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22 10:46:07| 人氣6,97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行走,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100-1-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澳隧道-南澳嶺-朝陽天后宮 

回帳篷收拾小背包 虎鶇在草坪上 在樹梢活動
抵朝陽天后宮 阿德詢問了廟對面一間釣具行 請老闆載我們到新澳隧道口的舊蘇花公路

舊蘇花公路原可通至南澳嶺軍營的烏石鼻戰備道 然而十月秋颱後形成新坍方 因此新開一條緊急便道 上達戰備道0.8K
再續行2.4K 就會遇見大南澳越嶺路的北端入口

進入舊蘇花公路之後不久 就看見前方的公路坍塌 折返 新開的陡上山徑入口就在路邊
沿著一段援繩陡上 手工開出的緊急便道 遇見一位正要下山 很熱心的阿兵哥叔叔 提醒我們山徑很陡 以及注意叉路
我們總是在山行中 遇到許多充滿善意的好人

森林茂密而完整 許多巨大的筆筒樹與桫欏生長其間
然而最近台灣的山林很可能因為過度開發 這些最像侏儸紀時代森林組成的桫欏科植物 正面臨染病 滅絕的危機

接上烏石鼻戰備道後 路十分平坦易行 緩緩繞著山腰盤旋上行 時見大頭茶落地的花朵
戰備道也有多處坍方 而方才跟著阿兵哥叔叔的兩隻軍犬 開始遠遠地 靜靜地跟著我們一家人前行

阿德採了水鴨腳秋海棠 剝了味道酸酸的莖部 讓小咕嚕小瑀魚品嚐 兄妹倆咀嚼後直說好吃
它正是書中介紹 泰雅族獵人上山狩獵工作時 用以解渴的植物

前行不久 就開始不時與拉著美麗弧線的東澳灣對望 也看見蘇花公路116.5K附近那處很大的向源侵蝕造成的崩塌 以及海岸邊崩積的礫石堆
阿德向咕瑀兄妹解釋了十月份那場颱風豪雨造成的大災變

阿德收集了一大束芒花 做了一柄芒花掃把給瑀 並且在路邊採了一串薯榔帶著翅膀的果實 讓小瑀魚一路玩弄著
我向小咕嚕提到 它是泰雅族傳統織布中重要的紅褐色染料 
小咕嚕竟然記得在<<泰雅千年>>中 看過婦女將塊莖部分削皮 用杵搗碎 用來染織布的麻線
讓我驚訝的是 他的觀察是如此仔細 記憶如此清晰

慢慢地走著 終於來到大南澳越嶺路的北端入口
閱讀解說牌 才知道這條是利用先人縱橫交錯 不同時代的越嶺路 重新開出的越嶺道 既不是清代羅大春的北路
也不是日據時代的理蕃或臨海道路 而是一部分利用日據時代的古道 及產業道-腦丁路 走私用的酒保路
一部份則新闢在日據時代的蘇花古道上方

進入步道 就感覺是手做步道的風格 沿途植物豐富林相優美 是許多攀藤附生植物 與蕨類的天堂
細心體察領會著 走了一半我才問阿德 有沒有可能 正是出自幾位手做步道講師的規劃設計?

行進途中 小咕嚕和阿德先後撿了箭矢形狀 與斧形的石片 阿德向小咕嚕介紹著泰雅族的民俗植物
像廣泛用於藤編揹籃 魚簍 藤包以及造屋繩材的黃藤 用作繩索的月桃葉鞘或莖皮的纖維 分別可用於綑綁哪些東西
阿德撿了樹枝 依照小咕嚕的想像 幫他綁了一支石箭和一柄石斧 小咕嚕想像著自己是原始人 手持著最原始的武器 在山林榛莽間活動

爬上南澳嶺稜線 終於見到東向伸入洋中的岬角-烏石鼻 這是認識它十餘年來 首度從南澳嶺上的不同角度俯視
我常想 東澳灣如果少了北邊的烏巖角與南邊的烏石鼻這兩個犄角拱衛 它的美麗必定失色不少

在南澳嶺附近 時見大頭茶 中海拔的殼斗科 昆欄樹 木荷 剛開始我確實有些困惑 不是置身海拔僅數百公尺之處嗎?
原來這是迎著東北季風的海岸 易形成雲霧與海風吹襲的山脈 特有的植群帶壓縮現象 在短短數百公尺的海拔高度變化中 就得以見著低至中海拔植群分布的縮影
 
烏石鼻稜線南北側還分別是宜蘭(東北部)與東部(花蓮)兩種氣候型態的分野
南澳嶺烏石鼻還擁有全台灣最古老的岩層 並且因為溫暖豐富的北赤道洋流-黑潮流經東部海域 使得這裡成為一處海底牧場

海風強勁 在南澳嶺稜線附近行走更顯冷冽嚴寒
我和阿德在過去的山行中很少穿著得這麼厚 足證這波寒流的強勁 兩個孩子卻玩得很開心
離開稜線 鑽入樹林 阿德一面解說著黃藤 一面採了幾根乾枯的藤條
遇見到到休憩平台 咕瑀兄妹就舉起藤條來比劃 來一場君子之爭

循著石階一路陡下 遇到荒廢經年的舊蘇花公路 築路當初是向自然借來的空間 廢棄二十餘年後 如今已逐漸讓自然收復返還

過了舊蘇花公路之後 山徑似乎變寬變緩 原來以石塊拼成的排水溝 也改用原木鋪排 尺寸較大的導流溝
最終 抵達朝陽天后宮後方的大南澳越嶺南邊入口
從南澳嶺直下 山徑陡峭 海拔差距七百公尺 對大人而言 並不算好走 而孩子們卻表現得很有毅力與韌性

就這樣 我們用行走 度過了嚴寒的一日

 

碧侯溫泉
 
離開朝陽 直奔碧侯村 前往碧侯溫泉
溫泉緊鄰山壁下方 南澳北溪畔 在寒風中循著古道山徑陡上陡下的辛苦 似乎並沒有在孩子心中停駐多久
在見著冒著溫泉蒸氣的野溪溫泉瞬間 所有肢體的疲倦 都一同蒸騰散逸了

後記

回到平地之後 才知道同期的解說員詩涵 在同一天同樣走在大南澳越嶺路上
她們出發時 就已聽一位司機先生提到我們兩大兩小走在前面 而我們走在步道上 同樣觀察著研究著步道的工法
最後這些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果然是出自步道講師之一 耀興老師之手
耀興老師和阿德 蒐集了許多蘇花古道的資料 彼此進行著相當精采的討論與激盪
希望下一次 我整理出來 能張貼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從舊蘇花公路接上去年颱風後開出的緊急便道一路陡上_將接上烏石鼻戰備道



走在烏石鼻戰備道_時常與東澳嶺和東澳灣相望



接上烏石鼻戰備道路




路上時常遇到冬候鳥黃尾鴝_這隻是母鳥




爸爸教咕和瑀_水鴨腳秋海棠的莖可以止渴_咕和瑀直說酸酸的真好吃




大頭茶的花朵掉落滿地_正好裝飾瑀魚的頭髮




戰備道沿途常見高大的筆筒樹和桫欏_然而北台灣的筆筒樹與桫欏最近正面臨感染及滅絕的危機




從更高的角度看東澳灣的美麗弧線_東澳嶺稜線延伸入海的岬角就是烏巖角 
東澳溪出海前成為伏流_是一條沒口河



爸爸用一大束芒花做成掃把



薯榔成串乾燥的果實




爸爸幫小咕嚕做了一支石箭_咕想像著自己拉弓射箭



爬上南澳嶺之前優美的林相




咕和在瑀元旦那日的嚴寒中_始終很能享受他們的旅程呢



從觀景台上看到的軍營與突出的烏石鼻岬



有一段路兩側滿滿的山菊夾道



這些色彩鮮豔的果子是孩子心中的珠寶



山徑穿過植物茂密的森林



這枚頂著長冠毛_好像長腳蜘蛛的種子_就讓咕和瑀玩得好開心了



爸爸用尖的石頭幫咕做一支石茅_用扁平石頭和月桃的纖維做一支石斧



咕想像自己是手持石器 在山林間穿梭的原始人




小咕嚕小瑀魚拿著爸爸幫他們採的一截黃藤_來一場君子之爭的比劃



大南澳越嶺與舊蘇花公路交會處_當初向自然借來築路的空間_而今還給了自然






走在越嶺路_一面推測著步道工法是哪位老師的設計_尤其是這種原木的水截流設施




倒木阻路_孩子卻勇於嘗試爬樹而過



從南澳嶺陡降七百公尺即將到終點了



下到位於朝陽天后宮後方的古道南口_與舊蘇花公路交會點以下_是清朝與日據時代的腦丁路與酒保路_孩子們對扁擔與酒瓶很好奇呢




兄妹倆現在會自己討論著解說牌了



碧侯溫泉是倚著山壁_緊鄰著南澳北溪的野溪溫泉 

在碧侯溫泉裡_元旦的寒流_大南澳越嶺的辛苦_全都隨著溫泉蒸氣_雲消霧散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6,97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山行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走進呦呦鹿鳴中, 八通關越道 鹿鳴段 100-1-27
此分類上一篇:想像力教室99-12-12

涵美眉
這麼長的距離 小朋友還如此樂在其中 真是佩服
2011-01-24 15:21:54
版主回應
Dear詩涵:
謝謝你呀!
1/26往花蓮時 又再拜訪一次大南澳 這次阿德停的是南邊 靠近和平溪的澳花與漢本 過南澳嶺後 果然天氣就從飄著細雨的宜蘭型 轉為晴朗的東部型 綠色葛雷扇的碧翠原野映入眼簾 讓我更加明白當初何恩決定來此建立小王國的原因
2011-01-31 12:11: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