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電影要如何正確分級呢?其實很簡單!如果電影演到一半,大人看不下去而離席,那麼這種電影我們就把它歸類為「普遍級」;如果電影演到一半,大人和小孩卻一起討論起來,那麼這種電影我們就把它歸類為「輔導級」;如果電影演到一半,大人把小孩趕出去,那麼這種電影我們就把它歸類為「限制級」。但是如果電影演到一半,大人和小孩都看不下去,那麼這種電影就一定要送去參加影展,因為沒人看得懂的電影,一定會得獎。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這個笑話裡面關於限制級電影的定義,應該要改一下。因為就算大人把小孩從電影院趕出去,小孩一樣可以透過DVD或網路下載等其他途徑,去看到這些電影,所以「電影分級」只是那些衛道人士拿來自我安慰用的,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唯一還可以說的出來的實質意義,應該就是讓觀眾當作判別電影精采程度的依據。因為通常來說,限制級電影的精采程度,當然比普遍級電影來的高,這也難怪在一般定義裡面,歸類為「闔家觀賞」的喜劇類型電影,最近也有越來越「限制級」的趨勢。
說到近年來的「黃色喜劇」或是「限制級喜劇」,有兩大經典不得不談。一個是『哈啦瑪莉』(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另一個『美國派』(American Pie)。前者把精液當髮膠的搞笑橋段,堪稱是惡搞界的奇葩;後者兩度早洩還被網路直播的糗事,也是「腥煽色」的第一把交椅。在這兩部電影把喜劇型態延伸至一種更大膽、更敢玩、更百無禁忌的境界之後,「黃色喜劇」也已經變成近年來的主流路線之一。『倒數第二個男朋友』(Good Luck Chuck)就是在這股潮流之下,所產生的另外一部相當出「色」的作品。
在保守觀念作祟的情況下,大人對性事絕口不提,因此青少年的性啟蒙,通常都是靠自己摸索而來。『倒數第二個男朋友』在一開場,就以青少年的性探索,來呈現那種又好奇又一知半解的狀態。
一場玩過頭的性派對,讓一個無辜的男孩因為拒絕一個瘋狂女孩的主動獻身,而慘遭女孩詛咒。多年以後,男孩長大成人,這個詛咒卻一直跟著他。他發現每個和他上過床的女人,都會在和他分手後,馬上找到真愛。這個消息在口耳相傳之下,引來一堆盼望尋求真愛的女子,爭先恐後的投懷送抱,搶著與他上床。看起來他很幸運(因為這好像是每個男人都幻想過的事情吧)!但這種只有性而沒有愛的生活,卻讓他的內心更加寂寞,因為他永遠都是別人幸福人生的跳板,永遠也都只是「倒數第二個男朋友」,而無法成為別人的第一順位。直到他遇見了他的真命天女:一個總是被意外事故圍繞的性感甜心,才讓他明白自己必須在他的完美情人遇見下一個對象之前,趕緊破除身上的魔咒。這個全世界最幸運的男人(同時也是全世界最不幸的男人)一輩子都在成就別人的幸福,但是這一次,他決定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倒數第二個男朋友』這部從頭到尾都在露點,更充斥著大量「性姿勢」的電影,必定會讓不少人看得臉紅心跳,但是撇開這些性感情節,其實可以把這部電影歸類為「純愛片」。只不過「愛」和「性」在本質上其實很難分開,所以電影裡對於性的描述,可以說是完全直言不諱,顯然比那些刻意扮清純的電影誠實得多。隨著妙趣橫生的露骨笑話,以及高度的娛樂性,不少情境鋪陳都讓人捧腹大笑。雖然尺度寬了些,好在是低而不俗,而且深具創意。
這是一部看完以後會相當開心的電影,但就更深的層面而言,電影裡對愛情的描述,倒也耐人尋味。每個人都渴望真愛,但有時候越愛一個人,卻越有可能適得其反,越在乎,就越有可能會失去。愛情要如何拿捏,如何追尋?電影裡拋出的若干難題,最後都以「真情」來解決,顯然又是「浪漫至上」。一句「我愛你」讓男主角破除了他自認為的魔咒,到最後,有沒有魔咒的存在,也不是最重要了。
雖然男主角為了把女主角追回來,而在機場疲於奔命的那場戲,看起來還蠻動人的,不過這種「真愛無敵」的論調,有時候看多了,也不免會覺得有些理想化。或許也就是現實人生裡面很難有這種事情發生,所以電影滿足了這方面的缺憾而顯得感人,但是電影看完以後,還是必須要回歸現實的。在真正的生活裡面,值得付出真心的人到底在哪裡呢?不知道這個城市裡寂寞的人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會不會也有和我一樣的感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