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日軍戰敗,一名在台工作的日籍老師,跟著日軍撤離台灣,被迫將心愛的情人遺留在海的另一頭,只能將心底的思念化為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60年後,這一張張寫滿感情的信紙,被輾轉寄回台灣,但是經過幾十年的人事變遷,當年的地址卻早已不復存在,於是這些塵封超過半世紀的思念,將等待著一個早已消失的老舊地址:『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是以《賽德克.巴萊》這部預告片(*註1),在國際影壇打響知名度的台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幾封寄不出去的情書,加上一個搖滾樂團倉促成軍的故事,乍看之下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最簡單的東西常常都是最動人的,所以懷才不遇的男主角范逸臣,在女主角田中千繪的牽引下,和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怪咖,組成一支史上最扯的搖滾樂團,沒想到這支從來就不被看好的雜牌軍,竟然可以爆發出驚人能量,唱出撼動人心的歌曲。
電影裡的這群樂團成員,來頭都不小,有「糯米團」主唱馬念先、「夾子電動大樂隊」的主唱小應(他們那首《轉吧!七彩霓虹燈》可以說是台客搖滾的代表作之一呀)、原住民歌手民雄,以及日本療傷系歌手中孝介,甚至也可以看到林曉培出來軋一腳,就連「星光幫」的梁文音,也在電影裡驚鴻一瞥,並且獻聲演唱片尾曲。
這群人或許淳樸、或許新潮、或許哀傷、或許樂天,也可能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夢想和期盼,卻從一開始的相互衝突,到後來經過音樂與情感的催化,而慢慢激盪出動人的火花,展現出青春熱血的搖滾精神,也形成一次最完美的「族群融合」!透過那幾封橫跨60年的情書,對照著一個新時代的逐夢歷程,兩條敘事線相互呼應,也道出了台灣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的逐步演進,但是不管時代怎麼變,那些關於夢想與幸福的本質,都是不會變的。
其實這部電影的出色之處不是在於他的技術面,反而是在於他的感情面,也許攝影、剪接等技術都不是最好(或者說,沒有過度賣弄),但是那份最直接的熱情,卻讓這部電影出奇的動人,尤其是當中透露出的那份屬於台灣的「草根性」,甚至是劇中人物很自然就脫口而出的「台灣語助詞」都讓人備感親切,因為那是我們真實生活的翦影,無論是恆春的海岸風情,放聲吶喊的「台客搖滾」,或者是鄰里巷弄間,那份自在隨和的人情味,搭配著那一票甘草人物的生動演出,呈現出台灣這塊土地上,最真實的「眾生相」。
如果你看一部美國電影,發現有些笑點很難理解,那是因為文化差異的緣故,畢竟我們不是美國人,可是如果你看《海角七號》時,從頭到尾都自然而然的拍手大笑,甚至發自內心的感動,那表示你真的是個台灣人,或者是對台灣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語言」是可以翻譯的,但是「文化」這種東西,卻是很難翻譯的!所以我不太確定外國人透過字幕,能不能完全理解《海角七號》的某些對白(就如同我們看外國片,也不見得能完全了解某些細節一樣),因為「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要深入理解的方法,只有「身在其中」!所以,對於身在台灣的觀眾而言,《海角七號》更容易打動你的心,因為電影裡的那些人物和故事,或多或少都有著我們自己的投影。
--------------------------------------------------------
*註(1):以「霧社事件」為主題的《賽德克.巴萊》原是一部劇情長片,但因為需要兩億元的資金才能開拍,所以導演先花數百萬元,拍出四分鐘的預告片,雖然這部電影最後因資金過大而難產,但預告片卻已經引起話題(以上內容,感謝影評人「膝關節」補充說明),後來該片終於排除萬難,完成正式拍攝,並且在2011年以上下集的方式正式推出。
--------------------------------------------------------
*橫跨60年的情書,是《海角七號》的故事主軸。
*范逸臣飾演的郵差,千辛萬苦的將情書送到收信人手中。
*倉促成軍的樂團,竟出乎意料的大成功!
*男女主角的床戲,拍得實在蠻含蓄的。
*以往都走情歌路線的范逸臣,難得也有搖滾的一面。
*女主角田中千繪,知性中又帶著倔強性格,在片中表現亮眼!
*中文流利的田中千繪,曾和周杰倫拍過《七里香》MV。
*范逸臣在台上跟女主角示愛的一幕,堪稱全片高潮。
*男女主角在沙灘上定情的一幕,為電影劃下圓滿句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