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育制度,以菁英主義為導向,強調考試至上的觀念,一向為人詬病,卻又難以改變,台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透過科幻劇情,反映出時下父母近乎的控制狂的行為,以及學校教育的死板僵化、分數取向,已經成為扼殺青春的劊子手,年輕人無路可逃,除非自殺,否則就只能隱忍,最恐怖的是逐漸被同化。如今台灣電影《藍色項圈》(The Blue Choker)透過靈異故事反諷教育制度,再度把這個血淋淋的可怕事實搬到觀眾眼前!
◎是懸疑驚悚片,但不是以嚇人為目的,而是以討論議題為目的
《藍色項圈》是一部非常另類的電影,他可以歸類為懸疑驚悚片,但是他的「懸疑」不是以解謎為目的,他的「驚悚」也並不是以嚇人為目的,他有很多的劇情設定,都維持神秘感,到最後也不會告訴你為什麼,所以這不是一部探究答案的電影,而且雖然片中有鬼,也有神秘事件,可是整體看起來並不恐怖,他的目的也絕對不是要嚇你,而是要透過故事來闡述議題,激發你去思考,因此這樣的電影,可以稱為「議題式電影」,而片中所著重的議題,當然就是跟教育制度有關的議題。
◎功利主義的教育環境,比任何鬼怪都可怕
所謂《藍色項圈》,是人在上吊之後,脖子上出現的瘀痕,看起來就像一條藍色的項圈。故事描述一間分數至上、軍事化管理的恐怖學校,流傳著一個傳說,只要跑進廢棄的宿舍寢室,用裡面的繩子上吊,沒死的話,你就可以擁有「考高分」的超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有使用期限,你必須在能力變弱之前,想辦法引誘另外一名同學去上吊,就跟做直銷、拉下線一樣,一個拉一個,如果你拉不到任何人,那就只好忍受成績變差的厄運,或者乾脆自殺了結,這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完全演出功利主義的可怕,這劇情不是荒謬,而是反諷!
◎學校就是「不合理制度」的代名詞,最可悲的是抵抗也沒用
本片堪稱「校園不合理制度現形記」,包括體罰、髮禁、洗腦式的師長訓話、侵犯學生隱私,反對音樂、美術、創意,以及任何有趣的事物,只會以考試分數來決定人的價值,最可怕的是不准學生提問,也禁止學生思考,只要是課本上的內容,或是考試會考的東西,就是唯一真理!有沒有覺得這一切都很熟悉?因為只要你在台灣受過教育,你一定經歷過這些事情,然後最可怕的是久而久之,你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對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做,你就算不想這樣做,也由不得你,這就是華人世界的教育方式,教你怎麼樣成為一個奴隸!
因為台灣的校園制度實在是太不合理,所以很多青春電影裡面,都可以看到年輕人反抗學校的劇情,無論是《那些年》、《我的少女時代》,甚至《鬥魚》裡面都有類似的劇情,但這些電影大部分都是透過反抗學校、對老師嗆聲的劇情,來表達青春時期的熱血情懷,卻不免過於樂觀,相較之下,《藍色項圈》雖然也出現學生反抗校園制度的情節,卻很悲觀,也很殘酷的告訴你一個事實,就是一切的反抗都是沒有用的!
◎華人社會的教育制度已經病入膏肓,除非逃往西方國家,否則無解
其實這種制式化、樣版化、非人性化的教育體制,不是只存在於台灣,就連在中國大陸,也不斷鼓吹所謂的的「學霸」,同樣是把考試分數的競爭當成勝敗的關鍵。綜觀整個龐大的華人社會,這樣的觀念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除非整個社會結構或者思考模式徹底變革,否則死讀書的文化,就會不斷的借屍還魂,讓學校變成「奴隸訓練班」,教你怎麼當一個絕對順從的好奴才,在學校順從老師,出了社會就要繼續順從各種邪惡的「慣老闆」,還欺騙你「只要考高分就有出頭天」,卻不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輩子只能當奴隸!
在中國五千年文化裡面,大部分都是帝王制度,或不同形式的極權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之下,一般人要出人頭地,只能依靠考試,所以發展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荒唐理論,也總是忽略時代的多元特性,只會用死板制度逼我們成為「不懂思考,只會標準答案」的行屍走肉,在五千年腐敗文化的荼毒之下,這樣的「奴性」已經深入整個社會的骨髓裡面,要改變,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常說,如果有錢,就趕快讓小孩到比較自由、比較「正常」的西方國家受教育,不要讓可悲的藍色項圈,繼續綑綁住你的人生。
*傅顯濬飾演的無辜學生,被送進魔鬼學校,從此葬送青春。
*謝欣穎飾演班導師,順應學校的高壓制度,只為明哲保身。
*恬妞飾演唯利是圖的魔鬼校長,為提升學生成績不擇手段。
*陳以文飾演變態舍監,總是喜歡監控學生的私生活。
*大太陽底下聽老師講廢話,是學生時代永遠的惡夢!
*體罰,髮禁,死讀書,讓我們的精華歲月永遠蒙上陰影。
*考試成績不是人生的答案,扭曲的教育制度,誰該負責?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