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5 21:00:00| 人氣7,69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流放旅人的太魯閣 之三 錐麓古道 101-12-3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行旅太魯閣, 我們慣常驚嘆著山岳嶔崎; 稜脈連綿高聳; 崖壁壯觀孤絕.
地殼曾經歷過的擠壓 扭曲; 立霧溪以漫長歲月反覆掘鑿下切... 等種種痕跡, 都在這堅硬的大理石峽谷之中 記錄與留存

車行燕子口 每見觀光團體在此下車 徒步穿過隧道幽暗 自洞口打量峽谷的窄隘
爭相舉起手邊大大小小的電子產品 只為與峽谷合影

事實上 即便較常來太魯閣 我們無需趕赴行程

也僅是徒步的時間長一些 勾留久一點
從相仿的角度 仰望雲霧偕同崖樹暗影 將山壁揮灑為一面面藏青色調的水墨畫屏
逐漸印證著我們從閱讀當中 鐫鏤日深的太魯閣
絕少能從峽谷上方的高處 認識它

前年元旦假期 我們帶咕嚕瑀魚走了一趟大禮大同步道(註) 遠離公路 體會太魯閣遺世獨立 靜謐的一面
這一次 阿德決定帶我們走錐麓古道 得以遠離人車川流的中橫 從七百五十公尺的崖壁上方 俯瞰太魯閣峽谷的壯麗


前一天清晨醒來 晦暗的帳外 雨聲不斷 氣溫驟降至十度
今晨 帳外依舊是一片灰濛 然而雨聲歇止 鉛色水鶇在帳外清唱
早餐後即刻整裝 前往燕子口


燕子口幾乎是所有遊覽車放客人下車之處
瑀魚笑著說 觀光團體頭戴著白色安全帽 像雨後冒出的一群白香菇

視線循著錐麓吊橋過立霧溪 延伸至上方溪谷 僅餘鐵線與殘破木板的巴達岡一號橋 凌空橫過

自燕子口步行過錐麓吊橋 到達立霧溪對岸之後 山徑便開始一路向上爬升 穿過茂密的原始森林
步道沿途 時遇台灣獼猴的斥候聲與新鮮排遺 提醒著我們 這裡原是獼猴的餐廳與群聚社交之處

經過前一天雨中行走文山綠水古道的崎嶇
咕嚕瑀魚反倒覺得錐麓古道寬平易行 阿德也讓兄妹倆輪流在前擔任領隊

上行一公里之後 抵達一片寬平台地 兩根明顯的水泥門柱 向上拉開一列長石階
我們旋即知曉 這是十餘年前 曾從一張黑白照片裡頭 認識的巴達岡

儘管駐在所 教育所 宿舍與住家屋基 早已埋沒在野草攀藤之間
我們仍能從平台的寬廣 解說牌上標記著俱樂部位置等等線索 明瞭百年間巴達岡曾經興盛的過往
 
在十餘年前 錐麓古道尚未開放時 即聽過朋友提起 他們從燕子口走一座竹橋過溪 前往巴達岡
當時對它的印象 僅僅是那一座每遇颱風必然沖毀的竹橋 以及一張黑白的舊照片
如今面貌並無太多變化 只是隨著國家公園有限度地開放錐麓古道 能夠前來造訪的山行者多了些

巴達岡之後 依舊是一路上行 古道上很容易見到山豬翻掘植物根部的拱痕
行經翻新過的巴達岡二號吊橋 又隨處可見獼猴在橋面 在山徑上留下的排遺 錐麓古道沿途想必是山豬和台灣獼猴的樂園
 
前行途中 阿德有感而發地說 一條古道的存廢 往往要靠持續有人行走來維持 如果少人使用 最終的命運就如同八通關清古道 將消失於荒煙蔓草間   

接近中午時分 古道經過一個手工鑿穿岩壁而成的小隧道 前方不遠 以一座金屬棧橋跨越了白色大理石溪谷
事實上 百年前迂迴橫切過大理石溪谷的路基仍在 "一百年前的路"阿德說
上一回 是誰走過它? 多久以前?     

繞過一處清晰的疊石駁坎 我們開始與折返的隊伍相遇 彼此招呼 相互側身借道 隨後 古道進入緊臨著斷崖的路段

路徑在峭壁上往內凹鑿 始終維持在接近一公尺的寬度
山霧瀰漫 臨著斷崖的下方一側猶有灌木植叢遮擋 剛開始並不覺得險絕
後面的一段 緊靠山壁的一側開始出現長鐵索 而臨著斷崖的一側 都是植被更為短小的絕壁 欄杆鐵索則時有時無 我們叮嚀咕嚕瑀魚盡量持握鐵索確保行進
待霧帷逐漸散去 駐足俯瞰立霧溪谷的深邃 指認出緊鄰溪畔開鑿的中橫明隧道時 對於身處峽谷絕壁高處的讚嘆 才推升到了極致

如若少了那些只在崖壁上生長的矮小植物點綴 錐麓斷崖恐怕是要更添幾分森冷嚴峻 短少幾分精彩的
十二月底 崖生植物在寒風中努力綻放 每一瞬凝視 都是驚喜

古道前去 又經過另一個手工開鑿的小隧道 隧道內的岩壁上 安置著一座鐫刻於日據時代的石雕觀音
想像著近百年間 石雕觀音承載了所有流放的旅人 對於平安的祈求與心靈的寄託

走在斷崖之上的暴露感 結束於臨著斷崖的一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與人競高的樹木
而斷崖嘎然而止之處 是一處位於寬闊平台上的斷崖駐在所

斷崖駐在所坐落的位置似乎在背陽面 潮溼又陰冷 古道往前延伸 將穿過一片更為翳霧幽暗的闊葉林 路旁留有一座巡查班長的殉職碑
我隱約回想起前年讀過的一本小說<<風前塵埃>> 書中有些場景與片段 似乎就取材或寄寓在這條絕壁千仞的錐麓古道

折返時 雲霧盡散 幽谷清闊 心情也比來時輕鬆
循著步道原路下行 我們又在巴達岡二號橋與巴達岡駐在所附近 遇上幾群台灣獼猴 斥候聲就在幾步開外的闊葉林間此起彼落地響起
一隻公猴看了看我們 順著巴達岡流籠的鋼索往下走去 猴群似乎不太畏懼人 面對著我們搖盪著樹枝 或者慢條斯理地進食
想想 或許是昨日陰雨綿延了一整天 飢餓的猴群並未出來覓食 趁著今日雨水停歇 紛紛外出活動及果腹

循錐麓吊橋過溪 回到燕子口
我們又循著中橫公路徒步了一段 想從公路上尋找錐麓古道 指認曾經置身的高度 然而只見古道上的鐵橋 短暫又矇矓地從雲霧中現身了一會兒 轉眼山氣漸降 古道又融入一片迷霧般的灰濛


IMG_2743燕子口與錐麓吊橋.JPG


DSCF3193順著錐麓吊橋往上搜尋 可以看見一座橋板殘破的鐵線橋 巴達岡一號橋 是尚未整修的古道

DSCF3198從錐麓吊橋上 看燕子口附近的立霧溪峽谷.JPG

DSCF3203走進錐麓古道的綠意中.JPG

DSCF3207.JPG

DSCF3210.JPG

IMG_2756在岩壁下的凹處避雨.JPG

DSCF3212.JPG

DSCF3216.JPG

DSCF3221抵達巴達岡.JPG

DSCF3226.JPG

DSCF3231巴達岡二號橋.JPG

IMG_2843循著錐麓古道前行 即將通過第一個手工開鑿的隧道.JPG

IMG_2847將一處大理石溪谷截彎取直的鐵棧橋.JPG

IMG_2854在進入斷崖路段之前 開始遇到折返的隊伍.JPG

IMG_2862霧帷中的錐麓斷崖.JPG

IMG_2869彎龍骨.JPG

IMG_2871.JPG

IMG_2873沙參.JPG

IMG_2877.JPG

IMG_2880彎龍骨.JPG

IMG_2881絕壁內側固定有鐵索.JPG

IMG_2891.JPG

IMG_2893錐麓古道經過第二個手工開鑿的隧道.JPG

IMG_2896第二個隧道中安置著一座石雕觀音.JPG

IMG_2904橫切過崖壁的錐麓古道 與下方的中橫公路.JPG

IMG_2906錐麓古道.JPG

IMG_2908走在捫壁蟹行的錐麓斷崖.JPG

IMG_2909從錐麓斷崖上 俯瞰中橫的公路明隧道.JPG

IMG_2920在等待阿德拍照時 兄妹倆就玩猜謎或聊天.JPG

IMG_2925.JPG

DSCF3309小咕嚕在七百五十公尺高的崖壁上撿到一根紫嘯鶇的羽毛.JPG

DSCF3311這處平台是日據時代的斷崖駐在所舊址.JPG

IMG_2951回程時雲霧散盡 斷崖下方的中橫公路十分清晰.JPG

IMG_2968.JPG

IMG_2972白花香青.JPG

IMG_2975.JPG

IMG_2981不知名的蘭花.JPG

IMG_2985鐵棧橋將一段古道省略過 旁邊是迂迴著 橫切過白色大理石溪谷的一百年前的路.JPG

IMG_2999下山途中停下步伐 好好地看看山.JPG

IMG_3021巴達岡附近很容易遇到猴群 看得出來嗎 畫面中有兩隻台灣獼猴.JPG

IMG_3023小瑀魚模仿小猴子.JPG

IMG_3038台灣獼猴不太怕人 時常在幾步開外現身.JPG

註: 前年元旦 拜訪大禮大同的文章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1320593989

後記:

錐麓古道 因為通過三角錐山的山腹而得名 是合歡越嶺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雖然錐麓古道目前只開放錐麓吊橋到斷崖駐在所這3.1公里
來回約半天路程 飽覽了錐麓斷崖的壯麗 又遇見台灣獼猴 對小咕嚕小瑀魚來說 已是勝任愉快的健行經驗
等待重新開放全程 兄妹倆又長大了些 屆時再走錐麓 或許又將有新的領會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7,691)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山行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流放旅人的太魯閣 之二 綠水文山古道 101-12-30
此分類上一篇:凍 - 記香澤蘭上的一群蜜蜂 101-12-23

安徒生
可以請問您是自己帶家人去爬的嗎
這條古道不都是要跟團去申請嗎
2013-08-03 14:41:28
版主回應
安徒生 您好

是的 我們是一家人去走錐麓 (因為爸爸媽媽都有一些登山經驗)
可以自行組隊 在太管處的網站申請
就是要照太管處的規定和時間去申請

另外一條文山綠水古道也是要申請的
2013-08-05 14:21: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