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希望快點長大。
長大後,我們突然發現…….
原來每個人,都曾經擁有進入異次元的能力…….
可是「長大」會讓人不知不覺的失去很多東西…….
『囧男孩』是一部有趣的電影,不只內容有趣,就連片名都很有趣。
「囧」這個字,源自於網路上創造出來的象形文字:Orz!如果把「O」當作是人的頭部,「rz」當成是人的身體和手腳,那麼「Orz」像不像是一個人趴在地上?這就可以清楚的傳達出「敗給你」或是「五體投地」的象徵意義。後來,也有網友把這個象形符號進化成「囧rz」。看看「囧」這個字的形狀,像不像是哭笑不得的無奈表情?台灣網友的創意,不但在網路上發酵,也被導演楊雅喆拿來當成電影片名。『囧男孩』這部電影所要表現的,就是那種屬於青澀時期的天馬行空,而片中的兩位主角,真正令人「五體投地」的,就是對夢想的那份執著。
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這麼樣一個「頑童」的形象,每個班級裡面,或多或少也都會有那麼幾個「問題人物」(也或者我們自己當年就是這樣的問題人物),這些同學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奸大惡,就只是不喜歡照著規矩來走,所以總是喜歡幹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電影裡的那兩個小男孩,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們因為愛闖禍,喜歡捉弄同學,而成為老師眼中的大麻煩,還被老師戲稱為「騙子一號」和「騙子二號」。一號和二號是好朋友,他們一起玩樂,一起作夢,一起被老師罵。每當寂寞的時候,就有卡通裡的「卡達天王」相伴,甚至幻想著「異次元」可以帶著他們瞬間「轉大人」,逃離真實世界,到一個可以不用寫功課,也沒有任何煩惱的地方。直到他們經歷了三次的「再見」…….
第一次的「再見」,讓他們送走了暗戀已久的可愛女孩,也結束了一段還沒來得及開始的初戀…….
第二次的「再見」,是一場難以挽回的錯誤,造成一號男孩與二號男孩之間,傷心的別離…….
第三次的「再見」,是孤單的二號男孩,在遊樂場裡遇見長大後的自己,也預見了童年的逐漸遠去…….
這不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故事,但他之所以觸動人心,原因在於故事裡描寫的東西,是我們都經歷過的人生片段,所以即使這部電影有很多故事沒說完(像是一號男孩的爸爸為何精神失常?他到底經歷過什麼事情?觀眾到後來還是不得而知),不過這種片段式的、不完整的故事架構,卻和我們多數人在記憶裡拼湊出來的童年回憶如出一轍。
在那個充滿好奇的年代,我們相信學校裡的銅像到了半夜會在校園裡走動;我們相信遊樂園裡的滑水道只要連續滑一百次,就可以通到異次元;我們也相信大人所說的「你長大就會懂」,只是在很多的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之前,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的長大了!於是「童年往事」只剩下越來越不完整的片段,而那些「長大就會懂」的事情,竟然到現在還是一樣迷惑。在我們越來越「社會化」,越來越努力向前衝的同時,「純真」與我們的距離,也早就越拉越遠。
我喜歡電影的結尾,長大後的二號男孩,仍然像當年那個頑童一般,圍起手指放在眼睛周圍,當成望遠鏡一樣的眺望著遠方。他看到的,會不會是每個人心裡面的那個小時候的自己?只是當年的那些夢想,你到現在又還記得多少呢?
---------------------------------------------------------------------------------------------------------------
*慢一點,讓童年的勇氣追上你!(我喜歡這句廣告詞)
*李冠毅飾演一號男孩,個性早熟,還要照顧精神失常的爸爸。
*潘親御飾演二號男孩,頑皮又愛幻想,從小就被父母丟給阿嬤撫養。
*徐啟文飾演男孩們喜歡的可愛女孩,總是用笑容趨走悲傷。
*馬志翔飾演一號男孩的父親,因為不明原因而精神失常。
*阮經天客串演出長大後的二號男孩,用手當望遠鏡,遙望遠去的童年。
*銅像會走動的校園傳說,是很多人童年回憶的一部分。
*小時候一起作夢的朋友們,現在還會連絡嗎?
*男孩們深信不疑的的異次元傳說,其實是對純真夢想的追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