo by 李昌周

2011-08-04 09:56:18

解三毒苦的觀世音菩薩


解三毒苦的觀世音菩薩 /宋滌姬 編輯組 .整理撰述日本禪宗有則著名故事:某天,一位武士拜訪白隱禪師,請問地獄與天堂是否實有?白隱禪師聽了,沒有對問題加以解答,反而用惡毒的話辱罵他。武士既驚訝又憤怒,忍不住...

2011-08-03 16:57:59

《法句經》故事──不知足的年輕比丘  

《法句經》〈第十四品 佛陀品〉即使天上灑落金幣,也無法滿足欲望,愛欲是樂少苦多。明白這種道理的智者,甚至對天界的欲樂也不企求,佛陀的弟子希望能滅盡愛欲。 (偈186~187)‎186-187. There is no satisfying sen...

2011-08-03 09:47:27

《長老偈》(阿若憍陳如長老偈)


諸行皆無常,修觀可明瞭;苦中生厭棄,是謂清淨道。諸行皆為苦,修慧可明瞭;苦中生厭棄,是謂清淨道。諸法皆無我,修慧可明瞭;苦中生厭棄,是謂清淨道。《長老偈》(阿若憍陳如長老偈)---------------香光資訊網 ht...

2011-07-26 09:28:01

不偷盜


xiang_guang的相簿不偷盜──菩提長老一個受持不偷盜戒的人,對於他人在村落或森林中所擁有的財物及產業,不會起盜心而私取。不與而取,意指對於他人所正當擁有的產物生起盜心,並據為己有。如果取走的是無主物,例如...

2011-07-25 09:42:30

佛陀發現緣起


佛陀發現緣起──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著;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到底緣起說是怎樣形成的?在《相應部》佛陀品中,佛陀談到他出家後六年中修了種種苦行,最後,才發現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緣起。下面,我將佛...

第一頁      ‹上一頁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16 / 41 頁 , 共 606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