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05 10:30:12| 人氣5,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冬至山行:谷關七雄之馬崙山,白毛山 107-12-29~3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幾年在帶孩子們上高山之前,我們通常會選一座谷關七雄的中級山進行行前訓練,試試腳程與體力。路程大約半日至一日,不致太長,又稍微有一些難度與挑戰。

前年此時,我們於美麗的東卯山,與「短柄枹櫟」初遇。(山行筆記:谷關七雄之東卯山 105-12-31)
去年歲末,嘗試探尋了一段古道的蹤跡。
這次元旦連假的前半,阿德選擇了馬崙山與白毛山。是因年初走過八仙山 (【立春】山行:谷關七雄之八仙山 107-2-10),遇見部分八仙山林場的伐木遺跡,並得知與八仙山隔著十文溪的馬崙山半山腰,還留有更多日據時代新山林場(新八仙山)的遺址,希望走入現場實地探訪。


107-12-29 馬崙山

連假第一天清晨五時半出發。冬至後的陽光依舊晏起。
經豐原,東勢,進入谷關。這幾年因賞蝶與爬山常來,連小咕嚕小瑀魚兄妹都熟悉東勢與谷關了。
進入馬崙山下的斯可巴部落,找到瓦浪休閒農園,親切的女主人帶我們進入環繞著許多植物的露營區,後方倚著馬崙山,隔著十文溪,與八仙山相望。感受著環境,選好營位停車,一隻紅尾鶲停於枝梢。

斯可巴部落位於陡峭的山坡地,各露營區主人都實際有在耕種,以甜柿與香草植物居多,將剩餘的土地闢成露營區。
斯可巴的意思為手,據說是泰雅先民發現溪對岸的這塊台地,用「手」指出來的地方。也讓人聯想來到此處落腳的泰雅祖先胼手胝足以啟山林的過程。
我們循著昔為獵徑獵場及新山林場木馬道的斯可巴步道上山,踩著松針,尖葉槭,櫟樹的落葉,掠過散落一地的陽光和樹影,踢著山柿與櫟的果實前行。

01 馬崙山步道 斯可巴段IMG_20181229_093052.jpg

十二月下旬的冬日,應該是栓皮櫟最燦爛的時候,透著光的葉片鮮黃,黃綠與橙,暗影處的葉片赭,棕與焦茶。

PC290412栓皮櫟的冬日.JPG

途經一株當地泰雅原住民稱五葉松媽媽的巨樹,以及視野很好的觀景台。這是斯可巴步道。
斯可巴步道於1.6公里處與另一條也是從斯可巴來的步道相會,之後往馬崙新山線(主線)上行一小段,是第二個展望更好的觀景台,對面依稀辨認得出大雪山林道,以及八仙山,東卯山至鳶嘴山的一段稜線。而下方谷地則是佳保台--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02 五葉松IMG_20181229_100004.jpg

03 稍來山IMG_20181229_103902.jpg

04 東卯山IMG_20181229_103938.jpg

05 4K 涼亭IMG_20181229_114410.jpg

從馬崙新山線4.5K處的炭窯始,至6.5K的步道沿途,分布著許多新八仙山(新山)林場的遺跡。有蓄水池,疊石駁坎,房屋的水泥地基,...。
那是1938年,日據時代佳保台(八仙山)的森林資源伐盡後,斤斧便轉向隔著十文溪的馬崙山另闢新山林場。新山林場的極盛時期,曾經居住有2千多人,林業設施之外,設有駐在所,小學,宿舍,公共浴室。
炭窯是新山地區居民以青剛櫟燒製木炭,作為生活需要的燃料,炭窯本身是由卵石與黃土砌成,上覆木板防水,如今木板已不敵歲月腐朽塌陷。

06 炭窯IMG_20181229_120250.jpg

07 消防水池IMG_20181229_121120.jpg

08 日警駐在所遺址IMG_20181229_121435.jpg

09 日警駐在所遺址 廚房IMG_20181229_150651.jpg

在5K涼亭之前,是一片特別廣大的平坦地,據山友們說,那裡是以前新山小學的操場。
但那片廣場真的大得出奇,阿德覺得當初的用途也許不只是操場,或許也是鐵道運來的木材轉由索道運送之前的集散地。

過了涼亭後的步道是一段很平坦的路,並經過一段類似浮築橋的路段,正是昔時的林鐵路線(1938年中間鐵路)。右手邊是疊砌整齊的石砌駁坎,上方是與新山小學同一個大平臺(新山),還留有許多的建築遺構。

10 5K 平台IMG_20181229_121659.jpg

11 運材鐵道遺跡IMG_20181229_121853.jpg

12 消防水池遺跡IMG_20181229_122056.jpg

13 消防水池砌石平台遺跡IMG_20181229_122127.jpg

隨後,步道經過了兩個八角形圓洞的水泥基座,阿德覺得是神社前的鳥居的基座,同時左手邊也出現另外四個較小的水泥基座,以及一段往上的水泥階梯,很像神社的參拜道,而階梯頂上是一小片僅遺留著神社地基的平坦地。

14 神社參拜道鳥居基座遺址IMG_20181229_142620.jpg

15 神社前平台鳥居基座遺址IMG_20181229_122929.jpg

16 神社參拜道石階梯IMG_20181229_122806.jpg

17 神社前平台IMG_20181229_122846.jpg

18 神社遺址IMG_20181229_142312.jpg

之後山徑下降到低點又爬升,最低點與一段狀似溪溝的坳谷交會,有山友們談論說,那一段以前是鐵路。
回來後,阿德在比對了幾分不同年代的地圖時,發現一份1956年的五萬分之一等高線圖上,仍留有當年新山林場附近森林鐵路的路線。
根據阿德找到的一份由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執行,探討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地景變遷計畫的研究報告,我們遇到的那一段應該是1952年建的馬崙線鐵路,而稜線另一側往十文溪谷方向的是1945年建的十文溪線。透過鐵路運送至新山的木材,集中於新山小學操場那片廣大的平坦地(5K涼亭旁),之後是透過1938年建的中間鐵路與十文溪第二索道,第一索道,往下運送至佳保台。

19 運材鐵道遺跡IMG_20181229_124420.jpg

20 運材鐵道遺跡IMG_20181229_124458.jpg

山徑循著稜線過了一處假山頭後,來到6.5K,一段較寬平處,這一路倒是出現了許多的巨樹,或樹冠亭亭如華蓋,或盤根錯節,有櫟樹,有鐵杉,扁柏。
一面解說牌形容在伐林時代之前,森林的景觀與今日完全不同,當時舉目四望皆是一人無法環抱的大樹,樹下是又厚又潮濕的苔蘚,並且,森林底下視野極佳,能夠望得很遠,即使距離遙遠的動物也都能目擊。這段描述,讓我想像它是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
望著今日的森林景象,即便伐盡之後植上造林樹種,又經歷了數十年,也無法回到曩昔歷時千百年成熟穩定的森林。
新山伐林不過十餘年,便已造成森林的組成,景象,溼度與動物相的改變,如今僅殘餘幾株扁柏與鐵杉大樹,讓人追想那一去不復返的時代。

21 6.5K 涼亭IMG_20181229_125249.jpg

22 6.5K以上的森林留有許多巨大的樹木IMG_20181229_135334

6.5K以後便是一路陡上至山頂了。
山頂位於樹林中,並無展望,幾株扁柏矗立山頂附近。
往東方的箭竹林中路為通往白姑大山的山徑,但為路徑不明的多日探勘及縱走路線。
山友們分享了熱茶,討論著新山附近的遺址,自發淨山以及果皮不應丟棄山上的原因,我感受到現今山友的環境意識與登山素養的提升。

下山路途,我們在6.5K至5K之間的幾處遺址間多逗留了一些時間,尤其仔細探訪了新山附近的那一區。

23 倒木IMG_20181229_135743.jpg

24 建築基座遺址IMG_20181229_140652.jpg

循著涼亭斜對面的高大石階上行至另一處大平台,即是新山(或稱八仙新山,註),會先遇見新山小學(八仙山國小,建於1941年)遺址,新設置的木牆上懸掛著日據時代老照片的解說牌,地面留有當初教室隔間拉門的滑軌,讓我們勉能管窺那個時代的教育現場。地上一根傾倒的大木柱,寫著「中華民國43年」。

25 新山國小石階梯IMG_20181229_143310.jpg

26 新山國小遺址IMG_20181229_143435.jpg

27 新山國小遺址 教室IMG_20181229_143446.jpg

山友告知新山國小後方原有廁所,已被芒草淹沒。後來阿德繞到教室後方,於芒草叢中先遇見一座金屬爐,果然不多遠便見到一道矮牆嵌著兩個迷你的小便斗,然後是兩間小小的蹲式廁所,便池與洗手台。
荒廢日久,所有物事都讓植物群落盤據,吸收與轉化了。對於自然而言,所有能夠回歸自然界與生物圈循環的東西,都是中性的,沒有善與惡,優與劣,美與醜,潔與污之別...。

28 新山國小遺址廁所IMG_20181229_144051.jpg

29 新山國小遺址洗手台 IMG_20181229_144249.jpg

30 新山國小遺址 建築基座遺址IMG_20181229_144425.jpg

31 新山國小遺址 木柱IMG_20181229_144715.jpg

從新山小學繼續往大平臺(新山肩狀稜)前行,遇到另一處狀似建築物門前的幾級石階駁坎,拾級上行,先遇見的建築物似乎是一處澡堂,立有一座高高的燒柴鍋爐,一格格泡湯用的方形浴池。
後方另有一列建築物的地基,極為寬敞,阿德原推測可能是高級長官的宿舍,但後來他找到一份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執行的研究計畫調查報告,認為是教師宿舍。
無論如何,在1956年的地圖上頭,新山(肩狀稜)這附近,確實是伐林時代建築物極為密集的地帶。

32 宿舍區砌石平台IMG_20181229_144859.jpg

33 宿舍區大門石階IMG_20181229_144915.jpg

34 宿舍區澡堂遺址IMG_20181229_145007.jpg

35 宿舍區澡堂遺址IMG_20181229_145227.jpg

PC290512新山林場泡湯的浴池.JPG


36 宿舍區屋基遺址IMG_20181229_145646.jpg

37 宿舍區廚房遺址 IMG_20181229_145659.jpg

38 宿舍區廚房遺址 IMG_20181229_145726.jpg

39 宿舍區屋基遺址IMG_20181229_145753.jpg

40 宿舍區遺址IMG_20181229_145857.jpg

41 宿舍區斜坡道 木砌駁坎IMG_20181229_150210.jpg

42 5K平台 新山國小操場 IMG_20181229_150341.jpg

43 石磨IMG_20181229_151048.jpg

此後便一路迅速下行。上午的展望處已漸被雲層遮掩而朦朧,從斯可巴步道返回部落的路,剛好欣賞日落。

44 夕陽IMG_20181229_170609.jpg

回到瓦浪農園的露營區,聽見下方另外一家露營區有許多小小朋友的嬉鬧聲,想來也許有不少家庭都到山上跨年,真是個熱鬧的連假呢。
翻出帳篷,由小咕嚕小瑀魚合作搭起營帳。阿德開始準備晚餐。輪流去盥洗時,天色也漸漸轉暗,兄妹倆就著燈光閱讀小說。
我們圍坐用著晚餐時,仍陸續有山友從馬崙山下來,方才抵達。我慶幸著我們出發的時間夠早,不必摸黑。

45 晚餐IMG_20181229_184838.jpg

46 晚餐IMG_20181229_185140.jpg

白晝的山行提供了充分的身體勞動,晚餐後收拾,盥洗完畢,很早便熄燈,伴著小小朋友的笑聲就寢。

註:新山是馬崙山肩狀稜前鋒,稜頂寬廣平坦,留有極豐富的林場遺跡,曾是日據時代八仙山林場的「八仙新山工作站」,設有辦公室、福利社與索道纜車,並設立新山國小(
八仙山國小),為早期新山分場員工子弟就學處所,如今建物已遭拆除,仍可見廁所、洗手台、建築物等地基。
距今六、七十年前,這裡曾經是人聲鼎沸的繁榮聚落,伐木結束後,索道及森林鐵路便遭拆除,如今林務局在新山國小遺址上設立木牆,設有四面解說圖像,供山友緬懷當年輝煌的伐木歷史。

107-12-30白毛山 

清晨隱隱聽見附近的帳篷起床生火的聲音,也許是早起準備去爬山,此後帳外就恢復了靜寂。
五時許,阿德起床著手準備早餐。
我出帳後,發現天空多雲不見星光,四週環境仍陷於一片暗暗的灰色調。這是節氣冬至,山上的清晨。
到六點多天色大亮,才聽見冠羽畫眉開始了今晨第一聲鳴唱。
營地附近盛開的櫻花,結實累累的山桐子,吸引了綠繡眼,冠羽畫眉,黃腹琉璃等中小型野鳥前來進食,
而後是黃尾鴝,赤腹鶇來了又去,紅尾鶲停於突出枝梢。滿地落果的陰香(假土肉桂,註),則引來樹鵲的群聚。
一邊用早餐一邊賞鳥,是此行意外的收穫。



櫻花上的冠羽畫眉與綠繡眼

兩隻黃腹琉璃

兩隻赤腹鶇
 
收拾

黃尾鴝公鳥
我們的犀牛U300雪地四人帳

餐後收拾拔營,離開瓦浪農園露營區,遇見許多車正要進入斯可巴。
從天崙發電場附近過大甲溪,來到對岸的白冷圳,往白毛山是從白冷圳旁起登。先經過廢耕改植樹苗的農園,接上一段產業道路,才會來到白毛山下森林中的山徑。

白毛山從白冷圳旁起登

與馬崙山相較,白毛山腳附近的環境與步道均較為陰暗潮溼,上行一段之後,能分別從半途幾處森林的透空處,眺望大甲溪對岸險峻的東卯山,以及較下游處寬平的溪床。

從白毛山步道半途望險峻的東卯山

俯視大甲溪
東卯山與松鶴部落

今日上白毛山的隊伍眾多,只要遇到山徑較為窄隘,須援繩輔助陡上與下行處,便難免速度拖延遲滯。

連續陡上
連續陡上後休息

過了山徑陡峭之處,進入一片陰暗,漾著薄霧的森林,開始出現台灣杜鵑。再走出透空處,稜線上更盤據著許多台灣杜鵑的老樹。

此後是一段裸露的瘦稜,山風席捲著裊娜的雲霧,輕緩地越過稜線,為險巇的絕壁添上幾分優雅,也吞掩了瘦稜的上前去的路。空氣潮濕冰涼,山雨欲來。

山風席捲著裊娜的雲霧,輕緩地越過稜線

雲霧掩蓋了前去的山徑

雲霧也隱沒了來時路

瘦稜轉為陡上進入森林裡,回首時,縹緲雲霧已掩蓋了來時的山徑,而白毛山頂就位於一片高大,霧氣氤氳的台灣杜鵑森林裡。




山頂休息的隊伍很多,我們簡單地用了午餐,便往山下折返,以避開遇上大隊伍下山時的延遲。
經過瘦稜時,雲霧稍散,隱約能見得大甲溪沿岸的聚落。



此後小咕嚕小瑀魚帶頭,循著來時山徑一路迅速下行。
回到產業道路時,陽光燦爛又溫暖,讓人一時無法連結方才白毛山頂繚繞不去的霧氣,一副山雨欲來的景象。
小咕嚕小瑀魚撿了落葉拋進白冷圳中比賽飄小船,讓我想起八年前兄妹倆於雨後大雪山的溝渠也是玩飄小船。
我們循著白冷圳,多走了一段,望見溪對岸進谷關的路湧入許多來泡湯與跨年的車輛。
離開白冷,往東勢,之後一路北上。

註:九二一地震後,臺灣更重視山坡地水土保持與推廣本土樹種的種植,山坡地種植土肉桂以取代檳榔的呼籲聲極高,但土肉桂繁殖不易,有人從南洋引進結實眾多,繁殖容易的外來種陰香,近年又必須移除陰香,修正當年的誤植。

後記:

從暑假小咕嚕升國三以來,確實感受得到他投入學業的時間加長。
然而回顧整個2018年,我們從年初(小咕嚕國二時)就盡量把握假日時間帶孩子們爬山,旅行,參與志工服務...,或許也是深感小咕嚕升上國三後大小測驗將接踵而至,
希望他的生活不是只有學科的學習,還能夠維持著山行是日常的節奏與平衡,擁有更廣的視野。

有時覺得,山行也就像生活或人生的一則隱喻,有時援繩揮汗,辛勤爬上了稜線高點,其實只是山頂之前的假山頭,而假山頭之後也許還有假山頭,只有堅持到最後,才能夠抵達真正的山頂。
到了山頂極目四望後也許發現,還有另外一座下次想去造訪的山...。



圖說:
伐林造成森林景象與溼度的改變,如今僅殘餘幾株扁柏與鐵杉大樹。
馬崙山下 昔日的新山小學
繞到小學後方的芒草叢中,仍留有當時的廁所(~很迷你的小便斗和茅廁)。
馬崙山下 昔日新山林場運材的台車道
日據時代佳保台(八仙山)的森林資源伐盡,斤斧轉向隔著十文溪的馬崙山另闢新山林場
107-12-29昔日新山小學的操場
馬崙山下 日據時代新山林場曾居住有2千多人,設有炭窯,小學,駐在所,泡湯的公共浴室,後方有很大的建築物遺構,推測是高級長官宿舍。如今均靜靜地歇止於芒草落葉中。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5,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山行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大寒山行。霞喀羅古道 108-01-26~27
此分類上一篇:【寒露】芎林飛鳳山 107-10-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