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8 00:47:00| 人氣2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差異與戰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這是「社會學」的作業。坦白講,寫的內容不過是在打高空、練嘴炮罷了。現在之所以post上來現醜,也只是為了湊湊篇數,過段時間有新的作品這篇文章就會消失。

記得高中時代的歷史課,曾經讀到某人說過的一句話讓產生了我深刻的印象,他說:人類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的確,回首漫漫的數千年人類歷史中,耗去許多的時間在戰爭之上,人類好戰的事實顯而易見。

歷史上紀錄的戰爭,其發生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爭奪生存所需的空間與資源是最常見的理由,也是許多藉口背後的真正目的。例如日前開打的美伊戰爭,雖然美國指控伊拉克藏有違反國際約定的毀滅性武器,並以之為開戰的理由,但是許多評論家都明白的指出,美國攻打伊拉克真正的理由,不過是為了石油的控制權罷了。

美伊戰事的爆發,有媒體喻為是本世紀的十字軍東征,伊拉克也有將之視為聖戰的意思。雖然這場飽受矚目的戰事在本質上仍不曾脫離資源的爭奪,但事實上也多少牽扯到自上次大戰以來的恩怨。二次大戰結束後,由於英美勢力的介入,使得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國土上建國,「光復聖地耶路撒冷」,被迫離開家園的巴勒斯坦人除了強調重新建國的理想之外,也以伊斯蘭教的教義高舉旗幟,號招周圍的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而以色列的背後也自然聚集了不少的「基督教」勢力,相持的結果就是由此而生的戰端是近代主要的問題之一。

像美伊戰爭這樣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飾戰爭本質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除此之外,戰爭的起因有的時候也會來自一些看似毫不相關的事,例如宗教上的衝突、價值觀的衝突等等。前者的例證有長達數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起因於宗教聖地的搶奪;後者則可以延伸到人與人之間的爭執這樣細微的層面。這兩者其實都起因於文化上的差異;因此要對戰爭的原因作探就應該要先了解文化的定義與本質。

依據英國學者泰勒的定義,所謂的文化乃是「一種複雜的整體,包括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一份子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龍冠海教授認為「文化是人類生活方式的總體,包括人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的東西。從個別社會的立場來講,一個社會的文化是該社會所建立的,由一代傳到下一代的生活方法之總體。」意即是指「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也是人和社會生活的一切的總合」。而文化的組成要素,依照社會學的觀點可以分為符號、語言、價值、規範四種。

1. 符號:符號是由人類的意志所設定,而能引起一致的社會反應的任何記號。克魯伯和帕森司指出,文化是社會的人所創造、儲存,並用以組織事務的符號體系;因此一旦文化離開了符號的意義,則一切的人際互動與人所創造的事件都沒有了意義。

2. 語言:語言體系的界限,往往就是文化體系的界限,常言道:要了解文化,必須要先掌握語言。社會的實質是在於意義世界,而語言屬於符號系統的一部分,因此語言對文化的發展和傳遞有極大的重要性。

3. 價值:價值係指人們所共有的概念,人們藉由此類概念評斷事物與行動;是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所有的社會都有一些共同的價值取向。
4. 規範:規範是行為的準則,包含了習俗、道德、宗教等等。他是一種明確的生活規約,對某些情境提供適用的行為準則,可以使公共的利益受到保護,不致為私人的貪慾所害。

此外,文化的功能在於調和人和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由此不同地區的社會,隨著其自然環境的不同,因應發生的文化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所謂的「大陸型文化」和「海島型文化」就是依此區分的),因此文化間的差異是在所難免的。不同的文化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而文化模式則和他的社會生活型態與成員的人格模式有密切的關聯性。當某一文化的成員接觸到另一種文化的時候,往往會經歷心理上與社會上的不適應,這個時候就會發生所謂的文化衝擊,文化衝擊的程度會隨兩種文化本身的差異程度而影響;文化間的差異愈大,衝擊程度也就會愈大。

由泰勒及龍冠海對文化的定義中可以知道: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宗教會和生活環境相關;也常與習俗、與道德判斷等價值觀念相互影響。因此隨著每個社會的不同,其宗教必然有所不同。宗教常會把人群作一簡單的二元法區分,即「信徒」與「非信徒」兩種;如此涇渭分明的劃分,與其保守的意識形態,會阻礙新的價值觀的輸入與融合,容易造成社會對立與社會衝突,例如前文所舉的美伊戰爭、十字軍東征即是一例。

因為宗教常被當作文化紹介的重要因子,所以文化上的差異就很容易被宗教表現出來。世界上主要的幾個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含天主教、東正教等系統)、伊斯蘭教等,這三大教之間有許多觀念彼此相左,但也有許多的觀念彼此相容。除了這三大宗教之外,在亞洲地區,源自中國的儒學(及其衍生的儒教)也是一股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勢力。

這四者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分別在世界上各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四者彼此的交會除了為人類社會與文化帶來衝擊之外,也融合出新生的文化。以中國為例,當佛教初傳的時候,和原有的文化產生了許多的火花,發生了許多的衝突,如三武滅佛、韓愈諫佛…等;但是經過了和本地文化的融合之後,佛教在中國便產生了一些變化,漸漸的和中國固有的文化融合,進而密不可分。這樣的情形也可以在基督教的傳入時發現,而基督教在清代的傳入和經濟、科技、武力、文化等方面有相當高的關聯性,且時值中國的國力低落,文化滯留不前的時候,所以其產生的衝擊與遭受的反彈就來的大一些。這就是前面所說因文化差異而產生文化衝擊的實證。像這樣的例子不只發生在中國而已,全世界都有類似的例子發生,就像基督教傳入美洲,配合白人的強勢武力而引起當地的文化崩解;或像是伊斯蘭教傳入原受佛教文化薰陶的國度,使得原有的文化發生破壞性的改變,如阿富汗近來的滅佛事件…等,像這樣的衝突如果經由不當的處置,甚至是有意圖的宣染,便會使得衝突與對立擴大,進而發生戰爭。

戰爭一旦開始了,不一定有所謂的贏家,但總是非得要有輸家產生才會終止。而輸的一方除了如賠償、割地、權益出讓…等實質上付出的代價之外,其實他們還輸了文化的主控權。戰敗方的原有文化在此時變得脆弱不堪,從主流文化的地位迅速的降為戰勝方的次級文化,甚至就被抹煞掉了。也就是說,在有形的戰爭結束後,無形的戰爭-文化上的侵略可能才剛要開始。

這樣的狀況會讓這個戰代的社會發生文化大洗牌,舊的文化受到嚴重的否定,可能會因此造成價值觀崩解,社會規範失去原有的約束作用,新的文化也會受到質疑,並且為殘存的舊文化觀念所否定,文化的「消長作用」會在戰敗的國家被觀察到,而這樣的文化崩解現象應該會隨著敵對兩國的文化差異程度而加強。例如二次大戰後,日本因為戰敗,所以除了被迫放棄許多原有的佔領地、權益以外,還接受了許多來自英美的不同文化,使得現在的日本文化與過去有相當程度的改變。類似的文化侵略例如歐美以其強大的國力,對其他不同的文化進行侵略;如歐美人士不實用狗肉,聽聞到廣東人以聖伯納犬文食用肉的時候怒不可竭,發動了諸多的團體對之施壓。像這樣的事例多不勝數,都是種因於亞洲在上個世紀的許多次戰爭中失敗,所以喪失了部分的文化的主控權所導致的結果。戰爭結果的可悲,於此也可見一斑。

我相信,沒有人真心的期盼戰爭,人人都期盼和平。

這份報告的寫作動機是因為美伊戰爭爆發,使我感受到戰爭的無謂與無奈,藉這個機會試圖透過社會學方面的探討來了解戰爭發生的原因,並希冀從中找到避免挑起戰端的方式。由探索中發現,人類除了因為資源上的不可避免的競爭之外,還有不少戰事是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導致對彼此的文化發生誤會與衝突而引起的,這樣的戰爭最令人空自嗟嘆,因為它並不是不能避免的。

既然了解戰爭的起因和文化上的差異有關,那麼要達成減少戰爭的目的,最好的手
段就是透過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對其接納包容,才有可能減少不同文化間的磨擦與對立,從而促進文化的平和演進。

台長: 哈維兔子 xHarvey
人氣(2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